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创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方国恩 华积德 +5 位作者 闻兆章 沈炎明 程远峰 薛绪潮 毕建威 马立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的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 2 6例多发伤引起的MOF患者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衰竭器官数量、治疗方法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变化与MOF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2 6例MOF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的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 2 6例多发伤引起的MOF患者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衰竭器官数量、治疗方法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变化与MOF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2 6例MOF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以肺、心血管系统及肾最高 ,肝、消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最低 ;2个器官衰竭死亡率为 2 5 .0 % ,3个为 36 .4% ,≥ 4个为 5 7.1%。血浆TNF在死亡病例保持较高水平 ,生存病例血浆TNF逐渐降低。大剂量地塞米松、6 5 4- 2联合应用可提高生存率。 结论  (1)创伤性MOF患者 ,衰竭器官的数量越多 ,死亡率越高。 (2 )血浆TNF水平升高与MOF的发生及死亡有关 ;(3)在积极保护和支持各主要器官功能基础上 ,联合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6 5 4- 2 ,对防治MOF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 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糖水平与脏器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艳辉 段晓琴 +2 位作者 李丹 胡家昌 李俊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糖水平与脏器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6例AOPP患者,监测其住院第1、3、5天血糖、胆碱酯酶、各脏器功能损伤情况及预后,根据入院当天静脉血糖水平分为A组(血糖3、9~6....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糖水平与脏器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6例AOPP患者,监测其住院第1、3、5天血糖、胆碱酯酶、各脏器功能损伤情况及预后,根据入院当天静脉血糖水平分为A组(血糖3、9~6.1mmoL/L)18例、B组(血糖6.1~11.12mmoL/L)42例和C组(血糖〉11.12mmoL/L)16例,以APACHEⅡ评分为标准,分析A、B、C组血糖水平与脏器功能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组APACHEⅡ评分、CK-MB水平、AMS水平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第1、3天CHE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ALT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B组CHE水平较A组明显降低(P〈0.01),APACHEⅡ评分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与呼吸衰竭、脑损伤(昏迷)、胰腺损伤、消化道出血、死亡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肝脏损伤呈负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糖水平与APACHE11评分、CK-MB、CREA和AMS均呈正相关(P〈0.05,P〈0.01),与CHE、ALT呈负相关(P〈0.05)。结论AOPP患者血糖水平与脏器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糖 脏器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喜平 张玲 +6 位作者 王英 姜益玉 程琪辉 陆贝 居同法 方欣 沈海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1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胰腺、肺、肾、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ho法制备SAP大鼠模型,设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术后3h,6h,12h观察存活率,多脏器大体及光镜下病理变化。结果模型...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胰腺、肺、肾、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Aho法制备SAP大鼠模型,设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术后3h,6h,12h观察存活率,多脏器大体及光镜下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在各时点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脏器病理评分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和治疗组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01,P<0.05),治疗组不同程度小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够减轻SAP大鼠胰腺、肺、肾及肝脏的损伤,对SAP大鼠多脏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多脏器损伤 地塞米松 大鼠
下载PDF
一例会阴部百草枯烧伤并发多脏器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婷 沈鸣雁 +2 位作者 王新刚 屈彩丹 卢福长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6-547,共2页
2016年3月18日,笔者科室收治1例53岁男性会阴部百草枯烧伤并发多脏器损伤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重症监护、负压封闭引流、抗感染及脏器保护等治疗。经过33 d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病例提示百草枯经皮肤黏膜吸收也可导致全... 2016年3月18日,笔者科室收治1例53岁男性会阴部百草枯烧伤并发多脏器损伤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重症监护、负压封闭引流、抗感染及脏器保护等治疗。经过33 d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病例提示百草枯经皮肤黏膜吸收也可导致全身严重中毒,各脏器保护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护理 皮肤吸收 百草枯中毒 多脏器损伤
原文传递
D-二聚体水平对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邹德平 朱力 贺泽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常州市肿瘤医院与合作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30日一2019年5月30日收治150例多发伤患...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常州市肿瘤医院与合作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30日一2019年5月30日收治150例多发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入院24hD-二聚体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45例)和非MODS组(105例)。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MODS的相关性,并观察其对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MODS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入院24h合并休克率、合并感染、损伤部位数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MODS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非MODS组(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低于非MODS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24h合并休克、合并感染、损伤严重程度评分、D-二聚体水平是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预测多发伤患者发生MOD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5%、75.3%。