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扬子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4
1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7 位作者 江新胜 孙海清 高天山 陈建书 邱艳生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共22页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 华南扬子地区发育有新元古代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是研究我国新元古代时期古大陆演化与沉积盆地演替的天然平台。四堡—晋宁造山运动(约850~820Ma)以前,新元古代早期的扬子陆块总体上处于弧陆碰撞与弧后前陆盆地充填阶段。约820Ma以后,新生裂谷盆地开启了新一轮板块构造旋回,至约635Ma,华南扬子陆块走过了一段冰与火的不平坦里程。板溪群沉积期(约820~720Ma),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构造背景下,伴随着三幕重要的火山岩浆事件,沉积了一套裂谷盆地充填序列。板溪晚期,由于Rodinia超大陆主要陆块的裂离(Drifting),伴随着区域性海平面下降,迎来了南华大冰期的长安冰期沉积;实际上,南华大冰期并非严格的"雪球地球",而且期间还存在一个间冰期(富禄间冰期);随后,可能与海平面持续的海侵上超有关,南沱冰期沉积区域展布广泛。由此可见,华南扬子地区晋宁—四堡造山后至南华冰期,沉积序列、事件序列特征明显,阶段性清楚,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裂谷充填 南华大冰期 沉积序列
下载PDF
贵州松桃大塘坡地区南华纪早期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9
2
作者 周琦 杜远生 +2 位作者 颜佳新 张命桥 尹森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5-852,共8页
贵州松桃大塘坡地区的南华系是研究古代天然气渗漏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理想地区之一.该区冷泉碳酸盐岩由两类岩石组成:一是两界河组含砾砂岩中(Sturtian冰期早期)的白云岩丘或透镜体;二是之上的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含锰岩系中的似层状或透... 贵州松桃大塘坡地区的南华系是研究古代天然气渗漏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理想地区之一.该区冷泉碳酸盐岩由两类岩石组成:一是两界河组含砾砂岩中(Sturtian冰期早期)的白云岩丘或透镜体;二是之上的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含锰岩系中的似层状或透镜状菱锰矿矿体及少量白云岩透镜体.该地区冷泉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具明显的负偏特征,充填在菱锰矿矿石气孔中的沥青碳同位素为-30.98‰,并具有异常高的硫同位素正值.结合冷泉碳酸盐岩的空间分布、古天然气渗漏构造、菱锰矿的沉积有机质等特征分析,认为其与现代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十分相近.两界河组的白云岩丘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冷泉碳酸盐岩,与在它之上的菱锰矿矿体是同一个古天然气渗漏系统中不同时期的冷泉碳酸盐沉积.天然气泄漏形成的冷泉与大塘坡组烃源岩的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南华系 冷泉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for the Cangshuipu volcanic rock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lower boundary age of the Nanhua strata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57
3
作者 WANGJian LIXianhua +4 位作者 DUANTaizhong LIUDunyi SONGBiao LIZhongxiong GAOYong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6期1663-1669,共7页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s and volcaniclastic sedimentary conglomerates of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ccur well in Yiyang of Hunan Province, consisting of a wedge-shaped succession of Neoproterozoic strata that ove... The continental volcanic rocks and volcaniclastic sedimentary conglomerates of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ccur well in Yiyang of Hunan Province, consisting of a wedge-shaped succession of Neoproterozoic strata that overlie with high-angle unconformity the flysch turbidites of the Lengjiaxi Group in the Upper Mesoproterozoic Eonothem.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gives a weighted mean age of 814 ( 12 Ma for the dacitic volcanic agglomerates from the lowest part of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This age is young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values of 921-933 Ma for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Cangshuipu Formation. Our new dating represents the lower boundary age of the Neoproterozoic System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younger age for the Cangshuipu volcanic rocks is supported by the following observations: (1) Lower Neoproterozoic strata (814-1000 Ma) are missing in the studied area; (2) the Nanhua rift system was initiated at about 820 Ma; and (3) an age of ~820 Ma may be taken as the lower boundary timing of the Nanhua System (even Neoproterozoic)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 年代测定 火山岩 中国 湖南 楔形 原生代 复理层 元古代
