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和油菜对重金属的积累及其成品油的安全性 被引量:43
1
作者 黎红亮 杨洋 +3 位作者 陈志鹏 周细红 曾清如 廖柏寒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88-2494,共7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选取种植在郴州重金属污染土壤地区的花生和油菜2种油料作物,研究了重金属在这2种油料作物各部位的分布情况,再利用2种有机溶剂(正己烷和石油醚)对果实进行索... 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选取种植在郴州重金属污染土壤地区的花生和油菜2种油料作物,研究了重金属在这2种油料作物各部位的分布情况,再利用2种有机溶剂(正己烷和石油醚)对果实进行索氏萃取,探讨油中重金属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花生和油菜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耐性和积累能力,花生根、茎、叶对重金属Pb、Cu、Cd积累性较强,其中Cd在根、茎、叶中的富集系数都高于4,为土壤本底值的5~6倍。花生红皮则对Cu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为3.30,浓度达到了358.26 mg/kg;油菜中重金属Zn、Cu、Cd在各部位的分布为:叶>根>果荚>茎>籽,说明油菜叶对Zn、Cu、Cd的积累能力更强。通过2种有机溶剂对花生果实和油菜籽进行萃取,结果发现,石油醚对花生油的萃取率高于正己烷,正己烷对油菜的萃取率大于石油醚,且花生和菜籽的毛油中重金属As和Pb的含量都符合国家《食用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0.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油料作物 正己烷 石油醚 萃取率
原文传递
正己烷中毒临床概述 被引量:36
2
作者 邝守仁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25-227,共3页
复习了急、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文献 ,并概述了该病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的改变、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的特点。
关键词 正已烷中毒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学伟 常杰 +2 位作者 吕鹏梅 谭天伟 张喜通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5-858,共4页
利用自制的酶柱反应器,通过改变反应液流量、溶剂的种类、反应时间以及水含量等参数,考察了大豆油和甲醇在固定化脂肪酶(Cand ida sp.99-125)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自制的酶柱反应器,通过改变反应液流量、溶剂的种类、反应时间以及水含量等参数,考察了大豆油和甲醇在固定化脂肪酶(Cand ida sp.99-125)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液流量和水含量对转化率影响比较大,转化率随反应液流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采用正己烷为溶剂要优于其它溶剂。当以固定化的脂肪酶为催化剂、正己烷为溶剂、n(大豆油)∶n(甲醇)=1∶3、m(大豆油)∶m(水)=5∶1、反应时间为24h、反应液流量1.2mL/m in时,产物中主要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9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固定化 脂肪酶 催化 酯交换反应 大豆油 甲醇 正己烷
下载PDF
烷烃高温下爆炸极限的测定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超 杨绪杰 +1 位作者 陆路德 汪信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6-498,共3页
用约 2 0L的爆炸容器 ,在 2 5~ 2 10℃测定了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的爆炸下限(LEL)和爆炸上限 (UEL)值。LEL值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 ,平均相关系数为 0 9893;UEL值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平均相关系数为 0 994 8。
关键词 烷烃 高温 爆炸极限测定 正戊烷 正己烷 正庚烷 正辛烷 正壬烷 LEL值 UEL值
下载PDF
稻叶表皮蜡质提取方法及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5
5
作者 周小云 陈信波 +3 位作者 徐向丽 刘爱玲 邹杰 高国赋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76,共4页
以水稻成熟叶片为材料,用氯仿和正己烷两种溶剂,采用常温法、加热法和常温加热结合法提取稻叶表皮蜡质.结果表明,氯仿作溶剂的提取效果好于正己烷,常温加热结合法提取表皮蜡质含量最高,加热法居中,常温法最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采... 以水稻成熟叶片为材料,用氯仿和正己烷两种溶剂,采用常温法、加热法和常温加热结合法提取稻叶表皮蜡质.结果表明,氯仿作溶剂的提取效果好于正己烷,常温加热结合法提取表皮蜡质含量最高,加热法居中,常温法最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常温加热结合法,用两种溶剂都能将叶表皮蜡质完全提取干净;采用加热法,用氯仿为溶剂能将叶表皮蜡质提取干净,而用正己烷为溶剂,叶片表皮蜡质还有少量呈不规则的小粒状残存;用常温法则两种溶剂都不能将稻叶表皮蜡质提取干净.提取时间对蜡质提取效果有明显影响,高温下(氯仿60℃或正己烷67℃)提取超过30 s,导致细胞内脂溶性成分渗出.综合蜡质含量和扫描电镜分析的结果,以氯仿为溶剂、60℃30 s提取是有效且简单易行的稻叶表皮蜡质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表皮蜡质 氯仿 正己烷 显微结构
下载PDF
ZIF-8的合成、表征及正己烷吸附性能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克峰 任丹妮 +2 位作者 孙辉 沈本贤 刘纪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56-1862,共7页
