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科学技术与纳米材料概述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翠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66-70,共5页
介绍了纳米科学技术、纳米材料的概况及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
关键词 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 纳米效应 晶体结构 制备方法 纳米粒子
下载PDF
纳米四氧化三铁吸附水中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成翠兰 毋伟 +1 位作者 沈淑玲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以纳米Fe3O4颗粒作吸附剂,研究其用量、粒径、吸附温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Hg2+吸附效果的影响,考察了纳米Fe3O4颗粒对水中Hg2+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结果的重现性和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O4颗粒对水中Hg2+的吸附去除率随其... 以纳米Fe3O4颗粒作吸附剂,研究其用量、粒径、吸附温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Hg2+吸附效果的影响,考察了纳米Fe3O4颗粒对水中Hg2+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结果的重现性和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O4颗粒对水中Hg2+的吸附去除率随其用量的增加、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对Hg2+吸附的最佳温度为19℃、最佳pH值为3.5,此pH值不需要经过酸或碱调节,便于控制;实验的重现性良好;纳米Fe3O4颗粒吸附水中Hg2+以物理吸附为主。纳米Fe3O4颗粒对Hg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显示了很强的纳米效应,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Hg2+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汞离子 吸附 纳米效应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在轮胎胶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于泳 《轮胎工业》 CAS 2002年第12期729-732,共4页
介绍了纳米氧化锌在轮胎胶料配方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由于纳米材料特有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纳米氧化锌具有多功能性助剂的作用。应用研究表明 ,纳米氧化锌在基本不降低扯断伸长率的情况下 ,能明显提高胶料的3 0 0 %定伸应力 ,且随... 介绍了纳米氧化锌在轮胎胶料配方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由于纳米材料特有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纳米氧化锌具有多功能性助剂的作用。应用研究表明 ,纳米氧化锌在基本不降低扯断伸长率的情况下 ,能明显提高胶料的3 0 0 %定伸应力 ,且随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大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胶料的磨耗量和压缩疲劳温升降低也更明显。另外 ,硫化曲线有整体随时间后移的倾向。纳米氧化锌减量 5 0 %使用可提高轮胎实际行驶里程约 6.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轮胎 胶料 应用 研究 纳米效应 橡胶多功能助剂
下载PDF
改性Fenton试剂处理模拟苯酚废水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付益伟 于云江 +1 位作者 冯俊生 陶静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提高废水中苯酚的去除率。方法分别采用普通Fenton试剂和改性Fenton试剂(纳米Fe3O4/H2O2体系)处理模拟苯酚废水,找出其最佳反应条件,并将两者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改性Fenton试剂处理苯酚废水,在pH=3时,按照m(COD)∶m(H2O2... 目的提高废水中苯酚的去除率。方法分别采用普通Fenton试剂和改性Fenton试剂(纳米Fe3O4/H2O2体系)处理模拟苯酚废水,找出其最佳反应条件,并将两者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改性Fenton试剂处理苯酚废水,在pH=3时,按照m(COD)∶m(H2O2)=1∶3,n(Fen+)∶n(H2O2)=1∶5投加一定量的纳米Fe3O4和H2O2,搅拌反应60 min,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91.80±1.64)%,而相同条件下普通Fenton试剂的COD去除率为(81.31±1.83)%。结论改性Fenton试剂的处理效果优于普通Fenton试剂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Fenton试剂 纳米FE3O4 苯酚废水处理 纳米效应 ·OH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工艺对镍镀层结构与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玉 袁学韬 +2 位作者 俞宏英 孙冬柏 李辉勤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了优化脉冲电镀镍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研究了脉宽、脉间、峰电流密度对镀层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晶体取向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峰电流密度和脉间不变,镀层的晶粒尺寸随着脉宽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为了优化脉冲电镀镍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研究了脉宽、脉间、峰电流密度对镀层的晶粒尺寸、表面形貌、晶体取向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峰电流密度和脉间不变,镀层的晶粒尺寸随着脉宽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当脉宽由0.1ms增至8ms,晶体取向由(111)织构向(200)织构转变.保持峰电流密度和脉宽不变,当脉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大,但晶体的取向不变.增加峰电流密度能够显著降低镀层的晶粒尺寸.当峰电流密度由0.2A/cm2增至2.0A/cm2,晶体取向由随机态向强的(200)织构转变.镀层的硬度与镀层的晶粒尺寸有关,晶粒尺寸较大时,服从Hall-Petch关系,晶粒尺寸较小时,产生纳米效应,反Hall-Petch关系.因此,脉宽、脉间、峰电流密度均能显著影响镀层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微观结构 纳米效应