原文传递
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化学蚀变指数特征及南华系划分、对比的讨论 被引量:56
4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3 位作者 高林志 唐烽 柳永清 刘鹏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7-585,共9页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指标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CaO^*代表硅酸盐中的CaO,n(CaO^*)=n(CaO)-n(CO2,方解石)-O.5·n(CO2,白云石)-10/3·n(P2O5)。化学蚀变指数研究样品的选取极为重要,最佳岩性为细碎屑岩,需要清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用成分变异指数(ICV)来判别沉积再循环作用和沉积物成分被改造的程度。用A—CN—K三角图解来判别物源区的源岩性质和样品钾交代的特征及其风化趋势。宜昌三斗坪地区南华系CIA研究表明:该区南华系下统莲沱组下部的CIA值在50~65之间(干燥寒冷),上部为65~75之间(温暖潮湿)和顶部为55~60之间(干燥寒冷);南华系上统南沱组的CIA值基本在60~65之间(干燥寒冷),近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达70(温暖潮湿)。上述CIA值变化表明本区南华纪经历自老到新由冰期干燥寒冷-间冰期温暖潮湿-冰期干燥寒冷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本文据此提出了新的扬子古陆南华系新的划分和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CIA) 钾交代 成分变化指数(ICV) 新元古代 南华系 莲沱组
下载PDF
新疆的南华系及我国南华系的几个地质问题——纪念恩师王曰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47
5
作者 高振家 陈克强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年第1期8-14,共7页
新疆的南华系广泛发育在库鲁克塔格、柯坪、西天山及塔里木西南部地区,以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最为完整。本文作者对该区晚元古界的冰期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区新元古界共有四次冰川活动(共可划分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中南华系... 新疆的南华系广泛发育在库鲁克塔格、柯坪、西天山及塔里木西南部地区,以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最为完整。本文作者对该区晚元古界的冰期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区新元古界共有四次冰川活动(共可划分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中南华系有三次冰川活动(三个冰期和两个间冰期)的沉积,自下而上为贝义西冰期(第一冰期)、照壁山间冰期(第一间冰期)、阿勒通沟冰期(第二冰期)、"黄羊沟间冰期(第二间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第三冰期);另外属于震旦纪的还有,扎摩克提组、育肯沟组、水泉组(第三间冰期),汉格尔乔克冰期(第四冰期)。作者认为我国南华系的时限应大体为680~850Ma。在我国北方亦有南华纪的地层存在,如辽东的桥头组、长岭子组、营城子组等及山东东部的辅子夼组、马山组等,但迄今尚未发现有可靠的冰成岩的报道。华北地区的罗圈组、正目观组、红铁沟组的冰碛层均属于震旦纪末罗圈冰期的冰川活动,与汉格尔乔克冰期相当,并不相当于华南南华纪晚期的南沱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南华系 中国 王曰伦 冰馈岩 南沱冰期 晚元古界 冰川活动 长岭子组 营城子组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新元古界划分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3
6
作者 陆松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48,共7页
2001年4月正式出版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中将新元古界从二分变为三分,自下而上分别为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本文首先介绍了震旦系重新定义的背景和必要性。由于近些年国际末元古界分会酝酿在新元古代末... 2001年4月正式出版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中将新元古界从二分变为三分,自下而上分别为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本文首先介绍了震旦系重新定义的背景和必要性。由于近些年国际末元古界分会酝酿在新元古代末期新建一个系,而多数学者的意见是该系的下界应置于冰碛层之上,即大致相当于我国陡山沱阶的底部。鉴于此,在1999年12月初断代工作组会议期间,晚前寒武系工作组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对震旦系重新定义,并决定将原震旦系解体,原上统代表重新定义的震旦系,原下统独立新建一个系,命名为“南华系”。由于震旦系的再分,新元古界也从二分变为的三分,重新界定的震旦系包括原上震旦统灯影组和陡山沱组,南华系包含了原下震旦统南沱组和莲沱组。笔者认为南华系标准剖面的候选剖面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上覆有震旦系下部陡山沱组及其相当层位的地层,该地层与南华系顶部地层之间沉积记录的缺失应是最少的;②剖面中应包括寒冷性气候的冰川沉积记录,虽然在全国性南华系地层对比中,冰成岩层不是绝对的对比标志,但为有利于全球对比,我国南华系候选标准剖面应将冰成岩层包括其内;③剖面中应出露莲沱组(约750Ma)或与其时代相近层位(休宁组、志棠组等)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与莲沱组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界 南华系 震旦系 标准剖面 中国