以甲醇为溶剂,硝酸锌六水合物为锌源,2-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热重-差热分析(TG-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ZIF-8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正己烷在ZIF-8上... 以甲醇为溶剂,硝酸锌六水合物为锌源,2-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热重-差热分析(TG-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ZIF-8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正己烷在ZIF-8上的液相吸附动力学和动态选择性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ZIF-8晶体具有方钠石结构,结晶度较高,孔结构主要为0.37~1.10 nm的微孔,BET比表面积为1836 m2/g,孔体积为0.65 cm^3/g.TG-DSC和高温原位XRD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ZIF-8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283~313 K时,正己烷在ZIF-8上液相吸附的扩散系数为(2.53~8.88)×10-12cm^2/s,扩散活化能为31.11 k J/mol;308 K时,ZIF-8对正己烷的动态饱和吸附量为187.3 mg/g,由吸附穿透曲线计算得出Thomas速率常数为2.17×10^(-3)m L·min^(-1)·mg^(-1).与5A分子筛相比,ZIF-8对正己烷的吸附容量高出约1倍,液相吸附表观扩散时间常数高出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 正己烷 吸附动力学 吸附容量 动态吸附
下载PDF
正己烷在ZnNi/HZSM-5上芳构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桂建舟 张晓彤 +1 位作者 胡之德 孙兆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5,共5页
研究了 HZSM-5负载型芳构化催化剂中的硅铝比 ,锌、镍金属质量分数等对正己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硅铝比越大 ,其稳定性越好 ,但芳构化能力弱 ,造成芳烃和 BTX收率低 ;催化剂镍质量分数为 1 .0 % ,锌质量分数达到 3 .... 研究了 HZSM-5负载型芳构化催化剂中的硅铝比 ,锌、镍金属质量分数等对正己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硅铝比越大 ,其稳定性越好 ,但芳构化能力弱 ,造成芳烃和 BTX收率低 ;催化剂镍质量分数为 1 .0 % ,锌质量分数达到 3 .0 %时 ,芳烃和 BTX收率最高 ,分别为 3 1 .45 %和 3 0 .2 4% ,再增大锌的质量分数芳烃和 BTX产率保持不变 ;锌质量分数为 3 .0 % ,镍质量分数高于 1 .0 %的情况下芳烃和 BTX收率反而下降 .因而催化剂中锌、镍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 3 .0 %和 1 .0 % .此外 ,还对催化剂的酸性变化对正己烷芳构化的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i/HZSM-5催化剂 芳构化 正己烷 分子筛
下载PDF
Pt和Al_2O_3改性SO_4^(2-)/ZrO_2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21
8
作者 周晓龙 余国贤 +2 位作者 金亚清 唐超 李承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3,335,共6页
在保持其他制备条件,如pH、干燥条件、焙烧温度、Pt的浸渍条件以及Al2O3和Pt的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Al的不同引入方法,即共沉淀法(CP)、成型法(SH)、悬浮法(SU)和混和法(MI),制备了4种Pt-SO42-/ZrO2-Al2O3(PSZA)催化剂。使用N2吸附和... 在保持其他制备条件,如pH、干燥条件、焙烧温度、Pt的浸渍条件以及Al2O3和Pt的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Al的不同引入方法,即共沉淀法(CP)、成型法(SH)、悬浮法(SU)和混和法(MI),制备了4种Pt-SO42-/ZrO2-Al2O3(PSZA)催化剂。使用N2吸附和微库仑仪分析了催化剂的组织结构和硫含量。分别使用X射线光散射仪(XRD)、H2程序升温还原(TPR)及NH3程序升温解析(TPD)研究了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氧化还原性质和表面酸性质。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和异构化产物分布。成型法催化剂仅探测到四方晶相,表明该种Al的引入方法延缓了四方相转为单斜相;并且成型法催化剂具有一个强的最低的TPR还原峰温度,表明Al的成型引入法增强了硫的还原。催化考评结果表明成型法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性能。催化剂的物化表征结果表明了催化活性同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质关联较好,而同硫含量、酸强度及强酸位数量关联性不好。实验结果表明Al的引入方式对于PSZA催化剂在正己烷异构化中具有高催化活性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异构化 Pt和氧化铝改性SO42-/ZrO2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方法验证和改进 被引量:21
9
作者 蒋增辉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14-18,共5页
对新实施的《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进行方法验证,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均符合方法要求;空白试验结果为0.0018~0.0080mg/L,加标浓度为0.10~2.00mg/L(高浓度经稀释)的回收率为88.1%~113.3%;纯水加标0.05mg/L... 对新实施的《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进行方法验证,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均符合方法要求;空白试验结果为0.0018~0.0080mg/L,加标浓度为0.10~2.00mg/L(高浓度经稀释)的回收率为88.1%~113.3%;纯水加标0.05mg/L的7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9.2%,相对误差为-17.4%;对HJ970—2018中正己烷透光率、脱芳烃试验、萃取振摇、空白试验、质量控制等提出改进建议,并应用于上海市太浦河-金泽水源地的监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己烷 透光率 太浦河 金泽水源地
