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北太平洋流场异常主要模态与PDO及NPGO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庆平 卢姁 +2 位作者 朱娟 戴文灏 张铭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小波分析,对冬季北太平洋上层海流异常进行了统计动力诊断,并讨论了主要模态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模态和北太平洋环流振荡(NPGO)模态的关系。结果显示,冬季北太平洋上层洋流异常复EOF分解的第一模态... 采用复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小波分析,对冬季北太平洋上层海流异常进行了统计动力诊断,并讨论了主要模态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模态和北太平洋环流振荡(NPGO)模态的关系。结果显示,冬季北太平洋上层洋流异常复EOF分解的第一模态是PDO在流场异常上的反映,第二模态则包含了NPGO的明显信息。主要依据有:(1)第一和第二模态的实时间系数序列分别有准20a和准13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与PDO和NPGO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周期相同;(2)第一和第二模态实时间系数与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的回归系数场的空间分布分别与PDO和NPGO模态的空间结构相近。根据第一和第二模态上层洋流异常计算得到的垂直运动异常的分布,与SSTA的PDO和NPGO模态的空间分布类似,表明海盆尺度流场异常造成的垂直运动是形成PDO和NPGO模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流场异常 复EOF分解 PDO npgo
下载PDF
冬季北太平洋大气低频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润天 朱益民 +2 位作者 陈晓颖 谢倩 钱景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301,共9页
利用1979—2015年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EOF分解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冬季北太平洋大气低频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和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中纬度北太平洋地区850 h Pa低频尺度环流... 利用1979—2015年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EOF分解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冬季北太平洋大气低频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和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中纬度北太平洋地区850 h Pa低频尺度环流存在3个明显的变化模态:第一模态为海盆尺度的单极型异常气旋(反气旋)式环流,同期太平洋SSTA呈现El Ni1o(La Ni1a)以及PDO暖位相(冷位相)空间分布,阿留申低压强度增强(减弱),对流层中高层是正位相(负位相)的PNA型遥相关,北太平洋天气尺度风暴轴中东部南压(北抬);第二模态为在白令海峡和副热带地区呈气旋式与反气旋式环流南北向偶极型变化,同时中纬度北太平洋SSTA呈现NPGO(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正位相(负位相)的空间分布,黑潮区域SSTA偏暖(偏冷),北太平洋SSTA经向梯度加大(减小),对流层中高层为负位相(正位相)的WP型遥相关,北太平洋天气尺度风暴轴整体偏北(偏南),强度增强(减弱);第三模态为北太平洋中西部和北美西岸呈气旋式与反气旋式环流东西向偶极型异常,黑潮区域SSTA偏冷(偏暖)而北太平洋东部SSTA偏暖(偏冷),SSTA纬向梯度加大(减弱),同时赤道东太平洋出现类似La Ni1a(El Ni1o)的SSTA分布,北太平洋天气尺度风暴轴中东部明显减弱(加强)而西部略有加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大气低频环流 ENSO PDO npgo 海气异常型
下载PDF
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明洋 谭言科 +2 位作者 李崇银 余沛龙 殷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3-911,共9页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AVISO中心的海表高度异常资料,分析了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导致其年代际变化可能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平均态的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位于黑潮延伸体区域北部边缘,在143...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AVISO中心的海表高度异常资料,分析了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导致其年代际变化可能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平均态的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位于黑潮延伸体区域北部边缘,在143°E和150°E附近存在两个弯曲,SST水平梯度最大值出现在142°E附近,强度超过4.5℃/(100 km),其后强度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在149°E附近又出现一个较弱的大值中心,在141~153°E范围内,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平均值为36.25°N,强度的平均值为3.22℃/(100 km)。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南北位置的季节变化很弱,而其强度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相较于较弱的季节变化,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的低频变化则要显著得多,其南北变化跨度超过2°。海表温度锋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的低频变化也较强,超过4.5℃/(100 km)。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的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以及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NPGO和PDO在中东太平洋区域会强迫产生海表高度异常,随后向西传播,在约3年后到达黑潮延伸体区域,使该区域流场发生变化产生海洋热平流异常,最终导致海表温度锋强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海表温度锋 时空变化 PDO npgo
下载PDF
北太平洋环流振荡形成机理的数值研究
4
作者 吕庆平 张瑰 +1 位作者 张东凌 张胜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2-590,共9页
利用大洋环流模式,探讨海洋对大气强迫的响应及北太平洋环流振荡模态(NPGO)形成的直接原因。对控制试验模拟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发现第二模态类似于经典NPGO模态,说明采用该模式研究海洋对大气强迫的响应是... 利用大洋环流模式,探讨海洋对大气强迫的响应及北太平洋环流振荡模态(NPGO)形成的直接原因。对控制试验模拟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发现第二模态类似于经典NPGO模态,说明采用该模式研究海洋对大气强迫的响应是可行的。在控制试验基础上,通过改变大气强迫场设计了一系列敏感试验,发现大气强迫场为NPGO模态正强年的合成场时,所得SST异常场能较好再现NPGO空间特征,说明海洋状态强烈依赖于大气强迫,大气强迫是造成NPGO的直接原因;对大气强迫场中的动力强迫、热力强迫等物理量进行不同配置进行试验,发现风场动力强迫对NPGO的影响最大,是形成NPGO的关键强迫,其中又以纬向风应力的影响居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环流模式 npgo 大气强迫 海洋响应
下载PDF
北太平洋冬季上层海温异常的NPGO模态 被引量:10
5
