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注入选育黑曲霉益生菌及其突变菌株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程茂基 陈丽娟 +2 位作者 蔡克周 余增亮 张束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4-538,共5页
以益生菌株黑曲霉AN01为材料,经N+多次诱变得突变益生菌株AN03。结果表明,出发益生菌株AN01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活分别由原来的71.6Ug、141.7Ug和264.8Ug相继提高到996.5Ug、940.4Ug和906.5Ug。突变益生菌株AN03经传5代培... 以益生菌株黑曲霉AN01为材料,经N+多次诱变得突变益生菌株AN03。结果表明,出发益生菌株AN01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活分别由原来的71.6Ug、141.7Ug和264.8Ug相继提高到996.5Ug、940.4Ug和906.5Ug。突变益生菌株AN03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试验还研究了变突变益生菌株AN03最佳产酶条件,培养基为每升含麸皮105g,玉米芯105g,豆粕105g,氯化铵16g,pH5.0。30℃培养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益生菌 诱变育种 复合酶
下载PDF
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13创新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2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张丽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265,共4页
该研究利用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皖豆 16号 (MS8118)经等离子处理后的突变高产株系为母本与豫豆 10号有性杂交 ,育成具有特异株型的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 13,有效地把等离子诱变技术应用在大豆育种上 ,在黄淮地区获得 315 .0 8kg/ 667m2 ... 该研究利用当地推广的优良品种皖豆 16号 (MS8118)经等离子处理后的突变高产株系为母本与豫豆 10号有性杂交 ,育成具有特异株型的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 13,有效地把等离子诱变技术应用在大豆育种上 ,在黄淮地区获得 315 .0 8kg/ 667m2 的籽粒产量。其植株形态表现为 :根系特别发达 ,高抗倒伏 ;株形收敛紧凑 ;植株繁茂 ,主茎节数适中 ,有效节数多。其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是 :生育前期抓构健壮苗匀植群体 ;中后期抓生长调节和营养运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等离子诱变 超高产育种 栽培
下载PDF
N^+注入选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及对3种油茶害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小军 周国英 +4 位作者 刘君昂 吴毅 布婷婷 赵莹 李石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以低能氮离子注入(N+)作为诱变手段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变,并对3种油茶主要害虫进行了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后白僵菌存活率呈"马鞍曲线",其峰值即150×1013ions.cm-2为诱变最佳剂量。氮离子注入对白僵... 以低能氮离子注入(N+)作为诱变手段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变,并对3种油茶主要害虫进行了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后白僵菌存活率呈"马鞍曲线",其峰值即150×1013ions.cm-2为诱变最佳剂量。氮离子注入对白僵菌的菌落形态、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长特性均有影响,通过产孢量、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指标筛选我们得到3株优良菌株,其中BbⅢ22菌株的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分别达0.230、0.137(OD值),为出发菌株的近2倍水平。BbⅢ22菌株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有较强的致病力,在孢子浓度为107孢子.mL-1时,致死率达到了80%以上,而对油茶象甲的致死率相对较弱为60%左右。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和油茶象甲的LD50对数浓度分别为5.2960、5.6347、6.3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球孢白僵菌 诱变育种
下载PDF
N^+注入诱变高自溶度的乳酸菌突变株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洁 吕加平 +1 位作者 刘鹭 张书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4-688,736,共6页
