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4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05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8
1
作者 钱小顺 侯允天 +4 位作者 薛桥 韩亚玲 刘雪红 刘建立 王士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 1 60 5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E)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的分析 ,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MOFE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结果  99%MOFE的患者发病前患有 1种以上的基础疾病。MOFE的发病诱因以感... 目的 通过对 1 60 5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E)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的分析 ,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MOFE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结果  99%MOFE的患者发病前患有 1种以上的基础疾病。MOFE的发病诱因以感染最为多见 ,其中肺部感染最多 ,占 73 .1 % ,首发衰竭的器官以肺居于首位 ,在衰竭器官的类型中 ,血液和肾功能衰竭是MOFE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 2 .73和 3 .0 0 )。结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 ,肺可能是MOFE的启动器官 ;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 ,可能能降低MOFE的发生率 ;在MOFE的治疗中 ,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研究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预后判断的意义 被引量:78
2
作者 杜斌 陈德昌 +5 位作者 刘大为 席修明 陈惠德 杨乃众 杜新建 暨北京市危重病医学临床研究协作组ICU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 采用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系统 (SOFA)描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了 5家医院的加强医疗病房 (ICU) 1990至 1996年间收治的 36 6例MODS患者 ,并进行SOFA评分。结果 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以及... 目的 采用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系统 (SOFA)描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了 5家医院的加强医疗病房 (ICU) 1990至 1996年间收治的 36 6例MODS患者 ,并进行SOFA评分。结果 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以及入ICU时的SOFA评分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呈较好的相关关系 ,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 0 819,0 75 0和 0 6 16。没有器官衰竭的患者SOFA评分为 3 7± 1 2 ,病死率 2 1 7% ,6个器官衰竭的患者SOFA评分为 2 0 2± 1 4,病死率77 8%。呼吸系统达到最高评分的时间最短 (1 41d) ,循环系统所需时间最长 (4 89d)。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 ,中枢神经系统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最大 (OR 1 75 ) ,之后是肾脏 (OR 1 42 ) ,循环系统 (OR1 38) ,凝血 (OR 1 34)和呼吸系统 (OR 1 17)。肝脏对患者的预后没有影响 (OR 0 99)。结论 最高SOFA评分和SOFA评分差值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在ICU住院期间MODS的发生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器官衰竭评分系统 SOFA 预后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5
3
作者 张勇 曾维政 +3 位作者 王云侠 翁敏 郑淑梅 蒋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SAP合并MODS患者65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SAP合并MODS患者65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3)接受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n=32)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监测患者CBP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AF)、白细胞介素(IL)6、IL-18、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MODS评分及血清TNFα、CRP、IL-6、IL-18、PAF、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值均<0.001);治疗组患者存活率为90.6%(29/32),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78.8%(26/33),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9,P=0.186)。结论 CBP能够有效清除SAP合并MODS患者血清中的炎症介质,从而阻断炎症反应,改善脏器功能,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滤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62
4
作者 聂海 祝之明 +4 位作者 闫振成 倪银星 赵志钢 张刚 杨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589例高血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分析hs-CRP与血脂、血糖、血压、腹围的关系;同时测定了299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589例高血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分析hs-CRP与血脂、血糖、血压、腹围的关系;同时测定了299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17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443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判断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分析hs-CRP与IMT、LVMI和UAER的关系。结果 血清hs-CRP水平随着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数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其组成成分≥3个时,hs-CRP水平明显升高。相关分析表明hs-CRP浓度与甘油三酯、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IMT、LVMI和UAER呈正相关关系,当hs-CRP水平升高时,可增加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和范围。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不仅与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相关,而且与其靶器官损害程度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 代谢综合征 靶器官损害 血清 IMT UAER 高敏C反应蛋白 组成成分 水平 负相关
原文传递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陈德昌 杨兴易 +4 位作者 景炳文 陶红 陈学云 严鸣 张翔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6年第7期395-398,共4页