下载PDF
激光熔覆添加纳米WC/Co合金粉末涂层的组织与抗裂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培桂 陈莹莹 张光钧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利用CO2激光宽带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添加纳米WC/Co-N i基、WC/Co-Fe基熔覆层。用SEM、EDS、XRD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比研究了添加纳米WC/Co-N i基、WC/Co-Fe基熔覆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强化相的形状及其分布。结果表明,N i基熔覆层... 利用CO2激光宽带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添加纳米WC/Co-N i基、WC/Co-Fe基熔覆层。用SEM、EDS、XRD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比研究了添加纳米WC/Co-N i基、WC/Co-Fe基熔覆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强化相的形状及其分布。结果表明,N i基熔覆层中物相主要为黑色(Fe,N i)、B2Fe3N i3基体上分布着WC、Cr2Fe14C等白色的碳化物相,而Fe基熔覆层中的白色碳化物相中有W2C、Fe3W3C。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通过连续控制微观结构要素,可以实现成分、组织的变化,获得无气孔、无裂纹的熔覆层。采用EVANS压痕法测得喷焊N i基WC/Co复合陶瓷涂层断裂韧度KIC的平均值为9 MN.m-3/2,而在现有维氏硬度计最大载荷50 kg的情况下,激光熔覆添加纳米WC/Co合金粉末涂层得到的熔覆层仍无裂纹出现,证实了激光熔覆添加纳米WC/Co合金粉末涂层的抗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宽带熔覆 纳米WC/Co合金粉末 熔覆层 组织结构 断裂韧性 纳米效应
原文传递
微纳系统材料、制造与器件物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封松林 王曦 +4 位作者 王跃林 曹俊诚 李昕欣 龚谦 李铁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91,共11页
本文基于"微纳系统材料、制造与器件物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纳米材料与纳米效应、纳米传感器件物理与器件设计、基于MEMS的纳米制造技术以及高性能微纳传感器、红外及THz波段探测等方面的研... 本文基于"微纳系统材料、制造与器件物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纳米材料与纳米效应、纳米传感器件物理与器件设计、基于MEMS的纳米制造技术以及高性能微纳传感器、红外及THz波段探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创新研究群体研制出的超微量快速检测微纳传感器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效应 微纳制造 微纳传感器
原文传递
拟过氧化物酶活性纳米传感及其在果蔬农残快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曾雪晴 陈亨业 +1 位作者 佘远斌 付海燕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6,共9页
农药是广泛用于果蔬病虫害防治及生长调节的化学药剂,但过量或不规范的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因此开发灵敏、高效、准确的农残快检方法意义重大。而具有拟过氧化物酶(Pseudoperoxidase,POD)活性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信号放大效... 农药是广泛用于果蔬病虫害防治及生长调节的化学药剂,但过量或不规范的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因此开发灵敏、高效、准确的农残快检方法意义重大。而具有拟过氧化物酶(Pseudoperoxidase,POD)活性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信号放大效果,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也是目前果蔬农残免仪器快速检测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几种POD-NPs的特点和应用;讨论并总结了上述纳米材料的农药检测机制、实际应用策略和未来的发展,旨在为POD-NPs及其在农残快检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过氧化物酶活性 纳米效应 农残快检 比色传感分析 食品安全
下载PDF
纳米效应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史红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90-91,共2页
本文简要论述了纳米科技的研究现状、纳米科技所引发的一系列革命及其广泛影响;着重论述了纳米效应对地质学尤其是对矿床学理论的影响,并得出:纳米效应是成矿物质运移、富集和沉淀成矿的重要自然作用之一;积极开展纳米成矿作用研究... 本文简要论述了纳米科技的研究现状、纳米科技所引发的一系列革命及其广泛影响;着重论述了纳米效应对地质学尤其是对矿床学理论的影响,并得出:纳米效应是成矿物质运移、富集和沉淀成矿的重要自然作用之一;积极开展纳米成矿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自然界的成矿作用,深化矿床学理论,提高人类发现矿床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效应 富集 成矿作用
下载PDF
纳米催化传感器的性能分析与改进
10
作者 韩菲 童敏明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4,35,共3页
催化传感器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使催化传感器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文中研究了纳米材料制备工艺以及纳米氧化铝载体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的纳米效应,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对催化传感器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从载体孔径控制、提高载体的... 催化传感器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使催化传感器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文中研究了纳米材料制备工艺以及纳米氧化铝载体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的纳米效应,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对催化传感器性能的改善作用。并从载体孔径控制、提高载体的稳定性和掺杂方面探讨了纳米催化传感器的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传感器 催化剂载体 纳米效应 稳定性
