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俊华 雷信来 赵金元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9期1-5,共5页
佛教密宗在洱海地区的传入,重新建构了洱海地区各部族的民族认同观念,为白族先民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文化凝聚的功能,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力量,成为南诏时期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积极互动的工具。佛教密宗在... 佛教密宗在洱海地区的传入,重新建构了洱海地区各部族的民族认同观念,为白族先民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文化凝聚的功能,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力量,成为南诏时期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积极互动的工具。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形成了与政治权威结合、与本土文化融合、与世俗社会结构对应的僧侣和僧团组织;释儒阶层的产生是佛教、儒教与白族本土文化相互嫁接、吸收、融合的产物,从释儒到儒商,再到乡绅,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白族社会彰显自身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大理国 佛教密宗 政治生活 互动
下载PDF
唐初至天宝年间唐与南诏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福长 牛秋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102,共6页
唐初忙于统一全国,无暇顾及西南的经营,与南诏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进入武则天时期,吐蕃对中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抵抗吐蕃的侵扰,唐朝不得不联合南诏的势力,因而采取支持南诏统一的战略方针。当南诏强大以后,围绕着争夺爨部的问题,... 唐初忙于统一全国,无暇顾及西南的经营,与南诏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进入武则天时期,吐蕃对中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抵抗吐蕃的侵扰,唐朝不得不联合南诏的势力,因而采取支持南诏统一的战略方针。当南诏强大以后,围绕着争夺爨部的问题,唐与南诏引发了冲突,使得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逐渐复杂化,最终影响了唐朝的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南诏 吐蕃 爨部
下载PDF
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探析——以南召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 夏保林 麻永健 《华中建筑》 2010年第1期98-103,共6页
该文以南召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为例,从产业确定、空间落实、实施保障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和探索。希望能够对时下河南省正在编制的175个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在研究重点、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上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 南召 产业集聚区 产业确定 空间落实 实施保障
下载PDF
对“六诏”之诏的考释
4
作者 杨延福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2期8-12,共5页
笔者对南诏之“诏”字出处、记载及涵义等做了详尽的考释 ,进而指出南诏之“诏”应为唐代洱海民族语的汉泽。
关键词 “六诏” “诏”字 考释 出处 涵义 唐代 南诏 民族语 洱海
下载PDF
唐天宝年间何履光用兵云南事迹考
5
作者 赵旭峰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天宝年间,唐王朝与西南地区的南诏政权围绕爨地的争夺发生多次战争。期间,何履光三次用兵安宁城,并以之为中枢,坚守苦撑,维系唐朝在爨地的控制权。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因征兵戡乱,弃守安宁,爨地尽失,唐朝在云南的百余年经略归于失败。然... 天宝年间,唐王朝与西南地区的南诏政权围绕爨地的争夺发生多次战争。期间,何履光三次用兵安宁城,并以之为中枢,坚守苦撑,维系唐朝在爨地的控制权。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因征兵戡乱,弃守安宁,爨地尽失,唐朝在云南的百余年经略归于失败。然何履光的事迹散见文献之中,且多有重复模糊之处,难以得其梗概。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粗略地勾勒出其用兵云南的史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年间 何履光 南诏 安宁城 用兵云南
下载PDF
从P.T.1287卷赤德祖赞传记看南诏与吐蕃关系的变化
6
作者 赵心愚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68-73,共6页
