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异常雪盖和ENSO的多尺度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66
1
作者 彭京备 陈烈庭 张庆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77,共12页
对青藏高原积雪和热带东太平洋Nino3区海温进行小波分析,讨论它们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年际变化中,积雪的主要周期是准两年振荡和准6~7年振荡,海温的主要周期是ENSO振荡和准两年振荡。积雪的年代际变化存在准10~12年和准22~24年振... 对青藏高原积雪和热带东太平洋Nino3区海温进行小波分析,讨论它们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年际变化中,积雪的主要周期是准两年振荡和准6~7年振荡,海温的主要周期是ENSO振荡和准两年振荡。积雪的年代际变化存在准10~12年和准22~24年振荡,海温存在准14~16年和准34~35年振荡。此外积雪和海温均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了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积雪由少雪期向多雪期转化,海温从冷水期演变成暖水期。本文还建立了青藏高原积雪和Nino3区海温与中国夏季降水各时间尺度的相关模型。不同时间尺度的积雪、海温和降水的相关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它们在有的地区相互加强,有的地区相互减弱。积雪和海温的年代际气候跃变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程度在某些地区高于年际变化。个例分析表明,利用青藏高原积雪和Nino3区海温多时间尺度变化可以较好地拟合出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所以在做中国夏季降水预报时,不同因子、不同尺度的作用应当分开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热带东太平洋海温 多尺度变化 中国夏季降水
下载PDF
多因子和多尺度合成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及预报试验 被引量:29
2
作者 彭京备 陈烈庭 张庆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608,共13页
根据青藏高原60个站平均的月积雪深度、热带太平洋Ni^no 3区月海温和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等资料,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分析了1958~1998年秋冬季青藏高原异常雪盖与El Ni^no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 根据青藏高原60个站平均的月积雪深度、热带太平洋Ni^no 3区月海温和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等资料,用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分析了1958~1998年秋冬季青藏高原异常雪盖与El Ni^no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型式。并取青藏高原积雪和Ni^no 3区海温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线性趋势三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小波分量作为预报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距平作线性回归,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最后,利用1999~2002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预报试验,并在2003年和2004年应用于实际预报。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雪盖与ENSO这两个物理因子彼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们都是多时间尺度现象,并与中国夏季降水有较好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不仅有不同的相关型式,而且相对贡献也有变化。回归预测模型的拟合情况和预报试验表明,综合考虑前期秋冬季青藏高原雪盖和ENSO这两个物理因子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线性趋势作为预报因子建立的预测我国夏季降水距平分布的模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雪盖 ENSO 多时间尺度变化 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多尺度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黄菲 胡蓓蓓 +1 位作者 周晓 房永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50,共9页
利用1961—2010年中国487站逐日气温资料,以35°N为界分北方区域和南方区域研究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多尺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南、北方区域极端低温站点发生率呈现出准双周的气候季节内振荡,南、北方区域冬季极端低温频数和强... 利用1961—2010年中国487站逐日气温资料,以35°N为界分北方区域和南方区域研究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多尺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南、北方区域极端低温站点发生率呈现出准双周的气候季节内振荡,南、北方区域冬季极端低温频数和强度的长期变化一致,均呈减小趋势,频数和强度的趋势变化分别为-0.247d/10a(北方)、-0.352d/10a(南方)和-0.332℃/10a(北方)、-0.467℃/10a(南方),南方区域减小更迅速。北方区域极端低温频数和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信号强度相当,南方区域则以年际变化为主。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极端低温频数的线性趋势由正值变为负值,相应的大气环流由北极涛动负位相变为正位相。对年际变化分量(<8a),北方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偏多时,海平面气压场表现为2波的定常波结构,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增强,对流层中层贝加尔湖槽加强;南方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偏多时,海平面气压表现为偶极子型的1波结构,欧亚大陆和大西洋为正距平,北美大陆和太平洋为负距平,对流层中层东亚大槽加强南伸。对年代际变化分量(≥8a),大气环流形势都表现为北极涛动负位相,南方区域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频数 多尺度变化特征 线性趋势 西伯利亚高压 东亚大槽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洋际交换及其气候效应的观测研究
4
