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力压裂多裂缝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6
1
作者 杜成良 姬长生 +1 位作者 罗天雨 陈志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在对某些复杂地层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时,常会遇到异常高压及脱砂现象,有时还会导致施工的失败,而多裂缝是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水力压裂的原理出发,采用机理剖析的方法,分析了导致多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多裂缝的格局... 在对某些复杂地层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时,常会遇到异常高压及脱砂现象,有时还会导致施工的失败,而多裂缝是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水力压裂的原理出发,采用机理剖析的方法,分析了导致多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多裂缝的格局取决于小裂缝能否顺利连接,地应力状况对裂缝的连接与起裂方位有重大影响;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多裂缝起裂的重要因素;地层的倾斜与井眼斜度、起裂方位、射孔等对裂缝的连接起支配作用。搞清多裂缝的产生机理对水力压裂过程中预防多裂缝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缝 影响因素 水力压裂 地应力 天然裂缝 射孔 微环面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2
作者 王翔 杨帆 +3 位作者 解杰 陈驾君 宋先舟 白祥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救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10月一2015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保肢救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10月一2015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伤合并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17~65岁[(34.2士10.1)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8~26分[(19.8±3.2)分]。骨折部位:股骨骨折34例,胫/腓骨骨折66例,股骨+胫/腓骨骨折35例。58例急诊术后使用VSD技术治疗(VSD组),44例急诊术后使用常规换药法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创面活动性出血,再次血管探查、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创面感染坏死、气性坏疽、延迟截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人均清创次数、住院时间、植皮/皮瓣率、骨折内固定率、难愈创面发生率、骨不连发生率、神经完全损害发生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评分优良率及截肢率/保肢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4个月[(8.4士2.1)个月]。两组术后保肢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保肢治疗的指标比较中,两组创面活动性出血、气性坏疽、再次血管探查和延迟截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的创面感染坏死率分别为32%和15%(P<0.05),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和7%(P<0.05)o住院期间,DVT发生率和骨折内固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SIRS发生率分别为92%和73%(P<0.05),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10%(P<0.05),人均清创次数分别为4.2次和3.2次(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42.1d和30.2d和(P<0.05),植皮/皮瓣率分别为69%和46%(P<0.05);随访结果中,两组伤后截肢率和保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VSD组难愈创面发生率分别为28%和10%(P<0.05),骨不连发生率分别为22%和6%(P<0.05),神经完全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6%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负压伤口疗法 骨折 开放性 预后
原文传递
下肢多发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9
3
作者 姬中毅 叶俊强 何慕舜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 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系统回顾 1995~ 2 0 0 2年间手术治疗的 1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 ,对 2 83处骨折中 2 39处行内固定治疗。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  132例中 10 6例疗效优良 ,2 6... 目的 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系统回顾 1995~ 2 0 0 2年间手术治疗的 1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 ,对 2 83处骨折中 2 39处行内固定治疗。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  132例中 10 6例疗效优良 ,2 6例疗效差 :截肢 1例 ,术后感染 5例 ,畸形愈合 4例 ,延迟或不愈合 8例 ,关节僵硬或强直 6例 ,内固定物断裂 1例 ,去内固定后再骨折 1例。结论 下肢多发骨折早期有效的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并可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多发性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方式 内固定材料 钢板接骨术 ENDER钉 梅花针 带锁髓内钉
下载PDF
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罗天雨 王嘉淮 +2 位作者 赵金洲 王玉斌 王继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142,149,共3页
从裂缝的微观延伸出发,从理论上剖析了井壁附近天然微裂缝在裂缝连接、裂缝延伸方面的作用:在水力裂缝延伸沿程的天然裂缝会改变水力裂缝的传播方向,从而使裂缝的连接性能变差,产生多条水力裂缝;在射孔边缘的天然裂缝,虽然在方位上对裂... 从裂缝的微观延伸出发,从理论上剖析了井壁附近天然微裂缝在裂缝连接、裂缝延伸方面的作用:在水力裂缝延伸沿程的天然裂缝会改变水力裂缝的传播方向,从而使裂缝的连接性能变差,产生多条水力裂缝;在射孔边缘的天然裂缝,虽然在方位上对裂缝连接极为不利,但仍可能成为水力压裂裂缝的最初通道,直接改变裂缝的延伸方向,使得裂缝自然连接的过程变缓或失败。应对措施,一是加入细陶或微陶,封堵部分狭窄裂缝,兼降滤作用;二是在前置液中加入柴油,降低滤失;三是缩小射孔段的长度,减少裂缝的起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缝 天然裂缝 水力压裂 裂缝变向作用 射孔段长度
下载PDF
多发性肋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6
5
作者 金玮蔚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24例行可吸收骨钉内固定治疗,18例行保守治疗)不同治疗方式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之... 目的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24例行可吸收骨钉内固定治疗,18例行保守治疗)不同治疗方式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患者在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低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但由于肋骨骨折的手术指征仍未有统一标准,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意愿和经济状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肋骨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疗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苟三怀 欧阳跃平 +3 位作者 钱齐荣 刘岩 叶晓健 潭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的疗效临床分析。方法 :对四肢多发骨折的诊断和分类均采用AO标准 ,134多发长管骨骨折全部采用带锁髓内钉不扩髓、闭合穿钉技术进行内固定 ,2 0处为动力性内固定 ,114处为静力性内固定。结果 :...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针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的疗效临床分析。方法 :对四肢多发骨折的诊断和分类均采用AO标准 ,134多发长管骨骨折全部采用带锁髓内钉不扩髓、闭合穿钉技术进行内固定 ,2 0处为动力性内固定 ,114处为静力性内固定。结果 :本组住院日 10~ 32d ,平均住院日 18.5d。随访时间 3~ 12个月 ,平均 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 :2 1处肱骨骨折愈合时间 4~ 8个月 ,平均 6个月 ;47处股骨骨折愈合时间 5~ 8个月 ,平均 6 .5个月 ;6 6处胫骨骨折愈合时间 7~ 10个月 ,平均 8个月。结论 :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长管骨多发骨折最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疗效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管骨 多发骨折 带锁髓内钉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压裂过程中多裂缝产生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24