研究大黄对脓毒症并发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43例ICU患者中脓毒症并发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22例(治疗组),非脓毒症恢复期患者21例(对照组)。检测胃和直肠粘膜内pH值(pH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黄止血有效率... 研究大黄对脓毒症并发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43例ICU患者中脓毒症并发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22例(治疗组),非脓毒症恢复期患者21例(对照组)。检测胃和直肠粘膜内pH值(pH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黄止血有效率为81.8%,治疗前患者胃和直肠pHi分别为7.0180±0.1170和7.0710±0.1860,大黄治疗后胃和直肠pHi分别为7.3050±0.0950和7.2680±0.0785,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对照组胃pHi为7.3350±0.1800。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治疗前尽管全身氧输送和心排指数远远高于正常,但胃和直肠pHi很低,即胃肠道仍处于严重灌注不足和缺氧状态。作者认为:大黄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加胃肠粘膜灌注、清除氧自由基和促进胃肠粘膜新陈代谢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脓毒症 胃粘膜病变 应激性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增加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刘平 王苏加 张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 (restingheartrate ,RHR)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入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2 0 6例 ,按收缩压 (SBP)水平分为三组 :SBP <16 0mmHg(1mmHg =0 133kPa) ,16 0mmHg≤SBP <180mmHg ,SBP≥ 180mmH...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 (restingheartrate ,RHR)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入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2 0 6例 ,按收缩压 (SBP)水平分为三组 :SBP <16 0mmHg(1mmHg =0 133kPa) ,16 0mmHg≤SBP <180mmHg ,SBP≥ 180mmHg。在以上每一组中 ,又按RHR水平分为 :RHR1组 ,<6 5次 /min ;RHR2组 ,6 5次 /min≤RHR <6 9次 /min ;RHR3组 ,70次 /min≤RHR <74次 /min ;RHR4组 :75次 /min≤RHR <79次 /min ;RHR5组 ,RHR≥ 80次 /min。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1)RHR5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RHR1~RHR4各组 (P <0 0 5或P <0 0 1)。RHR5组或RHR4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和颈动脉内径大于RHR1和RHR2组 ;而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RHR1和RHR2组 (P <0 0 5或P <0 0 1)。(2 )RHR与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312、0 2 89、0 6 30、0 5 76 P <0 .0 1) ,而与左室射血分数、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5 6 3、- 0 5 10 ,P <0 .0 1)。结论 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靶器官损害 老年高血压病 肌酐清除率 静息心率 尿微量白蛋白 SBP 负相关 水平 定量
原文传递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发生率、高危因素和转归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64
7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和转归,为加强复苏后管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供客观指标和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2月课题组协作医院收治的足月及胎龄大于34周,且出生体重大于2 500 g...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和转归,为加强复苏后管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供客观指标和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2月课题组协作医院收治的足月及胎龄大于34周,且出生体重大于2 500 g的窒息新生儿487例,根据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及其程度,并分为窒息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和/或碱剩余≤-16 mmol/L)和非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亚组(7〈pH≤7.2,碱剩余〉-16 mmol/L但〈-8 mmol/L)。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窒息是否合并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间多器官损害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转归。结果(1)487例窒息患儿中轻度窒息371例,重度窒息116例;47.6%(232/487)发生窒息多器官损害。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组[79.3%(92/116)与37.7%(140/371),χ^2=59.58,P〈0.01]。(2)高危因素:窒息多器官损害组急诊剖宫产率高于窒息无多器官损害组[14.7%(34/232)与5.9%(15/255)],但规律产前检查比例较低[57.8%(134/232)与89.8%(229/255];P值均〈0.01。(3)重度窒息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多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重度窒息非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90.7%(39/43)与73.0%(27/37),χ^2=11.36,P〈0.01]。(4)窒息多器官损害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窒息无多器官损害组[11(8~15)与8(6~9)d],治愈好转率较低[92.2%(214/232)与98.0%(250/255)],病死率较高[4.3%(10/232)与0(0/255)];重度窒息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治愈好转率低于重度窒息非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79.1%(34/43)与86.5%(32/37)],病死率高于重度窒息非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组[20.9%(9/43)与2.7%(1/37)];P值均〈0.01。结论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脑、心、肺、肝、胃肠等多器官不同程度损害,尤其是重度窒息,且合并严重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气分析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重症中暑防治回顾与启示 被引量:63
8
作者 苏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3-885,共3页
