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著作权法限制音乐专有许可的正当性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迁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17,共20页
音乐作品的特殊性在于其传播通常需要借助音乐表演的录音。欣赏音乐的主要渠道在前网络时代主要为购买音乐表演的录音制品,在网络时代为点播或下载音乐表演的录音。如果大量音乐作品的权利人对于录制、发行和通过网络以交互式手段传播... 音乐作品的特殊性在于其传播通常需要借助音乐表演的录音。欣赏音乐的主要渠道在前网络时代主要为购买音乐表演的录音制品,在网络时代为点播或下载音乐表演的录音。如果大量音乐作品的权利人对于录制、发行和通过网络以交互式手段传播音乐录音的权利发放专有许可,会影响人们欣赏风格各异的音乐表演,从而损害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通过非自愿许可对此种专有许可进行限制具有正当性。同时,要提供音乐录音的点播和下载,还需要针对表演和录音取得许可。如果各录音制作者向一家数字音乐平台发放数量占绝对优势的音乐录音的专有许可,人们欣赏音乐的主要渠道就会被垄断。基于我国实体唱片市场几乎消亡的现实,对此种专有许可进行干预具有正当性。与设定非自愿许可相比,为表演和录音的专有许可规定法定期限更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专有许可 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 强制许可
原文传递
音乐产业“全面数字化”与中国著作权法三十年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琦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我国音乐产业的“全面数字化”进程,迄今为止经历了“盗版且免费”(2001-2010)、“正版且免费”(2011-2016)和“正版且付费”(2017-2021)三个阶段,背后集中反映出的其实是著作权法施行三十年(1991-2021)来对音乐产业的持续影响。开局阶... 我国音乐产业的“全面数字化”进程,迄今为止经历了“盗版且免费”(2001-2010)、“正版且免费”(2011-2016)和“正版且付费”(2017-2021)三个阶段,背后集中反映出的其实是著作权法施行三十年(1991-2021)来对音乐产业的持续影响。开局阶段著作权法设定的权利体系无法对接网络传播,导致音乐产业以“盗版”的方式被动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而后随着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介入,著作权市场秩序才得以实现重塑,并由此形成不同于域外发达国家的产业模式,制度适用和设计皆因此面临新的挑战。从现阶段本土数字音乐产业的困境出发,著作权法三修完成后在适用和完善上的重要课题,需集中于回应音乐著作权许可方面的争议。一方面将包括专有许可在内的授权许可代替集中许可视为产业主体以私人创制的规则代替法定安排,不再把限制专有许可视作恢复市场竞争状态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调整以往增助集体管理组织市场支配力的不当制度安排,转为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开放集中许可的多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录音制品 集体管理 法定许可 音乐产业
原文传递
关于MTV卡拉OK作品的著作权定位——兼谈MTV卡拉OK作品使用收费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革新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14,共5页
沸沸扬扬的MTV卡拉OK作品放映权纠纷的相关案件,虽经人民法院判决,理论上的争议仍然较大,纠纷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为此,应当对MTV卡拉OK作品重新审视并从著作权法上对其定位,这样既有利于纠纷的根本解决,又可以对作品的使用收费进行... 沸沸扬扬的MTV卡拉OK作品放映权纠纷的相关案件,虽经人民法院判决,理论上的争议仍然较大,纠纷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为此,应当对MTV卡拉OK作品重新审视并从著作权法上对其定位,这样既有利于纠纷的根本解决,又可以对作品的使用收费进行法律规制,最终形成一种平衡、互利、有序的收费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V卡拉OK作品 音乐作品 著作权使用费 法律规制
下载PDF
论音乐“编曲”的著作权保护——误读、澄清与制度选择 被引量:7
4
作者 赵一洲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20年第7期4-15,共12页
近年来,国内因音乐编曲产生的法律纠纷为数不少,但理论与实务界对“编曲”这一基础概念的准确含义及法律性质却难以形成共识,甚至存在诸多误解,导致交易实践与司法裁判中对编曲的认识各异,更远落后于域外成熟的法律制度与商业实践,致使... 近年来,国内因音乐编曲产生的法律纠纷为数不少,但理论与实务界对“编曲”这一基础概念的准确含义及法律性质却难以形成共识,甚至存在诸多误解,导致交易实践与司法裁判中对编曲的认识各异,更远落后于域外成熟的法律制度与商业实践,致使我国编曲者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亦阻碍了编曲的跨境交易与使用。对编曲法律性质的解读不应脱离乐理知识与产业实践,“编曲”的内涵不具有唯一性,其兼具舶来属性与本土含义,国内法律界应摒弃“编曲一律不具有著作权”的刻板认识,结合具体使用语境分析、判断所指“编曲”在著作权法上的性质。在制度选择上,我国不必单独设立所谓“编曲权”或“编曲者权”,而应视情况将具备独创性的编曲直接视为依原作演绎或独立存在的音乐作品,赋予符合条件的编曲者以作者地位,以切实保护我国编曲者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曲 音乐作品 演绎作品 著作权 邻接权
下载PDF
“西方音乐史”与“欧洲音乐史”--试论“音乐作品”与当下汉语语境中的音乐史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伍维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I0003,共11页
“历史音乐学”(Historical musicology)来自现代西方人文学术语境,主要以欧洲文明中的音乐为研究对象。移植到现代汉语语境之后,产生了“西方音乐史”这一学术领域。音乐作品与文本(手抄、印刷)的结合,使得文本研究与细读长期以来成为... “历史音乐学”(Historical musicology)来自现代西方人文学术语境,主要以欧洲文明中的音乐为研究对象。移植到现代汉语语境之后,产生了“西方音乐史”这一学术领域。音乐作品与文本(手抄、印刷)的结合,使得文本研究与细读长期以来成为音乐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纳入了音乐形态分析的手段)。“作品”的文化机制,既是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音乐生活的基础,亦是这一学科的核心观念。20世纪,随着近代欧洲文明的衰落(实质是资产阶级对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控制力的丧失),“作品式”音乐成了某种象牙塔式的夕阳艺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实际影响逐渐式微。20世纪晚期以降,历史学传统的人文学科特色愈来愈受到社会科学方法的刷新,而音乐人类学的勃兴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音乐学的视域,“作品”机制开始被音乐史研究者所扬弃。对于当下中国的“西方音乐史”学者而言,基于本位意识对于“音乐作品”与“西方音乐史”学科关系的反思,可能会对这一专业未来在汉语语境中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史学 欧洲文明 现代性 音乐作品 文化机制 汉语语境