7
作者 钟安海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7-620,共4页
压裂过程存在多裂缝是近年来对压裂技术的新认识,多裂缝的存在对压裂施工及压后产能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处理多裂缝是压裂改造技术的一个难点。从提高压裂成功率及压后效果的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多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几何形态,研究... 压裂过程存在多裂缝是近年来对压裂技术的新认识,多裂缝的存在对压裂施工及压后产能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处理多裂缝是压裂改造技术的一个难点。从提高压裂成功率及压后效果的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多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几何形态,研究了多裂缝的理论特性,在研究现场施工曲线的基础上归纳了多裂缝敏感性特征,最终从根本避免产生多裂缝和减少多裂缝的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提出了优化钻井方案、优化射孔井段、采用定向射孔、优化施工排量及增加液体黏度等多种措施。同时笔者提出了处理多裂缝问题的艰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新工艺、新措施,为进一步认识、研究和处理多裂缝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复杂储层的压裂改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缝 压裂 裂缝形态
下载PDF
强化康复护理多学科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在多发骨折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莫玉珠 王海燕 叶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多学科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在多发骨折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92例完成手术治疗的多发骨折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多学科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在多发骨折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92例完成手术治疗的多发骨折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强化康复护理多学科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强化康复护理多学科联合虚拟现实训练护理方式,均连续护理3个月。比较护理前、护理3个月两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比较护理3个月两组步行功能及依从性;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行走能力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多学科联合虚拟现实训练有利于提升多发骨折重症患者锻炼依从性,促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步行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骨折 强化康复护理多学科 虚拟现实训练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利 史亚民 +3 位作者 侯树勋 姚长海 王华东 韦兴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 (MSF)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Scofix器械治疗的 4 6例MSF ,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 6例MSF ,累及椎体 10 0个节段 ,关键损伤部位骨折...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 (MSF)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Scofix器械治疗的 4 6例MSF ,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 6例MSF ,累及椎体 10 0个节段 ,关键损伤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 (82 .6 % )。平均随访 2 .5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的ASIA分级分别提高了 1~ 2级 ,感觉运动评分行t检验 ,B、C级术前与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 (A级 )的ASIA分级无改善 ,感觉运动评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但分别平均提高 19.3分和 15 .9分。结论 MSF的诊断表述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 (按关键损伤部位排序 )、脊髓损伤的程度 ,以便于临床比较 ;固定节段应根据骨折类型 ,选择不同的固定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柱骨折 诊断 手术治疗 临床分型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多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罗天雨 王嘉淮 +1 位作者 赵金洲 郭建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40-42,共3页
在对某些复杂地层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时,常会遇到异常高压及脱砂现象,有时导致施工失败,而多裂缝的产生是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系统总结了多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对地层的准确认识、合理的完井措施、合理的施工参... 在对某些复杂地层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时,常会遇到异常高压及脱砂现象,有时导致施工失败,而多裂缝的产生是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系统总结了多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对地层的准确认识、合理的完井措施、合理的施工参数及流体参数、多级支撑剂段塞技术、前置液量的选择、小型测试压裂辅助补孔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缝 完井措施 施工参数 多级支撑剂段塞技术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巍峰 王涛 +3 位作者 李远 李斌 郝林 牛晓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841-850,共10页
目的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手术治疗对于疼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非脊柱部位骨髓瘤且资料完整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明确诊断时平均年龄56.8岁,中位年龄5... 目的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手术治疗对于疼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非脊柱部位骨髓瘤且资料完整的43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明确诊断时平均年龄56.8岁,中位年龄57岁(28-81岁)。病灶位于上肢13例,下肢26例,骨盆3例,躯干2例,其中1例具有肱骨和股骨两处手术病灶。患者主要症状包括疼痛35例(81.4%),病理性骨折22例(51.2%),其中上肢和下肢各11例。手术方式包括:长骨病灶刮除内固定22例,长骨瘤段截除+关节置换l1例,长骨瘤段截除+大段异体骨半关节置换1例,长骨闭合复位内固定3例,肢体肿瘤局部切除2例。骨盆部位3例分别为病灶刮除内固定1例,病灶切除+髂股融合1例,病灶切除+髋臼重建+全髋置换1例。躯干病灶为肩胛骨切除1例,肋骨切除1例。其中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nlogue scale,VAS)评分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一般状况评分采用配对设计的两样本秩和检验,美国肌骨胳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曲线,复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64min(40-290min),出血量883ml(50-7000m1)。肢体肿瘤患者Mirels评分平均为9.97分,中位10分(8-12分)。术后与术前的ECOG评分比较(Z=-5.622,P=0.000)、VAS评分(Z=-5.671,P=0.000)、MSTS评分(t=-18.520,P=0.000)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4例局部复发(4/43,9.3%),其中股骨远端1例,肱骨3例,病灶切除组与病灶刮除组的复发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5,P=0.127)。