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伤救治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田万管 周宝林 +7 位作者 滕青山 苏忠 陈涛 朱志宏 班雨 李冰 富维军 沈洪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伤漏诊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临床后果 ,以减少其发生率。 方法对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 89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漏诊组 (5 6例 )和无漏诊组 (6 33例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以... 目的 探讨多发伤漏诊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临床后果 ,以减少其发生率。 方法对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 89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漏诊组 (5 6例 )和无漏诊组 (6 33例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以确定漏诊的发生率 ,引起漏诊的原因以及漏诊所产生的临床后果。 结果  6 89例患者中有 5 6例 (8.1% )漏诊。与无漏诊组比较 ,漏诊组患者的创伤评分较高 ,住院时间和ICU治疗时间较长 (P <0 .0 5 )。漏诊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较低 ,使用镇静剂的比例 (2 6 .8% )明显增高 (P <0 .0 5 )。在造成 98例次漏诊的原因中 ,5 6 .1% (5 5 / 98)与医师评估有关 ,是可以避免的因素 ;4 3.9% (43/ 98)与患者伤情有关。 结论合并早期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损伤患者容易出现漏诊 ,并且会加重患者病情。通过重复临床评估和保持高度警惕性 ,大多数漏诊是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漏诊 创伤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创伤中心对提升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35
2
作者 谭文甫 何敏 +3 位作者 符勇 李正茂 陶建春 彭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以创伤中心建设后(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救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组,创伤中心...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以创伤中心建设后(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救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设前(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救治的12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从患者入院至急诊手术或急诊ICU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分别为[51(47,57)min]、[97(87,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4(1.8,9.3)d]、[4(2,10)d],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5.5(15.8,39.0)d]、[21.5(12.8,41.5)d],总住院费用分别为[41259.0(26950,81599)元]、[51872.5(29629,97837)元],以上项目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2.7%(13/102)、24.6%(3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中心建设能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诊治中心 多处创伤 急诊处理 预后
原文传递
对脑外伤患者的四肢骨折处理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德明 王冠军 高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2期98-99,共2页
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中、重型脑损伤合并四肢大骨折156例(208个骨折).对骨折的处理:非手术治疗83例(113个骨折),死亡16例(19.2%),骨折畸形连接46例(55.4%);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73例(105个骨折),死亡4例(5.4%),67例骨折愈合良好... 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中、重型脑损伤合并四肢大骨折156例(208个骨折).对骨折的处理:非手术治疗83例(113个骨折),死亡16例(19.2%),骨折畸形连接46例(55.4%);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73例(105个骨折),死亡4例(5.4%),67例骨折愈合良好(91.7%).作者认为对脑损伤患者的骨折进行早期手术内固定,有利于防止严重合并症及器官衰竭、降低死亡率,并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骨折 内固定 四肢骨折
下载PDF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周开国 李建忠 +2 位作者 贾慧林 马炳辰 曹秋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severity score, ISS)≥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severity score, ISS)≥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21.57)minvs.(96.45±35.14)min,(23.55±12.46)dvs.(28.67±20.72)d,8.1%(18/222)vs.65.5%(114/174),13.3%(34/256)vs.21.6%(48/222),4.1%(9/222)vs.9.2%(16/174),8.1%(18/222)vs.18.4%(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创伤 救治模式 多发伤 创伤严重度评分
原文传递
多发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1
5
作者 孙健平 王鹏飞 +5 位作者 薛汉中 张斌飞 刘曙光 孙亮 李忠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3例多发伤患者资料。男117例,女66例;年龄为16~84岁,平均47.3岁。损伤...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83例多发伤患者资料。男117例,女66例;年龄为16~84岁,平均47.3岁。损伤部位:颅脑损伤16例,胸部损伤24例,脊柱损伤9例,骨盆髋臼骨折64例,上肢骨折40例,下肢骨折14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DVT的发生情况,然后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入院与术后D-二聚体水平、手术时间、术中输血、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及损伤类型等。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发伤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2.08%(77/183)。77例DVT患者中:12例为近端血栓(6.56%),65例为远端血栓(35.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存在脊柱损伤是多发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较高。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存在脊柱损伤是多发伤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下肢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邱可文 谭河娟 林本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6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后,轻、中度休克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预后好...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6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后,轻、中度休克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预后好,治愈率为100%;2例重度休克患者因严重多发伤致临床死亡,治愈率为77.8%。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避免早期大量液体复苏带来的并发症,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救治 多发伤 中心静脉压
