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7
1
作者 王宁 李志峰 吴海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曲池、...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每日治疗1次,每2d治疗1次,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减轻,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火针组上肢肌张力低于常规针刺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两组下肢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而常规针刺组为65.0%(26/40),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上肢肌张力和肢体运动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中风 痉挛性偏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的功能变化 被引量:32
2
作者 占飞 吴毅 +2 位作者 胡永善 白玉龙 朱玉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正常人的腰屈伸肌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屈、伸肌肌力等的影响。方法:运用Cybex-6000型等速测力系统分别对24名患者及正常人在慢速(30°/s)和中速(9...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正常人的腰屈伸肌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屈、伸肌肌力等的影响。方法:运用Cybex-6000型等速测力系统分别对24名患者及正常人在慢速(30°/s)和中速(90°/s)条件下进行峰力矩、最大单次作功量、力矩加速能及平均功率的测定。结果:两种测试速度下,患者腰屈肌峰力矩值与正常人相比分别降低5.75%和14.43%,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腰伸肌峰力矩值分别降低25.68%和27.92%(P<0.001)。患者屈肌和伸肌的力矩加速能、最大单次作功量、平均功率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患者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较正常人显著增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功能同时受到一定影响,且腰伸肌肌力的下降甚于屈肌。提示患者康复过程中需加强腰屈伸肌肌肉功能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等速测试 肌肉功能 腰椎
下载PDF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颖 席佳韵 +1 位作者 宗丽春 苏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患侧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肌痉挛 偏瘫 电刺激疗法 巴氯芬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其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旭 李奇辉 +6 位作者 李营营 陈传帮 卢君艳 朱蓓蕾 郑瑞献 练纯 叶天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结合运动再学习法(MRP)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阳明经针刺加MRP组(A组)、防痉挛针刺加MRP组(B组)和单纯MRP组(c组),每组患...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结合运动再学习法(MRP)早期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肌张力及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阳明经针刺加MRP组(A组)、防痉挛针刺加MRP组(B组)和单纯MRP组(c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案的药物治疗和MRP训练。A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和MRP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阳明经针刺法;B组在药物治疗和MRP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防痉挛针刺法;C组患者不增加任何方法治疗。3组患者均于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综合痉挛量表(css)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仅NIHSS评分与c组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FMA评分、FM—B评分、CSS评分、MBI评分方面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除FM—B评分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评分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疗后的FMA和CSS评分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FMA、CSS和MBI评分差值与B组和C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仅NIHSS、FMA的评分差值与C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MRP法早期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不同的针刺方法其疗效存在差别,而防痉挛针刺在改善运动功能的同时,可有效地控制肌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 针刺 脑梗死 肌张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八珍汤联合基础干预治疗老年肌少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任璇璇 姚惠 汪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6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八珍汤联合营养支持、体育锻炼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肌少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基础干预即营养支持与体育锻炼,治疗组同时采用八珍汤为基础方... 目的探讨应用八珍汤联合营养支持、体育锻炼治疗老年肌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肌少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基础干预即营养支持与体育锻炼,治疗组同时采用八珍汤为基础方加减,总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量、肌力、肌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量、肌肉力量及肌肉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肌肉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联合营养支持、体育锻炼治疗老年肌少症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肌少症 肌肉质量 肌肉力量 肌肉功能 八珍汤 基础干预
下载PDF
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龙华 卢君艳 +6 位作者 林海燕 谢文霞 刘宝华 杜忠衡 李芝慧 李奇辉 叶天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明经针刺组和综合法针刺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阳明经针刺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明经针刺组和综合法针刺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阳明经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阳明经针刺法治疗,综合法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针刺法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主动肌及拮抗肌的肌电活动,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FAC、FMA及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2.15±0.16)分]比较,综合法针刺组FAC评分[(3.87±0.99)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屈曲肌群MIVC时的股直肌积分肌电值(iEMG)、膝屈曲协同收缩率(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35.25±4.47)mV·s]比较,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股直肌iEMG[(30.32±3.98)mV·s]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腓肠肌iEMG、踝背伸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胫前肌iEMG[(31.32±3.68)mV·s]与组内治疗前[(29.36±4.51)m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法针刺组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联合综合针刺法较运动再学习联合传统阳明经针刺法更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张力 防痉挛针刺 表面肌电图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与骨骼肌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宏月 温有锋 +1 位作者 廉洁 潘殿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044-2050,共7页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主要致死性慢性病之一,不断加重全球经济负担。