结论入院24 h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多发伤患者MODS发生率较高,且对MODS的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多器官功能障碍 多发伤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海波 郁映晴 +1 位作者 郑福鸿 王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HP)对百草枯(PQ)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脏器保护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单纯血液灌流组,30例...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HP)对百草枯(PQ)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脏器保护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单纯血液灌流组,30例)。于血液灌流后第1、3、7及14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指标;同时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血CK—MB、ALT、AST、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治疗组各项指标在第3、7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血浆MDA水平均有升高,于第3天达到峰值;SOD水平于第1天明显下降,然后逐渐升高,至第14天,治疗组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仍低于正常(P〈0.05);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④两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于第3天达到峰值,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及调控炎症反应,对百草枯中毒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达到脏器保护作用,并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血液灌流(HP) 百草枯(PQ) 多器官功能损伤
下载PDF
入院血糖水平对脓毒症患者脏器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翁志雄 乐胜 +1 位作者 王国标 刘志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7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入院血糖水平与脓毒症患者脏器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316例首次发生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血糖的四分位数6.9、8.5、10.2 mmol/L分为Ⅰ组(n=61)、Ⅱ组(n=82)、Ⅲ组(n=93)及Ⅳ组(n=80)4组,分析各组血糖水平与脏... 目的探讨入院血糖水平与脓毒症患者脏器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316例首次发生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血糖的四分位数6.9、8.5、10.2 mmol/L分为Ⅰ组(n=61)、Ⅱ组(n=82)、Ⅲ组(n=93)及Ⅳ组(n=80)4组,分析各组血糖水平与脏器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16例患者中134例出现多脏器损伤,发生率为42.4%,其中99例住院期间30 d内死亡,病死率为31.3%。入院血糖水平、糖尿病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脏器损伤严重程度发生的预测因素。随着血糖的增高,30 d内死亡的危险性增大。结论入院血糖水平对脓毒症患者脏器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院血糖 高血糖症 脓毒症 脏器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创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曲彦 刘成玉 +2 位作者 潘胜奇 张长禄 毕俏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78-780,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 (CAMs)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DXC 30 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JYJ Ⅲ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分别检测了 36例创伤后MO... 目的 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 (CAMs)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DXC 30 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JYJ Ⅲ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分别检测了 36例创伤后MOF患者、31例创伤患者和 35例健康人外周血液白细胞变形能力 (LD)、白细胞粘附功能 (LAF)、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 1)的变化。 结果 MOF患者白细胞滤过指数 (LFI)、白细胞粘附率 (LAR)、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sVCAM 1均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和创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F =6 8 45~ 116 2 0 ,q =12 16 1~ 2 1 374,P <0 0 0 1) ,MOF组死亡者各指标变化较存活者更明显 (t=6 92 0~ 11 6 6 5 ,P <0 0 0 1)。MOF患者LFI和LAR与sICAM 1,sVCAM 1和白细胞CD18表达呈正相关 (r=0 6 91~ 0 844 ,P <0 0 0 1) ,LFI与LAR呈正相关 (r =0 771,P <0 0 0 1)。 结论 白细胞流变性和CAMs水平异常参与了MOF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创伤 白细胞流变性 CAMS
原文传递
ACE2在冠状病毒病-19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柴彦 郭喆 +1 位作者 方奕鹏 王仲(审校)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17-420,共4页
自冠状病毒疾病-19(coronavirusdisease19,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人数8万余人,病死人数达3000余人,全国平均重症率约21.72%,湖北省重症... 自冠状病毒疾病-19(coronavirusdisease19,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人数8万余人,病死人数达3000余人,全国平均重症率约21.72%,湖北省重症率22.5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一项研究发现,COVID-19重症患者28d病死率高达高达61.5%〔1〕。许多轻症患者向重症或危重型转化迅速,许多患者出现休克、肝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国内疫情已初步控制。现国外疫情处于大爆发阶段,感染人数呈指数增长,海外确诊人数已达210万人,当前疫情局面依然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疾病-19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多器官损伤 预防