作者 魏泽勋 徐腾飞 +9 位作者 方越 王晶 秦秉斌 胡石建 李颖 聂珣炜 张志祥 李志 曹智勇 马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800,共13页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洋际交换(简称洋际交换)主要通过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实现,包括印尼贯穿流,不仅是印太洋盆间重要的质量、动量和能量通道,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气候异常信号传播的“海洋信号通道”,还是大西洋深层水体进行表层补...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洋际交换(简称洋际交换)主要通过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实现,包括印尼贯穿流,不仅是印太洋盆间重要的质量、动量和能量通道,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气候异常信号传播的“海洋信号通道”,还是大西洋深层水体进行表层补偿从而使大洋传送带闭合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全球海洋和气候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对洋际交换海域环流和气候的研究极其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开始开展观测研究。我国学者2007年起在洋际交换的主要海峡通道、源区及出流海域开展现场观测,成为国际上洋际交换观测的主要力量。以国内外学者基于这些观测资料取得的科学认识为主线,围绕洋际交换的多尺度变化、跨尺度和跨海盆相互作用,以及对太平洋和印度洋主要气候模态的调制作用4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主要进展以及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梳理,同时,对未来5~10年的攻关重点与目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际交换 海洋观测 印尼贯穿流 南海分支 多尺度变化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Multi-scal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their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 during the Medieval Climate Anomaly 被引量:1
5
作者 HAO Zhixin WU Maowei +2 位作者 LIU Yang ZHANG Xuezhen ZHENG Jingy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The 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AD950-1250)is the most recent warm period lasting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 and is regarded as a reference scenario when studying the impact of and adaptation to global and regional wa... The 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AD950-1250)is the most recent warm period lasting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 and is regarded as a reference scenario when studying the impact of and adaptation to global and regional warming.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n decadal-centennial scales during the MCA for four regions(Northeast,Northwest,Central-east,and Tibetan Plateau)in China,based on high-resolution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and related warm-cold record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Th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ime ser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China as a whole,the longest warm period during the last 2000 years occurred in the 10th-13th centuries,although there were multi-decadal cold intervals in the middle to late 12th century.However,in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decades,warm peaks and phases on the decadal scale of the MCA for different regions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On the inter-decadal scale,regional temperature variations were similar from 950 to 1130;moreover,their amplitudes became smaller,and the phases did not agree well from 1130 to 1250.On the multi-decadal to centennial scale,all four regions began to warm in the early 10th century and experienced two cold intervals during the MCA.However,the Northwest and Central-east China were in step with each other while the warm periods in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Tibetan Plateau ended about 40-50 years earlier.On the multi-centennial scale,the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CA and Little Ice Age was significant in Northeast and Central-east China but not in the Northwest China and Tibetan Plateau.Compared to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20th century,a comparable warmth in the MCA was found in the Central-east China,but there was a little cooling in Northeast China;meanwhile,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emperature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multi-scale variations TEMPERATURE Medieval Climate Anomaly
原文传递