传统对于重症中暑的定义与分型更多基于中暑的外在表现,而对发病机制和本质特征的反映不明显。本文介绍对重症中暑本质的再认识,以及第一关键点理论和第二关键点假说等,并结合国内外同期学术进展对重症中暑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进行探... 传统对于重症中暑的定义与分型更多基于中暑的外在表现,而对发病机制和本质特征的反映不明显。本文介绍对重症中暑本质的再认识,以及第一关键点理论和第二关键点假说等,并结合国内外同期学术进展对重症中暑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进行探讨与回顾,以期将重症中暑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创立有影响力的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多器官功能衰竭 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PDF
儿科加强医疗病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6
9
作者 汤定华 张宇鸣 +3 位作者 张国琴 黄绮薇 张育才 戎群芳 《中华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83-585,共3页
目的应用新概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认识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儿科加强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儿,根据Hayden... 目的应用新概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认识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儿科加强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患儿,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组304例患儿,符合SIRS标准252例,占82.9%.原发病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在SIRS和MODS病程发展过程中部分患儿出现一过性肝、肾、胃肠道和脑等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最终进展为MODS共65例,占25.8%。MODS的病死率为43.1%(28/65)。发生MODS的高危因素为入院危重评分<75分,明显高代谢反应和合并C反应蛋白,而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SIRS和MODS是小儿加强医疗病房中常见病症,病死率较高。SIRS和急诊学组制定的MOF诊断标准简单实用,但应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和危重病医学会倡议将MOF更名为MODS。SIRS和MODS进展至器官功能衰竭前存在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应予高度重视并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综合征 多器官衰竭 儿童 加强医疗病房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1
10
作者 王晓琳 张宏 +1 位作者 刘荣 王和玫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32-434,共3页
目的 :观察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对照组 ) ,肝缺血 90 min组 (缺血组 ) ,肝缺血 90 m in、再灌注 12 0 m in组 (再灌注组 ) ,缺血前 30 ... 目的 :观察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对照组 ) ,肝缺血 90 min组 (缺血组 ) ,肝缺血 90 m in、再灌注 12 0 m in组 (再灌注组 ) ,缺血前 30 m in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肝缺血 90 min、再灌注 12 0 min组 (乌司他丁组 )。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总蛋白含量、肺组织干 /湿质量比 (D/ 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及血浆中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大鼠 BAL F中总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 .0 5或 P<0 .0 1) ,再灌注组总蛋白升高更为明显 ,乌司他丁能干预其升高 ;肺 D/ W则均明显降低(P均 <0 .0 1) ,乌司他丁能干预其降低程度。 2随着肝缺血再灌注的发生 ,肺组织 MPO与血浆 MDA含量均逐渐升高 ,以再灌注组升高更明显 (P均 <0 .0 1) ,乌司他丁能干预 MDA和 MPO的升高。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失衡 ,中性粒细胞是肺组织急性损伤的主要炎性细胞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渗出及其抗氧化作用显著减轻急性肺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急性 多器官衰竭 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48
11
作者 姚咏明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53-756,共4页
既往普遍认为 ,“早期”致炎细胞因子是引起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与组织损害的关键介质。新近的研究发现 ,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可能作为新的“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内毒素的致病过程。本文扼要介绍了HMG 1在严重创 (烧 )伤后脓毒症发... 既往普遍认为 ,“早期”致炎细胞因子是引起机体失控性炎症反应与组织损害的关键介质。新近的研究发现 ,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 1)可能作为新的“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内毒素的致病过程。本文扼要介绍了HMG 1在严重创 (烧 )伤后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诱生机制 ,并对其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深入了解和研究HMG 1,可能有助于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脓毒症和多器官损害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意义 ,并为探索其防治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细胞因子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其治疗 被引量:55
12
作者 熊小雨 刘春峰 +5 位作者 王丽杰 李玖军 许巍 文广富 宋文良 王玉静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尤其循环衰竭发生的规律、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来自农村,脑炎22例;伴心肌损伤15例;22例危重症患儿...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尤其循环衰竭发生的规律、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来自农村,脑炎22例;伴心肌损伤15例;22例危重症患儿均有交感神经兴奋期表现,其中高血压17例[(128±16)/(81±14)mmHg(1mmHg=0.133kPa)],22例人院时均有呼吸心率快表现。22例中14例出现血压下降[(61±12)/(33±12)mmHg],并且由交感兴奋期很快进入此期,其中有13例患儿于高血压后1-21h出现低血压,平均5h;1例于入院后6小时直接出现低血压;神经源性肺水肿有13例,均同时伴有休克表现;休克伴有心肌损伤13例(13/14),死亡5例均有心肌损害;出现休克的病例中12例Glasgow评分7分以下(12/14),部分有明显的心电图改变,有3例休克患儿血脑钠肽明显增高。血乳酸升高19例,其中14例休克患儿早期乳酸均升高,死亡病例血乳酸持续高水平。休克患儿中10例CRP明显增高[(31.76±26.15)mg/L]。磁共振检查9例,有6例明显异常。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以小剂量激素、大剂量丙球冲击,机械通气、循环支持及脱水降颅压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其中血管活性药物以米力农、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为主,部分病例使用了去甲。肾上腺素,9例行血液净化治疗;19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平均持续约20.58d,最长90d。17例患儿治愈或好转出院;5例患儿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中3岁以内占4例。17例存活病例中单用米力农1例;多巴胺与米力农联合治疗9例;3例给予硝普钠或多巴酚丁胺等治疗;4例未见明显血压改变,故未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米力农和多巴胺强心升压不明显时给予单用或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5例,其中3例治愈或好转出院,2例死亡。死亡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休克 多器官功能障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原文传递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的流行及临床调查 被引量:50