下载PDF
Lower boundary age of the Nanhua System and the Gucheng glacial stage: Evidence from SHRIMPⅡ dating 被引量:38
7
作者 YINChongyu LIUDunyi +4 位作者 GAOLinzhi WANGziqiang XINGYusheng JIANPing SHIYuru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6期1657-1662,共6页
In the newly revised Reg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Geochronologic) Scale of China, the original bipar-tite division of the Neoproterozoic is changed to tripartite division. The three 搒ystem?rank chronostratigraphic ... In the newly revised Reg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Geochronologic) Scale of China, the original bipar-tite division of the Neoproterozoic is changed to tripartite division. The three 搒ystem?rank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 are in ascending order of the Qingbaikou, Nanhua and Sin-ian Systems. This report presents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on volcanic tuffs from the candidate stratotype section of the Nanhua System at the Yangjiaping section that is geo-graphically located in Hupingshan Town, Shimen County, Hunan Province. Tuff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Xieshuihe Formation (equivalent to the Liantuo Formation) in the Lower Nanhua Series yields a zircon U-Pb age of 758 23 Ma, which may provide a constraint on the lower limit of the Gucheng glacial stage in the Nanhua System. Tuff from the Laoshanya Formation of its underlying Qingbaikou System (equivalent to the Banxi Group) gives a zircon U-Pb age of 809 16 Ma. The sampling locality lies 12 m from the upper boundary of the Qingbaikou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upper boundary age is about 800 Ma. The present studies also provide a resolution to the long-standing problems concerning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Late Precambrian in South China whether the Liantuo Formation is equivalent to the Banxi Group or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代 湖南 冰河期 地层年代 前寒武纪 中国 地质学 年代测定
原文传递
鄂西长阳南华系地球化学特征的气候指示意义及地层对比 被引量:35
8
作者 赵小明 刘圣德 +5 位作者 张权绪 吴健辉 曾波夫 廖宗明 杨刚忠 李方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鄂西长阳南华系出露良好、发育完整,主要由莲沱组、南沱组构成,少数地段(长阳古城)包括古城组和大塘坡组。莲沱组为河流—河口湾相的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南厚北薄,岩性三分性明显。古城组为典型的冰碛岩,对应于国际上Sturtian冰期。大... 鄂西长阳南华系出露良好、发育完整,主要由莲沱组、南沱组构成,少数地段(长阳古城)包括古城组和大塘坡组。莲沱组为河流—河口湾相的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南厚北薄,岩性三分性明显。古城组为典型的冰碛岩,对应于国际上Sturtian冰期。大塘坡组为间冰期海陆过渡相沉积。南沱组为研究区内最发育、最重要的冰碛地层,对应于国际上Marinoan冰期,区域上岩性变化不大,厚度具西南厚北东薄之趋势。长阳流溪剖面上,仅发育莲沱组和南沱组。南沱组CIA值介于52.52-55.80范围内,反映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环境。莲沱组底部CIA值为68.14,为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中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下部CIA值介于61.61-64.57之间,为温暖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上部CIA值介于55.03-59.80之间,为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低等化学风化程度的沉积。莲沱组SiO2/Al2O3值介于2.13-5.10之间,变化较大,但总体明显低于南沱组SiO2/Al2O3值(4.47-5.16),莲沱组FeO/Fe2O3值介于0.16-0.49之间,远低于南沱组FeO/Fe2O3值(1.96-3.11),也就是说南沱组形成时期气候寒冷干燥、化学风化作用较弱,而莲沱组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温暖、化学风化作用相对较强。CIA值和SiO2/Al2O3、FeO/Fe2O3比值表明研究区南华系经历了"莲沱间冰期"温暖湿润—温暖干燥气候、低—中等化学风化程度,至"莲沱间冰期"寒冷干燥气候、低等化学风化程度,再到"南沱冰期"寒冷干燥气候、低等化学风化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CIA) SiO2/Al2O3 FeO/Fe2O3 气候 南华系 鄂西长阳