热带海洋盐度障碍层多尺度变异机理及其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姗姗 王喜冬 +1 位作者 刘海龙 邵彩霞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在上层海洋,受盐度的影响,温度均匀层和密度均匀层并不一定重合,出现温跃层顶界深度明显大于密度跃层顶界深度的现象,即产生盐度障碍层。重力稳定度较高的障碍层对上层海洋热量的垂直交换具有"热障"作用,使混合层和温跃层无... 在上层海洋,受盐度的影响,温度均匀层和密度均匀层并不一定重合,出现温跃层顶界深度明显大于密度跃层顶界深度的现象,即产生盐度障碍层。重力稳定度较高的障碍层对上层海洋热量的垂直交换具有"热障"作用,使混合层和温跃层无法进行有效的热量交换,导致局地海洋上混合层偏暖,从而影响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得益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的实施,近20年来科学家已逐渐认识到盐度在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因此盐度障碍层在上层海洋热量收支中的作用等科学问题已成为物理海洋学的前沿研究热点。以障碍层多尺度变异为中心,围绕影响和调控障碍层变异的关键海洋过程,以及障碍层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天气、气候尺度变异的过程和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热带障碍层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以下3个方面的进展:全球不同热带海域障碍层的空间结构和多尺度变异特征;海洋动力过程和大气热力过程在障碍层变异中的作用及其机理;障碍层与天气、气候事件及海洋生物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和机理。强调了障碍层变异的海洋-大气耦合过程及其气候效应,最后提出了尚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障碍层 多尺度变异 形成机制 海气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一次四川特大暴雨灾害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周长艳 唐信英 邓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36-1647,共12页
利用四川气象台站观测资料、JICA项目地基GPS水汽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分析了2013年7月7-12日四川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的降水变化特征及水汽来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强降水带从盆地西... 利用四川气象台站观测资料、JICA项目地基GPS水汽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分析了2013年7月7-12日四川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的降水变化特征及水汽来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强降水带从盆地西北部的广元一直向南延伸至南部的雅安、乐山,呈西南一东北走向;灾害过程具有降水总量大、强度大、降水中心稳定少动、持续时间长等显著特点。暴雨灾害的最大累积雨量出现在成都都江堰地区,都江堰站过程总降雨量达到744.9mm,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该站过程降雨量的极大值和四川省国家级观测站暴雨过程降雨量的极大值。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和气候平均状态并不完全一致,除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偏南风水汽输送,孟加拉湾北部的西南风水汽输送以及高原主体上空的偏西风水汽输送以外,还出现了一条新的水汽输送路径:阿拉伯海北部的西南风水汽输送途经高原主体、高原东南部进人四川。充足的水汽条件、有利的水汽辐合辐散形势以及亚洲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此次暴雨过程雨带稳定、雨量超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灾害 多尺度变化 水汽来源 水汽收支
下载PDF
全球季风的多尺度演化 被引量:8
8
作者 郝青振 张人禾 +1 位作者 汪品先 王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9-699,共11页
作为中—低纬地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季风的形成演化和未来变化趋势一直是古气候和现代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四专题"多尺度季风"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全球季风系统演化的规律和机理以及... 作为中—低纬地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季风的形成演化和未来变化趋势一直是古气候和现代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第四专题"多尺度季风"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全球季风系统演化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季风系统在地球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季风变化的现代观测与地质重建、过去与现代季风的数值模拟、过去与现代季风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季风 亚洲季风 古季风 季风模拟 多尺度演化
原文传递
基于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赣江径流多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万智巍 贾玉连 +1 位作者 洪祎君 蒋梅鑫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22,共5页
利用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方法,结合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功率谱分析对径流序列进行多尺度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66年来赣江径流变化上升速率为6.5×10~8m^3/10 a,MK趋势检验的Z统计量为0.653,上升趋势不显著;1989年~1990年前... 利用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方法,结合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功率谱分析对径流序列进行多尺度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近66年来赣江径流变化上升速率为6.5×10~8m^3/10 a,MK趋势检验的Z统计量为0.653,上升趋势不显著;1989年~1990年前后发生了突变;赣江径流变化序列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非稳定性特征,径流的准3 a周期可能与长江流域降水的准3 a周期相关;准6 a、准14 a和准26 a周期,则可能与厄尔尼诺和太阳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变化 径流 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赣江
下载PDF
滁州市汛期雨量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GA-BP模型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世为 张新民 +2 位作者 段春锋 郁凌华 胡姗姗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5期89-93,共5页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析了滁州地区汛期雨量的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以国家气候中心的百余项环流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预测因子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汛期雨量气候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析了滁州地区汛期雨量的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以国家气候中心的百余项环流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预测因子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汛期雨量气候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1961—2017年汛期雨量存在准2a、4a的年际尺度及准11a、16a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变化特征,总体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及21世纪以来3个时段分别对应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两种方案对滁州地区7个站的预测误差分别为122mm和144mm,其中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因子优化的方案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雨量 多尺度时间变化 气候预测 GA-BP模型