下载PDF
正己烷和乙酸乙酯间歇共沸精馏分离共沸剂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白鹏 朱良伟 +1 位作者 李晓峰 曾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形成最低共沸物,采用间歇共沸精馏方法分离回收时,共沸剂的选择和用量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研究了正己烷-乙酸乙酯共沸物系间歇共沸精馏法分离适宜的共沸剂,并从理论上和实验中考察了共沸剂与原料适宜的配比。实验结果表... 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形成最低共沸物,采用间歇共沸精馏方法分离回收时,共沸剂的选择和用量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研究了正己烷-乙酸乙酯共沸物系间歇共沸精馏法分离适宜的共沸剂,并从理论上和实验中考察了共沸剂与原料适宜的配比。实验结果表明,丙酮为合适的共沸剂,当丙酮和正己烷的质量比为1.15时,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的收率最高,分别达75.15%和73.89%。通过实验绘制了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三元物系的剩余曲线,确定了正己烷-乙酸乙酯共沸物系分离步骤:共沸精馏塔中馏出丙酮和正己烷的共沸物和高纯度的乙酸乙酯;萃取塔中用水萃取丙酮和正己烷的混合物得到较纯的正己烷;萃取后的丙酮水溶液由共沸剂精馏回收塔回收丙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共沸精馏 共沸剂 剩余曲线 正己烷 乙酸乙酯 丙酮
下载PDF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樊春月 陈嘉斌 +3 位作者 宋燕芹 王艳艳 程樱 郎丽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5-280,284,共7页
目的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涉及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文献,分析总结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修订GBZ 84《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1990—201... 目的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涉及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文献,分析总结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修订GBZ 84《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1990—2014年公开发表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相关文献,筛选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5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文献共68篇,共计1 027例中毒患者,均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男性165例,女性862例,年龄中位数为28.3(13.0~59.0)岁,发病潜伏期以2.0~10.0个月多见。817例(占79.6%)患者有诊断分级记录,诊断为轻、中和重度慢性正己烷中毒分别为418、241和158例。736例(占71.7%)患者相关文献报告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水平,其中91.8%(676/736)患者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水平超过我国职业接触限值(180 mg/m^3)。慢性正己烷中毒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626例(占61.0%)患者属感觉-运动障碍型,256例(占24.9%)患者单纯以运动障碍为主,145例(占14.1%)患者单纯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改变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且病情早期即可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156例(占15.2%)患者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尿2,5-己二酮水平,检出率为50.6%(70/156)。慢性正己烷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或方法,临床上以促进神经修复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更显著;954例患者报告治疗效果,治愈率为83.6%(798/954);156例(占15.2%)未治愈患者主要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其最重要的诊断手段;目前以综合治疗法为主,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慢性 中毒 周围神经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文献计量学
原文传递
