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斜轴位MRI扫描在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新明 林婉韶 +1 位作者 庄志雄 曹欣荔 《现代医院》 2017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斜轴位MRI扫描在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12月门诊踝关节损伤患者180例,采用斜轴位MRI扫描随机分为3组:踝关节中立体位(A组)、内旋10°~15°(B组)、内旋20°~25°(C组)。使... 目的探讨改良斜轴位MRI扫描在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12月门诊踝关节损伤患者180例,采用斜轴位MRI扫描随机分为3组:踝关节中立体位(A组)、内旋10°~15°(B组)、内旋20°~25°(C组)。使用以上参数获取斜轴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扫描线平行距腓前韧带(与踝关节轴面成20°)。对各组病例的图像显示效果等级作出评定。结果距腓前韧带全长的显示以踝关节内旋10°~15°效果最佳,其次是内旋20°~25°和中立体位,两者显示效果相当;踝关节内旋10°~15°在显示0~3级损伤的分级诊断中也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评价距腓前韧带时,选择适当的扫描角度及体位可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斜轴位 距腓前韧带 踝关节损伤
下载PDF
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彭树美 林向阳 +4 位作者 阮榕生 张宏 娄广庆 张丽晶 李雁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2-716,共5页
核磁共振技术以快速、无损伤、无侵入检测等优点使其在食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其在食品工业中五大方面的应用,分别为测量食品和生物体系中的含水量、研究食品中水分的分布和水分的流动性、研究果蔬的成熟度和损伤程度、研究食... 核磁共振技术以快速、无损伤、无侵入检测等优点使其在食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其在食品工业中五大方面的应用,分别为测量食品和生物体系中的含水量、研究食品中水分的分布和水分的流动性、研究果蔬的成熟度和损伤程度、研究食品中的油脂、研究食品的玻璃态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食品 水分
下载PDF
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在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艾正文 于鹏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9-243,共5页
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以其无损、快速、精确、能够获得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等诸多优势,从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核磁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从医学和工程领域逐渐向食品工业中延伸。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重点介绍近几年核磁... 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以其无损、快速、精确、能够获得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等诸多优势,从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核磁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从医学和工程领域逐渐向食品工业中延伸。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重点介绍近几年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在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从而为核磁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乳制品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及成像 乳品工业 应用 综述
原文传递
应用Matlab 6.5软件对奶酪和面包样品的核磁共振成像进行T_2分布重建的研究(英文)
4
作者 张锦胜 林向阳 +1 位作者 齐锦宁 阮榕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7-201,共5页
本文论述了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中的spin3D成像序列,采用不同Tau值对奶酪和面包样品进行成像实验。应用Matlab软件编程对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并对T2分布进行重建,最后得到T2分布状态图像。为核磁共振... 本文论述了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中的spin3D成像序列,采用不同Tau值对奶酪和面包样品进行成像实验。应用Matlab软件编程对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并对T2分布进行重建,最后得到T2分布状态图像。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及其成像 自旋自旋弛豫时间 T2分布 奶酪 T2分布状态重建图
下载PDF
挂面干燥过程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魏益民 王振华 +5 位作者 于晓磊 武亮 王杰 张波 张影全 李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共12页
干燥是挂面生产的重要环节,然而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设计等还缺少相应的科学依据和标准规范。本文以食品水分分析技术平台为试验手段,设计了不同条件下的挂面干燥试验。通过测定挂面干燥过程中的干燥动力学曲线,分析干燥条件(温度和相对... 干燥是挂面生产的重要环节,然而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设计等还缺少相应的科学依据和标准规范。本文以食品水分分析技术平台为试验手段,设计了不同条件下的挂面干燥试验。通过测定挂面干燥过程中的干燥动力学曲线,分析干燥条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含水率及干燥速率的影响;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系统(NMI20-030H-I)测定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横向弛豫时间(T_2)和质子密度加权像,分析挂面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和水分分布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挂面干燥过程中的湿热传递数学模型,观察挂面干燥过程中温度场和水分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上述研究结果系统地展现挂面干燥过程水分的迁移规律,挂面干燥过程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挂面干燥条件和控制参数的关系。这些结果将为干燥工艺优化和干燥过程智能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面 干燥工艺 水分传递 低场核磁共振和成像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延胡索樟帮传统软化法的科学表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新瑞 杨婧 +6 位作者 张尧 张爱玲 袁翰丰 曹钟明 罗晓健 王峰 饶小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08-116,共9页
目的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对延胡索的传统樟帮软化工艺进行科学表征,以明晰传统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科学传承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与经验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LF-NMR/MRI)技术对延胡索软化过程中的水分类型及分布状... 目的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对延胡索的传统樟帮软化工艺进行科学表征,以明晰传统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科学传承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与经验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LF-NMR/MRI)技术对延胡索软化过程中的水分类型及分布状况进行表征;将软化过程中的延胡索样品切制成厚片并用体视显微镜对其切面状况进行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软化过程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变化,流动相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60∶40,用三乙胺调节pH 6.5),检测波长280 nm;使用质构仪模拟延胡索软化终点判断方法(手捏法),在优化相关参数后测定延胡索软化成品的软化程度。结果LF-NMR/MRI显示,经传统樟帮法软化的延胡索,水分能够透心且均匀分布,水分先以自由水的形式在浸泡阶段由表皮与茎痕处进入药材内部,后在闷润阶段向内芯渗入实现再分布;体视显微镜观察到经传统樟帮法软化完成的延胡索恰能较好切片,软化时间不足则易出现“炸心”片,延胡索变软是由其角质样吸水粉化造成的;HPLC测定显示,传统樟帮法软化时延胡索乙素的损失较小,浸泡过程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下降约5%,闷润过程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几乎不变;质构仪可以很好地量化延胡索的软化程度,最佳测定参数为测试前速度、测试速度和测试后速度均为2 mm·s^(-1),触发力20 g,压缩度20%,软化合格的延胡索压缩力介于12.75~15.69 N,相对标准偏差(RSD)6.8%。结论现代科学方法与技术可以较好地表征传统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证实传统樟帮软化法软化延胡索药材具有高效、便捷、指标成分损失小等优点。质构仪能够模拟软化终点判断方法(手捏法),实现从主观经验判断到客观技术量化这一目标,对传统炮制技术现代化传承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LF-nmr/mri) 樟帮 质构仪 延胡索乙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沁荣 韦睿斌 +3 位作者 张志强 陈胜利 王一硕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4-188,279,共6页
