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庄韵 金志超 +1 位作者 季鸥 沈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1-844,共4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2种不同给药方式(皮下和静脉)以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linical trial网站和Cochrane协作网,检索硼替佐米皮下和静脉治疗的临床试验,并通过Pub Med、Em Base等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比较硼... 目的系统性评价2种不同给药方式(皮下和静脉)以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Clinical trial网站和Cochrane协作网,检索硼替佐米皮下和静脉治疗的临床试验,并通过Pub Med、Em Base等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比较硼替佐米的皮下与静脉这2种给药方式治疗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数据,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3篇,回顾性队列研究(RCS)8篇。包括2021例患者。皮下和静脉治疗比较,其总有效率[OR=1.06,95%CI(0.84,1.33)]和完全缓解率[OR=0.93,95%CI(0.65,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下给药,可明显降低周围神经病变[OR=0.44,95%CI(0.35,0.56)]和≥3级神经病变[OR=0.30,95%CI(0.19,0.46)]的发生率,较静脉给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硼替佐米皮下给药与传统静脉给药的疗效相当,但皮下给药周围神经病变明显减少,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皮下 静脉 硼替佐米 神经系统并发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疗法阶梯式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2
作者 余莹 程健 李海潮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阶梯式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分级后阶梯式予相应的中医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阶梯式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分级后阶梯式予相应的中医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等级量表(NRS)改善情况、感觉神经障碍的临床疗效、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疗效、WHO推荐的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NRS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77.27%,对照组3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2)两组感觉神经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68.18%,对照组3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3)两组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31.82%,对照组1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4)根据WHO推荐的抗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疗效评估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54.55%,对照组3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阶梯式治疗,可减轻患者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症状,在减轻患者病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预防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永华 江锦红 +4 位作者 章俏雷 金伟媚 兰义芬 周泽平 方炳木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探讨"补肾活血"法中药复方预防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6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初治型多... 目的通过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探讨"补肾活血"法中药复方预防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6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初治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为治疗组,采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并加用"补肾活血法"中药复方;以同期单纯化疗的42例MM患者为对照组。治疗6个周期,观察2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总体疗效。结果①经治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发生1~2级PN 9例,占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同时,治疗组40例患者PN总发生率为27.5%;对照组42例患者,PN发生率为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②治疗6个周期后,治疗组40例患者达CR 6例,VGPR 20例,PR 10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补肾活血"法中药复方可减少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同时显著提高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硼替佐米 补肾活血法
原文传递
黄连解毒汤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卫红 安娜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94-198,共5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114例M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VAD方案(长春...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114例M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两组均给予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剂量沙利度胺(每次100 mg,每日1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连解毒汤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M蛋白浓度、骨髓浆细胞占比、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Th1/Th2(即IFN-γ/IL-10)]水平变化,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47%(51/57),对照组有效率为73.68%(4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蛋白浓度和骨髓浆细胞占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浓度及Th1/Th2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10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PN发生率为35.09%(20/57),对照组PN发生率为54.39%(3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MM疗效显著,能有效维持患者机体Th1/Th2细胞平衡,减少P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VAD方案 TH1/TH2平衡 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发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孟激光 王凡 韩志海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4期4843-4847,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M)伴发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的四肢远端感觉及运动障碍。目前对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疾病本身及不同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不同,临床常用的治疗药... 多发性骨髓瘤(MM)伴发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的四肢远端感觉及运动障碍。目前对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疾病本身及不同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不同,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等均可导致M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对此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疾病的鉴别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长春新碱 沙利度胺 硼替佐米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新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熠 陶怡 施菊妹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93-396,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每年发病率大约为5/10万,据2018年最新统计,MM约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1.8%,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MM是骨髓中的浆细胞恶性增殖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M蛋白)分...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每年发病率大约为5/10万,据2018年最新统计,MM约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1.8%,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MM是骨髓中的浆细胞恶性增殖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M蛋白)分泌过多,引起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原文传递
VTD与TD方案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晓坤 李婉 马圣宇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6期914-916,共3页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VTD)与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80例M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均为2组,40例采用VTD方案进行治疗,另40例采用TD方案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VTD)与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80例M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均为2组,40例采用VTD方案进行治疗,另40例采用TD方案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VTD组的总有效率(77.5%)高于TD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D组过敏性皮疹发生率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均高于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D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30.00%)与TD组(1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D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疗效优于TD方案,但VTD组的安全性略低于T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甲钴胺对硼替佐米所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海青 李敏婕 郑美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预防性治疗硼替佐米所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MM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 目的探讨甲钴胺预防性治疗硼替佐米所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MM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或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VCD方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学治疗的同时给予甲钴胺治疗。