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及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1
1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4 位作者 郭望 师生宝 张晨 陈娟 董劲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62-273,共12页
通过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3个原油及4个源岩样品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源岩的芳烃组成特征,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及油源对比,探讨了原油成因。结果表明,奈1区块沙海组源岩与九下段源岩及原油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沙海组源岩主要以... 通过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3个原油及4个源岩样品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源岩的芳烃组成特征,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及油源对比,探讨了原油成因。结果表明,奈1区块沙海组源岩与九下段源岩及原油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沙海组源岩主要以萘、菲系列化合物为主,芳香甾烷含量低,1,2,5-TMN和1,2,5,6-TeMN相对含量高,SF/OF值较低,表明沙海组源岩主要形成于湖沼相偏氧化环境中,沉积母质中陆源有机质占有一定贡献;九下段源岩及原油样品惹烯及海松烯含量高,SF/OF值较高,苝且检测出一定含量的,反映出九下段源岩及原油有机母源的多样性,其主要形成于盐度大且强还原的湖湘沉积中。芳烃中甲基菲分布系数(F1、F2)、烷基二苯并噻吩指数、C2820S/(20S+20R)-三芳甾烷成熟度参数、多环芳烃成熟度参数及脱羟基维生素E(MTTC)的分布特征均反映奈1区块源岩及原油样品主要处于低熟—中等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根据源岩及原油的芳烃族组分特征、成熟度参数以及沉积环境综合分析,认为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主要来源于下白垩统九下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化合物 沉积环境 成熟度 油源对比 奈1区块 奈曼凹陷
下载PDF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2 位作者 张晨 郭望 师生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3,共10页
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GC-MS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与九下段源岩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峰形呈双峰态,主峰碳为nC23,次主峰碳为C17,... 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GC-MS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与九下段源岩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峰形呈双峰态,主峰碳为nC23,次主峰碳为C17,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w(Pr)/w(Ph)分布在0.36~0.53;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孕甾烷、升孕甾烷、重排甾烷含量偏低,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w(20S)/w(20S+20R)和w(ββ)/w(αα+ββ)分别为0.27~0.49和0.23~0.39;萜烷以C30藿烷系列为主,三环萜烷比较发育,重排甾烷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在原油样品中检测出含量较高的β-胡萝卜烷,w(Ts)<w(Tm),C31升藿烷w(22S)/w(22S+22R)、C32w(22S)/w(22S+22R)分别为0.51~0.57和0.48~0.59,这些特征表明该区原油主要来源于咸水深湖相强还原沉积环境;成油母质既有低等水生生物,又有陆生高等植物,母质类型为混合型;原油成熟度较低,主要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主要来源于下白垩统九下段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奈1区块 原油 生物标志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下载PDF
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莹 侯中健 刘红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4-36,105,共3页
为了确定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沉积物源及古气候条件,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砂岩碎屑及粘土矿物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目的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物源特征。研究表明,奈曼凹... 为了确定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沉积物源及古气候条件,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砂岩碎屑及粘土矿物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目的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物源特征。研究表明,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主要沉积于火山带内的局部盆地,沉积物源为侏罗纪东北地区大规模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岩,沉积具有埋藏快速、物源集中等特征,沉积期古气候较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九佛堂组 物源分析 三角图 古气候
下载PDF
奈曼凹陷奈1区块CO_2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作臣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25-28,6,共4页
通过对奈1区块38个天然气样品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奈1区块CO2的成因、分布规律以及分布的主控因素。奈1区块CO2分布较为广泛,从1.06%~89.20%均有分布,峰值位于2.0%~10.0%之间;1δ3CCO2分布于-9.5‰^+2.5‰之间,峰值出现在-2.... 通过对奈1区块38个天然气样品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奈1区块CO2的成因、分布规律以及分布的主控因素。奈1区块CO2分布较为广泛,从1.06%~89.20%均有分布,峰值位于2.0%~10.0%之间;1δ3CCO2分布于-9.5‰^+2.5‰之间,峰值出现在-2.0‰^-7.0‰之间,研究认为奈1区块CO2为无机成因气,且主要为幔源成因的CO2。奈1区块CO2在平面上分布较为分散,总体呈现出"西南低、东北高"的特征。高含量的CO2主要集中分布在奈1区块的东北部。通过对该区CO2天然气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了奈1区块CO2天然气分布的3大控制因素:深部构造背景控制CO2区域分布、基底大断裂控制CO2区带分布和中生代蓝旗组火山岩控制CO2气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奈1区块 奈曼凹陷
下载PDF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地层剥蚀量恢复及其对油气藏的影响
5
作者 李中堂 张云峰 +2 位作者 于训涛 裴家学 冉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奈曼凹陷作为开鲁盆地中一个重要的沉积凹陷,整体勘探程度不高。本文运用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辅之以构造沉积综合法恢复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和...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奈曼凹陷作为开鲁盆地中一个重要的沉积凹陷,整体勘探程度不高。本文运用地震地层厚度趋势法辅之以构造沉积综合法恢复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的古地层厚度及地层剥蚀量分布范围;同时结合奈曼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和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奈曼凹陷北部地区的沉降中心位于奈10井区域,明确了九佛堂组时期原始沉积相展布特征。在物源供给方面,北部物源受搬运距离远及剥蚀难以存留的影响未能沉积,主要来自于西部陡坡带发育的扇三角洲相沉积及东部缓坡带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此外,研究还发现奈曼凹陷北部地区下白垩统古地层厚度地质模型特征为北东向受抬升剥蚀最严重,剥蚀范围广,剥蚀厚度大。此次研究对于揭示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及油气成藏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本次研究方法的应用对于类似沉积盆地的剥蚀量恢复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九佛堂组 剥蚀量恢复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奈曼凹陷九上段米氏旋回识别与地质响应
