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 被引量:37
1
作者 彭萍 沈铿 +5 位作者 郎景和 黄惠芳 吴鸣 崔全才 姜玉新 谭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79-682,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和血清CA12 5测定 ,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采用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和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对 13 3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进行评... 目的 探讨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和血清CA12 5测定 ,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采用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和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对 13 3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进行评估 ,并分析 91例 (79例为Ⅰ期 ,12例为同期的Ⅱ~Ⅳ期患者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 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 术前B超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 62 6%和 47 8% ,特异性分别为 67 7%和90 0 % ;术中肉眼观察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 5 9 6%和 73 9% ,特异性分别为 76 5 %和 94 6% ;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 70 0 %和 94 4% ,特异性分别 92 0 %和 97 7%。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患者血清CA12 5水平异常 (≥ 3 5kU/L)的发生率为 8% (6/79) ,Ⅱ~Ⅳ期患者的发生率为 5 8% (7/12 ) ,血清CA12 5水平异常的发生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的期别有极显著相关性 (P <0 0 0 1) ,而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和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有一定帮助 ,其中术后大体标本测量的准确性相对较好。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肌层 肿瘤浸润 CA-125抗原
原文传递
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游离Ca^2+调节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丽平 汪沙 +5 位作者 张颖 王永军 张恒辉 常亚楠 李国力 段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平滑肌细胞游离Ca^2+浓度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模式。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6例,其中子宫内膜增殖期9...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平滑肌细胞游离Ca^2+浓度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模式。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6例,其中子宫内膜增殖期9例、分泌期7例。取其EMI平滑肌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以Ca^2+荧光探针负载平滑肌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10^2、1×10^3、1×10^4、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作用后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以Ca^2+荧光强度表示)的变化,选择最佳浓度雌二醇。以最佳浓度雌二醇分别联合17β雌二醇-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17β-E2-BSA)、ER拮抗剂——氟维司群(ICI182780)、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G蛋白活化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处理者分别为17β-E2-BSA组、ICI182780组、CHX组和PTX组,以仅用最佳浓度雌二醇处理者为上述各组的相应对照组,观察雌二醇作用后增殖期、分泌期EMI平滑肌细胞以及各组EMI平滑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1)EMI平滑肌细胞培养24h后即贴壁生长,状态良好。(2)1×10^2~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均能在1min内引起细胞内Ca^2+荧光强度迅速升高,分别为275±16、449±18、615±36、641±47,其中1×10^4pmo]/L与1×10^5pmol/L浓度的雌二醇作用下细胞中Ca^2+荧光强度增幅最明显,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选择1×10^4pmol/L为最佳雌二醇浓度。(3)1×10^4pmol/L浓度雌二醇作用于增殖期与分泌期EMI平滑肌细胞,两者Ca^2+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β-E2-BSA组与CHX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分别为646±32和602±31,与各自相应对照组(分别为513±26和617±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X组与ICI182780组分别为188±20和302±11,与各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
原文传递
益母草注射液与15-甲基PGF2α甲酯及磺酰前列酮合并用药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滕嘉敏 吴熙瑞 +1 位作者 蒋长松 夏文家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以电场刺激法观察益母草注射液与15-甲基PGF_(2α)甲酯及磺酰前列酮对子宫肌的作用。结果表明:益母草注射液,15-甲基PGF_(2α)甲酯及磺酰前列酮单独用药明显增强子宫肌收缩力,其阈值浓度((?)±s)分别为(3.89±3.57)×10^(-4... 以电场刺激法观察益母草注射液与15-甲基PGF_(2α)甲酯及磺酰前列酮对子宫肌的作用。结果表明:益母草注射液,15-甲基PGF_(2α)甲酯及磺酰前列酮单独用药明显增强子宫肌收缩力,其阈值浓度((?)±s)分别为(3.89±3.57)×10^(-4)mol/L、(4.71±4.59)×10^(-7)mol/L和(1.36±3.98)×10^(-7)mol/L。半阈值浓度的益母草注射液分别与半阈值浓度的15-甲基PGF_(2α)甲酯、磺酰前列酮合并用药均可明显增加子宫肌收缩力,表现为协同兴奋作用。提示在催经止孕临床应用中发展合并用药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 磺酰前列酮 子宫肌
下载PDF