骨骼肌营养不良作为COPD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但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尚不完善。目的探讨COPD严重程度与骨...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主要致死性慢性病之一,不断加重全球经济负担。骨骼肌营养不良作为COPD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但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尚不完善。目的探讨COPD严重程度与骨骼肌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9月—2019年6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COPD患者20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一时期于该院行体检的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12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舒张气管后肺功能。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同性别受试者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探讨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深吸气量与肺总量比值(IC/TLC)与各项身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男性COPD患者BMI、去脂体质量(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低于对照组男性(P<0.05),女性COPD患者BMI、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低于对照组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COPD患者IC/TLC与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呈正相关(P<0.05),女性COPD患者IC/TLC与BMI、FFM、全身脂肪量、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脂肪体质数呈正相关(P<0.05)。除男性COPD患者FEV1%与握力呈线性正相关外(P<0.05),FEV1%与男性、女性COPD患者其他身体成分指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COPD患者BMI、FFM、肌肉量及握力低于健康者;COPD患者身体成分指标与FEV1%不相关,与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严重程度 合并症 肌营养不良 骨骼 肺功能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肌肉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雷 彭继海 张鸣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肌肉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8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肘屈伸、膝屈伸的等速肌力测试,记录60°/s和180°/s角速度时每次屈伸运动的峰力矩。结...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肌肉功能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8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进行肘屈伸、膝屈伸的等速肌力测试,记录60°/s和180°/s角速度时每次屈伸运动的峰力矩。结果:肘、膝屈伸力量与运动后心率、呼吸频率和6min步行试验呈正相关,与运动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伸膝疲劳性与6min步行试验、运动心率、运动后呼吸频率呈负相关,与运动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肘、膝屈伸力量与舒张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r=0.297—0.369,P<0.05)、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舒张后(r=0.19,P>0.05;r=0.254—0.313,P<0.05)、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舒张后(r=0253—0.312,P<0.05)、6min步行测试后IC(r=0.288—0.342,P<0.05)呈正相关。结论:COPD患者肌肉功能减弱可能是全身性的,与过度充气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肌肉功能 等速肌力测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肌性视疲劳 被引量:8
9
作者 汪苍璧 邵玲 陈琼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观察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肌性视疲劳的疗效。方法 对 52例肌性视疲劳患者作了屈光状态、眼压、眼底、隐斜及融合功能检查 ,屈光不正患者给予配戴矫正眼镜。全部病例内服加减调中益气汤。结果 视疲劳症状消除者 3 8例 ( 73 0 7... 目的 观察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肌性视疲劳的疗效。方法 对 52例肌性视疲劳患者作了屈光状态、眼压、眼底、隐斜及融合功能检查 ,屈光不正患者给予配戴矫正眼镜。全部病例内服加减调中益气汤。结果 视疲劳症状消除者 3 8例 ( 73 0 7% ) ,缓解者 1 0例( 1 9 2 3 % ) ,无效者 4例 ( 7 7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性视疲劳 隐斜 融合功能 调中益气汤 屈光不正
下载PDF
血清正五聚蛋白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靳云姗 魏琰 +7 位作者 张俊领 崔永健 王晓莉 张维文 王心颖 高倩 卢蕾 李玉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
背景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ACI)病死率逐年增长,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ACI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但关于其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清PTX3水平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2月哈... 背景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ACI)病死率逐年增长,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ACI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但关于其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清PTX3水平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3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5分,n=57)和预后不良组(≥16分,n=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收缩压(SBP)<14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吸烟时间、饮酒时间及合并慢性疾病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时间、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TG、LDL-C、HDL-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TG、LDL-C、TC低于预后不良组,HDL-C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与预后良好的ACI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ACI患者血清PTX3水平较高,临床可结合血压、血脂指标、肌张力、运动功能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ACI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正五聚蛋白3 预后 肌张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康复治疗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瑞泽 张杭州 +2 位作者 郭大伟 潘俊南 焦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9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探讨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周围肌肉功能、膝关节炎性因子的影响,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7年10月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 目的:探讨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关节功能、关节周围肌肉功能、膝关节炎性因子的影响,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7年10月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12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连续治疗4w。