通过N+注入方式对乳酸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GS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3进行诱变,获得自溶度较高的乳酸菌菌株。离子注入剂量为1×2.6×103~6×2.6×1013时,菌株的存活率曲线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 通过N+注入方式对乳酸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GS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3进行诱变,获得自溶度较高的乳酸菌菌株。离子注入剂量为1×2.6×103~6×2.6×1013时,菌株的存活率曲线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总突变率达到57%~74%。离子注入能量为50keV,最佳注入剂量为4×2.6×1013 ion/cm2,此时,菌体存活率为25%~33%。筛选得到的乳酸菌菌株,自溶度变化幅度在127.98%~-51.96%之间。得到2株自溶度显著提高的突变菌株,分别命名为LD3-A3和GS1-B13,与出发菌株相比其自溶度分别提高了127.98%和115.11%。经5次传代培养,突变株的自溶度和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结果表明离子注入诱变技术是一种理想的乳酸菌发酵剂菌种选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诱变 乳酸菌 自溶 筛选 扫描电镜
下载PDF
N^+低能离子注入与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筛选子囊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瑶函 胡永红 +6 位作者 杨文革 唐荣荣 孟中斌 沈飞 李栋芸 于辉 冯旌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为了获得子囊霉素高产菌株,以链霉菌NJWGH1322为研究对象,利用N+低能离子注入、亚硝酸钠(NaNO2)进行诱变。试验确定了最佳诱变条件:离子注入诱变剂量为200×1014ions/cm2;NaNO2诱变时间为5min。之后通过结合2种诱变方式进行复合诱变... 为了获得子囊霉素高产菌株,以链霉菌NJWGH1322为研究对象,利用N+低能离子注入、亚硝酸钠(NaNO2)进行诱变。试验确定了最佳诱变条件:离子注入诱变剂量为200×1014ions/cm2;NaNO2诱变时间为5min。之后通过结合2种诱变方式进行复合诱变,结果显示:复合诱变效果明显优于单因子诱变。试验最终筛选出1株产量突变提高43.1%的高产菌株,经5次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囊霉素 n+低能离子注入 亚硝酸钠 复合诱变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啤酒酵母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凤珠 牛小明 +1 位作者 张辉 石欢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X期27-29,共3页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实验室保藏的啤酒酵母菌种SP-3进行诱变育种。通过对耐双乙酰菌株的筛选,寻找出最佳诱变剂量为1×1015bions/cm2,该条件下得到1株理想酵母菌株。该菌落为白色、光滑饱满;菌种的凝聚性良好;真正发酵度为65.4%,发...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实验室保藏的啤酒酵母菌种SP-3进行诱变育种。通过对耐双乙酰菌株的筛选,寻找出最佳诱变剂量为1×1015bions/cm2,该条件下得到1株理想酵母菌株。该菌落为白色、光滑饱满;菌种的凝聚性良好;真正发酵度为65.4%,发酵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双乙酰含量为0.026mg/L,酒精度由原来的4.7%vol降低到3.8%vol,低于出发菌珠1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 n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夏蜡梅种子的M1代早期表型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邵果园 《热带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以夏蜡梅种子为试材,进行氮离子注入处理,观测不同剂量处理后夏蜡梅M1代的农艺特征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离子束注入后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及存活率均低于未处理的种子,且发芽率随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形曲线;处理后的种子苗期的生长受阻,... 以夏蜡梅种子为试材,进行氮离子注入处理,观测不同剂量处理后夏蜡梅M1代的农艺特征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离子束注入后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及存活率均低于未处理的种子,且发芽率随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形曲线;处理后的种子苗期的生长受阻,剂量为800×2.6×1013N+/cm2的种子在株高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处理刺激效应,而剂量为1000×2.6×1013N+/cm2处理后植物的形态差异较其他显著,疑是夏蜡梅遗传改良比较合适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氮离子注入 诱变 表型观察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番茄红素产生菌诱变选育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宁 虞龙 沈以凌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5-288,共4页
采用了低能氮(N^+)注入技术,对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注入B.trispora(-)后得到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并通过诱变筛选得到BH3-701等4株高产菌株,经过连续五代遗... 采用了低能氮(N^+)注入技术,对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注入B.trispora(-)后得到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并通过诱变筛选得到BH3-701等4株高产菌株,经过连续五代遗传稳定性实验考察,高产菌株番茄红素的平均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50%。其中BH3-701表现出很强的发酵积累番茄红素的能力,尤其在发酵后期更为突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注入 诱变 番茄红素 三孢布拉霉
