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肌骨超声观察“交通跷脉”针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下肢肌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阮传亮 陈若蓝 +1 位作者 林子涵 林海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评价"交通跷脉"针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纳入30例,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和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交通跷脉&qu... 目的:评价"交通跷脉"针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纳入30例,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和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交通跷脉"针法,穴取患侧风池、然谷、照海及风府,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对患者分别进行足内翻角度测量、Holden功能步行分级评定,并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肌骨超声测量患者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胫骨后肌的厚度。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足内翻角度、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前两组健侧胫前和胫后肌厚度均较患侧厚(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胫前和胫后肌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P<0.01,P<0.05),观察组健侧厚度治疗前后相当(P>0.05),而对照组健侧厚度较治疗前增厚(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胫前和胫后肌厚度与健侧相当(P>0.05),观察组患侧胫前和胫后肌厚度均较对照组厚(P<0.05)。结论:"交通跷脉"针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足内翻角度、步行功能,并能有效改善其胫骨前肌、胫骨后肌的肌肉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内翻 “交通跷脉”针法 肌骨超声 肌肉形态
原文传递
儿童臀肌挛缩对骨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倪滨 李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659,67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368例臀肌挛缩症患儿骨盆平片其中30例骨盆CT扫描,及200例非臀肌挛缩症患儿进行骨盆平片其中25例骨盆CT作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骨盆X线平片及髋关节、...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368例臀肌挛缩症患儿骨盆平片其中30例骨盆CT扫描,及200例非臀肌挛缩症患儿进行骨盆平片其中25例骨盆CT作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骨盆X线平片及髋关节、髋臼指数、颈干角、CE角、骨盆闭孔形态以及有无髂骨纵向密度增强影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病例组68例发生骨盆倾斜,321例(87.23%)骨盆平片见骶髂关节旁髂骨致密线,对照组仅见5例(2.5%)。368例臀肌挛缩症患儿中,髂骨致密线出现于7岁以上组和7岁以下组分别为306例(306/314)和15例(15/54);出现于臀大肌挛缩为主组和臀中肌挛缩为主组分别为313例(313/336)和8例(8/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无骨盆倾斜发生。30例CT扫描显示在臀肌挛缩症患者,髂骨后部增厚、变形,外缘皮质斜面变小,近乎前后走行,25例对照组均无上述改变。经统计学分析,病例组术前与对照组测量CE角、颈干角、闭孔纵、横径的均数以及骨盆骶髂旁致密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对照组测量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前后与对照组测髋臼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臀肌挛缩会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发育,臀肌挛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骨盆倾斜、髋外翻、肢体假性不等长以及CE角变大等改变。髂骨致密线可能是臀肌挛缩的一种影像学上的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臀肌挛缩 骨骼发育 放射影像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慢性肌肉骨骼损伤与工作能力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继文 陶宁 +1 位作者 刘斌 连玉龙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慢性肌肉骨骼损伤与工作能力之间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市1500名中小学教师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标准问卷、综合性工作能力指数(CWAI)量表进行慢性肌肉骨骼...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慢性肌肉骨骼损伤与工作能力之间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市1500名中小学教师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标准问卷、综合性工作能力指数(CWAI)量表进行慢性肌肉骨骼损伤调查和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发病率女教师高于男教师,汉族教师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教师,工龄长的教师高于工龄短的教师。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教师工作能力低于汉族和回族教师,低学历教师低于高学历教师。慢性肌肉骨骼损伤与工作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影响教师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工龄、颈肩部损伤、腰背部损伤。结论中小学教师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对工作能力降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慢性肌肉骨骼损伤 工作能力
原文传递
核心肌群穴位埋线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徐可欣 李敏 石建爽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观察核心肌群穴位埋线配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 观察核心肌群穴位埋线配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核心肌群穴位埋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下肢肌力及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患侧下肢肌力显著改善,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下肢肌力及静息状态下腹直肌厚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核心肌群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疗法 埋线 中风后遗症 偏瘫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 肌骨超声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人体与环境交互力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庞牧野 王金凤 +1 位作者 傅剑 向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72-375 380,38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的交互力预测方法.该方法仅通过使用表面肌电信号,获取各肌肉的激活状态以表征其等长状态下的肌肉力,并输入前向人体动力学模型,对下压与推两个静态动作的交互力进行了预测.静力学模型中涉及到的参数通...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的交互力预测方法.该方法仅通过使用表面肌电信号,获取各肌肉的激活状态以表征其等长状态下的肌肉力,并输入前向人体动力学模型,对下压与推两个静态动作的交互力进行了预测.静力学模型中涉及到的参数通过贝叶斯线性回归算法获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预测的交互力均方根误差在2.20N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肌肉骨骼模型 交互力预测 贝叶斯回归 动作识别
原文传递
肌肉共同收缩对手臂屈伸运动末端阻抗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春江 王如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27-433,共7页
目的阻抗控制在稳定性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手臂屈伸运动为对象建模来研究人体的阻抗控制规律,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运动认知与工具使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现有的人体运动控制进行了改进,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推导出共同收... 目的阻抗控制在稳定性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手臂屈伸运动为对象建模来研究人体的阻抗控制规律,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运动认知与工具使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现有的人体运动控制进行了改进,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推导出共同收缩阻抗,并对仿真结果与原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从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所给模型修正了原有模型刚度椭圆单调变化的不足,与实验数据更加吻合。结论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收缩 手臂阻抗 神经肌肉骨骼模型 最优控制 刚度椭圆 阻抗控制
下载PDF
辰时腹部艾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及对肌肉结构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子涵 阮传亮 +3 位作者 周文强 曾丽蓉 陈春燕 曾萍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比较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4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辰... 目的:比较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脱落4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辰时(7:00-9:00)采用八卦灸盒行腹部艾灸(中央灸盒对准神阙穴),持续2 h,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采用肌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患侧胫骨前肌第一层厚度、羽状角度数及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纤维长度,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患侧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胫骨前肌第一层厚度、羽状角度数及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纤维长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80.4%(37/46,P<0.05)。结论:辰时腹部艾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中风后下肢痉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与肌肉结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下肢痉挛 辰时 艾灸 康复训练 肌骨超声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人体手臂阻抗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春江 王如彬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5,共9页
阻抗控制对于人体运动稳定性,尤其在进行不稳定任务时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由屈伸肌活性在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误差得到启发,提出了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的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的观点,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 阻抗控制对于人体运动稳定性,尤其在进行不稳定任务时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由屈伸肌活性在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误差得到启发,提出了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的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的观点,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计算出手臂运动轨迹,运动部分代入原有模型得到相似结论,把公式中的相互作用项解释为阻抗贡献,并综合多篇相关文献数据,推算出共同收缩阻抗,修正了旧有模型刚度椭圆单调变化的不足,通过仿真得到与实验基本一致的刚度椭圆图,并附加得出前后自由运动时手臂的共同收缩比左右运动时的幅度要大,对总体刚度椭圆的贡献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收缩 手臂阻抗 神经肌肉骨骼模型 最优控制 刚度椭圆
下载PDF
分光光度对运动所引起的心肌和骨骼肌蛋白含量变化的测定
9
作者 刘洪广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3期-,共4页
分光光度测定法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基础测定方法之一。该文简单介绍其原理及运动生理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蛋白含量 分光光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