下载PDF
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纪古城期-南沱早期古气候和古氧相演化:来自细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明龙 陈林 +6 位作者 田景春 郑德顺 许克元 方喜林 曹文胜 赵军 冉中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58-2170,共13页
新元古代后期地球经历了至少两次全球规模的冰川期,分别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古城组与南沱组分别属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大塘坡组代表间冰期沉积,同时,大塘坡期是我国重要的成锰时期。本文通过对... 新元古代后期地球经历了至少两次全球规模的冰川期,分别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古城组与南沱组分别属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大塘坡组代表间冰期沉积,同时,大塘坡期是我国重要的成锰时期。本文通过对走马地区ZK702钻孔岩心古城组、大塘坡组、南沱组底部细碎屑岩样品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计算了CIA、CIW、PIA、Al/Ca、Rb/Sr、V/Cr、U/Th等特征值,探讨了该区南华纪冰期至间冰期的古气候和古氧相演化过程,结合岩石学证据认为:古城冰期气候寒冷干燥(CIA值从底部的69.2过渡至57.8,均值为62.2),大塘坡间冰期早期气候依然寒冷(CIA值介于54.3~62.7,均值59.7),大塘坡中晚期气候恢复温暖湿润并趋于稳定(CIA值介于70.2~81.1,均值75.8),南沱冰期气候又转向寒冷干燥(CIA值由78.6降低至61.9),CIW、PIA、Rb/Sr值等指标反映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与CIA值反映一致,Al/Ca值的变化也反映了陆源碎屑输入量随着古气候波动;V/Cr、U/Th、Ni/Co等比值反映出研究区古海洋古城期-南沱早期总体处于氧化环境,其中大塘坡早期处于弱氧化环境,古城期、大塘坡中晚期和南沱早期处于氧化环境;研究区大塘坡锰矿形成于间冰期早期寒冷气候下的弱氧化环境,气候转暖后锰矿停止沉积,锰矿成矿与古气候和古氧相具有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古氧相 锰矿 细碎屑岩 元素地球化学 南华系 鄂西
下载PDF
黔南—桂北地区南华系化学地层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1 位作者 高林志 唐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化学风化程度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 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最早作为判别源岩化学风化程度而提出,随后又应用于对沉积物沉积环境的判定。化学蚀变指数的表达式为CIA={n(Al2O3)/[n(Al2O3)+n(CaO^*)+n(Na2O)+n(K2O)]}×100。CaO^*代表硅酸盐中的CaO,n(CaO^*)=n(CaO)-n(CO2方解石)-n0.5×n(CO2白云石)-10/3xn(P2O5)。化学蚀变指数样品的选取极为重要,最佳岩性为细碎屑岩,并需清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的影响,以及采用成分变异指数(ICV)来判别沉积再循环作用和沉积物成分被改造的程度。使用A—CN—K三角图解判别物源区的源岩性质和样品钾交代的程度及其风化趋势。黔南-桂北地区南华系的CIA研究表明:该地区南华系下部的长安组其下部CIA值为60~65之间,中部为70~5,上部回落到65—70之间。南华系中部富禄组CIA值高,在85-95之间。南华系上部的南沱组CIA值再次回落到60—65的范围。上述CIA值的变化表明本区南华纪时期自老至新经历多次由干燥寒冷-温暖潮湿气候期的变化。本文据此提出扬子地块南华系新的划分、对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寒冷气候期” 化学蚀变指数(CIA) 钾交代 成分变异指数(ICV)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6
11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2 位作者 王铜山 谷志东 黄士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6,共10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揭示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新元古界具备寻找原生型大气田的条件。然而,受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制约,对该领域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的认识尚不清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受气...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揭示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新元古界具备寻找原生型大气田的条件。然而,受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制约,对该领域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的认识尚不清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受气候条件、构造古地理环境控制,温室气候期冰川融化可导致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富有机质沉积物堆积,是新元古界重要油气源岩沉积的主要时期;早期裂谷—晚期克拉通坳陷的构造带利于形成油气富集区。上扬子克拉通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可全球对比的重要地质事件,南华纪以板内拉张活动为主、震旦纪为克拉通坳陷沉积,形成了两套各具特点的含油气系统:震旦系含油气系统(也可称为后冰川期含油气系统)和南华系含油气系统(也可称为间冰川期含油气系统)。