下载PDF
激光熔覆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1
作者 张光钧 吴培桂 +2 位作者 许佳宁 朱屹峰 吕灵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3,共9页
针对激光熔覆开裂敏感性大并难以进行大面积熔覆的技术难关,将激光熔覆技术、纳米技术及热喷涂技术相结合,提出了激光单道、搭接及再重叠熔覆过程中的纳米抗裂措施,成功消除了裂纹及孔隙,并制备了与基体冶金结合、具有优异服役性能的较... 针对激光熔覆开裂敏感性大并难以进行大面积熔覆的技术难关,将激光熔覆技术、纳米技术及热喷涂技术相结合,提出了激光单道、搭接及再重叠熔覆过程中的纳米抗裂措施,成功消除了裂纹及孔隙,并制备了与基体冶金结合、具有优异服役性能的较大面积激光熔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搭接熔覆 搭接再重叠熔覆 开裂敏感性 耐磨性 纳米效应 断裂韧性
原文传递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永红 潘利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1-134,共4页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PNC以其宏观复合材料无法替代的优势日益获得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青睐。材料在纳米尺度上的复合,将产生高性能化和功能化。这里着重分析和讨论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材料的优异性能。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分散相 纳米效应
下载PDF
多孔纤维素/聚乙二醇相变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成 刘志明 +2 位作者 吴鹏 方桂珍 许士玉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5-42,共8页
以制备的具有微/纳多孔结构的纤维素为骨架,聚乙二醇(PEG)-4000为相变基,通过吸附―混合机制制备出不同PEG含量的多孔纤维素/PEG复合相变粉体材料(P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复合相变粉体孔隙率测定结果表明,多... 以制备的具有微/纳多孔结构的纤维素为骨架,聚乙二醇(PEG)-4000为相变基,通过吸附―混合机制制备出不同PEG含量的多孔纤维素/PEG复合相变粉体材料(P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复合相变粉体孔隙率测定结果表明,多孔纤维素与PEG能很好地相互结合;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PCMs相变焓随PEG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EG理论含量为50%(wt)时,多孔纤维素/PEG复合相变粉体相变焓值为95.53 J/g。多孔纤维素/PEG复合相变粉体的热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多孔纤维素 相变焓 纳米效应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振国 王伟 王天慧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1,共5页
以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铜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和硫酸铜处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体积浓度达到0.0125 mol/L时开始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育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硫酸铜体积浓度达到0.4... 以紫花苜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铜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和硫酸铜处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体积浓度达到0.0125 mol/L时开始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育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硫酸铜体积浓度达到0.4 mmol/L时开始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育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和对照纯水处理相比,虽然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铜对紫花苜蓿幼苗的根重和苗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长度都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纳米氧化铜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推测纳米氧化铜表现出来的毒性是游离在溶液中的Cu^(2+)和作为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纳米效应共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硫酸铜 紫花苜蓿 种子发芽 纳米效应
下载PDF
苯甲醇注射液中苯甲醇和苯甲醛的紫外导数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南峰 程延祥 李华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51-55,共5页
提出了以四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苯甲醇注射液中苯甲醇的方法。当苯甲醛的含量小于160μg/ml时,不干扰苯甲醇的测定,苯甲醇含量在180~400μg/ml范围内时,呈良好线性关系,三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标准... 提出了以四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苯甲醇注射液中苯甲醇的方法。当苯甲醛的含量小于160μg/ml时,不干扰苯甲醇的测定,苯甲醇含量在180~400μg/ml范围内时,呈良好线性关系,三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标准回收率在99%~10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数光谱法 苯甲醇 苯甲醛 注射液
下载PDF
Au/ZrO_2催化CO氧化反应中ZrO_2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鑫 徐柏庆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0,F009,共6页
