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病因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嗜睡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好瑞 赵洪祖 +2 位作者 严宏力 崔二龙 李冲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嗜睡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行为指导提供帮助。方法病例按诊断分为特发性过度睡眠组(A组,n=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组(B组,n=13)、发作性睡病组(C组,n=15),均采用匹兹堡睡眠...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嗜睡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行为指导提供帮助。方法病例按诊断分为特发性过度睡眠组(A组,n=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组(B组,n=13)、发作性睡病组(C组,n=15),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Epworth嗜睡程度量表(ESS)进行睡眠质量和嗜睡程度评定,采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3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两因子分B组[(7.85±1.72)分,(1.77±1.01)分,(2.38±0.65)分]均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极显著性(F=18.3711.2125.67,P〈0.01),而C组显著高于A组(P〈0.05)。ESS评分3组间比较B组[(14.31±3.98)分]显著高于A组与c组,均差异有极显著性旷=5.67,P〈0.01);且A组与C组ESS总分均〉6分,而B组〉11分,MSLT测试各因子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两两比较睡眠发作次数C组高于A、B组(P〈0.05或0.01),B组高于A组(P〈0.01);睡眠潜伏期C组短于A、B组(P〈0.05或0.01),且B组短于A组(P〈0.01);快眼动睡眠次数C组高于A、B组(P〈0.01),快眼动睡眠潜伏期较A、B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不同原因的EDS患者其睡眠质量、嗜睡程度、MLST各有特征,对患者采用PSQI、ESS评定和MSLT测试综合评价,有助于临床诊断滞疗及行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嗜睡 睡眠质量 嗜睡程度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原文传递
儿童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赵建波 方方 +3 位作者 吴沪生 丁昌红 王红梅 李久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和意义。方法收集142例儿童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诊治随访的结果。结果 142例患儿均有白天过度睡眠、猝倒及夜间睡眠不安症状,140例(98.6%)以白天睡眠增多为首发症... 目的探讨儿童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和意义。方法收集142例儿童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诊治随访的结果。结果 142例患儿均有白天过度睡眠、猝倒及夜间睡眠不安症状,140例(98.6%)以白天睡眠增多为首发症状,2例以猝倒为首发症状,13例有睡眠幻觉,10例有睡眠瘫痪,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阳性42例(34.7%),体质量增加患儿123例(86.6%),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0602检测均为阳性,应用哌甲酯治疗的患儿白天睡眠增多症状均有改善,猝倒症状减轻,耐受良好。结论儿童猝倒型发作性睡病诊断不能完全依赖多次小睡试验,临床表现有白天睡眠增多和典型猝倒症状,排除其他疾病,即可考虑猝倒型发作性睡病,哌甲酯仍是首选治疗药物,尚需合并应用其他对猝倒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倒 发作性睡病 多次小睡试验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with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and its diagnostic accuracy in assessing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被引量:12
3
作者 CAI Si-jie CHEN Rui +5 位作者 ZHANG Yan-lin XIONG Kang-ping LIAN Yi-xin LI Jie SHEN Jiu-cheng LIU Chun-f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245-3250,共6页
Backgroun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contributes to a number of comorbidities in these patients.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o... Background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ED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contributes to a number of comorbidities in these patients.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of EDS is critical in disease management.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 and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SS in assessing EDS in OSAHS patients. Methods The ESS, MSLT and overnight polysomnography were administered to 107 Chinese patients to assess EDS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polysomnographic parameter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SS in classifying EDS (mean sleep latency (MSL) 〈10 minutes) was evaluated by calculating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Results As the severity of OSAHS increased, MSL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ESS score. Conversely, patients with worsening EDS (shorter MSL) were characterized by advanced nocturnal hypoxaemia and sleep disruption compared to those with normal MSL, suggesting EDS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OSAHS.