下载PDF
基于ADCP回声的黑潮-亲潮混合区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琦 陈朝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5-319,共15页
利用深海潜标所搭载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得到的后向散射强度Sv,研究了黑潮-亲潮混合区浮游动物的垂向分布、其昼夜垂直迁移(dielvertical migration;DVM)的基本特征、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对反... 利用深海潜标所搭载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得到的后向散射强度Sv,研究了黑潮-亲潮混合区浮游动物的垂向分布、其昼夜垂直迁移(dielvertical migration;DVM)的基本特征、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对反气旋式中尺度暖涡的响应。结果表明:该海区的浮游动物主要分布在200 m以浅的上层海洋和300~800 m之间的中层海洋。上层浮游动物受浮游植物影响,生物量春秋多、夏冬少;分布深度夏季最浅、秋冬逐渐加深。中层浮游动物受水温影响,生物量春夏多、秋冬少;分布深度春夏深、秋冬浅。400 m层的浮游动物存在显著的DVM行为,表现为昼沉夜浮,年平均DVM幅度、时长和速度分别约为200 m,2 h和2.8 cm/s,瞬时速度可高达9 cm/s。DVM具有显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季节上,受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垂向分布的影响,DVM强度春季最强、秋冬次之、夏季最弱,DVM幅度(速度)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冬小。DVM起止时间由光照控制,与日落日出时刻的季节变化同步。季节内,DVM强度的变化与水温和流速相关。DVM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降低)而增强(减弱),并受到水平强流的削弱。通过个例研究,首次提出暖涡总体上抑制DVM,但涡旋不同位置对其影响不同:暖涡边缘的水平强流减弱DVM强度,而暖涡中心的高温减小DVM幅度。研究结果填补了黑潮-亲潮混合区浮游动物DVM研究的空缺,为该海区生态模型的优化和渔业资源的评估与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回声 黑潮-亲潮混合区 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 多时间尺度变化 中尺度涡
下载PDF
1951-2018年河北围场地区降水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兰兰 王长燕 +2 位作者 郁耀闯 韩景卫 王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87-92,101,共7页
利用1951-2018年河北围场地区气象站年降水量和同期的厄尔尼诺(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围场地区1951-2018年降水量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 利用1951-2018年河北围场地区气象站年降水量和同期的厄尔尼诺(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围场地区1951-2018年降水量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8年围场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上表现为增加的变化趋势,增幅为0.8 mm/10a;围场地区年降水量在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准4 a和准27 a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分别与厄尔尼诺的2~7 a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20~30 a周期相对应;交叉小波谱和小波凝聚谱表明,围场地区的年降水量与ENSO和PDO之间具有较好的共振周期,说明1951-2018年围场地区的年降水量可能受到厄尔尼诺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多尺度变化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DM) 厄尔尼诺(ENSO)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围场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
13
作者 满红聪 禹凯 +2 位作者 陈莹莹 谢文鸿 蔡於杞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0,共9页
对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目的是得出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尺度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机制。在年际尺度上,将热含量与尼诺3.4指数(Nino 3.4 Index)进行相关分析;在年代际尺度上,将热含量与北太平洋环流振荡指数... 对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目的是得出中国东部沿海热含量的多尺度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机制。在年际尺度上,将热含量与尼诺3.4指数(Nino 3.4 Index)进行相关分析;在年代际尺度上,将热含量与北太平洋环流振荡指数(NPGO Index)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DO Index)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中国东部沿海200 m水深以浅的陆架海域热含量与NPGO指数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关性最高,为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40,置信度超过90%。流场与NPGO指数的回归及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黑潮区流场与NPGO指数存在负相关。我们将影响机制归纳为:NPGO正异常时,中国东部沿海黑潮流速减慢,由于地转平衡作用,会有大量高温高盐的黑潮水侵入中国东部沿海,将热量传输到黑潮左侧的中国东部沿海陆架区域,引起该区域海水热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沿海 热含量 多尺度变化 NPGO指数 合成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变分法和剪切波耦合算法的蝗虫切片保纹理图像降噪 被引量:4
14