正己烷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齐宝宁 易建华 +2 位作者 唐国慧 苗江丽 郭剑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75、150、300 mg/kg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染毒4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75、150、300 mg/kg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染毒4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彗星试验技术(SCGE)检测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大鼠体重随染毒时间而增加,阴性对照组增加最快;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力、血清GSH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MDA含量增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细胞SCGE检测彗星尾长、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增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尾矩值与染毒剂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为0.981,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己烷可引起或增强机体氧自由基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肝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脂质过氧化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下载PDF
利用正己烷制备负载型碳化钼催化剂及其加氢脱硫活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全力 赵旭涛 +2 位作者 赵振兴 马红江 邓友全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47-1052,共6页
利用具有较长碳链的正己烷作为原料对氧化钼进行程序升温碳化制备碳化钼.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和BET比表面积测定以及噻吩的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正己烷作为碳化原料在600℃左右可对担载的氧化钼进行碳化,正己烷的使用... 利用具有较长碳链的正己烷作为原料对氧化钼进行程序升温碳化制备碳化钼.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和BET比表面积测定以及噻吩的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正己烷作为碳化原料在600℃左右可对担载的氧化钼进行碳化,正己烷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碳化所需的温度,还能在碳化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改善碳化钼分散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钼 正己烷 碳化 噻吩 加氢脱硫
下载PDF
正己烷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治概况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士新 施健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1期10-11,共2页
综合介绍了文献报道的正己烷职业中毒概况及防治研究进展。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强蓄积作用。作为有机溶剂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其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作... 综合介绍了文献报道的正己烷职业中毒概况及防治研究进展。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强蓄积作用。作为有机溶剂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其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近几年来,慢性正己烷中毒事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危害 正己烷 毒性
下载PDF
5A分子筛吸附正己烷的性能及其表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姚小利 杜旭东 +3 位作者 刘宗健 崔群 王海燕 姚虎卿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7-761,共5页
测定了两种5A分子筛(5A-1和5A-2)对正己烷的吸附性能,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5A分子筛的微观特性与吸附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5A-2相比,5A-1的结晶度更高,且5A-1晶粒规整、大小均匀,n(SiO2)∶n(Al2O3)为1.99,具有适度的... 测定了两种5A分子筛(5A-1和5A-2)对正己烷的吸附性能,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5A分子筛的微观特性与吸附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5A-2相比,5A-1的结晶度更高,且5A-1晶粒规整、大小均匀,n(SiO2)∶n(Al2O3)为1.99,具有适度的表面酸性,在30℃下对正己烷的平衡吸附量达到0.16kg/kg,比5A-2提高了约24%。在5A分子筛成型制备中,扩孔剂焙烧以及黏结剂转晶过程中形成的二次孔有利于减小对正己烷吸附的扩散阻力;5A-1具有较小的中孔平均孔径(3.59nm)、较大的中孔比表面积(484.98m2/g)以及适度的中孔和大孔分布,使其对正己烷的吸附速率较快;5A-1对正己烷的吸附平衡时间近似为5A-2的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分子筛 正己烷 平衡吸附量 孔结构 吸附速率
下载PDF
正己烷慢性中毒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蒋永军 莫莲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年第11期794-796,共3页
综合介绍了文献报道的正己烷职业性慢性中毒概况及防治研究进展。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强蓄积作用。作为有机溶剂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 综合介绍了文献报道的正己烷职业性慢性中毒概况及防治研究进展。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强蓄积作用。作为有机溶剂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近几年来,慢性正己烷中毒事故仍不断发生,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 正己烷 中毒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拉米夫定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珂珂 谭丰苹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502-1503,共2页