从同一 ZrO(OH)2 出发制备了三种不同尺寸的 ZrO2 纳米颗粒(ZrO2-CP: 40~200 nm, ZrO2-AN: 18~25 nm,ZrO2-AD: 10~15 nm), 采用沉积-沉淀方法制备了相应的 Au/ZrO2 催化剂. 用 XRD, XRF, TEM 和低温 N2 吸附对 ZrO2和 Au/ZrO2进行了... 从同一 ZrO(OH)2 出发制备了三种不同尺寸的 ZrO2 纳米颗粒(ZrO2-CP: 40~200 nm, ZrO2-AN: 18~25 nm,ZrO2-AD: 10~15 nm), 采用沉积-沉淀方法制备了相应的 Au/ZrO2 催化剂. 用 XRD, XRF, TEM 和低温 N2 吸附对 ZrO2和 Au/ZrO2进行了表征. XRD 和 TEM 分析表明 Au/ZrO2样品中 Au 粒子的平均尺寸为 4~5 nm, 而 ZrO2的晶相和颗粒大小没有因为“负载”Au 粒子而发生变化. CO 催化氧化反应的结果表明, Au/ZrO2催化活性随着 ZrO2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活性明显增加. TEM/HRTEM结果表明, Au/ZrO2催化剂中Au粒子与ZrO2颗粒接触界面随ZrO2颗粒尺寸的减小而明显增加, 这很可能是含有更小尺寸 ZrO2纳米粒子的 Au/ZrO2催化剂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 催化剂 纳米粒子 晶相 制备 催化活性 CO氧化 OH 催化氧化反应 平均
下载PDF
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纳米材料的特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牟国栋 王晓刚 +2 位作者 贺丽 施倪承 马喆生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32-335,360,共5页
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以及纳米物质某些重要的物理效应,概要论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展望了纳米科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纳米科学 纳米材料 效应 性能
下载PDF
部分纳米材料的纳米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孟幻 陈真 赵宇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9-703,共5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纳米材料的生物(毒理)学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在简述纳米结构和纳米尺寸下物质的特殊性质以及它们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后,将主要集中讨论部分纳米物质在生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上所产生的纳米生物(毒...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纳米材料的生物(毒理)学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在简述纳米结构和纳米尺寸下物质的特殊性质以及它们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后,将主要集中讨论部分纳米物质在生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上所产生的纳米生物(毒理)学效应。最后将介绍纳米生物学效应的正向利用和纳米毒性的消除等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同时针对纳米生物(毒理)学效应这个新的交叉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毒理学 生物效应 尺度效应 纳米安全性
下载PDF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展望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颖 陈春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3825-3842,共18页
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即使化学组成相同,纳米物质的生物学效应也可能不同于微米尺寸以上的常规物质.因此,根据常规宏观物质研究所得到的生物学效应与安... 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即使化学组成相同,纳米物质的生物学效应也可能不同于微米尺寸以上的常规物质.因此,根据常规宏观物质研究所得到的生物学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纳米物质.自2003年Science发表文章关注纳米生物效应与毒理学效应之后,各国政府先后启动了对纳米生物效应的研究,并且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国家之一,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建立的"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国际上少有的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为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室,在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活性关系的基础上,对更深层次的理化效应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适用于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的多层次模型,发展了高灵敏、高分辨率的适用于纳米生物效应和安全性评价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为保证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综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生物效应 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毒理学
原文传递
纳米地球化学刍析:起源、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9
20
作者 万泉 覃宗华 +3 位作者 琚宜文 李姗姗 傅宇虹 谷渊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7,共7页
纳米地球化学是纳米科技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产物,旨在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纳米物质的成因、特殊性质以及对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纳米地球化学的起源、相关研究进展,并为该学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纳米地球化学 纳米地球科学 纳米尺寸效应 纳米矿物 纳米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