白术对人妊娠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章小莉 汪琳 +1 位作者 李家福 邹丽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83-386,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白术对晚孕正常子宫平滑肌及经白细胞介素6(IL-6)处理的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以探讨白术对早产时宫缩的抑制作用。方法:①将人足月妊娠子宫平滑肌条浸没于恒温Tyrode灌流液中,通过张力换能器记录肌条的机械活动,直至稳定... 目的:通过研究白术对晚孕正常子宫平滑肌及经白细胞介素6(IL-6)处理的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以探讨白术对早产时宫缩的抑制作用。方法:①将人足月妊娠子宫平滑肌条浸没于恒温Tyrode灌流液中,通过张力换能器记录肌条的机械活动,直至稳定。②加入白术提取物后,观察不同浓度的白术对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③加入IL-6,观察不同浓度IL-6对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继而加入白术提取物后观察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变化。结果:①不同浓度IL-6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分别增快6.5%,12.4%,18.4%,振幅分别增强12.4%,26.4%,47.5%,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②浓度为4 g/L和8 g/L的白术抑制正常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使其振幅各下降32.5%、35.0%,频率各下降12.3%、13.2%(P<0.01),但无剂量依赖关系,且2 g/L的白术对其收缩无明显的作用(P>0.05)。③白术对加入IL-6导致子宫平滑肌的加强收缩亦有明显抑制作用。4 g/L和8 g/L的白术抑制其收缩活动,使其振幅各下降41.5%,41.5%,收缩频率分别减慢了17.9%,13.9%(P<0.01)。结论:白术对晚孕正常子宫平滑肌及对IL-6作用过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均有抑制作用,且对IL-6作用过的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正常子宫平滑肌。实验结果表明白术对早产时的子宫收缩可能有作用,有望为开发中药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白细胞介素6 子宫平滑肌 早产 宫缩
下载PDF
TNF-α、MMP-2及NF-κB在人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华 王纪元 +3 位作者 王悦冰 朱颖军 林琬君 陈震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人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子宫肌瘤组织(HL)和与之配对的子宫肌组织(HM),进行原代...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人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子宫肌瘤组织(HL)和与之配对的子宫肌组织(HM),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蛋白免疫印迹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NF-α、MMP-2在HL和HM及原代培养细胞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1)卵泡期子宫肌瘤组织中、人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HL-SMCs)中TNF-α、MMP-2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及人子宫平滑肌细胞(HM-SMCs),黄体期两者表达均无差异。(2)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能够抑制卵泡期HL-SMCs中TNF-α对MMP-2蛋白的诱导作用。结论:TNF-α、MMP-2在卵泡期子宫肌瘤中均高表达,TNF-α还可通过激活HL-SMCs中NF-κB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该期子宫肌瘤中M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平滑肌 TNF-Α MMP-2 NF-ΚB
下载PDF
RhoA及Rho激酶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沙 段华 +1 位作者 张颖 刘晶晶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RhoA及Rho激酶(ROCKI)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一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32例患者为子宫腺肌... 目的探讨RhoA及Rho激酶(ROCKI)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一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痛经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32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病组(其中增殖期内膜18例,分泌期内膜14例);同期因宫颈病变或卵巢肿瘤而行子宫切除的患者29例为对照组(其中增殖期内膜12例,分泌期内膜17例)。对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一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两组及子宫腺肌病组不同程度痛经患者子宫内膜一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RhoA和ROCK I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内膜一肌层交界区平滑肌细胞中RhoA和ROCKI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周期性变化,增殖期表达水平(分别为1.41±0.16、1.05±0.15)稍高于分泌期(分别为1.17±0.25、0.98±0.10),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hoA和ROCKImRNA表达水平存在周期性变化,增殖期表达水平(分别为0.93±0.10、1.00±0.18)高于分泌期(0.48±0.03、0.55±0.0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组增殖期和分泌期RhoA和ROCKI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宫腺肌病组与对照组RhoA及ROCKI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7,P〈0.01;r=0.48,P〈0.01)。(3)RhoA和ROCKImRNA、蛋白表达水平在子宫腺肌病组不同程度痛经患者中依次表现为:重度痛经(1.66±0.19、1.32±0.11)〉中度痛经(1.28±0.12、1.09±0.08)〉轻度痛经(0.93±0.09、0.81±0.06),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层 pAGTP结合蛋白质 RHO相关激酶类 痛经
原文传递