原文传递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脓毒血症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航 姚继红 +4 位作者 田晓峰 刘健 李卫平 刘克辛 高东雁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脓毒血症诱导的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HGF治疗组、血红蛋白加氧酶-1(HO-1)抑制剂组及HO-1抑制剂+HGF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大鼠脓毒...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脓毒血症诱导的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HGF治疗组、血红蛋白加氧酶-1(HO-1)抑制剂组及HO-1抑制剂+HGF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大鼠脓毒血症模型。尾静脉注射给药,2次/d;HO-1抑制剂及HO-1抑制剂+HGF治疗组于给予HGF后2 h静脉注射锌原卟啉。术后72 h处死存活大鼠,取血清及主要脏器检测相关指标。结果静脉注射HGF(75、150μg/kg.d)能够降低脓毒血症大鼠死亡率,显著降低血清IL-1β水平(P<0.05);明显改善脓毒血症对大鼠肺、肾和肠的病理改变,增强肺、肾和肠中SOD活性。HO-1抑制剂锌原卟啉可部分拮抗HGF的保护作用。结论 HGF对脓毒血症造成大鼠多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脓毒血症 多器官损伤 血红蛋白加氧酶-1 盲肠结扎穿孔法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参与失血性休克发展进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安羚 王鹏 +1 位作者 赵自刚 牛春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2-355,共4页
内质网应激(ER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后肺、肝、心肌、肠、脑等器官的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以及血管低反应性、高通透性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ERS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进程中的研究进展,期望以减轻ERS为靶点,为防治重症失血性... 内质网应激(ER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后肺、肝、心肌、肠、脑等器官的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以及血管低反应性、高通透性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ERS在失血性休克发展进程中的研究进展,期望以减轻ERS为靶点,为防治重症失血性休克探寻新的治疗药物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ERS) 失血性休克 多器官损伤
下载PDF
内毒素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伴多器官功能损害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佑杰 祝君梅 +1 位作者 张宇 袁红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3,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感染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模型。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脂多糖(LPS)组、中剂量LPS组和高剂量LPS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经股静脉插管两次... 目的建立一种感染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模型。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脂多糖(LPS)组、中剂量LPS组和高剂量LPS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经股静脉插管两次注射不同剂量生理盐水(1.4ml/kg和2.8ml/kg);低剂量LPS组经股静脉插管两次注射LPS1.4ml/kg(56μg/kg)和2.8ml/kg(112μg/kg);中剂量LPS组两次注射LPS1.4ml/kg(98μg/kg)和2.8ml/kg(196μg/kg);高剂量LPS组两次注射LPS1.4ml/kg(196μg/kg)和2.8ml/kg(392μg/kg);两次注射间隔12h。分别经股静脉插管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标本,检测注射前后的血小板(PLT)、DIC凝血象、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血糖(Glu)、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第二次注射后4h,活杀大鼠取肺、肝、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高剂量LPS组大鼠两次LPS攻击后4h内全部死亡;低剂量和中剂量组动物无死亡。中剂量LPS组两次LPS攻击后大鼠的PLT、D-二聚体、Fbg、Glu、AST、ALT、ALP、LD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问和抗凝血酶Ⅲ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肺、肾、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有明显的损伤改变。结论应用98μg/kg和196μg/lg LPS静脉给予对大鼠间隔12h进行两次攻击可制备DIC伴多器官功能损害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多器官功能损害 内毒索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对创伤后多器官衰竭患者的营养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四清 杨正平 +1 位作者 孙斌 石青军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在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MOF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ln组给予Gln1.5ml/kg联合常规治疗[热量104~125kJ/(kg·d),其中脂肪供热40%...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在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MOF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Gln组给予Gln1.5ml/kg联合常规治疗[热量104~125kJ/(kg·d),其中脂肪供热40%,氮供给量为0.2~0.25g/(kg·d)的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连续7d。对照分析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指标(IgG、IgA、IgM)明显减低,处于负氮平衡。第8天时,Gln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负氮平衡得到纠正(P<0.05),而对照组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仍处于负氮平衡(P>0.05)。Gln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仅IgG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14例(46.7%)出现了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血糖的升高,而Gln组仅4例(13.3%)增高(P<0.05),至14d时对照组病死率为36.7%,而Gln组仅为1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Gln的肠外营养能够明显纠正MOF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纠正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创伤和损伤 肠外营养 谷氨酰胺
下载PDF
CysC和PA的联合检测对烧伤后多脏器损伤的意义
14
作者 储丹 魏殿军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胱抑素(CysC)和前白蛋白(PA)联合检测在烧伤患者早期肝、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既往无肝、肾病史烧伤患者158例,根据烧伤面积及休克复苏情况分为中重度烧伤组、特重烧伤及时复苏组(<6 h)、特重烧伤延迟复苏组(≥6 h... 目的观察胱抑素(CysC)和前白蛋白(PA)联合检测在烧伤患者早期肝、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既往无肝、肾病史烧伤患者158例,根据烧伤面积及休克复苏情况分为中重度烧伤组、特重烧伤及时复苏组(<6 h)、特重烧伤延迟复苏组(≥6 h)和65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中ALT、AST、PA、Cys C、BUN、Cr的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烧伤组检测的ALT、AST、BUN和Cr的浓度都随烧伤严重程度而增加,但只在延迟复苏组中才与其他3组呈显著性改变;而血清Cys C和PA浓度,随着烧伤程度的加重从及时复苏组就有明显变化,并且随复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血清Cys C和PA的浓度与烧伤程度、烧伤休克复苏时间呈相关性;二者在早期肝、肾损伤的检测指标中也最为敏感;对于重度烧伤引起的多脏器损害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胱抑素C 前白蛋白 多器官损伤