敦煌古藏文写卷P.T.1287卷赤德祖赞赞普传记中,记载了南诏阁罗凤赴蕃"称臣致礼",赞普赐以"钟"之名号;又记载了南诏大军将、清平官段忠国后来又赴蕃晋见赞普,赞普君臣作歌等。这些事件是南诏与吐蕃关系中的大事,反... 敦煌古藏文写卷P.T.1287卷赤德祖赞赞普传记中,记载了南诏阁罗凤赴蕃"称臣致礼",赞普赐以"钟"之名号;又记载了南诏大军将、清平官段忠国后来又赴蕃晋见赞普,赞普君臣作歌等。这些事件是南诏与吐蕃关系中的大事,反映出双方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汉文史籍失载,但此传记时间、地点又记载不详。结合南诏文献及汉文史籍记载分析,阁罗凤赴吐蕃拜见赤德祖赞并称臣当在姚州之战后,即天宝九载末或天宝十载初(750-751年),地点可能在浪穹或剑川,但更可能在今西藏拉萨或某地。段忠国出使吐蕃的时间可能在赤德祖赞去世的当年,也就是天宝十三载(75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写卷 赤德祖赞 吐蕃 南诏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大理学院学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栏目载文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明 邓云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剖析"南诏.大理历史文化"栏目载文、核心作者及其科研竞争力特点,利用中国知网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网站,辅之以手工统计方法,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截止2010年11月30日,"南诏.大理历... 为了剖析"南诏.大理历史文化"栏目载文、核心作者及其科研竞争力特点,利用中国知网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网站,辅之以手工统计方法,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截止2010年11月30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栏目2006年—2010年载文共70篇,一共被引用39次,平均被引频次仅为0.56次/篇;该栏目2006年—2010年的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大理学院,核心作者发表论文共58篇,被引频次共21次,平均被引频次仅为0.36次/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大理历史文化 被引论文 核心作者 科研竞争力
下载PDF
《南诏图传·洱海图》与白族的“祖先蛇”崇拜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跃雄 王笛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8-115,共8页
《洱海图》作为《南诏图传》中较为奇特的构成部分,其图像所指与白族文化有一定的历史联系。基于对现有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解读,识别出图像中蟠蛇的实际物种,并认为该物种在当下白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进而得出《洱海图》的象征意... 《洱海图》作为《南诏图传》中较为奇特的构成部分,其图像所指与白族文化有一定的历史联系。基于对现有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解读,识别出图像中蟠蛇的实际物种,并认为该物种在当下白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进而得出《洱海图》的象征意义乃"祖先崇拜",以及图中的蟠蛇实为"祖先蛇"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图传·洱海图 图像所指 红蛇 蟠蛇 白族 祖先崇拜
下载PDF
南召玉兰花木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虎 吕永钧 王伟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5年第8期612-614,共3页
在对南召县以玉兰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现状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种植面积扩张,导致单位面积的收益下降;苗木种类和品种趋同化发展,导致价格走低;繁殖、育苗技术比较落后(传统),苗圃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走势的变化,影响... 在对南召县以玉兰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现状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种植面积扩张,导致单位面积的收益下降;苗木种类和品种趋同化发展,导致价格走低;繁殖、育苗技术比较落后(传统),苗圃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走势的变化,影响苗木市场的稳定。提出了通过三个结合,创新销售平台;打造玉兰特色,培育系列产品;实现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培育"三新"玉兰等对策,以期为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兰花木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河南南召
原文传递
徐云虔《南诏录》佚文及其史料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62-68,共7页
向达、方国瑜、王叔武三位先生辑佚的徐云虔《南诏录》佚文反映了南诏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南诏前后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完善,也反映了南诏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反映了南诏对以唐文化表现出来的儒家文化的吸收,... 向达、方国瑜、王叔武三位先生辑佚的徐云虔《南诏录》佚文反映了南诏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南诏前后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完善,也反映了南诏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反映了南诏对以唐文化表现出来的儒家文化的吸收,体现了不同政权之间的制度文化的传播。同时,佚文反映了南诏对农业的重视,为南诏的军事提供了保障;也反映了南诏社会文化与现今云南某些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当时唐、南诏两政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云虔 《南诏录》佚文 南诏