对2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临床疗效及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13例(28.89%),其中Ⅰ级8例(17.78%),Ⅱ级4例(8.89%),Ⅲ级1例(2.22%);对照组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17例(56.67%),其中Ⅰ级2例(6.67%),Ⅱ级8例(26.67%),Ⅲ级6例(20.00%),Ⅳ级1例(3.33%);观察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787,P<0.05);观察组患者Ⅱ、Ⅲ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33、6.72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35/45)、73.33%(22/3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5,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2.0、42.0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6.0、34.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长于对照组(χ2=4.272、5.269,P<0.05)。结论甲钴胺能够降低硼替佐米所致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减轻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硼替佐米 甲钴胺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硼替佐米不同给药途径对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左晓佳 叶丽霖 +3 位作者 冯尽意 邢苗 史文婷 刘定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和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PN)发生的情况,探索减少硼替佐米治疗相关性PN更合适的给药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46例无P...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和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PN)发生的情况,探索减少硼替佐米治疗相关性PN更合适的给药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46例无PN的初诊MM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含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22例采用静脉注射硼替佐米,24例采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均于第1、4、8、11天用药,且剂量均为1.3 mg/m 2,为1个疗程,统计并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结果静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的PN发生率分别为50%和25%(P=0.02);静脉注射组中91%的患者PN分级为1级,而皮下注射组中100%的患者PN分级为1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与静脉注射相比,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可以有效减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周围神经病变 给药途径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9
10
作者 邵力 王沙沙 +8 位作者 孟海涛 钱文斌 麦文渊 俞文娟 佟红艳 毛莉萍 韦菊英 钱劼靖 金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3297-3301,共5页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重点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9至201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MM患者107例,收集相关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其治...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重点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9至2014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MM患者107例,收集相关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变在不同疗程和不同患者中的发生率.结果 107例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患者中,40例(37%)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其中Ⅲ级神经毒性13 例,Ⅳ级0 例,38例患者在第1~4个疗程时出现神经毒性.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依次为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乏力、肺部感染、带状疱疹.44例严格按照硼替佐米1.3 mg/m2 标准剂量接受第1、4、8、11天治疗的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发生20例(45%),Ⅲ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6例(14%);63例硼替佐米剂量〈1.3 mg/m2 治疗的患者中,20例(32%)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其中Ⅲ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7例(11%);二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 ,Ⅲ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9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治疗前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前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治疗前是否曾接受神经毒性药物治疗并非硼替佐米神经毒性的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 降低硼替佐米的治疗剂量并未减少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年龄、治疗前合并糖尿病或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并非硼替佐米神经毒性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周围神经病变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咏惠 李丽 +2 位作者 汪梅 王阔 李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4期196-198,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硼替佐米(BTZ)是治疗MM的有效药物,广泛用于复发和新诊断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PN)是BTZ的一种显著的具有剂量限制性的副作用,临床主要表现为麻木和感觉异常...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硼替佐米(BTZ)是治疗MM的有效药物,广泛用于复发和新诊断M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PN)是BTZ的一种显著的具有剂量限制性的副作用,临床主要表现为麻木和感觉异常,PN发生时通常需要减少BTZ剂量,延迟或终止治疗方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B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且无明确的预防或治疗方法。本文就BIPN发病机制、发病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中药熏洗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玲 李倩 +3 位作者 曹灿 彭艳 雷娟娟 江劲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536-539,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营养神经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经一个疗程(15d...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营养神经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法治疗,经一个疗程(15d)的治疗后,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总有效率84%,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法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上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常规营养神经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法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比仅予以常规营养神经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法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复方中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小敏 朱文卓 +2 位作者 胡潇 陈姗姗 朱玲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独活寄生汤合复原活血汤加减)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联合沙利度胺(VC...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独活寄生汤合复原活血汤加减)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联合沙利度胺(VCD+T)或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联合沙利度胺(VAD+T)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异常浆细胞比例和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等肿瘤负荷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及静脉血栓等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在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骨髓异常浆细胞比例和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骨髓异常浆细胞比例和血清M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5.22%(15/23),对照组为86.96%(20/23),2组的骨髓抑制均主要发生在Ⅰ~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6.96%(20/23),明显高于治疗组的43.48%(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73.91%(17/23),明显高于治疗组的39.13%(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1/23),对照组为8.7%(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肿瘤负荷、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而有利于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化学疗法 独活寄生汤 复元活血汤 肿瘤负荷 骨髓抑制 周围神经病变 胃肠道反应
原文传递