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永钢 薛鹏 张莹坤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DWI、DCE-MRI及两者联合在子...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DWI、DCE-MRI及两者联合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13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子宫内膜癌108例,占108/132(81.82%),子宫内膜良性病变24例,占24/132(18.18%);DWI联合DCE-MRI敏感性(98.15%)、特异性(95.83%)、阳性预测值(99.07%)及阴性预测值(92.00%)分别较DWI扫描(94.44%、83.33%、96.23%、73.92%)和DCE-MRI扫描(93.52%、87.50%、97.12%、75.00%)高(P<0.05),且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值=0.925,P<0.05);DWI联合DCE-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分期符合率较单独检查高(P<0.05)。结论DWI联合DCE-MRI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为术前癌症分期提供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子宫内膜癌 子宫肌层
下载PDF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沈丽 吴瑞瑾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6-299,共4页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常影响女性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有时影响育龄妇女的妊娠,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保留生育功能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是威胁母儿生命安全最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近...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常影响女性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有时影响育龄妇女的妊娠,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保留生育功能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是威胁母儿生命安全最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妇科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破裂时有报道,但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有必要总结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破裂的相关研究及可能的危险因素,从而规范手术技术。术中应减少电热器械的过度使用,尽量避免进入宫腔破坏子宫内膜完整性,仔细缝合子宫肌层,术后合理的避孕时间及个体化选择终止妊娠方式,以降低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平滑肌瘤 子宫破裂 子宫肌层 妇科外科手术 妊娠 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人子宫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 被引量:8
9
作者 黄柏英 张瑜 张怡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479-481,共3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子宫平滑肌细胞,为研究人子宫平滑肌细胞生理和病理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子宫平滑肌细胞,可获得95%以上具有正常代谢活性的平滑肌细胞,对存活的子宫平滑肌细胞经倒置显微镜观... 目的分离培养人子宫平滑肌细胞,为研究人子宫平滑肌细胞生理和病理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实验模型。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子宫平滑肌细胞,可获得95%以上具有正常代谢活性的平滑肌细胞,对存活的子宫平滑肌细胞经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进行鉴别。结果平滑肌细胞接种4h后开始贴壁,6~7d汇合成片,所培养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呈梭形和典型“峰-谷”样生长,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结论采用本法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平滑肌细胞生长良好,纯度高,可用于人子宫平滑肌细胞生理和病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层 平滑肌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超声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测量晚孕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颖芳 陈欣林 +5 位作者 肖梅 杨小红 赵胜 许杨青 黄君红 胡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7-931,共5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二维高频超声及术中超声的对比,探讨超声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AVSS)预测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价值。方法对24名预行剖宫产的晚孕期瘢痕子宫孕妇,于手术前一天分别进行AVSS成像及二维高频超声(2DHF)扫查,记录图像并... 目的通过与传统二维高频超声及术中超声的对比,探讨超声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AVSS)预测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价值。方法对24名预行剖宫产的晚孕期瘢痕子宫孕妇,于手术前一天分别进行AVSS成像及二维高频超声(2DHF)扫查,记录图像并分别测量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次日,将术中高频超声直接放置于子宫瘢痕区域测量肌壁厚度,并与术前AVSS及2DHF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VSS系统可以显示孕妇腹壁下段的皮肤、皮下脂肪及腹直肌结构;同时可以清晰显示子宫浆膜层、肌层与黏膜层的结构关系。AVSS的测值与术中超声测值呈正相关(r=0.76,P<0.01),与术中超声的测量差值集中在≤0.5mm范围内。结论 AVSS测量晚孕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重复性好,其测值更接近术中实际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瘢痕 子宫 子宫肌层
下载PDF
自然临产及缩宫素诱导临产子宫体部平滑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卫社 吴新华 +2 位作者 伍招娣 马薇 周昌菊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自然临产及缩宫素诱导临产(OT引产)子宫体部平滑肌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应用806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自然临产与OT引产活跃期比未临产子宫体部平滑肌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用RT-PCR验证HSPA1B基因的... 目的:探讨自然临产及缩宫素诱导临产(OT引产)子宫体部平滑肌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应用806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自然临产与OT引产活跃期比未临产子宫体部平滑肌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用RT-PCR验证HSPA1B基因的表达。结果:(1)分娩活跃期子宫体部与未临产相比,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自然临产时有469条,OT引产时有539条。二者差异基因表达谱中相同表达趋势的基因为338,占总差异基因数的54%,但多数基因在OT引产时上调的比值高于自然临产;(2)HSPA1B基因在未临产组、自然临产组及OT引产组子宫体部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0±0.39、0.80±0.75和1.11±0.78。自然临产组及OT引产组均明显高于未临产组(P<0.05),与芯片实验结果一致。结论:自然临产与OT引产子宫体部平滑肌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具有相似性,但OT引产时多数基因上调的比值高于自然临产,对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深入研究,可能为揭示分娩动因、监测产程和设计相关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分娩发动 缩宫素