治疗后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屈膝下蹲能力3方面);评估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条件下(角速度为60°/S、180°/S)测定膝关节的峰力矩、做功量比值;检测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屈伸肌群肌力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峰力矩、股四头肌向心峰值力矩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C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通过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水平与其生物力学功能与关节腔内炎性反应而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玻璃酸钠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 肌力 关节功能 炎性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下丘脑-垂体-靶腺激素与肌肉减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一可 阳洪波 +4 位作者 王林杰 段炼 龚凤英 朱惠娟 潘慧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12期1767-1772,共6页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肉减少症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在高龄人口、尤其是长期卧床老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该疾病的主要特点包括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退。老年人罹患...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肉减少症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在高龄人口、尤其是长期卧床老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该疾病的主要特点包括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退。老年人罹患肌少症后将直接导致跌倒风险上升、独立性下降以及住院治疗事件增加。肌少症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存在许多潜在发病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下丘脑-垂体-靶腺激素 肌肉总量 肌肉力量 肌肉功能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左心室钆对比剂延迟强化序列高信号分布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方雪琳 孙龙伟 +6 位作者 罗益镇 路新国 陈太雅 麦嘉卉 梁国华 杨立棋 李志勇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左心室整体和局部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序列高信号的分布,探讨其面积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DMD患儿心脏损伤的早期识别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深圳市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左心室整体和局部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序列高信号的分布,探讨其面积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DMD患儿心脏损伤的早期识别与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深圳市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断为DMD的男童(病例组46例)和经实验室及常规心血管磁共振(CMR)检查后排除心脏损伤可能且年龄、身高、体重与病例组匹配的男童(对照组23例),收集受试者临床、实验室、CMR电影及LGE序列资料,用t或U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计算患儿心肌纤维化指数,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结果:所有受试者CMR检查均未发现心脏结构改变。对照组均未发现LGE序列高信号或左心功能不全,病例组患儿中28例(60.9%)出现LGE序列高信号,其中6例(13.0%)出现左心功能不全(LVEF<50%),其分布模式为基底段和中段的游离壁心外膜下心肌受累,最常受累的节段为基底段后壁(89.7%)、基底段侧壁(79.3%)、中段后壁(75.9%)。透壁性心肌受累组的LVEF低于非透壁性心肌受累组[53.1(47.7~58.1)%比59.0(58.0~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09)。患儿心肌纤维化指数与年龄、cTnI、NT-proBNP呈中度正相关(r=0.53、0.58、0.41,均P<0.05),与LVEF呈中度负相关(r=-0.51,P<0.05)。结论:DMD患儿左心室LGE高信号具有特定的分布模式,心肌纤维化的面积和透壁性受累的分布类型与心功能下降有关,LGE序列是识别及评估DMD患儿心脏受累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心血管磁共振 钆对比剂延迟强化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悬吊大鼠比目鱼肌血流量变化与肌肉力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亚志 朱俊铭 +1 位作者 向求鲁 庄祥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本实验采用48只SD品系雄性大鼠,全身悬吊15天。远红外线照射一侧后肢,使用张力、位移传感器测肌肉力学特性参数,并选用标有^(51)Cr同位素青蛙红血球方法测比目鱼肌血流量。结果表明:远红外线照射使悬吊鼠后肢比目鱼肌血流量增加。悬吊... 本实验采用48只SD品系雄性大鼠,全身悬吊15天。远红外线照射一侧后肢,使用张力、位移传感器测肌肉力学特性参数,并选用标有^(51)Cr同位素青蛙红血球方法测比目鱼肌血流量。结果表明:远红外线照射使悬吊鼠后肢比目鱼肌血流量增加。悬吊鼠比目鱼肌血流量减少与肌肉力学特性降低存在着相应的关系。肌肉力学特性降低反映肌肉萎缩的程度,因此可以认为血流量下降是悬吊鼠后肢比目鱼肌萎缩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模拟 血流 肌功能 力学性质
下载PDF
针刺肌筋疼痛膜触发点联合常规治疗在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陈阁 许睿 +1 位作者 盛伟伟 孙克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0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疼痛膜触发点(MTrPs)联合常规治疗在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收治的PFPS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疼痛膜触发点(MTrPs)联合常规治疗在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收治的PFPS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针刺MTrP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41)。