作者 吕庆平 路凯程 张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同化分析系统(SODA)资料,对冬季北太平洋上层的海温异常做了整层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并主要讨论了第二模态的结果。该模态空间结构与经典的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一致,且时间系数与NPGO指数也吻合,故北太...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同化分析系统(SODA)资料,对冬季北太平洋上层的海温异常做了整层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并主要讨论了第二模态的结果。该模态空间结构与经典的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一致,且时间系数与NPGO指数也吻合,故北太平洋上层海温异常EOF第二模态可称为NPGO模态。这说明NPGO现象不单纯反映在海表面温度异常上,在上层海温中该现象也存在。在该模态空间场上,水深100m以上25°N~30°N的副热带处,沿纬圈从120°E向东延伸至中东太平洋均为海温正异常带,其北面则为负异常带,两者构成双带系统;其中在170°W附近分别有正、负异常大值区,中心构成南北偶极子;在本州岛以东海域,从海表直到海洋上层底则有小范围的海温强异常。该模态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大气NPO模态关系密切,并与中纬度西风大值带上的风应力异常有关,是造成NPGO的直接原因。该模态表现出明显的准13年年代际变化,且对其进行5年滑动平均后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该序列的振幅越来越大,1976/1977年和1988/1989年的两次气候年代际突变均处该序列峰值处。引入了冬季北太平洋上层海温异常的NPGO指数,其能更好反映海洋上层的NPGO现象及其年代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上层海温异常 npgo模态 EOF分析
下载PDF
冬季北太平洋海气环流年代际异常的统计动力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东凌 吕庆平 张立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2-704,共13页
本文对冬季北太平洋大气和大洋环流做了联合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和小波分析,并分别讨论了第一、二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SSTA)年代际变化(PDO、NPGO模态)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二模态对时间系数的分析显示... 本文对冬季北太平洋大气和大洋环流做了联合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分解和小波分析,并分别讨论了第一、二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SSTA)年代际变化(PDO、NPGO模态)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二模态对时间系数的分析显示,其与PDO、NPGO指数的相关性较高,且小波分析表明其分别具有明显的准22、12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这与PDO、NPGO模态的周期相同;第一、二模态时间系数对北太平洋SSTA的回归分析表明,其回归系数场的空间分布分别与PDO、NPGO的十分接近。第一、二模态空间场中大气环流异常分别类似于海平面气压异常(SLPA)的AL、NPO模态,可分称其为AL、NPO的风场模;而大洋环流异常则分别相应于SSTA的PDO、NPGO模态,可称其为PDO、NPGO的流场模。由第一、二模态近表层流场异常得到的垂直运动空间分布分别与PDO、NPGO的空间结构相似,说明海洋上层海盆尺度大洋环流引起的垂直运动所导致的海温动力变化是形成PDO、NPGO的重要原因,而大洋环流异常扮演着中介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环流异常 年代际变化 复EOF分析 PDO模态 npgo模态
下载PDF
冬季北太平洋NPGO模态和NPO模态的耦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庆平 张立凤 戴文灏 《海洋预报》 2015年第6期19-25,共7页
利用EOF分解和SVD分解方法,揭示了冬季北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和海表面温度的主要模态,并利用统计方法对第二耦合模态的耦合特征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SLPA和SSTA的第二模态为NPO模态和NPGO模态,第二耦合模态的空间结构反映了中纬度北太... 利用EOF分解和SVD分解方法,揭示了冬季北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和海表面温度的主要模态,并利用统计方法对第二耦合模态的耦合特征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SLPA和SSTA的第二模态为NPO模态和NPGO模态,第二耦合模态的空间结构反映了中纬度北太平洋中西部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时间变化趋势表明北太平洋大气和海洋的第二耦合模态正在由高频变化转换为低频变化,且SLPA上表现出的气候迁移要早于SSTA;NPGO模态与海表西风EOF分解的第二模态密切相关,这反映了NPO模态通过海表面西风异常影响着NPGO模态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NPO模态 npgo模态 SVD分解
下载PDF
全球增暖1.5℃和2℃北太平洋年代际尺度振荡的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静 李春 范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52,共11页
基于CESM模式对1.5℃和2℃两种增暖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在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与工业革命前、历史时期在强度和周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PDO和N... 基于CESM模式对1.5℃和2℃两种增暖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在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与工业革命前、历史时期在强度和周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PDO和NPGO的强度均比历史时期弱,且主周期缩短,这可能与全球增暖情景下海洋层结增强导致的Rossby波变快有关。PDO的强度和周期在全球增暖1.5℃和2℃这两种情景下没有明显差异;而NPGO的强度在全球稳定增暖2℃时期比1.5℃时有明显减弱,且周期缩短1 a左右。因此,0.5℃升温差异对PD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小,而对NPG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 ROSSBY波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
9
作者 满红聪 禹凯 +2 位作者 陈莹莹 谢文鸿 蔡於杞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0,共9页
对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目的是得出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尺度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机制。在年际尺度上,将热含量与尼诺3.4指数(Nino 3.4 Index)进行相关分析;在年代际尺度上,将热含量与北太平洋环流振荡指数... 对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目的是得出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尺度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机制。在年际尺度上,将热含量与尼诺3.4指数(Nino 3.4 Index)进行相关分析;在年代际尺度上,将热含量与北太平洋环流振荡指数(NPGO Index)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 Index)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中国东部沿海200 m水深以浅的陆架海域热含量与NPGO指数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关性最高,为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40,置信度超过90%。流场与NPGO指数的回归及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黑潮区流场与NPGO指数存在负相关。我们将影响机制归纳为:NPGO正异常时,中国东部沿海黑潮流速减慢,由于地转平衡作用,会有大量高温高盐的黑潮水侵入中国东部沿海,将热量传输到黑潮左侧的中国东部沿海陆架区域,引起该区域海水热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沿海 热含量 多尺度变化 npgo指数 合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