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洛酮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艺洪 陈毅飞 +2 位作者 刘晓芬 由行 骆焕洪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6期1063-1063,1065,共2页
目的:分析纳洛酮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2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老年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缺血情况、智力精神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客观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ADL及HDS-R得分显著... 目的:分析纳洛酮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2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老年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缺血情况、智力精神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客观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ADL及HDS-R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Hachinski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改善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多发脑梗死 痴呆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吴丽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0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入选老年多发脑梗死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治疗前后各神经量表的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缺血情况、日常生活能力...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入选老年多发脑梗死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治疗前后各神经量表的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缺血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智力精神情况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同期相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只有治疗组ADL评分和HDS-R评分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同期相比,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和HDS-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缺血状态,且对智力和生活能力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缺血 老年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P300、TCD检测对多发性脑梗死认知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南平 陈景云 +4 位作者 夏宪军 沙彦妮 林树敏 潘宗 孙海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0-32,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痴呆、非痴呆组两组之间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300结果;采用TCD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颅内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P300潜伏期、波幅作对比分析。结果①P300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痴呆、非痴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痴呆组与非痴呆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D检测:总异常率为93.33%。符合血管狭窄36/60例(60.0%)、狭窄后慢性闭塞性改变12/60例(20.0%)、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32/60例(53.33%);流速正常12例。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间TCD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血流速度与P300潜伏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P300对认知功能的评定优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P300、TCD联合检测是评判认知功能的良好指标,为脑梗死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痴呆 认知功能 P300 TCD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伴或不伴脑梗死患者P_(300)诱发电位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夏瑾玮 王蓓芸 +3 位作者 钱雪梅 王礼芬 周馨 梁瑞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伴或不伴脑梗死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 0 0 的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听觉Cond序列刺激的诱发电位方法对 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 35例合并有多发性脑梗死 )与 30例健康老人进行测试。结果  (1)糖尿病组与...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伴或不伴脑梗死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 0 0 的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听觉Cond序列刺激的诱发电位方法对 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 35例合并有多发性脑梗死 )与 30例健康老人进行测试。结果  (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健康老人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 (2 )糖尿病伴脑梗死组与不伴脑梗死组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 (3)糖尿病组伴血管性痴呆亚组(VD)与多发性脑梗死亚组 (MI)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更显著延长 (P <0 .0 0 1) ,VD组P3 0 0 潜伏期与简易智能化量表(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 (P <0 .0 0 5 )。 (4 )糖尿病伴抑郁组与不伴抑郁组比较 ,前者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波幅显著降低。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比正常健康组P3 0 0 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P3 0 0 波幅明显降低 ,老年糖尿病组中合并脑梗死时P3 0 0 波改变更为显著。因此P3 0 0 测试更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脑梗死 听觉认知电位 波幅测试 血管性痴呆 事件相关性电位
下载PDF