治疗后,两组60°/s角速度、120°/s角速度下腘绳肌峰力矩、股四头肌峰力矩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两组髌股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MTrPs联合常规治疗在PFP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膝屈伸肌力、髌股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针刺 肌筋膜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辛东玫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5期203-206,共4页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本院儿童康复科收入的5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5月本院儿童康复科收入的5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儿采取运动疗法,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训练前后两组患儿肌张力、运动功能恢复水平及家长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训练前肌张力对比无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各指标较本组训练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组内对比差异(P<0.05),并且研究组训练后肌张力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组组内训练后GMFM评分均有所升高,其中研究组GMFM评分中A、B、C、D、E各区及总分均高于另外一组(P<0.05);研究组家长满意度更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运动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康复,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林扬升 李华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1期26-29,共4页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泉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获得对照组(依据常规提供康复治疗,40例)与观察组(除前组措施外开展运动康复治疗,40例)...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泉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获得对照组(依据常规提供康复治疗,40例)与观察组(除前组措施外开展运动康复治疗,40例)。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以及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得分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7.50%比对照组80.00%高(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在各个区域中的GMFM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区域得分均升高,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较高(P <0.05)。治疗前,两组M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得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予以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康复治疗疗效理想,可改善其运动功能,降低其肌张力,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治疗 观察组 小儿脑性瘫痪 市妇幼保健院 肌张力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前后 得分情况
下载PDF
EMSF肌肉功能电刺激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俊英 陈兆康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9-51,共3页
本文通过国外对EMSF(肌肉功能电刺激)的研究应用及“力王”多年来的国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拓展我国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力量训练 电刺激 肌肉功能
下载PDF
膳食钙磷水平对悬吊大鼠肾脏、肌肉和骨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成林 沈士良 +2 位作者 史之祯 李瑞先 李丹丹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在40天的悬吊期间,4组成年雄性SD 大鼠进食钙磷含量(%)分别为0.6∶0.6(对照),0.30∶0.6(低钙),0.6∶1.8(高磷)和1.8∶1.8(高钙磷)的膳食。观察到高磷膳导致大鼠肾脏钙化和坏死,腓肠肌萎缩,股骨骨干和骨骺骨质丧失,以及小肠硷性磷酸酶活... 在40天的悬吊期间,4组成年雄性SD 大鼠进食钙磷含量(%)分别为0.6∶0.6(对照),0.30∶0.6(低钙),0.6∶1.8(高磷)和1.8∶1.8(高钙磷)的膳食。观察到高磷膳导致大鼠肾脏钙化和坏死,腓肠肌萎缩,股骨骨干和骨骺骨质丧失,以及小肠硷性磷酸酶活性增加。高磷膳中补钙(高钙磷膳)能显著减轻或消除上述异常变化,补钙的保护作用和钙对磷吸收的显著抑制作用有关。低钙膳导致大鼠股骨矿盐饱和度减低和小肠硷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表明膳食钙磷水平无论是在钙含量低而磷含量适宜,或是在钙含量适宜而磷含量高的情况下,补钙对较长期悬吊模拟失重的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钙磷水平 悬吊大鼠 影响
下载PDF
Assessment on self-care, mobility and social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spina bifida in Turkey
20
作者 Hulya Sirzai Beril Dogu +2 位作者 Selamet Demir Figen Yilmaz Banu Kur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234-1240,共7页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spina bifida, using the 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 (PEDI) to look into capacity of twen- ty-eight children with 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with spina bifida, using the 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 (PEDI) to look into capacity of twen- ty-eight children with spina bifida with les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elf- care, mobility and social function.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5 ± 2.3 (1-10) years. In the muscle test carried out, 13 patients (44.8%) had no movements including pelvic elevation in lower extremity muscles and they were at level 5. Sixteen patients (54%) were non-ambulatory according to the Hoofer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 Raw and scale scores in the self-care, mobil- ity and social function domains both in the functional skill scale and in the caregiver scale were found to be lower compared to the data of the normal populatio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self-care values of the Functional Skills Scales and the Caregiver Assistance Scale measurements, which was positive for age and negative for Functional Ambu- lation Scale and muscle test (P 〈 0.05). A positive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Functional Skills Scales-mobility area and age while a negative 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Functional Ambulation Scale and muscle test (P 〈 0.005). A negative relation was also found between Care- giver Assistance Scale-mobility and Functional Ambulation Scale and muscle test (P 〈 0.005). In our study, the func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children was found to be low. Low-level lesions, encouraging muscular strength and independence in mobility are all very important factors for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 bifida MYELOMENINGOCELE disability evalutatton SELF-CARE MOBILITY muscular energy child social fun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