下载PDF
MRI及超声评估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佳 胡兵 李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子宫腺肌病(AD)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ER),致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发生改变,破坏子宫环境,影响临床妊娠率(CPR)甚至造成不良妊娠结局。MRI及超声等影像学方法可综合评估AD患者EMI形态、容积、血流及弹性改变,有... 子宫腺肌病(AD)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ER),致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EMI)发生改变,破坏子宫环境,影响临床妊娠率(CPR)甚至造成不良妊娠结局。MRI及超声等影像学方法可综合评估AD患者EMI形态、容积、血流及弹性改变,有望有效预测CPR及判断胚胎植入最佳时机。本文就MRI及超声评估AD患者EM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 妊娠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妊娠中期子宫肌层厚度与早产发生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叶青 龙湘党 姚穗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通过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孕妇孕中期子宫前壁肌层厚度,探讨子宫前壁肌层厚度与早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10月9日至2013年9月30日于湖南省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 目的通过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孕妇孕中期子宫前壁肌层厚度,探讨子宫前壁肌层厚度与早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10月9日至2013年9月30日于湖南省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追踪其妊娠结局,根据是否发生早产,将其分为早产组和足月组,于妊娠中期(孕20~27周+6)对孕妇采用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分析其与早产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最终有1031例孕妇纳入本研究,其中早产组147例(14.26%,147/1031),足月组884例(85.74%,884/1031)。早产组孕妇平均分娩孕周[(34.57±2.39)周]明显小于足月组[(39.23±0.92)周],两组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早产史、剖宫产率、子宫前壁肌层厚度检测孕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49.0%(72/147),足月组为15.8%(140/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足月组孕妇孕中期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平均为(5.49±1.39)mm,早产组平均为(5.60±0.8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早产孕妇的孕中期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平均为(5.15±0.75) mm,足月胎膜未破孕妇的平均为(5.61±1.38)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孕妇的孕中期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平均为(5.96±0.78) mm,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平均为(5.38±1.1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031例孕妇中胎膜早破共有212例,其孕中期子宫前壁肌层厚度为(5.67±1.32) mm;胎膜未破共有819例,其孕中期子宫前壁肌层厚度为(5.56±1.10)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与子宫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层 早产 胎膜早破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子宫肌层病变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14
作者 耿京 唐军 祁文娟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5期140-141,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子宫肌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检测78例子宫肌瘤患者及1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宫壁病变区以及83例正常子宫宫壁,并对记录测量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肌瘤VTQ均值3.58±0.76、... 目的初步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子宫肌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检测78例子宫肌瘤患者及1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宫壁病变区以及83例正常子宫宫壁,并对记录测量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肌瘤VTQ均值3.58±0.76、子宫腺肌症VTQ均值3.53±1.08,均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宫壁VTQ均值2.84±0.89(P<0.05)。结论正常宫壁与病变宫壁之间弹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弹性超声应用在子宫肌壁病变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子宫肌层 子宫肌瘤 超声弹性成像
下载PDF
应用cDNA微阵列筛选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相关药物靶点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卫社 梁清华 +2 位作者 谢庆生 伍招娣 吴新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9-583,共5页