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43,9.3%),内固定失效2例,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折 预后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应用伤害控制骨科学原则治疗骨科严重多发创伤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智 孙天胜 +2 位作者 陈晓斌 张建政 马舟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原则治疗骨科严重多发创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按照DCO原则收治严重多发创伤患者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17-55岁,平均32.8岁;开放骨折28例,闭合骨折19例;颅脑损... 目的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原则治疗骨科严重多发创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按照DCO原则收治严重多发创伤患者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17-55岁,平均32.8岁;开放骨折28例,闭合骨折19例;颅脑损伤15例,胸部损伤20例,腹部损伤17例。患者术前损伤严重度评分平均33.4分,系统炎性反应评分平均2.9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平均11.4分。结果一期手术中骨科处理时间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85ml;一期术后平均7d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2±29)min,术中出血量(420±70)ml。一期术后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伴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2例伴严重胸腹部损伤。术后3例出现腹腔内脓肿,经引流冲洗后治愈;2例发生外固定架针道浅表感染和1例深部感染,经治疗后愈合。无一例出现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和与骨科治疗有关的其他系统病情的恶化。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4个月,未发现畸形愈合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运用DCO原则治疗骨科多发创伤,可减少患者二次打击程度,控制炎性反应水平的增加,降低手术治疗风险,临床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骨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多发伤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选择 被引量:17
13
作者 戴力扬 沈雷 +1 位作者 崔一民 王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 对多发伤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 ,非手术治疗 5 2例 ,手术治疗 91例。随访时间 3~ 12年。结果 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年龄、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非手术组的肺部并发症...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 对多发伤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 ,非手术治疗 5 2例 ,手术治疗 91例。随访时间 3~ 12年。结果 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年龄、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非手术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术组 (P <0 0 1) ,住院时间也长于手术组 (P <0 0 5 ) ,但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及尿路感染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手术组ASIA评分低于非手术组 (P <0 0 5 ) ,后凸畸形程度也更为严重 (P <0 0 1) ,但ASIA评分与后凸畸形程度之间并无相关性 (P >0 0 5 )。最后随访时两组患者ASIA评分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虽然两组患者的后凸畸形均得到纠正 (P <0 0 1) ,患者的功能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手术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及疼痛程度较非手术患者轻 (P <0 0 5、P <0 0 0 1)。结论 多发伤中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选择与未合并其他系统及部位损伤的骨折患者并无根本区别。稳定性压缩骨折行非手术治疗多可取得满意疗效 ,当椎体压缩程度超过 5 0 %时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而爆裂性骨折、屈曲分离损伤和骨折脱位均属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脊柱骨折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韩力 赵建文 +3 位作者 王晓伟 何红英 吴卓 张建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1期2068-2071,共4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7例,分为研究组(n=39)、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7例,分为研究组(n=39)、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复苏前相比,两组患者复苏1 h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1 h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减轻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多发性骨折 创伤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 心肌损害 预后
原文传递
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复合伤中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高舜 叶招明 +1 位作者 陈永志 王凤双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从损伤控制骨科学观点出发治疗复合伤中复杂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其他复合伤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5~57岁,平均35.2岁。先使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端,6周... 目的:探讨从损伤控制骨科学观点出发治疗复合伤中复杂的胫骨上段粉碎骨折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其他复合伤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5~57岁,平均35.2岁。先使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端,6周后患者病情稳定、生理状况改善后再行外侧小切口LISS钢板插入闭合内固定,内侧重建钢板或支持钢板支撑。术后疗效按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CR示:胫骨上段骨折均获功能复位,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11例患者Lysholm平均评分为(82.8±11.6)分;疗效结果:优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依据损伤控制骨科学,先后使用外固定支架、LISS钢板微创固定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对于合并复合伤的患者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多处创伤 胫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旭鸣 邱美光 +4 位作者 林世水 许志贤 陈曙光 施爱平 于荣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的治疗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63例(平均ISS≥27分)的并发症、死亡率及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结...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基于损伤控制外科理论的治疗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63例(平均ISS≥27分)的并发症、死亡率及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结果61例创伤性休克中57例得到纠正,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入院后2 h内,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人院后11 h;1例因ARDS死于术后24 h;1例于伤后6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2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2例行截肢术;3例轻度跛行,行走痛.结论损伤控制手术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很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骨折 损伤控制外科