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SS score and MSL and both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some polysomnographic nocturnal hypoxaemic parameters.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of ESS for identifying EDS was 0.80 (95% CI: 0.71 to 0.88) and ESS score 〉12 provided the best predictive value with a sensitivity of 80% and specificity of 69%. Conclusion The ESS score moderately correlates with MSL and our ROC study supports ESS as a screening strategy for assessing EDS in OS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POLYSOMNOGRAPHY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主客观嗜睡的一致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桃美 任蓉 +2 位作者 谭璐 雷飞 唐向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主客观嗜睡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因打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经整夜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1 6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日间... 目的探讨中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主客观嗜睡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因打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经整夜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1 6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MSLT)和采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根据ESS评分的四分位数(5、8和13分)依次分为A(0~4分)、B(5~7分)、C(8~12分)和D(13~24分)四组,各406、325、443和486例;利用生存分析研究ESS评分与MSLT的一致性。结果D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高于其他三组[(58.7±26.1)比(36.8±24.2)、(42.6±26.7)、(45.7±26.6)次/h,均P〈0.05],D组平均睡眠潜伏期显著短于其他三组[(8.0±4.6)比(10.9±4.4)、(10.3±4.8)、(9.4±4.5)min,均P〈0.05]。A~D四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6,P〈0.001),即ESS评分越高的组别,患者越易入睡(ESS评分越高的组别,同一时间点清醒患者的比例越低)。以A组为参考,控制年龄、性别、AHI等混杂因素后,B、C、D组日间入睡的风险分别为1.05(95%CI:0.90~1.22)、1.22(95%CI:1.07~1.40)和1.38(95%CI:1.20~1.60)。结论OSAHS患者的主客观嗜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嗜睡 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 EPWORTH嗜睡量表
原文传递
客观日间嗜睡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梦琪 任蓉 +5 位作者 张烨 时媛 朱婕 谭璐 李桃美 唐向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3,共6页
目的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的日间嗜睡症状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存在潜在关联,本研究以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s, MSLT)评估客观日间嗜睡,探索其与OSA患者心率变异性(he... 目的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的日间嗜睡症状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存在潜在关联,本研究以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s, MSLT)评估客观日间嗜睡,探索其与OSA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之间的关系,提示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及MSLT的139例OSA患者及35例原发性鼾症患者的资料。依据平均睡眠潜伏期(mean sleep latency, MSL)评估日间嗜睡程度。以MSL<5 min、5~10 min、>10 min为标准,将OSA患者分为重度嗜睡、轻度嗜睡、无嗜睡3个组,比较3个组与原发性鼾症组在睡眠结构、临床资料、HRV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MSL与HRV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嗜睡组与无嗜睡组相比,正常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N intervals, SDNN)、总功率(total power, TOT)、低频谱功率(low-frequency power, LF)水平较高,提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P<0.05);高频谱功率(high-frequency powe, HF)水平较高(P<0.05),提示迷走神经张力减小。在OSA患者中,MSL与SDNN、TOT、LF、HF呈正相关关系(r=0.209、0.212、0.269、0.173, P均<0.05)。结论 合并客观日间嗜睡的OSA患者伴有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减小。这种神经活性的变化与MSL的缩短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过度日间嗜睡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原文传递
A Polysomnography Study of Kleine-Levin Syndrome in a Single Center 被引量:5
6
作者 Yan-Wen Luo Huan Yu +1 位作者 Lu-Hua Yuan Guo-Xing Zh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3期1565-1568,共4页