13
作者 杨黎明 方玉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临床诊断为dxJL腹泻病的住院患儿634例行胶体金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直接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对确诊病例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10月临床诊断为dxJL腹泻病的住院患儿634例行胶体金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直接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对确诊病例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特点及多器官损害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34例标本中阳性308例,阳性率48.6%,6~12月龄阳性197例占66.3%,全年均可检出轮状病毒,第一季度63.8%、第四季度62.6%,阳性率较高,68.6%伴有心肌损害,41.2%伴有下呼吸道感染,13.3%伴有肝功损害,14.9%伴有肾脏损害,9.4%伴有惊厥,4.9%伴有血液系统损害。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6~12月龄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第一、第四季度是高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属 婴儿 新生 儿童 保健服务 肠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个性化康复护理结合音乐治疗对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效果1例报道 被引量:48
14
作者 马志明 苏洁 +2 位作者 孙晖 何莎 苏国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总结1例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制定危重护理、个性化康复护理、个性化音乐治疗等康复方案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及肌肉训练。结果经过精心护理、音乐治疗及各项肌力训练7 d后,... 目的总结1例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在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制定危重护理、个性化康复护理、个性化音乐治疗等康复方案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及肌肉训练。结果经过精心护理、音乐治疗及各项肌力训练7 d后,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由28分降至14分;左侧上肢肌力由Ⅰ级升至Ⅲ级,左侧下肢肌力由Ⅰ级升至Ⅳ级,右侧上、下肢肌力均由Ⅲ级升至Ⅴ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从71分降至52分;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由38分升至80分;改良Barthel指数由0分升至55分。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增强患者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多脏器功能衰竭 个性化康复护理 音乐治疗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防治 被引量:45
15
作者 盛志勇 杨红明 +3 位作者 柴家科 郭振荣 申传安 张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 将临床与实验研究所得结果应用于临床治疗 ,分析其对降低严重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率的作用。 方法 总结自 197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共收治的严重烧伤 (烧伤面积均大于 30 %TBSA)患者 6 5 7例 ,以 1990年 1... 目的 将临床与实验研究所得结果应用于临床治疗 ,分析其对降低严重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率的作用。 方法 总结自 197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共收治的严重烧伤 (烧伤面积均大于 30 %TBSA)患者 6 5 7例 ,以 1990年 1月 1日为界分为 2组。 2组的伤情有可比性。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之间的患者广泛地应用了新的治疗措施 ,主要为及时、快速、充分的液体复苏 ,应用山莨菪碱恢复肠道血供 ,氧自由基清除剂阻止氧自由基的损害 ,休克期广泛切痂、植皮 ,早期经口营养 ,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等。 结果  1990年 1月前 36 9例 ,MODS的发病率为 17 3% ,病死率为 87 5 %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之间 2 88例的MODS发病率为 6 9% ,病死率为 40 0 % ,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在治疗中减轻或消除MODS的病因或诱因的措施 ,可以显著地降低MODS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防治
原文传递
早期目标指导的容量治疗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高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作用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杨智勇 王春友 +5 位作者 姜洪池 孙备 张肇达 胡伟明 区金锐 侯宝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指导的容量治疗中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高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4个医学中心共有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选。所有患者就诊时距离初...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指导的容量治疗中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高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4个医学中心共有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选。所有患者就诊时距离初发症状时间均在72h之内,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研究组(n=59)和对照组(n=61)。两组患者均实施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的容量治疗使用乳酸林格溶液;研究组除使用乳酸林格溶液外,同时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入组时及入组后监测患者液体平衡、腹内压、肺、肝、肾功能及APACHEⅡ评分。