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精确安全的特点,现已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中。介绍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原理,阐述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样品内部中水分、油脂的赋存状态和迁移变化机理规律... 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精确安全的特点,现已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科学研究中。介绍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原理,阐述低场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样品内部中水分、油脂的赋存状态和迁移变化机理规律,探讨该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展望前景应用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为在中医药领域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中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干燥动力学结合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的地黄饮片干燥过程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梦玫 张英 +4 位作者 吴孟华 吴卫刚 骆维 曹晖 马志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645-4652,共8页
目的 研究地黄饮片干燥特性,量化表征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地黄饮片干燥机制和优化干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70、80、90℃3个干燥温度,分别建立地黄饮片干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研究地黄饮片干... 目的 研究地黄饮片干燥特性,量化表征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地黄饮片干燥机制和优化干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70、80、90℃3个干燥温度,分别建立地黄饮片干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研究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中水的相态分布和质构特性的变化,采用HPLC法动态跟踪干燥过程中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Page模型可以准确描述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中含水量变化,水分比变化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加快,模型中干燥常数k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干燥常数n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逐渐散失,水的相态会发生显著变化,前4 h自由水比例由干燥开始时的93.667%减少至0.329%,束缚水比例由0.985%增加至92.966%,不易流动水比例先增后降,前后变化不明显。硬度、压缩循环功等物性指标在前4 h内随干燥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4 h后各物性指标明显增加。地黄饮片含量测定的6个指标成分中,只有梓醇含量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他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 采用干燥动力学模型、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以直观量化表征地黄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地黄饮片干燥机制和干燥工艺参数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干燥 动力学过程 Page模型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特性 HPLC
原文传递
吸水动力学结合现代技术的当归润制过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杰 吴孟华 +5 位作者 马志国 彭璐 沈华 黄天赐 曹晖 张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6-99,I0041-I0043,共7页
目的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 目的运用现代技术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方法测定不同润制时间当归的吸水率,构建当归吸水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LF-NMR/MRI)表征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相态及分布状态的变化;采用质构仪测定当归润制过程中质地的变化;采用HPLC法分析当归不同润制时间的阿魏酸含量变化。结果当归润制吸水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COD)大于98.1%,非线性拟合结果良好。吸水率随润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个头的增大而减小。LF-NMR/MRI结果表明当归润制过程中水分由外而内渗入,不同相态水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前4 h内自由水由4.02%增加为95.75%,结合水由95.98%减少为4.25%。除弹性外,当归润制时硬度、压缩功循环等物性指标在8 h内均明显下降,8 h后趋于平稳,符合传统“药透水尽”的判断标准。当归醇溶性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在润制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吸水动力学结合磁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当归的润制过程,为阐明当归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润制 吸水动力学 LF-nmr/mri 质构仪 HPLC 阿魏酸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的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丽霞 叶丽芳 +3 位作者 张英 吴孟华 曹晖 马志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目的: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的水分、物性变化,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曲线,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 目的: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的水分、物性变化,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牡丹皮饮片干燥特性曲线,研究其干燥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牡丹皮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相态、分布迁移变化和物性特性变化;采用HPLC法考察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中指标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55℃干燥时,牡丹皮饮片具有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需干燥5 h。LF-NMR/MRI结果显示,干燥过程中,水分由外向内散失;水分相态发生显著变化,结合水比例先大幅度增长后小幅度下降;干燥2 h后,检测不到牡丹皮水分成像信息。各物性指标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变大,前2 h内随干燥时间变化不明显,2 h后变化显著。干燥5 h内,牡丹皮饮片芍药苷、丹皮酚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干燥动力学、低场核磁共振和物性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牡丹皮饮片干燥过程,为阐明牡丹皮饮片干燥机制、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干燥 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