目的:筛选临产活跃期子宫体部平滑肌差异基因表达谱,为子宫收缩相关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候选基因。方法:应用806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自然临产前后、缩宫素诱导临产前后和自然临产子宫体部与下段平滑肌的差异基因表... 目的:筛选临产活跃期子宫体部平滑肌差异基因表达谱,为子宫收缩相关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候选基因。方法:应用806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分别筛选自然临产前后、缩宫素诱导临产前后和自然临产子宫体部与下段平滑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用RT-PCR技术验证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L(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L subtype,CACNA)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具有药物靶点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表达基因,作为子宫收缩相关药物候选的靶点。结果:在自然临产前后、缩宫素诱导临产前后及自然临产后体部与下段的子宫平滑肌中,筛选出29条显著上调的基因。CACNA基因表达在RT-PCR与芯片实验中结果一致。在显著上调的29条基因中,神经调节素B受体(neuromedin B receptor,NMBR)基因和神经肽Y(neupeptide Y,NPY)基因是具有宫缩相关药物靶点结构和功能的2种基因。在上述3种对比状态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中,NMBR和NPY差异表达的比值分别为6.9,11.3,9.0和6.0,29.8,2.9。结论:不同临产状态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共同表达上调的NMBR,可能是理想的、子宫收缩相关药物的候选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神经调节素B受体 药物靶点
下载PDF
缩宫素受体在子宫腺肌症肌层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痛经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小美 关铮 +4 位作者 李洁 刘爱军 刘晋红 范军振 李亚里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51-453,46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患者子宫肌层平滑肌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的表达水平与痛经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妇科因AM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腺肌症患者50例为腺肌症组,同期因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患者子宫肌层平滑肌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的表达水平与痛经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妇科因AM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腺肌症患者50例为腺肌症组,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肌层、50例子宫腺肌症肌层平滑肌组织中的OTR表达情况。采用光学显微镜及Image Plus Pro 6.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OTR水平,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AM组子宫肌层平滑肌组织中OT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62 370±34 758 vs 16 082±11 125,P<0.01),且表达强度随着痛经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TR在AM患者子宫肌层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推测患者痛经形式可能为宫缩痛,表明宫缩强度的增加参与了AM疼痛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缩宫素受体 子宫肌层 痛经
下载PDF
多参数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敏敏 胡兵 卢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子宫腺肌病(AD)为女性不孕症的高风险因素之一,早期诊断及干预对提高患者周期妊娠率(CPR)具有重要意义。经阴道超声(TVUS)为诊断AD的首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联合超声造影(CEUS)及多参数超声弹性成像可更全面地显示子宫结构,有助于提高诊... 子宫腺肌病(AD)为女性不孕症的高风险因素之一,早期诊断及干预对提高患者周期妊娠率(CPR)具有重要意义。经阴道超声(TVUS)为诊断AD的首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联合超声造影(CEUS)及多参数超声弹性成像可更全面地显示子宫结构,有助于提高诊断AD的准确率,现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多参数超声诊断A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 不孕 女性 超声检查
下载PDF
Effect of Single- versus Double-Layer Uterine Closure during Caesarean Section on Niche Formation and Menstrual Irregularity
18
作者 Mohamed Samy Esraa Hussein Fouad Ghoneimy Walid Hitler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1期57-68,共12页
Background: The myometrium at the location of the CS (caesarean section) scars, also known as residual myometrium thickness (RMT), is larger after a double-layer uterine closure procedure than following a single-layer... Background: The myometrium at the location of the CS (caesarean section) scars, also known as residual myometrium thickness (RMT), is larger after a double-layer uterine closure procedure than following a single-layer one. It may lessen the formation of a niche that is the myometrium’s disruption at the location of the scar of the uterus. Gynec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bstetric problems in a future pregnancy and birth, and maybe subfertility are linked to thin RMT and a niche. Objective: To ascertain if double-layer unlocked closure of the uterus is better than single-layer one in terms of post-menstrual spotting and niche development following a first CS. Patients and