结果人组后第4天和第5天,研究组平均腹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调整基线效应和多中心效应后,平均腹内压相对基线的下降幅度自第2天开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内压高峰值出现时间的分布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腹内压高峰出现时间有前移趋势。研究组液体正平衡总量低于对照组(P=0.041);液体负平衡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36)。两组各个时间点的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调整基线效应和多中心效应后,自第4天开始,研究组相对基线值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腹内压水平呈正相关。研究组的氧合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治疗中应关注容量治疗对腹内压的影响,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有助于减轻液体扣押、降低腹内压和APACHEⅡ评分、保护脏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治疗 液体平衡 腹腔高压 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段建华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经过和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患者个...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经过和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肠内营养组(33例)和肠外营养组(32例)。肠内营养组为在内镜引导和证实下将空肠营养管越过十二指肠乳头送达空肠并妥善固定,肠外营养通过深静脉导管静脉滴注。两组均在患者腹痛后48h内即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并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分别为:36.36%、24.24%、39.39%和21.21%;而肠外营养组分别为:40.63%、50.00%、46.88%和25.00%。两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不会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入住ICU和死亡的风险,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
原文传递
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8
作者 赵鹏跃 李宇轩 +1 位作者 朱圣宇 杜晓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509,共5页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如何攻克脓毒症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已证实脓毒症患者的死亡涉及到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多种机制,在...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如何攻克脓毒症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已证实脓毒症患者的死亡涉及到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多种机制,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早期识别出可能发生死亡的脓毒症患者并积极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措施意义重大。脓毒症患者的死亡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高龄、男性、种族、基因差异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患者入院评分和并发症状况,各种实验室检测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D-二聚体、皮质醇等,还有不恰当的干预性治疗措施等。但以上各种死亡危险因素单独用于诊断脓毒症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考虑多种指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才能更准确地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进而对高危人群采取早期针对性治疗,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炎症反应 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必净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0
19
作者 常文秀 高红梅 曹书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血必净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OD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及中西药组,每组2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药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药血必净治疗。观察2组患者病情严... 目的:探讨中药血必净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OD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及中西药组,每组2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药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药血必净治疗。观察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西药组患者血浆TM、vWF及ET水平较西药组明显降低,APACHEⅢ评分下降。结论:中药血必净对MODS患者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内皮细胞 细胞保护 炎症 中草药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保护作用 血必净 APACHEⅢ评分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与多脏器衰竭 被引量:36
20
作者 赵性泉 龙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 研究208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衰竭(MOF)的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208例患者按出血梗死及不同年龄、既往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及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成不同组并对比研究。结果 脑 出血组并发MOF的严重程度重于... 目的 研究208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衰竭(MOF)的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208例患者按出血梗死及不同年龄、既往合并慢性疾病情况及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成不同组并对比研究。结果 脑 出血组并发MOF的严重程度重于脑梗死组(P<0.01),年龄60~70岁组发生MOF的数量较年龄小于60岁组的 明显增多(P<0.05),同时发现既往患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疾病的患者发生MOF的机会明显多于慢性疾患少于 两种的患者(P<0.05)。合并肺部感染组发生MOF的数量、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存活时 间明显缩短(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既往所患的慢性疾病数量与MOF的数量成正相关(R=0.374,P< 0.01),且MOF的数量及评分及存活时间成负相关(R=-0.388,P<0.01;R=-0. 504,P<0.01)。结论 肺部感 染和既往慢性疾病是MOF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脑血管病 并发症 MO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