Background: Kleine-Levin syndrome (KLS) is a rare sleep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hypersomnia. Polysomnographic (PSG) researches of KLS have been reported only in few publications in the pas... Background: Kleine-Levin syndrome (KLS) is a rare sleep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hypersomnia. Polysomnographic (PSG) researches of KLS have been reported only in few publications in the past decad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G of KLS. Methods: This study, which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2010 to July 2014, included seve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KLS in the Sleep and Wake Disorder Center of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PSG and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s (MSLT) were performed during their episodes and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Five of the seven patients were males, The mean age at KLS onset was 15.6 :k 3.6 years. The number of episodes ranged from 2 to 7. The duration of episodes lasted from 4 to 11 days. The sleep architecture and proportion were normal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The average value of mean sleep latency was 6.9 4- 4.1 min. No sleep-onset rapid eye movement (SOREM) was detected in three of the patients, whereas one patient experienced one period of SOREM, and such episodes occurred twice in other two patients. Conclusions: We found that sleep architecture and proportion were normal in most KLS patient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PSG and MSLT had no specificity for KLS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eine-Levin Syndrome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POLYSOMNOGRAPHY
原文传递
首次CPAP压力滴定对有和无日间嗜睡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秦丽霞 陆巧 李哲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84-589,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对有和无日间嗜睡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及主观睡眠感受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经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目的探讨首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对有和无日间嗜睡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及主观睡眠感受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经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136例。首次平均睡眠潜伏期(MSL)<10 min定义为嗜睡组,MSL≥10 min为无嗜睡组。结果与嗜睡组相比,无嗜睡组年龄大[(45.7±12.2)岁vs.(56.9±12.7)岁],CPAP治疗前睡眠潜伏期长[4.0(1.6,7.0)min vs.8.5(5.1,16.0)min],总睡眠时间短[471.8(455.4,496.8)min vs.441.5(394.2,475.5)min](均P<0.05)。两组间体质指数、腰臀比、共病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首次CPAP压力滴定治疗后,两组患者AHI降低,1期睡眠减少,快动眼睡眠期、3期睡眠增加,最低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升高(均P<0.05);嗜睡组MSL延长,无嗜睡组主观入睡后觉醒次数减少(P<0.05);CPAP治疗前后差值相比,嗜睡组1期和2期睡眠、AHI和血氧饱和度较无嗜睡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过首次CPAP压力滴定治疗,有和无嗜睡OSAHS严重程度均降低,睡眠质量提高,主观睡眠连续性显著改善。嗜睡OSAHS患者日间嗜睡改善,睡眠知觉提高,睡眠质量及OSAHS严重程度较无嗜睡患者改善更为显著。有和无日间嗜睡的OSAHS患者首次CPAP滴定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日间过度嗜睡 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徐玉林 吕剑英 +5 位作者 许涛 郑蔚 郭庆军 章炎文 许涛 娄振山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提高对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的认识。分析1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例以日间嗜睡、夜间睡眠障碍伴发典型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显示... 提高对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的认识。分析1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例以日间嗜睡、夜间睡眠障碍伴发典型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显示平均入睡潜伏期1.4min,出现4次睡眠始发REM睡眠现象,符合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临床罕见,应提高对此类疾病诊断意识,在药物使用方面要权衡利弊,力求两者兼顾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精神分裂症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在诊断嗜睡症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肖毅 黄席珍 +1 位作者 邹丁 吴全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70-472,共3页
目的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客观评价嗜睡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正常人、17例发作性睡病及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进行MSLT检查。结果正常对照平均MSLT为20.1... 目的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客观评价嗜睡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正常人、17例发作性睡病及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进行MSLT检查。结果正常对照平均MSLT为20.1±6.7分;快速眼动睡眠(REM)0.1±0.3次。发作性睡病组平均MSLT3.1±1.9分(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OSAS组比较,P<0.05);REM睡眠次数3.4±1.4次(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OSAS组比较,P<0.05)。OSAS组平均MSLT5.7±3.2分,REM睡眠次数1.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睡症 诊断 多次小睡 潜伏时间