下载PDF
《南诏奉圣乐》结构辨析——兼论性质与功能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恩专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42-48,共7页
《南诏奉圣乐》是在南诏"夷中歌曲"基础上,经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按唐大曲形式重新编排,并呈献于唐宫廷的胡乐大曲。史料对南诏四部乐所用乐器及"殿前立奏、宫中坐奏"演奏形式的记载,为考证唐"太常四部乐"... 《南诏奉圣乐》是在南诏"夷中歌曲"基础上,经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按唐大曲形式重新编排,并呈献于唐宫廷的胡乐大曲。史料对南诏四部乐所用乐器及"殿前立奏、宫中坐奏"演奏形式的记载,为考证唐"太常四部乐"的构成,唐中、后期二部伎的转化提供参证,对认识唐宫廷宴飨乐的形态、内容及变迁诸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南诏奉圣乐》体现出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双向互动关系,为重构有唐一代音乐交流史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奉圣乐》 胡乐大曲 四部乐 双向互动 音乐交流
下载PDF
《蛮书》及其史料价值
12
作者 李银兵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3-55,共3页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当时南诏政权的各个方面情况,为后代史家研究南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通过介绍《蛮书》作者及其版本,分析全书的主要内容,并... 《蛮书》是研究南诏历史的一本地方志。在该书中,樊绰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参照历代史书,详细地反映出了当时南诏政权的各个方面情况,为后代史家研究南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通过介绍《蛮书》作者及其版本,分析全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考证和分析,以此来说明《蛮书》是迄今研究南诏前期社会情况最重要的地方风土志史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蛮书》 南诏 史料价值
下载PDF
用心良苦的神圣符号:《南诏图传》中的“鸟”意象
13
作者 杨俊伟 《文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4-18,共5页
《南诏图传》产生于矛盾尖锐的南诏国后期,是一幅叙述南诏“君权神授”开国神话的宗教画轴。经考察分析发现,《图传》中的“鸟”意象不能简单视为汉文化中的“金乌”,其在《图传》中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是南诏开国取得洱海地区合法统治... 《南诏图传》产生于矛盾尖锐的南诏国后期,是一幅叙述南诏“君权神授”开国神话的宗教画轴。经考察分析发现,《图传》中的“鸟”意象不能简单视为汉文化中的“金乌”,其在《图传》中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是南诏开国取得洱海地区合法统治权的点睛之笔。该“鸟”意象首先继承本土禽鸟图腾崇拜以整合族群关系,其次汲取佛教“金鹏”形象以增强政权的神圣性,再次融合中原“鸟降于社”神话中的神鸟形象以宣扬南诏政权的合法性。从意象出发探讨《南诏图传》,对深化《南诏图传》的研究是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图传》 “鸟”意象 图腾崇拜 神话
下载PDF
唐代“太常四部乐”考释
14
作者 葛恩专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35-40,共6页
太常四部乐作为中晚唐的一种重要音乐制度,在性质和内容上有着不同于九、十部伎和坐、立二部伎的特点。在时间和空间框架内将太常四部乐与南诏四部乐、宋教坊四部乐进行对比研究,试图阐明太常四部乐的性质、内容、变迁等一系列问题。对... 太常四部乐作为中晚唐的一种重要音乐制度,在性质和内容上有着不同于九、十部伎和坐、立二部伎的特点。在时间和空间框架内将太常四部乐与南诏四部乐、宋教坊四部乐进行对比研究,试图阐明太常四部乐的性质、内容、变迁等一系列问题。对太常四部乐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明确其与南诏四部乐、宋教坊四部乐的关联性及继承上的规律性,也是唐代音乐制度建构中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常四部乐 南诏四部乐 教坊四部乐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信仰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泽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5,共6页
土主是西南少数民族的村社保护神。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信仰绵延千年传承至今,在云南彝族、白族民间仍然盛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崇拜,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产物。土主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流播,是在历史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民... 土主是西南少数民族的村社保护神。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信仰绵延千年传承至今,在云南彝族、白族民间仍然盛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崇拜,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产物。土主信仰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流播,是在历史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融摄交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土主 本主 南诏 阿吒力教 道教