目的:建立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拉米夫定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为40mL.min-1,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0∶1。结果:有机溶剂甲醇、乙醇、... 目的:建立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拉米夫定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为40mL.min-1,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0∶1。结果: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正己烷和吡啶的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0.0~420.0(r=0.9993)、100.0~700.0(r=0.9998)、100.0~700.0(r=0.9997)、5.8~40.6(r=0.9991)、4.0~28.0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100.1%(RSD=2.0%~3.2%);最低检出限为0.26~0.88ng;3批样品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拉米夫定 甲醇 乙醇 乙酸乙酯 正己烷 吡啶 残留量
原文传递
紫外法快速测定废水中微量油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万楚筠 黄凤洪 +1 位作者 祝俊 廖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3,共4页
建立快速测定废水中微量油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正己烷作为萃取和测试溶剂,同国标方法(GB/T16488-1996)所用的四氯化碳相比可减少对测试人员的伤害。使用浓硫酸磺化和蒸馏相结合的提纯溶剂方法,可节省实验的准备时间。结果表明,该方... 建立快速测定废水中微量油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正己烷作为萃取和测试溶剂,同国标方法(GB/T16488-1996)所用的四氯化碳相比可减少对测试人员的伤害。使用浓硫酸磺化和蒸馏相结合的提纯溶剂方法,可节省实验的准备时间。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不需特殊试剂,测定速度快,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卟分光光度法 快速测定 正己垸 废水
下载PDF
正戊烷和正己烷在无黏结剂5A分子筛上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沈本贤 孙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5-809,共5页
测定了正戊烷和正己烷在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5A 分子筛上的吸附动力学,采用简化的扩散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扩散系数,并估算了扩散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在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5A 分子筛颗粒上的吸附分别受微孔扩散控制和大孔扩散控... 测定了正戊烷和正己烷在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5A 分子筛上的吸附动力学,采用简化的扩散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扩散系数,并估算了扩散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在无黏结剂和有黏结剂5A 分子筛颗粒上的吸附分别受微孔扩散控制和大孔扩散控制。黏结剂的存在降低了正构烷烃的扩散速率。在300~480 K,正戊烷和正己烷在无黏结剂5A 分子筛上的微孔扩散系数分别为(4.71~11.34)×10^(-12),(1.23~5.19)×10^(-12)cm^2/s;在有黏结剂5A 分子筛上的大孔扩散系数分别为(6.68~26.35)×10^(-6),(2.40~11.51)×10^(-6)cm^2/s。正戊烷和正己烷在无黏结剂5A 分子筛上的扩散活化能分别为7.87,10.15 kJ/mol;在有黏结剂分子筛上的扩散活化能分别为9.02,10.9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戊烷 正己烷 5A分子筛 吸附动力学 扩散控制机理
下载PDF
正己烷接触对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及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苏胜华 刘新霞 +4 位作者 甘德秀 邝海沙 魏青 许雷 许发茂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3,26,共3页
目的研究正己烷接触对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接触组37名及对照组49名工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NSE及MBP的血清含量。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SE含量分别为(8.4±7.7)、(7.8±... 目的研究正己烷接触对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接触组37名及对照组49名工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NSE及MBP的血清含量。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SE含量分别为(8.4±7.7)、(7.8±3.2)μg/L,接触组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BP含量分别为(1.59±0.54)、(0.94±0.27)μg/L,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己烷接触可导致血清NSE及MB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