原文传递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余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426-1427,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67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资料,给予这部分患者后路手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67例患者治疗前后受伤锥体高度、后凸角,统计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67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资料,给予这部分患者后路手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67例患者治疗前后受伤锥体高度、后凸角,统计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患者受伤锥体高度、后凸角与治疗前相比较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不良事件共出现5例,所占比例为7.46%。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术有利于骨折复位,改善受损脊髓神经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胸腰椎 多节段 脊柱骨折
下载PDF
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静 苏红梅 +1 位作者 蒋琳 曹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73例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有无LED... 目的分析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73例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有无LEDVT,将其分为LEDVT组和非LEDVT组。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病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创伤类型、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卧床时间、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对以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LE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73例患者中,61例(25.95%)发生LEDV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后是否使用抗凝药物、术后卧床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吸烟史均为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LEDVT的影响因素(P_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BMI> 30 kg/m^2、手术时间≥2 h、术后卧床时间≥5 d、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均为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老年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LEDVT较为常见,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及吸烟史等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尽量避免LE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折 创伤 老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发伤中胸腰椎骨折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戴力扬 姚维芳 +1 位作者 崔一民 周青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 分析多发伤病例胸腰椎骨折的误诊漏诊原因。方法 通过对 1 4 7例多发伤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研究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  2 8例胸腰椎骨折被误诊漏诊 ,占 1 9%。原因包括病情危重、读片失误和病情较稳定但未行X... 目的 分析多发伤病例胸腰椎骨折的误诊漏诊原因。方法 通过对 1 4 7例多发伤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研究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  2 8例胸腰椎骨折被误诊漏诊 ,占 1 9%。原因包括病情危重、读片失误和病情较稳定但未行X线检查。结论 对于多发伤患者应进行详细全面的脊柱物理检查 ,有阳性发现时应行X线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误诊 漏诊 原因分析 多发伤
下载PDF
Analysis of early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severe pelvic fracture 被引量:14
20
作者 Guang-Bin Huang Ping Hu +1 位作者 Jin-Mou Gao Xi Li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29-133,共5页
Purpos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early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severe pelvic fractures,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hemostasis methods for severe pelvic fractures, so as to improve the successful... Purpos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early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severe pelvic fractures,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hemostasis methods for severe pelvic fractures, so as to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rescue for the fatal hemorrhagic shock caused by pelvic fractur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68 cases of multiple trauma combined with severe pelvic fractures in recent 10 years (from Jan. 2006 to Dec. 2015). There were 57 males and 11 females. Their age ranged from 19 to 75 years, averaging 42 years. Causes of injury included traffic accidents in 34 cases (2 cases of truck rolling), high falling injuries in 17 cases, crashing injuries in 15 cases, steel cable wound in 1 case, and seat belt traction injury in 1 case. There were 31 cases of head injury, 11 cases of chest injury, 56 cases of abdominal and pelvic injuries, and 37 cases of spinal and limb injuries. Therapeutic methods included early anti-shock measures, surgical hemostasis based on internal iliac artery devasculization for pelvic hemorrhage, and early treatment for combined organ damage and complications included embolization and repair of the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splenectomy, nephrectomy, intestinal resection, colostomy, bladder ostomy, and urethral repair, etc. Patients in this series received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of 1200e10,000 mL, with an average volume of 2850 mL.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anged from 6 months to 1.5 years.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ISS in this series was 38.6 points. 49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and the total survival rate was 72.1%. Totally 19 patients died (average ISS score 42.4), including 6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8 cases of brain injury, 1 case of cardiac injury, 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1 case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1 case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1 case of urethral stricture (after secondary repair), 1 case of sexual dysfunction (combined with urethral rupture), 1 case of lower limb amputation (femoral 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TRAUMA PELVIC fractures Internal ILIAC artery Consumptive COAGULOPATHY HEMOSTA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