下载PDF
ISS与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梁建军 徐飞 +2 位作者 廖阳 唐荣 杨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急诊收治的多...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急诊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ISS和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住院期间的伤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结果:急诊多发伤患者入院时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ICU收住率和死亡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死亡的急诊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ISS评分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87.06%,特异性为85.88%,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8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95.29%,特异性为94.12%,均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两者结合使用的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多发伤 ISS APACHEⅡ评分 伤情评估
原文传递
多发伤的诊断与救治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柯迪 范腾阳 +1 位作者 喻安永 肖雪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519-522,共4页
多发伤作为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生率高且并发症致命。已成为当前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致死原因。多发伤的诊断应根据其定义,具体到损伤部位、损伤性质的诊断、损伤并发症诊断及并存疾病诊断。对于多发... 多发伤作为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生率高且并发症致命。已成为当前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致死原因。多发伤的诊断应根据其定义,具体到损伤部位、损伤性质的诊断、损伤并发症诊断及并存疾病诊断。对于多发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目前主要依靠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随着对多发伤的认识不断加深,分科分诊救治模式、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以创伤中心为主导的多学科协助救治模式、由急诊科(含创伤中心)独立承担绝大多数多发伤手术及术后监护治疗的开展,为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诊断标准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救治模式
下载PDF
应用ISS和NISS评估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并发症与救治结局 被引量:21
9
作者 孔令文 卢仁福 +4 位作者 谭远康 苏泓洁 张为民 赵兴吉 都定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的损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 NISS)和ISS在评估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与救治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明损伤评分-2005(AIS-2005)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05年1月-2011年1月救治的1377... 目的探讨新的损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 NISS)和ISS在评估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与救治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明损伤评分-2005(AIS-2005)对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05年1月-2011年1月救治的1377例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资料(胸部AIS≥3分)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NISS和ISS,并分析其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治愈率为93.2%,死亡率为6.8%,并发症发生率为28.5%。NISS值(r=0.569,P〈0.01)、ISS值(r=0.442,P〈0.01)分别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NISS值(r=0.693,P〈0.01)、ISS值分别与死亡率呈正相关(r=0.774,P〈0.01),其中NISS值与并发症发生率、ISS值与死亡率有更强的相关性。在并发症发生预测方面,NISS敏感性优于ISS,特异性不及ISS(P〈0.01),在死亡预测方面,ISS与NISS相当(P〉0.05)。结论NISS和ISS均能较好评价伴严重胸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并发症与救治结局。利用NISS值预测并发症的发生,ISS值预测救治结局以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胸部损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结果评价
原文传递
创伤性漂浮膝损伤67例回顾与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季滢瑶 黄忠胜 +1 位作者 郑钜晗 胡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了解漂浮膝的伤情规律 ,观察手术治疗漂浮膝的疗效。方法 总结从 1994年 4月~ 2 0 0 3年 4月间我院收治的 6 7例 71个下肢漂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损伤程度评分 (ISS)为 2 4 2分。 5 0例术后平均随访 2 8年 (1~ 10年 )。... 目的 了解漂浮膝的伤情规律 ,观察手术治疗漂浮膝的疗效。方法 总结从 1994年 4月~ 2 0 0 3年 4月间我院收治的 6 7例 71个下肢漂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损伤程度评分 (ISS)为 2 4 2分。 5 0例术后平均随访 2 8年 (1~ 10年 )。疗效评定采用Karlstr m及Olerud标准。结果 获得随访 5 0例 ,其膝关节平均活动度 10 8° ,优良率 78%,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例(其中感染性骨不连 4例 )。结论 漂浮膝损伤其治疗至今仍具有挑战性 ,应积极施行手术固定 ,为膝关节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创造条件 ,该损伤中韧带的损伤不容忽视 ,术后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漂浮膝损伤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肢骨折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结合多感官促醒应用于多发伤围手术期对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易瑜 李倩 严邱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3期1791-17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MDT)联合多感官促醒对多发伤围手术期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7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MDT)联合多感官促醒对多发伤围手术期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7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MDT模式联合多感官促醒。