下载PDF
论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与美学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昌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2-74,共3页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因此,在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和美学特征,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谐和、意蕴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时代与个性的有力张扬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美学 情感意蕴
下载PDF
浅谈音乐的二度创作——音乐表演 被引量:6
7
作者 廖夏林 樊毅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23-425,共3页
音乐的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是实现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音乐二度创作的成功是以特殊的音乐素质为基础;以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巧为条件;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为... 音乐的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是实现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音乐二度创作的成功是以特殊的音乐素质为基础;以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巧为条件;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二度创作 音乐作品
下载PDF
中国音乐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开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9-44,共6页
中国音乐作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保护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的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该制度尚存在一些立法上的缺陷,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作品使用者和政府部门的沟通不够,相关研究人才和实务人才也非常缺乏。今后我国应当注重... 中国音乐作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保护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的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该制度尚存在一些立法上的缺陷,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作品使用者和政府部门的沟通不够,相关研究人才和实务人才也非常缺乏。今后我国应当注重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从立法上和执法上来完善该制度,并加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与作品使用者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大力培养相关的研究人才和实务人才,培养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著作权 集体管理
下载PDF
“长征精神”主题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其价值研究
9
作者 汤斯惟 《长征学刊》 2024年第1期63-75,108,共14页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奇迹,谱写了一首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红军长征途中涌现出的革命歌曲,以及长征胜利以后,以长征为题材创作的音乐艺术作品,让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彰显,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奇迹,谱写了一首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红军长征途中涌现出的革命歌曲,以及长征胜利以后,以长征为题材创作的音乐艺术作品,让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彰显,长征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这些经典音乐作品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精神 音乐作品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诗中有乐,乐以为诗——纪尧姆·德·马肖《真言集》中的歌诗初探
10
作者 伍维曦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50,共19页
文本化音乐作品的生产、接受与流通机制,是中世纪晚期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对中世纪之后西方音乐的走向有较大影响。纪尧姆·德·马肖是14世纪法兰西伟大的诗人和音乐家,其文学与音乐创作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并拥有相同的... 文本化音乐作品的生产、接受与流通机制,是中世纪晚期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对中世纪之后西方音乐的走向有较大影响。纪尧姆·德·马肖是14世纪法兰西伟大的诗人和音乐家,其文学与音乐创作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并拥有相同的写本文化语境,其绝大多数传世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歌诗”的文本形态,是文学-音乐综合体的有机成分。赏鉴马肖晚年最为重要的自传性长诗《真言集》,可以直观地看到“诗中有乐、乐以为诗”的现象,并由此对欧洲中世纪音乐研究的多学科性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尧姆·德·马肖 《真言集》 歌诗 文学-音乐综合体 音乐作品 中世纪写本