原文传递
创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
15
作者 徐勇刚 王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0-31,34,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JYJ-Ⅲ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36例创伤后MO... 目的:探讨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JYJ-Ⅲ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36例创伤后MOF患者、31例创伤患者和35例健康人外周血液白细胞变形能力(LD)、白细胞粘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结果:MOF患者白细胞滤过指数(LFI)、白细胞粘附率(LAR)、白细胞CD180表达、sICAM—1,sVCAM—1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和创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68.45-116.20,q=12.161—21、374,P〈0.001),MOF组死亡者各指标变化较存活者更明显(t=6.920—11.665,P〈0,001)。MOF患者LFI和LAR与sICAM—1,sVCAM—1和白细胞CD18表达呈正相关(r=0.691~0.844,P〈0.001),LFI与LAR呈正相关(r=0.771,P〈0.001)。结论:白细胞流变性和CAMs水平异常参与了MOF的发生,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创伤和损伤 白细胞 细胞粘附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傲 杨欣荣 +2 位作者 孙惠川 樊嘉 周检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已得到控制,但形势仍然严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性强,临床表现多样,肝功能受损是其中之一。笔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肝损伤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提出相关防治措施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肝损伤
原文传递
严重创伤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器官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蒋建新 田昆仑 +2 位作者 陈惠孙 朱佩芳 王正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06-407,共2页
作者通过观察17例严重创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内脏功能损害和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旨在阐明细胞因子在创伤后器官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结果显... 作者通过观察17例严重创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内脏功能损害和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旨在阐明细胞因子在创伤后器官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结果显示,严重创伤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可相继明显升高,其中TNF升高较早,其变化分别与伤情记分(ISS)、心肝酶谱、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提示TNF、IL-6和IL-8参与了严重创伤后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创伤后细胞因子释放与创伤早期内毒素大量侵入体内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创伤 细胞活素类 TNF IL
原文传递
闭合性腹部外伤617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梅勇 刘云兴 +2 位作者 邵文生 朱志文 罗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7期1296-1297,共2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间收治的闭合性腹部外伤617例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86例,保守治疗131例;治愈569例,死亡48例。结论闭合性腹部外伤多为多部位多脏器合并伤,诊断性腹腔... 目的进一步提高闭合性腹部外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间收治的闭合性腹部外伤617例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86例,保守治疗131例;治愈569例,死亡48例。结论闭合性腹部外伤多为多部位多脏器合并伤,诊断性腹腔穿刺和B超是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腹部外伤的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措施。积极手术探查止血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力求术式简单,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腹部外伤 多脏器合并伤 剖腹探查术
下载PDF
重型颅脑伤后多系统器官衰竭43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况建国 刘泉开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1,共2页
本文报道重型颅脑伤后多系统器官衰竭43例,占同期重型颅脑伤的4.5%,临床特征:(1)早期症状隐匿;(2)MSOD常发生在伤后3~7天;(3)脑是最先受累的器官,其次是肺、肾、胃肠等;(4)预后差,死亡率高。及时预测并重点保护"易衰竭器官"... 本文报道重型颅脑伤后多系统器官衰竭43例,占同期重型颅脑伤的4.5%,临床特征:(1)早期症状隐匿;(2)MSOD常发生在伤后3~7天;(3)脑是最先受累的器官,其次是肺、肾、胃肠等;(4)预后差,死亡率高。及时预测并重点保护"易衰竭器官"和有效的预防是降低MSOF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多器官衰竭
原文传递
短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楠 翟磊 +1 位作者 石理华 李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3-55,60,共4页
目的 观察短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灾难后多发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符合灾难后多发伤及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30 例患者采用24h 连续性静... 目的 观察短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灾难后多发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符合灾难后多发伤及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30 例患者采用24h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hemodiafiltration,CVVH)治疗,即每日单次治疗时间24h;B组28例患者采用短时CVVH治疗,即每日单次治疗时间8小时.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10日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高敏C反应蛋白(H-CRP)、白细胞介素(IL-1)、白细胞介素(IL-6)、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BUN、SCr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但A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B组(P〈0.05).TNF-a、CRP、IL-1、IL-6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式在改善肾功能基础上,与24hCVVH同等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可以提高血液净化设备的利用率,更适用于重大灾害后多发伤所致MODS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多发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