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脲醛肥料对土壤N2O排放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飞 樊小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126,共8页
【目的】研究脲醛肥料对土壤N2O排放及氮素去向与平衡的影响,为脲醛肥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9-12月,采用微型渗漏计-静态气箱法,在栽培3季不同叶菜(第1季小白菜、第2季菜心、第3季芥菜)的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置... 【目的】研究脲醛肥料对土壤N2O排放及氮素去向与平衡的影响,为脲醛肥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9-12月,采用微型渗漏计-静态气箱法,在栽培3季不同叶菜(第1季小白菜、第2季菜心、第3季芥菜)的条件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置3种脲醛肥料(UF1、UF2、UF3,其活性指数(AI)分别为50.8%,67.4%,83.3%)一次性施用、尿素一次性施用、尿素分次施用、脲醛肥料UF2与尿素混合一次性施用共6个处理,研究了脲醛肥料对N2O排放、淋溶损失、土壤残留、植株吸收以及其他表观损失量的影响。【结果】与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相比,无论脲醛肥料AI高低,脲醛肥料一次性施用、脲醛与尿素混合一次性施用和尿素分次施用均能够显著降低N2O排放峰值和累积排放量,各处理N2O气态氮素损失量依次为尿素一次性施用〉脲醛与尿素混合一次性施用〉尿素分次施用、AI高的UF3一次性施用〉AI中和低的UF2、UF1一次性施用,3种脲醛肥料处理的N2O气态氮素损失量为2.32-4.40g/m^2,仅为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N2O气态氮素损失量的33.1%-62.9%。脲醛肥料处理的土壤氮素残留量占总氮量的45%以上,较尿素处理提高了32.1%-34.0%。施用脲醛肥料后减少了氮素淋溶损失量和其他表观损失量,分别较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减少32.6%-54.0%和52.4%-83.9%。脲醛肥料在一次性施用的情况下,植株氮素吸收量等同于尿素分次施用,显著大于尿素一次性施用。【结论】施用脲醛肥料能够明显改变氮素平衡,有利于氮素的植物吸收和土壤残留,而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气态损失及其他表观损失,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肥料 n2O排放 氮素植物吸收 土壤残留 氮素损失 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春阳 周建斌 +1 位作者 郑险峰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997,共7页
在陕西关中地区研究了有限灌溉与旱地蓄水保墒栽培相结合的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五季作物后不同栽培模式0—200cm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平均在218~329kg/hm^2之间,且残留的... 在陕西关中地区研究了有限灌溉与旱地蓄水保墒栽培相结合的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五季作物后不同栽培模式0—200cm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平均在218~329kg/hm^2之间,且残留的硝态氮主要集中在100-200cm土层。不同栽培模式相比,垄沟模式0—200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最高。随着种植年限和施氮量的增加,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随之显著增加。施用240kg/hm^2氮肥,第五季作物收获后0—200cm土层硝态氮的残留量达477kg/hm^2;从第三季作物收获到第五季作物收获,残留硝态氮的增加量占这一时期氮肥施用量的比例高达51.6%。种植作物五季后,常规、节水和覆草模式在0—8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相对较低,而80cm以下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增加。垄沟栽培模式在0—200cm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且在0—12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明显高于其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氮肥 残留硝态氮
下载PDF
缓/控释肥条施对春玉米产量、吸氮量与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营 刘晓彤 +2 位作者 罗健航 赵天成 张学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肥(CF,15-15-15,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缓释肥(SRF,22-8-6,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控释掺混肥(BB,17-20-8,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5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处理相比,SRF和BB处理下子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2%和20.0%,收获指数显著增加了0.04和0.07。相对于CON和CF处理,SRF和BB处理能显著促进春玉米子粒和地上部对氮素吸收累积。缓/控释肥条施明显降低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而CON处理下硝态氮可淋洗到60~100 cm深层土壤。氮肥为主要氮素输入来源(N 240~360kg/hm^2),其次为试验前0~100 cm土体N_(min)残留(N 200.0 kg/hm^2);玉米地上部吸氮量为氮素主要输出项(N 172.4~292.7 kg/hm^2)。相对于CON处理,SRF、BB处理土壤N_(min)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分别显著降低了62.8%和56.2%、23.9%和42.0%。与SRF、BB处理相比,同等施氮量下,CF处理造成氮素表观损失高达150.0kg/hm^2,氮素表观盈余率为70.8%。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当季氮肥表观利用率为16.6%~50.1%,SRF、BB较CON处理提高了2.7~3.0倍,且其氮素表观盈余率分别降低到54.5%和49.8%。因此,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均可实现一次性条施,同时显著提高春玉米子粒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利用,降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节约氮肥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条施 春玉米 产量 吸氮量 土壤无机氮残留 氮素表观平衡
下载PDF
厦门残积土力学性质与标贯N值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毅 李建强 邹广明 《高速铁路技术》 2017年第6期84-88,共5页
文章以厦门地铁1号线残积砂质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残积砂质黏性土标贯试验指标N值与部分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线性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地铁1号线残积砂质... 文章以厦门地铁1号线残积砂质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对残积砂质黏性土标贯试验指标N值与部分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线性拟合关系式及其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地铁1号线残积砂质黏性土内聚力c、内摩擦角φ、压缩模量Es(1-2 kPa)、地基承载力f_k、无侧限抗压强度q_u与标贯N值成正比关系;(2)厦门地铁1号线残积砂质黏性土液性指数I_L、压缩系数α_(1-2 k Pa)与标贯N值成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轨道交通 残积土 物理力学参数 标贯n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