下载PDF
N^+离子诱变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突变株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颖 高年发 +2 位作者 宋磊 段强 于韶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121,共5页
通过N+注入处理对γ-氨基丁酸产生菌Lactobacillus brevis TCCC13007进行诱变,离子注入剂量0~2.0×1014cm-2,菌株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鞍脊出现在8×1012cm-2~4×1013cm-2范围内,菌体存活率在1... 通过N+注入处理对γ-氨基丁酸产生菌Lactobacillus brevis TCCC13007进行诱变,离子注入剂量0~2.0×1014cm-2,菌株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鞍脊出现在8×1012cm-2~4×1013cm-2范围内,菌体存活率在15%~25%,总突变率20%~30%。考虑存活率,总突变率,正突变率等因素,选择离子注入能量30keV,最佳注入剂量4×1013cm-2,获得一支优良菌株Lactobacillus brevis S2,γ-氨基丁酸生产能力提高了31%,经过Design-Expert优化发酵培养基,产量达到35g/L,多次传代培养,遗传性状稳定良好,表明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应用于乳酸菌菌种的选育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短乳杆菌 诱变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BS501a复合诱变菌株及抗菌谱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瑞芳 赵玉峰 +2 位作者 杨世清 伊艳杰 田泱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1,共6页
[目的]通过复合诱变进一步提高枯草芽胞杆菌BS501a的生防效果。[方法]以BS501a为出发菌株,采用N+离子注入和60Coγ射线照射进行复合诱变。[结果]获得了5株拮抗活性提高的突变菌株。传代稳定性试验表明BSC45菌株经5次传代后拮抗稳定性仍... [目的]通过复合诱变进一步提高枯草芽胞杆菌BS501a的生防效果。[方法]以BS501a为出发菌株,采用N+离子注入和60Coγ射线照射进行复合诱变。[结果]获得了5株拮抗活性提高的突变菌株。传代稳定性试验表明BSC45菌株经5次传代后拮抗稳定性仍保持在88.3%。该突变株各代与稻瘟病菌对峙培养拮抗带宽平均为7.5 mm,比出发菌株BS501a与稻瘟病菌对峙培养拮抗带宽6.05 mm提高了24%。采用对峙培养试验研究BSC45抗菌谱,发现BSC45仍保留了广谱拮抗活性。[结论]枯草芽胞杆菌突变株BSC45对多种真菌有抗菌作用,是一株很有潜力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60Coγ射线辐照 复合诱变 拮抗活性 抗菌谱
下载PDF
高产Monacolin K红曲菌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玲 陈凯 +4 位作者 王贻莲 张薇 杨玉忠 扈进冬 李纪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9-93,共5页
为了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应用30keV的N+离子注入,对紫红曲霉M2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剂量分别为1×10^(15),5×10^(15),1×1016,5×1016,1×1017 N+/cm2,通过构巢曲霉对峙培养、洛伐他汀抗性筛选、高效液相色谱HPL... 为了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应用30keV的N+离子注入,对紫红曲霉M2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剂量分别为1×10^(15),5×10^(15),1×1016,5×1016,1×1017 N+/cm2,通过构巢曲霉对峙培养、洛伐他汀抗性筛选、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筛选高产Monacolin K的优秀突变菌株,并且通过液态发酵试验优化部分培养条件。结果显示:相对原菌株M2,最佳诱变菌株11-13产Monacolin K的能力是原菌株M2的2.3倍,连续传代5次,其高产遗传形状稳定。其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30℃,接种量10%,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1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Monacolin K n^+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发酵条件
下载PDF
N^+注入诱变黑曲霉选育单宁酶生产菌株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丽霞 黎继烈 钟海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144,共4页
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多次N+注入诱变,得到突变高产单宁酶菌株黑曲霉ANO2。该突变菌株其产单宁酶酶活为670.2 U/mL,较出发菌株的单宁酶酶活442.3 U/mL提高51.4%以上,突变菌株经传10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是一株比较理想的单宁酶生产菌株。
关键词 黑曲霉 n+注入 诱变育种 单宁酶
下载PDF