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并发痴呆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婷奕 吴辰英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究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并发痴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发性腔隙梗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易智力状态评分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表(Blessed)评定痴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痴呆患... 目的 :探究多发性腔隙脑梗塞并发痴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发性腔隙梗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易智力状态评分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表(Blessed)评定痴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非痴呆患者80例多为对照组,对一般临床资料与脑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年龄、中风次数和高血压病史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体重、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和高脂血症史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组大脑半球双侧梗阻灶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皮质下基底节及脑室旁、丘脑部位梗阻灶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观察组显著的多于对照组;脑梗死体积上观察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 :多发性脑腔隙梗塞并发痴呆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果能够早期的进行和消除危险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可以明显的减低该病痴呆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腔隙脑梗塞 危险因素 痴呆 CT表现
原文传递
白质疏松与局部脑血流痴呆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何秋 王幕一 +3 位作者 付峻 赵丽芬 陈晓虹 李亚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 探讨白质疏松(LA)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及与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SPECT),测定24例伴有LA[LA(+)]、25例不伴有LA[LA(-)]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及10例正... 目的 探讨白质疏松(LA)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及与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SPECT),测定24例伴有LA[LA(+)]、25例不伴有LA[LA(-)]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rCBF,并进行智能评分及相关分析。结果 与[LA(-)]组相比,[LA(+)]组患者额叶及顶叶皮质上A区域的rCBF显著减少(P<0.05);痴呆例除颞叶皮质外各脑区rCBF均减少(P<0.05.P <0.01):非痴呆例仅额叶皮质与LA区域、颞叶皮质rCBF减少(P<0.05);LA(+)组长谷川智能评分与额叶皮质及LA区域rCBF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439)。结论 LA(+)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LA区域及皮质区域灌流不足,持续低流状态可引起脑神经机能低下,进而促进痴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疏松 脑梗死 SPECT RCBF 痴呆 CT
下载PDF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动物模型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爱林 徐秋萍 孙建宁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模型大鼠可出现行为学、病理生理学、生化代谢、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基因表达等多方面改变,且病理形态学表现与临床上多发性脑梗塞痴呆相似,可以用作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但复习以往有关文献研究发现,该模型仍有...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模型大鼠可出现行为学、病理生理学、生化代谢、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基因表达等多方面改变,且病理形态学表现与临床上多发性脑梗塞痴呆相似,可以用作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但复习以往有关文献研究发现,该模型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地应用于基础研究,保证对药物抗血管性痴呆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诠释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塞 动物模型 血管性痴呆 大鼠
下载PDF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庚晨 王玉瑞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4期3569-3571,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纳入50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纳入50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17例(68.0%)、不良反应发生7例(28.0%),观察组总有效22例(88.0%)、不良反应发生2例(8.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中医药疗法 辨证治疗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37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利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纳洛酮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37例作为研究的A1组(观察组);临床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纳洛酮;同期选择老年多发脑... 目的探讨采用纳洛酮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37例作为研究的A1组(观察组);临床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纳洛酮;同期选择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37例作为研究的A2组(对照组);临床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MMSE评分加以对比。结果在ADL评分以及MMSE评分两方面,A1组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优于A2组(P〈0.05)。结论对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采用纳洛酮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社交能力显著提高,将患者的智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加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老年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下载PDF
认知电位P300在诊断多发脑梗塞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炳玓 陈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MCID)听觉认知电位P300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和听觉P300检测MCID ,多发性脑梗塞 (MCI)和正常对照组 (NC)。结果 :MCID组与MCI和NC组比较MMSE评分... 目的 :探讨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MCID)听觉认知电位P300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和听觉P300检测MCID ,多发性脑梗塞 (MCI)和正常对照组 (NC)。结果 :MCID组与MCI和NC组比较MMSE评分明显降低 ,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轻度痴呆者P300波幅正常 ,重者P300波幅明显降低 (P<0.05)。MCID组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下载PDF
杨文辉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慧贤 江钢辉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587-1589,共3页
杨文辉教授创立了头颅CT定位围针法,运用其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特色两大方面对杨文辉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头颅CT定位围针法 肾脏 阴阳失调
下载PDF