下载PDF
论“传播录音制品获酬权”的强制集体管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聪颖 刘鸿羚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2期71-77,共7页
为落实新修订的著作权法规定的传播录音制品获酬权,我国应对其实行强制集体管理,以更好地兼顾录音制品权利人与录音制品播放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与此同时,鉴于录音制品的传播与音乐作品著作权的行使密不可分,对传播录音制品获酬权的强制... 为落实新修订的著作权法规定的传播录音制品获酬权,我国应对其实行强制集体管理,以更好地兼顾录音制品权利人与录音制品播放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与此同时,鉴于录音制品的传播与音乐作品著作权的行使密不可分,对传播录音制品获酬权的强制集体管理与音乐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往往相互交织,出于简化交易环节的考虑,应当由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一并负责传播录音制品报酬的收取工作。而在录音制品报酬的分配管理方面,出于无法准确监测、收集录音制品播放数据的现实考虑,集体管理组织应当以趋近公平为目标,加强对报酬分配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应创设更具开放性和参与性的监督约束机制,避免分配管理活动成为黑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录音制品 获酬权 著作权集体管理 强制集体管理
下载PDF
李斯特的浪漫主义音乐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李斯特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其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美学特征。本文具体分析了李斯特在音乐主题、音乐形式和音乐演奏上的特征,通过深入解析,为欣赏和演奏李斯特音乐作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李斯特 音乐美学 音乐作品
下载PDF
论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音乐创作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米玛洛桑 次仁央宗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93-100,共8页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在雪域高原上出现了很多新歌、新的音乐形式。虽然这些作品在数量上、结构上、风格上、体裁上比后期出现的作品显少、显小、显得单一,但这一时期的音乐则是西藏当代音乐的源头,为西藏当代音乐的产生播下了种子。文章...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在雪域高原上出现了很多新歌、新的音乐形式。虽然这些作品在数量上、结构上、风格上、体裁上比后期出现的作品显少、显小、显得单一,但这一时期的音乐则是西藏当代音乐的源头,为西藏当代音乐的产生播下了种子。文章对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音乐发展脉络及主要作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和平解放时期 音乐作品 创作特点
下载PDF
从音乐美学的视角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6-138,共3页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从创作和传播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的物态性存在方式,从欣赏者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的存在根源于听觉的审美需求,论述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构成,可以看到音乐艺术的存在方...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从创作和传播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的物态性存在方式,从欣赏者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的存在根源于听觉的审美需求,论述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构成,可以看到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不仅是直观的乐谱或唱片,而且是一种生命力量的确证。音乐艺术由感相、意象和意蕴三个渐进的层面融合而成,是创作者对自身情感的升华和对听觉审美的创造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艺术构成 音乐
下载PDF
数字时代背景下音乐版权许可制度的问题与对策——兼评美国《音乐现代化法案》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君 李达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3-79,共7页
数字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文化与音乐版权保护之间形成张力,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音乐版权不容忽视。我国传统的法定许可制度构造并不能适应数字经济下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音乐版权许可制度应当重新进行设计。美国2018年新推出的... 数字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文化与音乐版权保护之间形成张力,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音乐版权不容忽视。我国传统的法定许可制度构造并不能适应数字经济下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音乐版权许可制度应当重新进行设计。美国2018年新推出的《音乐现代化法案》中将法定许可转变为概括许可,增加音乐版权税率的协定性,整合音乐资源,建立更为全面的音乐信息库等制度,这些变革亮点为我国数字时代背景下音乐版权许可制度的优化提供了借鉴样本。建议我国未来音乐版权制度可以从法定许可制度向强制性概括许可制度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建立市场主导的版权税率标准,综合考虑国情,从制度上为我国音乐版权许可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使得我国音乐产业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音乐作品 版权许可制度 《音乐现代化法案》
下载PDF