比较2组患者术后清醒率和清醒时间,并对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功能障碍评分(DR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清醒36例(81.82%,36/44),多于对照组的22例(51.16%,2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197,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15.52±8.48)d,少于对照组的(27.13±10.3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729,P<0.01)。观察组护理后出现7例(15.91%,7/44)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15例(34.88%,1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44,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患者的GCS、DRS评分均低于上一个时点,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03~11.039,P<0.05)。结论对多发伤围手术期患者采用MDT联合多感官促醒可以提高术后清醒率,减少患者清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昏迷程度,提高其生理状态,值得在相关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模式 多感官促醒 多发伤 清醒率
原文传递
创伤急救模式对救治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邓勇 柴中民 +3 位作者 韩庆 王以国 白卫东 陈文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82-684,共3页
目的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995年9月~2003年8月8年间救治的严重创伤[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或简明损伤定级(AIS)≥3]患者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共2305例,死亡896例,死亡率38.... 目的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1995年9月~2003年8月8年间救治的严重创伤[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或简明损伤定级(AIS)≥3]患者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共2305例,死亡896例,死亡率38.87%。我科成立前4年(1995年9月~1999年8月)住院死亡率(28.55%,213/746)和住院前死亡率(31.05%,336/1082)分别明显高于成立后4年(1999年9月~2003年8月)住院死亡率(11.96%,119/995)(P<0.01)和住院前死亡率(18.64%,228/1223)(P<0.05)。我科成立后4年住院患者中伤后送达病房或手术室时间≥1h死亡率(13.49%,39/289),明显高于30~60min死亡率(7.74%,26/336)(P<0.05)和<30min死亡率(5.06%,4/79)(P<0.01)。8年间各年我院住院前死亡率依次逐渐降低。结论创伤必须专业化,力创时效性与整体性两大专科特色是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根本保证,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伤急救新模式是必要条件,加强急救复合型人才和创伤专业化人才培养是关键,创立区域化、多功能的创伤治疗中心是未来我国创伤救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治 创伤急救 院前死亡 住院死亡率 住院 严重创伤 患者 水平 简明 时效性
原文传递
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程度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血清胆碱酯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贺利平 王亚平 +2 位作者 周丽华 林靖 包龙棠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伤情及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多发伤患者62例根据有无MODS发生分为MODS组(31例)与非MODS组(31例)。测定2组伤后第1、...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探讨其与患者伤情及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多发伤患者62例根据有无MODS发生分为MODS组(31例)与非MODS组(31例)。测定2组伤后第1、2、3、5、7、14天的PCT及CRP水平及伤后24 h内的血清ChE水平,评定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值,观察患者MODS情况。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PCT、CRP及血清ChE水平。结果多发伤患者创伤后不同时段PCT及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MODS组和非MODS组PCT及CRP水平于创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时间变化逐渐下降。MODS组PCT水平较非MODS组高,而CRP水平第7、14天高于非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hE含量健康对照组高于MODS组和非MODS组,非MODS组高于MOD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与PCT值呈正相关(r=0.625,P=0.000),而与CRP值无明显的相关性(r=0.047,P=0.718),与血清ChE值呈负相关(r=-0.935,P=0.000)。结论多发伤患者PCT及CRP水平动态变化及血清胆碱酯酶值测定可有效判断伤情,对预测继发性MODS发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清胆碱酯酶 创伤严重程度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苗振军 蔡华忠 +2 位作者 魏法星 周峰 刘志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分析34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研究影响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12 ~2017-06我院收治的346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46例多发伤患者,... 目的 分析346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研究影响多发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12 ~2017-06我院收治的346例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46例多发伤患者,分成死亡组(n =76例)和存活组(n=270例),其中年龄、主要致伤部位、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入院前时间、合并休克、并发感染及是否急诊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致伤原因及损伤部位数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休克、ISS评分、入院前时间及主要致伤部位是影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发伤的救治过程中,争取在“黄金一小时”的抢救时间窗内,缩短入院前时间,实施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等措施,重视主要致伤部位的救治和患者ISS评分,可以更好地改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预后 危险因素 死亡原因
下载PDF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早期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0
15
作者 姚元章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早期准确的伤情评估、多学科联合救治、合理地进行损伤控制手术及液体复苏能保证救治的时效性和整体性,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多发伤 创伤评估 复苏 损伤控制
下载PDF