6
作者 高家豪 张云峰 +2 位作者 于训涛 陈怀毅 李中堂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33-140,共8页
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上段有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前景,由于其沉积岩粒度小、层序界面识别不清等难点,制约了油气勘探推进和烃源岩预测。以奈曼凹陷奈17井为例,对九佛堂组上段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来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结... 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上段有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前景,由于其沉积岩粒度小、层序界面识别不清等难点,制约了油气勘探推进和烃源岩预测。以奈曼凹陷奈17井为例,对九佛堂组上段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来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套地层保存完好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将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的滤波曲线分别作为四、五、六级层序划分的参考曲线,划分出17个四级层序、55个五级层序和138个六级层序,地层沉积主要受控于405 ka长偏心率旋回。结合405 ka滤波曲线和对应深度,对九上段顶部和底部的沉积速率进行计算,沉积速率符合地层属性切片的沉积响应,验证了研究区层序划分的科学性,也为该区细粒层序地层学研究和高频层序划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九佛堂组上段 米兰科维奇旋回 地质响应 奈曼凹陷
下载PDF
箕状断陷湖盆裂陷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以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丽 裴家学 +9 位作者 蔡国钢 郝亮 杨雪 何绍勇 刘海艳 王智勇 李秀明 秦喜春 范家铭 李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103,116,I0006,I0007,共16页
基于T-R(湖进—湖退)的层序划分方法,综合运用元素录井、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下段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奈曼凹陷九佛堂组... 基于T-R(湖进—湖退)的层序划分方法,综合运用元素录井、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松辽盆地西南缘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下段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奈曼凹陷九佛堂组下段为1个T-R三级旋回,可划分为湖进、湖退两个体系域。构造上为西陡东缓的单断箕状凹陷,沉积体系受控盆断裂影响,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特征,西部陡坡带兼具牵引流及重力流特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东部斜坡带以牵引流特征为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层序演化过程中,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古地貌和可容空间等因素不断变化,造成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及发育规模的差异。湖进体系域(T旋回)沉积时期,物源供给充足,西斜坡控盆断裂运动不断产生新的可容空间,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大,东斜坡可容空间受构造影响小,辫状河三角洲发育规模较小;湖退体系域(R旋回)沉积时期,西陡坡物源供给减弱,扇三角洲发育规模变小,东斜坡沉积物快速充填可容空间减小,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向湖盆进积,发育规模大。该结果为岩性油气藏勘探及裂陷期优势储层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湖盆 松辽盆地西南缘 奈曼凹陷 白垩系 九佛堂组 裂陷期层序地层 物源方向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辽河油田奈1块九佛堂组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玉君 任芳祥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21期100-102,共3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对岩样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进行分析,同时,该项技术对岩样无损伤,具有其它常规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该技术在辽河油田奈曼旗凹陷奈1块进行储层评价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完全满...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对岩样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进行分析,同时,该项技术对岩样无损伤,具有其它常规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该技术在辽河油田奈曼旗凹陷奈1块进行储层评价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完全满足储层评价的精度要求,其解释结果与沉积微相结果吻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核磁共振技术 储层评价 T2谱
下载PDF
奈曼凹陷奈XX区块九下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翟艇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10,共6页
以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为基础,再结合试油、取心等资料确定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进而确定油层有效厚度。通过开展奈曼凹陷奈XX区块九下段“四性关系”研究,XX区块的含油性下限是油浸,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孔隙度下限为10%,电阻率下限值... 以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为基础,再结合试油、取心等资料确定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进而确定油层有效厚度。通过开展奈曼凹陷奈XX区块九下段“四性关系”研究,XX区块的含油性下限是油浸,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孔隙度下限为10%,电阻率下限值为17Ω·m,密度下限值为2.52 g/cm^3,为单井油层有效厚度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凹陷 “四性关系” 有效厚度下限
下载PDF
奈曼凹陷M块综合地质特征研究
10
作者 李之旭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0年第1期35-36,共2页
论文综合钻井、测井、录井、地震等多项资料,以经典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从构造、地层、储层、烃源岩、盖层和油层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奈曼凹陷M块综合地质特征,认为该区具有油气成藏有利条件,适合进一步的评价开发。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沉积学理论 奈曼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