原文传递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娄涛 武小玉 +2 位作者 李冲 王夏红 杜好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发作性睡病和2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白天5次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分析平均睡眠潜伏期(SL)、睡眠初期出现REM(SORE... 目的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发作性睡病和2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白天5次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分析平均睡眠潜伏期(SL)、睡眠初期出现REM(SOREMP)次数及夜间睡眠相关参数。结果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组SL缩短(4.6±2.5)min和SOREMPs≥2(2.3±1.2)次,SL<5min+SOREMPs≥2次25例(71%),睡眠次数发作性睡病和OSAS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3.58~65.99,P<0.001);整夜PSG结果比较发作性睡病组总睡眠时间(336.81±34.08)min、REM潜伏期缩短(17.21±7.2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S组显示具有明显呼吸暂停(平均17次以上)和血氧饱和度降低(87%)的特征(P<0.01)。结论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明显的REM睡眠提前和睡眠潜伏期缩短的特征,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多导睡眠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下载PDF
《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推荐规范:来自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指南》变化解读
11
作者 方瑞琛 程壹虹 +2 位作者 吕志红 张斌 许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6,共5页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清醒维持测验(MWT)是日间过度思睡(EDS)的客观测量方法。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在2021年对2005年《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的临床实践参数》进行了修订,发表了《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清醒维持测验(MWT)是日间过度思睡(EDS)的客观测量方法。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在2021年对2005年《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的临床实践参数》进行了修订,发表了《成人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和清醒维持测验推荐规范:来自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指南》,在患者准备、常规测试程序、数据采集和报告生成方面均有变化,更加贴近临床应用。本文旨在介绍2021年指南的变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过度思睡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 清醒维持测验 实践参数 指南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大华 刘建红 谢宇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11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监测的特征。方法观察发作性睡病组和OSAHS组各15例,分别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睡眠潜伏期、睡眠初期出现快眼动睡眠相(REM)次数(SORE...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及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监测的特征。方法观察发作性睡病组和OSAHS组各15例,分别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及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睡眠潜伏期、睡眠初期出现快眼动睡眠相(REM)次数(SOREMP)、总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OSAHS组比较,发作性睡病组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3.93±2.99)min vs(10.39±2.01)min,P<0.01];SOREMP明显增多[(2.87±0.83)次vs(0.27±0.59)次,(P<0.01)];睡眠总时间减少[(395.77±47.74)min vs(495.95±29.15)min,(P<0.01)];睡眠有效率降低[(75.95±4.37)%vs(82.81±2.81)%,(P<0.01)]。而OSAHS组AHI高于发作性睡病组[(25.85±3.61)次/h vs(0.79±1.08)次/h,(P<0.01)]。结论与OSAHS相比,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睡眠结构紊乱,即平均睡眠潜伏期缩短、SOREMP增多;PSG显示其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有效率降低、无睡眠呼吸紊乱,而OSAHS存在明显睡眠呼吸障碍。MSLT联合PSG检查在发作性睡病及OSAH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图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诊断方法的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592-593,共2页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天无法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可以伴有入睡性幻觉、睡眠麻痹等夜间睡眠障碍和其它症状。伴有典型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因为猝倒发作有一定特异性,在其它疾病中很少见到。而不伴有猝倒的...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天无法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可以伴有入睡性幻觉、睡眠麻痹等夜间睡眠障碍和其它症状。