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烽迪 余建明 +4 位作者 赵菲 寇海明 刘林 刘芳 张纯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2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IRd)方案在真实世界中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4例接受IRd方案治疗的M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和... 目的探讨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IRd)方案在真实世界中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4例接受IRd方案治疗的M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和不良反应。24例患者中包括复发难治患者5例(复发难治组)和硼替佐米诱导有效但因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转为IRd方案治疗的初治患者19例(转换组)。结果24例患者中位治疗4个(2~7个)周期,完全缓解(CR)8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6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进展(PD)1例,微小缓解(MR)1例,总反应率(ORR)为91.7%(22/24);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5个月(95%CI 6.6~23.4个月);6例CR患者微小残留病(MRD)阴性;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病、乏力、胃肠道反应、感染,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6/24)。复发难治组最佳疗效VGPR 1例,PR 3例,MR 1例,均因短暂缓解后PD或治疗效果不佳中途退出IRd方案治疗;转换组最佳疗效CR 8例,VGPR 5例,PR 5例,PD 1例,57.9%(11/19)患者维持原反应,36.8%(7/19)患者缓解程度加深;两组中位PF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个月比未达到,P=0.018)。结论IRd方案对MM患者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硼替佐米诱导有效的转换患者。既往使用多线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虽对IRd方案有应答,但缓解持续时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周围神经病 真实世界
原文传递
EXCAP锻炼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丽珍 孙彩虹 +4 位作者 杜锋蔚 罗皓蔚 施慧 殷钰 黄丽华 《护理与康复》 2023年第2期12-19,共8页
目的探讨EXCAP锻炼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药物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收治不同病区分成对照组... 目的探讨EXCAP锻炼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药物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收治不同病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EXCAP锻炼。于入组日、干预后6周使用癌症治疗相关神经毒性功能量表、美国国立癌症协会药物毒性评分标准4.0版、疼痛数字评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程度、疼痛、睡眠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分级比较(Z=-5.019,P<0.001)、神经疼痛评分比较(t=5.275,P<0.001)、癌症治疗相关神经毒性功能量表总分比较(t=6.979,P<0.001)及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比较(t=7.55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XCAP锻炼能有效降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减轻周围神经病变疼痛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癌症患者运动 护理
下载PDF
A genetic variant study of 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Chinese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16
作者 YAN ZHANG HEYANG ZHANG +4 位作者 JING WANG XIN WEI YI QU FENG XU LIJUN ZHANG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4年第5期955-963,共9页
Background:Bortezomib results in peripheral neuropathy(PN)in approximately 50%of patients,during multiple myeloma(MM)treatment,a complication known as 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The drug response v... Background:Bortezomib results in peripheral neuropathy(PN)in approximately 50%of patients,during multiple myeloma(MM)treatment,a complication known as 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The drug response varies among individuals.Genetic facto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IPN.Methods:A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panel containing 1659 targets from 233 genes was used to identify risk variants for developing BIPN in 204 MM patients who received bortezomib therapy.mRNA expression of MTHFR and ALDH1A1 in 62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Serum homocysteine(Hcy)levels were detected in 40 samples by 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non-BIPN group(n=89),a total of 8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were identified in the BIPN group(n=115):MTHFR(rs1801131,rs1801133,rs17421511),EPHX1(rs1051740),MME(rs2016848),ALDH1A1(rs6151031),HTR7(rs1935349)and CYP2A6(rs8192720).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MTHFR in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itis after treatment(NP group)was lower than that of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out peripheral neuritis after treatment(NnP group)(1.70±0.77 vs.2.81±0.97,p=0.009).Serum Hcy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IPN group than in non-BIPN group(11.66±1.79μmol/L vs.8.52±3.29μmol/L,p=0.016)and healthy controls(11.66±1.79μmol/L vs.8.55±2.13μmol/L,p≤0.001).Conclusion:CYP2A6,EPHX1,MTHFR,ALDH1A1,HTR7,MME and BIPN are linked in Chinese MM patients.BIPN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patients with lower MTHFR mRNA expression,which might result in higher serum Hcy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Myeloma peripheral neuropathy BORTEZOMIB 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THFR Serum Hcy
下载PDF
中药足浴在预防硼替佐米引起的急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海萍 陈文宇 +1 位作者 徐龙生 倪华栋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预防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多发性骨髓瘤接受硼替佐米治疗诱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预防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多发性骨髓瘤接受硼替佐米治疗诱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预防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预防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转归率(93.33%)高于对照组(72.7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预防硼替佐米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能提高患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降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优化转归率,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足浴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从肾虚血瘀论治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媛媛 刘朝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不可治愈性。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总生存期,但随着药物的应用和疾病进展,高达60%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影响了临床药物的选择及... 多发性骨髓瘤是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不可治愈性。蛋白酶体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总生存期,但随着药物的应用和疾病进展,高达60%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影响了临床药物的选择及剂量调整,甚至导致停药,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近年来,作者导师刘朝霞教授基于“肾虚血瘀”理论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自拟益肾活血方治疗和缓解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肾虚血瘀 益肾活血方
下载PDF
基于自噬异常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润洁 何晓晴 +2 位作者 崔兴 刘奎 崔思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47-2153,共7页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约20%-40%的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可能会影响化疗药物剂量及种类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自噬包括线粒体自噬作用贯穿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治疗过...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约20%-40%的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可能会影响化疗药物剂量及种类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自噬包括线粒体自噬作用贯穿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用药,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等副作用。中医结合临床辨证论治采用"温经化瘀"的思路,使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中药,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和缓解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病变 MTOR 线粒体 中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及其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验案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晓玉 马薇 +5 位作者 荣爱红 侯丽 邢彩霞 田文灏 王冲 石凤芹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期84-88,100,共6页
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NSMM)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支持治疗等。然而,西医治疗常出现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NSMM)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支持治疗等。然而,西医治疗常出现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中药热奄包、中药泡洗、针灸等中医疗法治疗NSMM及其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佳。选取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NSMM及其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验案1例,以期为NSMM及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周围神经病变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骨痹 虚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