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戈 李丽丝 +1 位作者 陈颖 窦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病程和结局。方法收集2015-12—2016-11到我院接受治疗,经专科医师确诊符合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治疗方法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病程和结局。方法收集2015-12—2016-11到我院接受治疗,经专科医师确诊符合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治疗方法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低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因梗死灶的部位、数量、起病速度不同,病人临床表现及疾病的预后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多发 腔隙性梗死性 痴呆 临床特征 预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多梗死性痴呆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估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与代谢综合征(Mets)之间的关系。方法 85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反复发生2次以上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伴代谢综合征组(Mets组,39例)与不伴代谢综合征组(NMets组,4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第1个月及... 目的评估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与代谢综合征(Mets)之间的关系。方法 85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反复发生2次以上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伴代谢综合征组(Mets组,39例)与不伴代谢综合征组(NMets组,46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第1个月及第6个月进行痴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空腹状态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腰围、血压,静脉血检测血脂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HOMA)方法评估胰岛素抵抗(IR)=FINS×FPG/22.5,必要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Mets组入院时、第1个月、第6个月多梗死痴呆发生率分别为59.0%、64.1%、61.5%,NMets组分别为32.6%、34.8%、34.8%。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第1个月、第6个月出现多梗死痴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s组发生痴呆的严重程度较NMets组明显增加,其中,在发病的第1个月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明显增高(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使多发脑梗死患者发生多梗死性痴呆的风险明显增高;对于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多发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个月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最高;对于早期出现血管性痴呆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其痴呆的恶化进程较不合并代谢综合征者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梗死 多梗死性痴呆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老年人多发梗塞性痴呆与血中自由基变化的关系探讨
14
作者 陈志斌 涂蓉 胡志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观察了57例老年多发性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中自由基水平变化与多发梗塞性痴呆的关系,结果发现:痴呆组病人急性期血中LPO含量明显高于非痴呆组;GSH-PX含量低于非痴呆组;SOD含量与非痴呆组无差别。本文提示:多发性... 本文观察了57例老年多发性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中自由基水平变化与多发梗塞性痴呆的关系,结果发现:痴呆组病人急性期血中LPO含量明显高于非痴呆组;GSH-PX含量低于非痴呆组;SOD含量与非痴呆组无差别。本文提示:多发性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中自由基变化与多发梗塞性痴呆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脑梗塞 痴呆 自由基 老年人
下载PDF
头颅CT定位围针对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伦新 荣莉 杨文辉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观察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疗效 ,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 50例 ,随机分为电围针 (头颅CT定位 )组 2 5例 ,西药 (尼莫通 )组 2 5例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评... 目的 :观察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疗效 ,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 50例 ,随机分为电围针 (头颅CT定位 )组 2 5例 ,西药 (尼莫通 )组 2 5例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相同疗程后 ,两组的各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变 ,且治疗后电围针组生存质量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定位 围针 多发梗塞性痴呆 生存质量 血管性痴呆 VD
下载PDF
基于神机气化理论辨治感性脑病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德生 胡华 +3 位作者 张雪花 刘利娟 陈瑶 高晓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22-928,共7页
感性脑病以感性反应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跨科于精神病、神经病、心身疾病等领域,或者是某些内、外、妇、儿科疾病的特殊类型。感性脑病以气病、形病、神病同时存在并互相影响为共同病机,感性反应症状是由神机气化不及、太过、紊乱而产生... 感性脑病以感性反应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跨科于精神病、神经病、心身疾病等领域,或者是某些内、外、妇、儿科疾病的特殊类型。感性脑病以气病、形病、神病同时存在并互相影响为共同病机,感性反应症状是由神机气化不及、太过、紊乱而产生的,往往不同类别、不同程度感性反应组合外显。神机障碍与脏腑、奇恒府、官窍等形体结合,表现为神明障蔽、神明藏匿、神明显露、神明混乱等。通过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性精神病、多发梗死性血管性痴呆、小儿抽动症3个医案,阐述了辨治感性脑病的临床思路:正确诊断,治本兼顾脑病治气与脑病治脏;控制感性反应症状,治标在于调神养神;正视慢病长疗程,重视心身整体护理;建立个体化方案,跨学科整合论治;根据研究进展,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脑病 感性反应 神志病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性精神病 多发梗死性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患者部分抗氧化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君富 刘华 谢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66-268,共3页
检测配对设计的54例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CID)患者和54例健康老年人血浆维生素C(P-VC)、血浆维生素E(P-VE)含量及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E-SOD)活性、血浆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P-LP... 检测配对设计的54例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CID)患者和54例健康老年人血浆维生素C(P-VC)、血浆维生素E(P-VE)含量及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E-SOD)活性、血浆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P-LPO、E-LPO)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平均P-VC、P-VE、P-SOD和E-SOD值均显著降低(P<0.001),平均P-LPO和E-LP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54例患者的P-VC、P-VE含量均与P-SOD、E-SOD值呈直线正相关,均与P-LPO、E-LPO含量呈直线负相关;患者病程与P-VC、P-VE、E-SOD值呈直线负相关,与P-LPO、E-LPO含量呈直线正相关;患者智能受损程度与P-VC、P-VE含量呈直线负相关,与P-LPO和E-LPO含量呈直线正相关;提示MCID患者体内的抗氧化剂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脑梗塞痴呆 维生素C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