下载PDF
南诏时期的施蛮与顺蛮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丽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南诏时期的乌蛮是一个内涵丰富并处于不断分化发展的民族群体。在其内部,除了被史家记为乌蛮的那部分,尚存施蛮和顺蛮等多个"乌蛮别种"。对于施蛮、顺蛮的研究而言,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着眼于施蛮、顺蛮的分布、迁徙,对其... 南诏时期的乌蛮是一个内涵丰富并处于不断分化发展的民族群体。在其内部,除了被史家记为乌蛮的那部分,尚存施蛮和顺蛮等多个"乌蛮别种"。对于施蛮、顺蛮的研究而言,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着眼于施蛮、顺蛮的分布、迁徙,对其民族关系、民族文化及社会发展关注较少。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对施蛮和顺蛮进行研读和挖掘,既可以拓展乌蛮乃至西南民族研究的视野和内容,也可以为人们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一些生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施蛮 顺蛮 历史人类学
原文传递
水环境与大理古都发展关系研究
17
作者 许泽明 李玲琴 王浩瀚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4年第4期35-39,46,共6页
采用历史文献法探讨水环境与大理古都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环境不仅影响大理古都选址和南诏迁都;还影响大理古都建设及其规模、布局与交通;水灾影响大理古都发展。因都城建设和薪柴需求砍伐森林引发洪灾和泥石流,加剧水旱灾害;大理... 采用历史文献法探讨水环境与大理古都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环境不仅影响大理古都选址和南诏迁都;还影响大理古都建设及其规模、布局与交通;水灾影响大理古都发展。因都城建设和薪柴需求砍伐森林引发洪灾和泥石流,加剧水旱灾害;大理古都人民利用、改造水环境方便生产、生活。水环境与大理古都发展相互影响。大理古都人民更多的是对水环境的适应,而现代苍洱地区人民对水环境的能动性增加。最后提出山地城镇应保持水土,云南上山建城应重视历史城镇发展经验的借鉴,跨流域调水、适地适量开采地下水与保护好城市水环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大理古都 洱海 羊苴咩城 南诏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中的虎崇拜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泽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3,共6页
本文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下的文化传播理论视角,比较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和中原虎文化的信仰实况,认为虎崇拜是氐羌族群普遍的信仰习俗,西南各族群有关人老死后化为虎的传说,反映出远古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灵魂观。并指出在中华虎文化的民... 本文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下的文化传播理论视角,比较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和中原虎文化的信仰实况,认为虎崇拜是氐羌族群普遍的信仰习俗,西南各族群有关人老死后化为虎的传说,反映出远古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灵魂观。并指出在中华虎文化的民俗信仰体系中,西南少数民族的虎崇拜具有地方化、民族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虎崇拜 南诏政权 虎图腾 化虎传说
下载PDF
白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国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文在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村落及村落中的人群、广场、本主庙、斋堂等是白族文化内涵保护的直接载体和传承场。作者透过种种实际情况,提出白族文化需要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白族 南诏大理国 村落 梵文碑 本主 大本曲 木雕
下载PDF
《卷耳》中的“二南”地域新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多洛肯 赵钰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6-84,共9页
“二南”是《诗经·国风》中《周南》与《召南》的合称。对于其特殊的命名方式,古人或以之为“南音”,或引申之为独立诗体,但更多的声音,还是将其作地域解。就研究视角而言,“二南”文本本身是最可靠的。《卷耳》居于《周南》之探花... “二南”是《诗经·国风》中《周南》与《召南》的合称。对于其特殊的命名方式,古人或以之为“南音”,或引申之为独立诗体,但更多的声音,还是将其作地域解。就研究视角而言,“二南”文本本身是最可靠的。《卷耳》居于《周南》之探花,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证据,正可为“二南”地域之证。题目“卷耳”是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植物,在秦岭一带分布最为密集。深入诗旨,诗中“周行”与“崔嵬”二词也同周南地域密切相关,二者或并非孤立,而是构成矛盾统一体,男主人公所走的道路或即秦岭古道。《卷耳》一诗则应产生于秦岭南部地区。结合文献推论,二南地区当指汉江中上游地区,并以汉中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耳》 二南 秦岭 汉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