伴有典型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的诊断通常并不困难,因为猝倒发作有一定特异性,在其它疾病中很少见到。而不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嗜睡缺乏特异性,可以见于多种疾病。嗜睡通常是发作性睡病的首发症状,而猝倒有可能在几个月到几年后才出现。所以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依赖于多种实验室检查,包括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夜间多导睡眠图(nocturnal Polysomnogram,nPSG)、脑脊液中下丘脑泌素-1(hypocretin-1,Hcrt-1)检测、基因亚型检测等。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3rd edition,ICSD-3)[1]和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详细阐述了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标准,与第2版(ICSD-2)相比有一定改变。本文就ICSD-3中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和局限性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猝倒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多导睡眠图 下丘脑泌素-1
下载PDF
以睡眠增多伴发作性言语不能、面颈部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老年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
14
作者 贾丽景 刘靖文 +2 位作者 张宇臣 王维平 李震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睡眠,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excessive daytime sleepness,EDS)、猝倒、夜间睡眠障碍和与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相关的现象(睡眠瘫痪、幻觉),最新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睡眠,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excessive daytime sleepness,EDS)、猝倒、夜间睡眠障碍和与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相关的现象(睡眠瘫痪、幻觉),最新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 the 3ird edition,ICSD-3)将发作性睡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1,NT1)和2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type 2,NT2)。目前自身免疫介导的下丘脑泌素/食欲素系统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发作性睡病合并猝倒的根本原因。发作性睡病患者症状出现在10岁到35岁之间。我们报道1例表现为睡眠增多伴发作性言语不能、面颈部肌无力的老年发作性睡病患者,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猝倒发作 自身免疫性脑炎 副肿瘤综合征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体位改变对OSAHS患者过度日间嗜睡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欣 徐彧 +1 位作者 王成禹 李佩忠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研究体位改变对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90例OSAHS患者行Epworth嗜睡量表嗜睡量表评分(ESS)并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组(5≤AHI<15)、中度OSAHS组(15≤AHI<30)和重度OSAHS组(AHI≥30)... 目的:研究体位改变对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90例OSAHS患者行Epworth嗜睡量表嗜睡量表评分(ESS)并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组(5≤AHI<15)、中度OSAHS组(15≤AHI<30)和重度OSAHS组(AHI≥30),比较体位改变对不同程度OSAHS患者日间嗜睡的影响。结果:由仰卧位变换为侧卧位时,3组微觉醒指数差异、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pO2)、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率(REM%)及N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率(NREM%)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0、43.67、15.81、13.17,均P<0.05);与仰卧位相比,OSAHS重度组侧卧位时MinSpO2、REM%及NR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2.41、2.90,均P<0.05)。仰卧位呼吸暂停指数(S-AHI)、侧卧位呼吸暂停指数(LAHI)与OSAHS轻、中度组ESS评分无相关性(P>0.05),而L-AHI与OSAHS重度组ESS评分显著相关(r=0.454,P<0.01);REM L-AHI和NREM L-AHI与OSAHS重度组ESS评分显著相关(r=0.522,P<0.01;r=0.425,P<0.001)。结论:睡眠体位改变对重度OSAHS组的睡眠结构、呼吸事件有显著的影响,与S-AHI相比,L-AHI更能反映重度OSAHS患者日间嗜睡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睡眠体位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体位呼吸暂停指数
原文传递
Neu-P11减少大鼠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绍文 杨玉凤 +2 位作者 黄伏连 Laudon Moshe 邓海峰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基于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方法,检测一种新颖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大鼠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包括习惯化与检测两个阶段,两者间隔24 h。检测阶段包括总共3 h内的6个单个测试,单个测试时间是3... 目的基于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方法,检测一种新颖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大鼠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包括习惯化与检测两个阶段,两者间隔24 h。检测阶段包括总共3 h内的6个单个测试,单个测试时间是30 min;在每个单个测试中,先呈现5 min的干扰声刺激,之后25 min不呈现干扰声刺激。根据视频录像分析大鼠在25 min内入睡所需的时间(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在检测之前6~8 min腹腔注射Neu-P11(5、10、20和50 mg/kg)或等体积溶媒。结果与溶媒组大鼠比较,Neu-P11(20和50 mg/kg)处理组大鼠其睡眠潜伏期显著性减少而睡眠时间显著性增加。结论在大鼠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中,Neu-P11可通过减少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最终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P11 褪黑素 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 睡眠 大鼠