前者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大面积分布的储集层,源—储配置条件好,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也是近期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后者受裂陷(谷)盆地分布控制,发育优质烃源岩,是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川中地区发育南华系裂谷,应加强地质评价研究,优选风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含油气系统 裂谷盆地 冰川作用 震旦纪 南华纪 上扬子板块 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用化学地层学研究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自强 尹崇玉 +3 位作者 高林志 柳永清 唐烽 张传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8-279,共12页
随着传统地层学向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地层学方向的发展,笔者开展了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和南华系的化学地层学研究。分别介绍了碳酸盐岩地层的稳定同位素和碎屑岩化学蚀变指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依此提出新元古界划分和对比方... 随着传统地层学向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地层学方向的发展,笔者开展了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和南华系的化学地层学研究。分别介绍了碳酸盐岩地层的稳定同位素和碎屑岩化学蚀变指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依此提出新元古界划分和对比方案。震旦系碳酸盐岩中所获得的δ^13C变化曲线和^87Sr/^86Sr比值与世界诸多剖面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南华系碎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特征是莲沱组下部CIA值为55-65(代表寒冷环境的CIA值),莲沱组上部CIA值则增至65~75(代表温湿环境),而莲沱组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再次降为寒冷指数60-65;南沱组CIA值均为60-65,除了顶部(接近震旦系)的两个样品分别为69.4和70.9。上述CIA值的变化表明南华系以寒冷气侯为主,并且经历过“寒冷-温湿-寒冷”气候的演变条件下的沉积物。沉积相的多样性说明即使在“冰期”期间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对沉积物特征的影响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震旦系 化学地层学 Sr和C同位素 化学蚀变指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南华系大塘坡组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3
13
作者 谢增业 魏国齐 +4 位作者 张健 杨威 张璐 王志宏 赵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共11页
随着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以及在盆地中部地区(川中)稳定继承性古隆起区域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储量超1×1012 m^3大气田的发现,该盆地深部古老层系烃源岩发育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生源构成及其成烃特征... 随着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以及在盆地中部地区(川中)稳定继承性古隆起区域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储量超1×1012 m^3大气田的发现,该盆地深部古老层系烃源岩发育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生源构成及其成烃特征等备受关注。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四川盆地东南缘南华系大塘坡组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东南缘在南华纪古城期和南沱期2个冰期之间发育拉张背景下的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优质烃源岩,其厚度介于16~180 m,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碎屑石英为主;(2)大塘坡组页岩为高丰度过成熟腐泥型优质烃源岩,其低姥植比(0.32~0.83)、低伽马蜡烷丰度、高丰度三环萜烷以及相对高含量的C_(27)、C_(29)甾烷等特征,反映了低盐度强还原环境下藻类和细菌微生物为其主要生源构成。结论认为:(1)川中地区南华纪裂谷内可能发育大塘坡组烃源岩,加里东期之前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是源于大塘坡组烃源岩的古油藏或分散液态烃的有利聚集场所;(2)该盆地内部稳定区域有可能发现源于大塘坡组烃源岩的古油藏或分散有机质裂解气的规模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南华纪 大塘坡组沉积期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碳 裂解气 盐度
下载PDF
辽宁南华系的划分及其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曲洪祥 鲍庆忠 +3 位作者 董万德 李艳 曲若达 郝明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6期430-433,共4页