基于赖宁格跨文化理论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诊抢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费美英 连金锦 +1 位作者 袁黎君 朱文宗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9期1362-1364,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赖宁格跨文化理论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诊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多发伤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赖宁格跨文化护... 目的分析基于赖宁格跨文化理论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诊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多发伤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赖宁格跨文化护理干预及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文化、受伤部位等)、生命体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文化、受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MAP、SpO2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HR、MAP、SpO2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后6h、24h观察组患者家属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服务、关爱、工作态度以及总体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赖宁格跨文化干预联合中医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焦虑情况,改善多发伤患者生命体征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护理 多发伤 中医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急诊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盛海峰 石玉岚 杨海涛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急诊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探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合理急诊护理的措施。方法本院急诊科接诊的86例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按掷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应用... 目的观察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急诊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探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合理急诊护理的措施。方法本院急诊科接诊的86例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按掷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记录救护车到达时间(发病至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从救护车到达至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急救成功率(判断标准为经抢救后,患者生命体征缓解,转入住院或手术等治疗)及患者负面情绪发生率(恐惧、焦虑、烦躁为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27.7±4.4)min,急救成功率95.5%,负面情绪发生率13.6%;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34.6±4.1)min,急救成功率80.9%,负面情绪发生率28.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基本处理原则是抢救患者生命,因多发伤患者中脊柱脊髓损伤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治疗上应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及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更是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多发伤 急诊 护理
下载PDF
紧急多学科团队合作诊疗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家旋 蔡利 +7 位作者 黄东振 牟思曈 唐日新 何祖豪 唐甜 闫美花 孙婷 唐华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 探讨紧急多学科团队合作诊疗模式(EMDT)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进行传统(... 目的 探讨紧急多学科团队合作诊疗模式(EMDT)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进行传统(多专科会诊分流至各专科手术治疗)治疗患者为传统组(n=42),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进行多学科治疗(由急诊创伤团队进行整体化救治)为EMDT组(n=54),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损伤部位、受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级(AIS)、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6个月后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损伤部位、受伤类型、GCS评分、ISS、A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6个月后G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DT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抢救中能够明显缩短患者在急诊科的院内抢救时间,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多学科团队合作诊疗模式(EMDT) 重型颅脑损伤 多发伤
下载PDF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 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建凡 曹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急救模...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急救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ISS评分低于对照组,CRA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间处理、急诊留观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专科病房、ICU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用于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可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的创伤程度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预见性创伤护理 多发伤 急救效率 创伤程度
下载PDF
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卓堃 卢建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整体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救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存活71例,死亡27例(27.6%)。死亡组的病人GC...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整体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救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存活71例,死亡27例(27.6%)。死亡组的病人GCS评分及IS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的病人(P<0.05),合并器官损伤的数量多于存活组(P<0.05),受伤到院前急救时间及受伤到手术时间均长于存活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成功救治的关键是重视事发现场与院前的急救,缩短患者受伤到急诊科救治的时间、缩短急诊确诊时间、及时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多发伤 院前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