下载PDF
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及电生理学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凌云 王立文 +1 位作者 崔雯 朱彦丽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了解患儿夜间睡眠结构的变化,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生理监测仪对患儿行MSLT检查,对其中18例及30例正常... 目的观察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了解患儿夜间睡眠结构的变化,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在诊断发作性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导睡眠生理监测仪对患儿行MSLT检查,对其中18例及30例正常儿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PSG)。结果①26例患儿(100%)均以睡眠过多为首发症状,9例(35%)有猝倒发作,4例(15%)有入睡前幻觉,仅2例(7%)有睡眠瘫痪。②MSLT结果:平均睡眠潜伏期均缩短,26例均<5min,18例(69%)出现2次或更多的睡眠始发REM睡眠(SOREPs)。③PSG结果:患儿睡眠潜伏期及REM潜伏期均缩短;睡眠效率降低;NREMⅠ期睡眠时间增加,Ⅲ+Ⅳ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结论儿童发作性睡病主要以白天不可抗拒的睡眠为主,睡眠瘫痪、入睡幻觉等主观叙述较成人少。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发作性睡病患儿存在睡眠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整夜多导睡眠图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快眼动睡眠期肌张力失弛缓特征与临床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怡 詹淑琴 +5 位作者 王玉平 张益萌 丁岩 赵昕 刘江红 李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29-53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发作性睡病(NT)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快眼动睡眠期(REM)肌张力失弛缓(RWA)现象,研究其与NT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T的患... 目的通过分析发作性睡病(NT)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中快眼动睡眠期(REM)肌张力失弛缓(RWA)现象,研究其与NT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门诊就诊并确诊为NT的患者82例。对其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实验(MSLT)检查,并计算REM期肌张力失弛缓(RWA)指数。结果发作性睡病1型(NT1):41例50%;发作性睡病2型(NT2):41例50%。病程:≤1年者NT1(25/41)60.98%,NT2(16/41)39.02%。全部患者中RWA指数增高者[RWA(+)](37/82)45.12%,其中NT1 RWA(+)(25/41)60.98%,NT2 RWA(+)(12/41)29.27%。全部患者中伴有快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RBD)者[RBD(+)]为(37/82)45.12%,其中NT1 RBD(+)(24/41)58.53%,NT2 RBD(+)(13/41)31.71%。全部患者中睡眠中生动梦境或噩梦者(+)(51/82)62.20%,其中NT1(36/41)87.80%,NT2(15/41)36.59%。结论NT中NT1患者就诊时病程更短,伴有RWA指数增高的比例、伴有RBD的比例均高于NT2,更易伴有生动梦境或噩梦。RWA指数增高者更易伴猝倒及生动梦境或噩梦,提示产生RWA的病理生理机制与NT猝倒及生动梦境或噩梦的产生具有相关性,RWA可作为NT患者病情监测及评估的一个客观有效指标。RWA可作为NT临床分型的参考,对发NT电生理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REM期肌张力失弛缓 多导睡眠监测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下载PDF
早发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秀伟 封志纯 +4 位作者 任晓暾 侯豫 王三梅 张晓妹 周细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总结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9例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3岁4个月~8岁5个... 目的总结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9例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3岁4个月~8岁5个月(平均5岁8个月)。9例患儿均有白天过度睡眠;8例患儿曾出现猝倒;9例患儿均未诉入睡幻觉;8例患儿发病后情绪改变;9例患儿体质量均明显增加。脑电图检查示背景波偏慢3例,偶发尖波4例,正常2例。睡眠潜伏期试验,8例平均睡眠潜伏期<5 min,有2次或2次以上直接进入快速动眼睡眠。8例患儿应用盐酸哌甲酯治疗,其中6例的白天过度睡眠得到改善,但猝倒无明显改善。结论早发型发作性睡病容易误诊,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天过度睡眠,发作性猝倒等。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盐酸哌甲酯对部分患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32例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鞠俊 赵建波 +3 位作者 李晓燕 石秀玉 张玮娜 邹丽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加强对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均有... 目的加强对儿童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科和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发作性睡病患儿均有日间不可抗拒的入睡发作,26例(8l.3%)存在猝倒发作,11例(34.4%)存在睡眠幻觉,仅2例(6.25%)存在睡眠瘫痪表现。患儿多以日间睡眠增多为起病症状,大多数患儿有夜间睡眠紊乱、易激惹的临床表现,性格改变、食欲及体重增加、青春期提前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在患儿中阳性率较低,可能与患儿年龄小、病程短等因素有关。结论不可抗拒的入睡发作、猝倒发作是中国儿童发作性睡病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多导睡眠图和MSLT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导睡眠图 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