音乐作品中节拍与节奏型的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晓华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通过对节拍和节奏型的归纳,总结了由音乐作品的节拍和乐曲体裁造成的强弱拍规律,并对二对三、三对四节奏型、切分音和附点音型等特殊节奏型的演唱(奏)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了不同拍子与相同节奏型的规律以及针对复杂节拍与节奏型的结合... 通过对节拍和节奏型的归纳,总结了由音乐作品的节拍和乐曲体裁造成的强弱拍规律,并对二对三、三对四节奏型、切分音和附点音型等特殊节奏型的演唱(奏)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了不同拍子与相同节奏型的规律以及针对复杂节拍与节奏型的结合规律,以更好地表现作品音乐风格的可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节拍 节奏型 演唱 演奏
下载PDF
舒曼音乐思想探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茹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杰出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且写下了一批有意义的音乐评论文章。其音乐美学思想既有明确的理论阐述,又有丰实的创作实践体现,它所包含的许多艺术真谛对今人仍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舒曼 音乐思想 音乐作品 音乐评论
下载PDF
Metropolises and World Music in Globalization: Towns, Melting Pot Works, and Jazz Classics in Memories 被引量:2
18
作者 Christian Sallenav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7年第8期800-809,共10页
Metropolises in the globalization call nowadays Towns' of jazzmen, jazzwomen and jazz lovers, in a way from which we citizens. Christian Sallenave, sociologist with musical academic and Cities' into question. Jazz a... Metropolises in the globalization call nowadays Towns' of jazzmen, jazzwomen and jazz lovers, in a way from which we citizens. Christian Sallenave, sociologist with musical academic and Cities' into question. Jazz answers with stories and memories can learn a lesson for the future of towns, metropolises and their background, shows through examples of stories of jazz in New Orleans, New York, Paris, Bordeaux and Rome, how this nomad, notable and crossbreeding music contributes to the history of jazz, and world music, and listeners' memories, in "their own way" as towns, cities and their memories can contribute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metropolises in globalization, through original melting pot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WNS metropolises JAZZ classics jazz standards musical improvisation and melting pot works singular history and plural and universal music metropolitan space-time Creole's nomad notable and crossbreeding music.
下载PDF
试论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声与情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丽华 《吕梁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12,共4页
声与情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声音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不仅是表现情感的形式因素,更是创造和构成情感的内容因素。抒情性文学作品由于借助了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将内心情感的律动完美地外现为节奏和韵律,形成... 声与情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的本质性关联——声音在抒情性文学作品中不仅是表现情感的形式因素,更是创造和构成情感的内容因素。抒情性文学作品由于借助了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将内心情感的律动完美地外现为节奏和韵律,形成声情并茂的象征表现,从而使抒情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呈现出音乐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性文学作品 声与情 音乐美
下载PDF
表演中再创作的美学要求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宏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0-32,共3页
二度创作是赋予作品生命力的创作,但它不是表演者的主观臆造。它必须以原作品的时代、民族风格为依据,以新时代的观点来研究作品的内涵和积极的因素,使作品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要将感情体验、想象、联想、领悟多种心... 二度创作是赋予作品生命力的创作,但它不是表演者的主观臆造。它必须以原作品的时代、民族风格为依据,以新时代的观点来研究作品的内涵和积极的因素,使作品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要将感情体验、想象、联想、领悟多种心理因素相结合,力求准确生动地赋予作品以鲜活的个性。在二度创作过程中,美感与技巧统一、激情与控制统一也是十分重要的。为声音而声音,为技巧而技巧将使作品失去感染力。无控制的激情也将使作品丧失美的感受。只有很好地掌握运用这些原则,才会产生美的创作,从而给欣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二度创作 表演者 作曲家 作品 美学要求 民族风格 情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