N^+离子束注入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洪云 杜宁 张敬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能量为30 keV的N+离子束,照射剂量范围0.5×1017ion/cm2~4.0×1017ion/cm2,注入玉米品种辽单120种子,测定玉米种子电导率、MDA含量及玉米幼苗叶片脯氨酸、MDA含量和POD、SOD酶活,研究不同照射剂量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生物学效应的... 能量为30 keV的N+离子束,照射剂量范围0.5×1017ion/cm2~4.0×1017ion/cm2,注入玉米品种辽单120种子,测定玉米种子电导率、MDA含量及玉米幼苗叶片脯氨酸、MDA含量和POD、SOD酶活,研究不同照射剂量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照射剂量为3.5×1017ion/cm2时,玉米种子电导率和幼苗叶片MDA含量均较低,对细胞膜的破坏性小;玉米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和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较高,抗逆能力强,因此是最佳N+离子束照射剂量。研究结果对于利用N+离子束进行玉米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n+离子束注入 诱变育种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赤藓糖醇生产菌诱变筛选高产菌株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小琴 胡永红 +4 位作者 杨文革 沈飞 李栋芸 于辉 冯旌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139-141,共3页
为了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以酿酒酵母NJWGYH30566为研究对象,利用N+注入进行诱变。注入N+的能量为15keV,剂量为20×1014cm-2、40×1014cm-2、60×1014cm-2、80×1014cm-2、100×1014cm-2、120×1014cm-2。结... 为了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以酿酒酵母NJWGYH30566为研究对象,利用N+注入进行诱变。注入N+的能量为15keV,剂量为20×1014cm-2、40×1014cm-2、60×1014cm-2、80×1014cm-2、100×1014cm-2、120×1014cm-2。结果表明最佳注入剂量为80×1014cm-2,选育出一株赤藓糖醇高产菌株H-32,赤藓糖醇产量提高17.52%,且副产物甘油降低26.9%,经连续10代遗传稳定性试验考察,其高产性能稳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注入 诱变 赤藓糖醇 酿酒酵母
下载PDF
农用抗生素多抗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及发酵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玉皓 胡永红 +5 位作者 邓人伦 于烨敏 李涛 杨文革 姜岷 洪厚胜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857-2862,共6页
利用N+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金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chromogenes)NJYHWG66302进行诱变选育,考察不同注入能量和剂量对菌株存活率和正负突变率的影响。得出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16keV,24×1014 ions/cm2和18keV,20×10... 利用N+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金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chromogenes)NJYHWG66302进行诱变选育,考察不同注入能量和剂量对菌株存活率和正负突变率的影响。得出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16keV,24×1014 ions/cm2和18keV,20×1014ions/cm2。在最佳注入条件下,对出发菌株经过多轮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株多抗菌素高产菌株并命名为YX1,较出发菌株多抗菌素效价提高了约36%,平均效价可达2 828mg/L,并能稳定遗传7代以上。以YX1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探究,并考察碳源、无机盐、种龄、pH及装液量对多抗菌素发酵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发酵配方为:酵母膏,18.72g/L;蔗糖,17.42g/L;KH2PO4,0.69g/L;FeSO4,0.2g/L;CaCO3,0.3g/L,最适装液量为50mL,最适接种量为5%,最适初始pH值为6.0,发酵平均效价可达3394mg/L,与为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金色产色链霉菌 n注入 诱变选育 发酵培养
下载PDF
N^+注入诱变选育菜粕硫苷降解菌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景志远 李吕木 +2 位作者 丁小玲 许发芝 刘海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68-473,共6页
为选育能够高效降解菜粕硫苷(Glucosinolates,Gls)的菌株,利用能降解硫苷的益生菌黑曲霉CICC-2238进行N^+注入诱变。经过两次N^+注入诱变,在诱变能量为20 keV,剂量为60×2.5×10^(13)ions/cm^2时,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Gls的菌株H-... 为选育能够高效降解菜粕硫苷(Glucosinolates,Gls)的菌株,利用能降解硫苷的益生菌黑曲霉CICC-2238进行N^+注入诱变。经过两次N^+注入诱变,在诱变能量为20 keV,剂量为60×2.5×10^(13)ions/cm^2时,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Gls的菌株H-109。与出发菌相比较,其Gls的降解率由28.95%提高到49.88%。结果表明,N^+注入诱变可以用于菜粕硫苷高效降解菌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粕 硫代葡萄糖苷 黑曲霉 n+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下载PDF