Methods: In this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287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qualifying. Of all eligible individuals, 57 patient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based on the inclusion criteria. Results: The variation in ages, gestational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cesarean section ind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assigned groups i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However, postmenstrual spotting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single-layer group compared to in double-group. The current study revealed ultrasound findings suggestive of niche form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single-layer group compared to in double-layer group. Conclusion: As evident from the current study, it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double-layer unlocked closure of the uterus over single-layer one in terms of post-menstrual spotting and niche development following first-time cs. Thus, we deduced that fewer niches are formed, and fewer menstrual spotting occurs in the presence of double unlocked layers closure. To ascertain the impact of uterus closure method on post-operative niche development and the risk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ical problems, further prospective trials with extended follow-up periods are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LAYER Double Caesarean Section Residual myometrium Thickness
下载PDF
子宫平滑肌组织Hsp27表达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颜建英 陈爱月 +1 位作者 黄科华 刘青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为病例组,同期无产后出血产妇30例为对照组。采用肌条等长张力测定法检测两组子宫平滑肌基础收缩活动力;采用...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为病例组,同期无产后出血产妇30例为对照组。采用肌条等长张力测定法检测两组子宫平滑肌基础收缩活动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两组子宫平滑肌组织Hsp27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两组子宫平滑肌组织Hsp27、Ser15位点磷酸化的Hsp27(p-Hsp27)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Hsp27水平。结果:①病例组子宫平滑肌基础收缩活动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病例组子宫平滑肌组织Hsp27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病例组子宫平滑肌组织Hsp27、p-Hsp27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④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Hsp2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子宫平滑肌组织Hsp27mRNA、Hsp27、p-Hsp27蛋白表达水平均与子宫平滑肌基础收缩活动力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平滑肌组织Hsp27、p-Hsp27水平降低可能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热休克蛋白27
下载PDF
子宫结合带区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颖 周莉 +3 位作者 王红月 段华 郭银树 成九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结合带区(JZ)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子宫颈病变行子宫全切除术的绝经前患者共16例,其中增殖期及分泌期各8例.子宫切除后取JZ组织及子宫外周... 目的 探讨子宫结合带区(JZ)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子宫颈病变行子宫全切除术的绝经前患者共16例,其中增殖期及分泌期各8例.子宫切除后取JZ组织及子宫外周肌层组织进行电镜标本的制作,与外周肌层肌细胞相对比,电镜观察JZ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对JZ肌细胞和细胞核的大小、细胞内肌丝/细胞质面积的比值及其周期性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JZ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外周肌层肌细胞相比,JZ肌细胞的胞突多;JZ肌细胞内与细胞合成功能相关的细胞器成分,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明显增多,而与细胞收缩功能相关的成分如密体及密斑等减少.(2)JZ肌细胞和细胞核的大小及其周期性变化:增殖期JZ肌细胞和外周肌层肌细胞的直径分别为(4.70±0.52)、(4.69±1.20) 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分泌期JZ肌细胞和外周肌层肌细胞的直径分别为(3.75±0.36)、(4.92±0.51) 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增殖期JZ肌细胞和外周肌层肌细胞核的直径分别为(3.24±0.41)、(2.90±0.62)μm,分泌期JZ肌细胞和外周肌层肌细胞核的直径分别为(2.44±0.27)、(2.92_±0.44) μm,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4,P=0.097).JZ肌细胞及细胞核的大小均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P<0.05),而外周肌层肌细胞及细胞核的大小随月经周期均未发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P>0.05).(3)JZ肌细胞内肌丝/细胞质面积的比值及其周期性变化:增殖期、分泌期JZ肌细胞内肌丝/细胞质面积的比值分别为0.27±0.04、0.34±0.03,均显著低于相应期别的外周肌层肌细胞的0.49±0.03、0.54±0.03 (P=0.000,P=0.000).JZ肌细胞内肌丝/细胞质面积的比值也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明显的周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层 肌细胞 平滑肌 结合带区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