南华系以冰川活动的广泛出现为其特征,始称"南华大冰期",但辽宁南华系中迄今尚未发现冰成岩沉积.相反,辽宁南华系却发育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反映出当时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世界各地前寒武纪晚期冰川活动,均出现于低古纬度位... 南华系以冰川活动的广泛出现为其特征,始称"南华大冰期",但辽宁南华系中迄今尚未发现冰成岩沉积.相反,辽宁南华系却发育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反映出当时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世界各地前寒武纪晚期冰川活动,均出现于低古纬度位置.根据古地磁资料,辽宁南华系分布于中、高古纬度位置.因此,辽宁南华系不会发育冰成岩.辽宁发育"温暖型南华系",这将对全国的南华系划分对比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温暖型南华系 南华大冰期 古地磁 辽宁省
下载PDF
湘黔桂交界区富禄组与富禄间冰期的再划分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树基 肖加飞 +5 位作者 卢定彪 刘爱民 牟世勇 陈仁 易成兴 王兴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在中国南华系层型剖面优选区之一——湘黔桂交界区,富禄间冰期可再分为3个相对较暖热的气候阶段(间冰段)和2个相对寒冷的气候阶段(冰段),即(自老而新):三江间冰段、龙家冰段、烂阳间冰段、两界河冰段、大塘坡间冰段。相应地,富禄间冰期... 在中国南华系层型剖面优选区之一——湘黔桂交界区,富禄间冰期可再分为3个相对较暖热的气候阶段(间冰段)和2个相对寒冷的气候阶段(冰段),即(自老而新):三江间冰段、龙家冰段、烂阳间冰段、两界河冰段、大塘坡间冰段。相应地,富禄间冰期沉积地层——富禄组可分5个段,即:三江段、龙家段、烂阳段、两界河段、大塘坡段。另外,对古城组和铁丝坳组层型的湖北长阳古城剖面、贵州松桃大塘坡剖面和相关资料的再研究揭示,"古城组"和"铁丝坳组"都是富禄间冰期晚冰段(即两界河冰段)的沉积,均不宜替代长安组作为南华纪早冰期沉积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系 富禄组 富禄间冰期 再划分 湘黔桂交界区
下载PDF
湘黔桂邻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之间的沉积转换及其地层学涵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汪正江 江新胜 +4 位作者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伍皓 周小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95,共11页
前人一直认为湘黔桂邻区的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下江群、丹洲群与南华冰期的沉积序列是连续或部分连续的,没有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界面。本次调查的锦屏隆里剖面、黎平肇兴剖面、从江黎家坡剖面、三江泗里口剖面、罗城黄金友洞剖面等... 前人一直认为湘黔桂邻区的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下江群、丹洲群与南华冰期的沉积序列是连续或部分连续的,没有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界面。本次调查的锦屏隆里剖面、黎平肇兴剖面、从江黎家坡剖面、三江泗里口剖面、罗城黄金友洞剖面等均显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的沉积转换非常明显,主要表现是界面上下的地层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和沉积相类型等迥然不同。其区域表现是:板溪沉积晚期为海退进积序列,从陆块内部到陆块边缘,地层缺失逐渐减少;江口冰期沉积从陆块边缘到陆块内部,显示出明显的渐次海侵上超特征,越靠近边缘早期沉积序列越完整。我们认为这就是前人提出的"雪峰运动"的沉积表现。因此,在扬子东南缘的湘黔桂邻区一带南华系地层序列是相对完整或近似完整的,应是层型剖面和点(GSSP)选择的最有利地区。目前首要问题是要进一步明晰"南华系"含义,而深入研究和探讨南华大冰期沉积前之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与冰期沉积的转换过程则是建立"南华系"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黔桂邻区 板溪期 南华冰期 沉积-构造转换面 沉积记录 南华系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南华系沉积特征与接触关系:扬子陆块内部与东南缘盆地对比的良好借鉴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宋芳 牛志军 +2 位作者 刘浩 何垚砚 杨文强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鄂东南处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与江南地层分区交界处,南华系发育齐全,莲沱组由砾岩、砂岩、凝灰岩组成,岩性组合与扬子陆块内部可以很好的进行对比,而其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与东南缘盆地相同;鄂东南的古城组、大塘坡组、南沱组... 鄂东南处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与江南地层分区交界处,南华系发育齐全,莲沱组由砾岩、砂岩、凝灰岩组成,岩性组合与扬子陆块内部可以很好的进行对比,而其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与东南缘盆地相同;鄂东南的古城组、大塘坡组、南沱组表现出兼具扬子陆块内部及东南缘盆地的沉积特征;在接触关系上,各组间为整合接触,与东南缘盆地沉积特征相同。扬子陆块内部与东南缘盆地南华系对比仍存在分歧,鄂东南处于扬子陆块内部与东南缘盆地的过渡地带,为不同相区南华系对比建立了很好的桥梁。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确定莲沱组、古城组等关键层位的对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层对比 沉积特征 接触关系 南华系 鄂东南 扬子陆块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前寒武纪研究中几个重点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陆松年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2期65-72,共8页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强调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在古大陆上进一步识别始太古代地壳和深化对古老地壳组成及特点的研究;对我国古元古界系统年代地层单位的南华系建系进行了分折;对孔兹岩系,榴辉岩相...