低能N^+注入选育利普司他汀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玲 南秋利 胡永红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72-1374,1408,共4页
利用N^+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Stretomyces toxytricini NJLE202进行诱变选育,考察20keV能量下不同剂量N^+注入对菌株存活率和正负突变率的影响。最佳注入剂量下对出发菌株经过多轮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株利普司他汀高产菌株C-1-34,较出发菌... 利用N^+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Stretomyces toxytricini NJLE202进行诱变选育,考察20keV能量下不同剂量N^+注入对菌株存活率和正负突变率的影响。最佳注入剂量下对出发菌株经过多轮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株利普司他汀高产菌株C-1-34,较出发菌株效价提高了约33.7%,且遗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利普司他汀 Stretomyces toxytricini n+注入 诱变选育
下载PDF
黑曲霉5143脂肪酶离子注入诱变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18
作者 王允绍 衣杰荣 +2 位作者 张兆斌 杜毅 李晓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8-161,共4页
以产脂肪酶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1-43为出发菌株,经氮离子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筛选获得酶活力有较大提高且传代稳定的正突变菌株L7,其脂肪酶活力达29.17U/mL,较原初酶活力19.28U/mL提高了151.3%。在此基础上,对该酶的酶学性... 以产脂肪酶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1-43为出发菌株,经氮离子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筛选获得酶活力有较大提高且传代稳定的正突变菌株L7,其脂肪酶活力达29.17U/mL,较原初酶活力19.28U/mL提高了151.3%。在此基础上,对该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突变株L7所产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8.0,在50℃和pH6.0~9.0之间有很好的稳定性。Ca2+、Na+、Mg2+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Cu2+、Mn2+、Fe2+、Co2+、Zn2+则抑制该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黑曲霉 氮离子注入 诱变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对黄瓜当代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19
作者 崔兴华 刘楠 +3 位作者 韩毅科 魏爱民 张桂华 杜胜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665-5668,共4页
试验研究了氮离子注入黄瓜种子后引起的当代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剂量在0.05×1014~1 000×1014N+/cm2范围内对黄瓜的种子发芽率、出苗率、第一雌花节位和黄瓜子产量等影响不大;成苗率则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而减少;各... 试验研究了氮离子注入黄瓜种子后引起的当代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剂量在0.05×1014~1 000×1014N+/cm2范围内对黄瓜的种子发芽率、出苗率、第一雌花节位和黄瓜子产量等影响不大;成苗率则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而减少;各个处理对株高的日增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5×1014N+/cm2处理的株高日平均增长高度最大。在试验处理范围内,氮离子处理区间在植株和商品瓜形态上表现出了广泛的变异,以300×1014N+/cm2处理的变异率最高,其子叶畸形率、植株形态变化率和商品瓜变异率分别达到了16.0%、4.3%和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氮离子注入 诱变 当代 生物学效应 表型观察
下载PDF
N^+离子注入选育色素产生菌Monascus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于洋 姚建铭 +2 位作者 虞龙 余增亮 李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应用 1 0keV的N+离子注入,对产红色素红曲菌进行了诱变选育。在确定最佳注入剂量后,经过两轮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选育出 1株高产突变株,红色素色价提高 3 8.1 %,且色调适宜。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状能稳定遗传。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也进行... 应用 1 0keV的N+离子注入,对产红色素红曲菌进行了诱变选育。在确定最佳注入剂量后,经过两轮离子注入诱变筛选,选育出 1株高产突变株,红色素色价提高 3 8.1 %,且色调适宜。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状能稳定遗传。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离子注入 MOnASCUS 红曲色素 诱变育种 菌种选育 发酵特性 天然色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