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强调应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其中包括在古大陆上进一步识别始太古代地壳和深化对古老地壳组成及特点的研究;对我国古元古界系统年代地层单位的南华系建系进行了分折;对孔兹岩系,榴辉岩相变质和蛇绿岩等疑难地层和疑难地质事件时间维的确定应在进行微区测定的同时,深入对测年对象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在前寒武纪超大陆和超大陆事件的研究过程中,应加强综合地层学方法的研究,立足于实际,重点解决我国几个古大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超大陆中的位置,同时强调微大陆块体地史演化对研究造山带和古大陆复原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重大地质事件所引发的资源与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始太古代地壳 古元古界 南华系 测年矿物 成因 超大陆 超大陆事件 资源 中国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南华系-寒武系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光有 闫慧慧 +5 位作者 陈玮岩 闫磊 陈志勇 李婷婷 孙琦森 谢小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42-3462,共21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古老层位的烃源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塔里木盆地周缘广泛出露的前寒武地层为古老烃源岩及其发育背景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塔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三套烃源岩,通过对库鲁克...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古老层位的烃源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塔里木盆地周缘广泛出露的前寒武地层为古老烃源岩及其发育背景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塔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三套烃源岩,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地区野外露头及岩芯资料的综合分析,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手段对烃源岩质量以及烃源岩发育环境进行了评价,认为南华系特瑞艾肯组、震旦系水泉组、寒武系西大山组为主要烃源岩发育层位。特瑞艾肯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22%~2.80%,平均值1.65%,Ro平均值为1.28%~1.60%;水泉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22%~0.79%,平均值为0.49%;Ro分布在1.37%~1.93%之间(均值1.72%);西大山组烃源岩TOC分布在0.15%~1.45%,平均值0.47%。结合地震资料对裂陷结构进行追踪,初步对塔里木盆地东部三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限定。针对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盆地演化背景,运用C、O、Sr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等,对三套黑色岩系形成环境与发育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冰期事件进行了的限定,认为塔东地区南华-寒武纪至少发生过三期冰期事件,塔东地区冰碛岩地层的划分可以为全球前寒武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南华系 震旦系 烃源岩 冰期事件 塔里木盆地 库鲁克塔格
下载PDF
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纪大塘坡间冰期古气候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明龙 杨波涌 +2 位作者 郑德顺 陈林 田景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55,共17页
新元古代后期地球经历了至少两次全球规模的冰期,分别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古城组与南沱组分别属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大塘坡组代表间冰期沉积。本文研究了走马地区ZK701钻孔岩芯大塘坡组细碎屑... 新元古代后期地球经历了至少两次全球规模的冰期,分别为Sturtian冰期和Marinoan冰期。鄂西走马地区南华系古城组与南沱组分别属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沉积,大塘坡组代表间冰期沉积。本文研究了走马地区ZK701钻孔岩芯大塘坡组细碎屑岩样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计算了化学蚀变指数(CIA)、化学风化作用指数(CIW)、n(K)/n(Na)、n(Mg)/n(Ca)、Rb/Sr等古气候代用指标,探讨了研究区源区南华纪间冰期的古气候演化过程,结果显示:源区古城冰期晚期气候寒冷干燥(两件样品CIA值分别为57.1和58.1),大塘坡间冰期早期气候依然寒冷(CIA值介于56.5~64.6,均值59.8),大塘坡中晚期气候恢复温暖湿润(CIA值介于69.8~78.8,均值75.5);CIW、n(K)/n(Na)、n(Mg)/n(Ca)、Rb/Sr值等指标反映的古气候演化过程与CIA值反映一致。此外,对该钻孔大塘坡组下部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了658.1±2.6 Ma(MSWD=1.5,n=28)的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前人对扬子板块大塘坡组底部凝灰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大塘坡间冰期早期(663~658 Ma),扬子板块上南华盆地内海冰虽已消融、但古陆物源区气候依然寒冷。该时期扬子板块"源、汇"两区气候条件可能不同步,其原因涉及深层次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同位素年龄 古气候 大塘坡组 扬子板块 Sturti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