作者 梅树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2-159,共8页
保纹理降噪在农业领域图像处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降噪方法由于无法正确识别纹理和噪声导致降噪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多尺度插值小波框架下的变分法和剪切波变换耦合降噪方法,其中变分法可以识别图像中的主要目标物... 保纹理降噪在农业领域图像处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降噪方法由于无法正确识别纹理和噪声导致降噪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多尺度插值小波框架下的变分法和剪切波变换耦合降噪方法,其中变分法可以识别图像中的主要目标物轮廓,但把纹理识别为噪声;而剪切波变换可识别图像中的纹理细节,但也容易把噪声当作纹理。耦合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错切变换,实现图像中纹理区域的降噪,然后通过变分法消除剪切波变换中误将噪声作为纹理重构出现的人工伪影。耦合方法结合了2种方法的优点,使图像降噪效果得到提高。最后以蝗虫切片图像的降噪为例进行数值验证,相对于变分法,峰值信噪比PSNR提高了6.37%;相对于剪切波,PSNR提高了5.90%,数值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耦合 算法 蝗虫切片图像 多尺度变分法 剪切波 降噪
下载PDF
基于梯度稀疏和多尺度变分约束的图像增强算法
15
作者 黄福珍 王奎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8-239,共12页
针对低照度条件下采集到的图像存在亮度偏低、细节模糊等问题,通过分析传统Retinex理论在增强图像过程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稀疏和多尺度变分约束的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输入图像由RGB空间转换到HSV空间,提取亮度分量,实现... 针对低照度条件下采集到的图像存在亮度偏低、细节模糊等问题,通过分析传统Retinex理论在增强图像过程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稀疏和多尺度变分约束的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输入图像由RGB空间转换到HSV空间,提取亮度分量,实现3个通道的解耦合。然后,根据零范数的梯度全局显著特性,定义了一个新的相对全变分正则项。接着,在HSV空间下惩罚亮度分量,构建一种具有梯度稀疏的变分模型对亮度通道进行约束,并通过将控制因子扩张为多个尺度,形成多尺度变分约束,提升照度估计的准确度,使之更加符合光照分布特性。根据Retinex理论进行映射,获取亮度通道对应的反射图像。进而利用亮度通道不同尺度下的约束所对应的不同照度结果,分别提取图像的粗略细节、中等细节和精细细节,通过多尺度细节加权,对反射图像进行细节增强。最后,对照度图像进行伽马校正,与经细节提升后的反射图像重组并进行颜色空间转换得到输出的增强图像。通过定量、定性实验对本文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增强图像有着更高的色彩丰富度和更低的色差水平,能够保持图像的自然度,提升图像的视觉效果。在均值、平均梯度和信息熵的表现上,相比原图均有大幅度提升;与现有的先进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平均定量指标在不同类型低照度图像的增强图像上均产生了较优的效果,且运算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HSV空间 梯度稀疏 多尺度变分模型 亮度约束
下载PDF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诗琦 李广全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2,共9页
基于熵值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建构产业结构系统与城镇化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2002—2014年吉林省两种尺度下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综合指... 基于熵值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建构产业结构系统与城镇化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2002—2014年吉林省两种尺度下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综合指数波动较小,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上升,形成了产业结构主导型和城镇化主导型两个时期.(2)2002—2014年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3)从空间尺度看,地市级耦合协调度呈现相间分布的特征;市县级在空间分布上非均衡性显著,经历了散点分布、带状相间分布和成片联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 时空耦合 多尺度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近30年九龙低涡气候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慕丹 李跃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共17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198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不同生命史九龙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结果表明:持续1—2个时次的九龙涡(T_(1-2)JLV)和3—4个时次的九龙涡(T_(3-4)JLV)初生高频中心位于27°—28.5°...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198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不同生命史九龙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活动规律。结果表明:持续1—2个时次的九龙涡(T_(1-2)JLV)和3—4个时次的九龙涡(T_(3-4)JLV)初生高频中心位于27°—28.5°N,100°—101.5°E,持续5—6个时次的九龙涡(T_(5-6)JLV)初生高频中心位于29°—30.5°N,102°—103.5°E,持续时间大于7个时次的九龙涡(T_(≥7)JLV)初生高频中心位于28°—29.5°N,101.5°—103.5°E,生命史越长越易生成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九龙涡生成频数30年呈增长趋势,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九龙涡生成频数随月份大致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1—5月随月份增加,5—12月随月份减少,5月最大,9月最小,3月T_(1-2)JLV生成最多,9月最少,4月T_(3-4)JLV生成最多,12月最少,6月T_(5-6)JLV、T_(≥7)JLV生成最多,1—4月无T_(5-6)JLV生成,12月T_(≥7)JLV生成最少,夏季九龙涡频数虽不是最高,但最易生成长生命史九龙涡,且最易移出源地;生命史低于24 h的九龙涡(T_(1-2)JLV、T_(3-4)JLV)夜发性不突出,生命史超过24 h的九龙涡(T_(5-6)JLV、T_(≥7)JLV)具有显著的夜发性特征;移出源地的九龙涡频数随月份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1—6月随月份增加,6—12月随月份减少,6月移出源地的频数最多。T_(≥7)JLV的移动路径以偏东路径为主,6月后有东南路径和东北路径,T_(5-6)JLV移出路径只有偏东路径和东北路径,生命史小于24 h的九龙涡由于靠近统计区边缘地区也有可能移出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涡 区域分布 多尺度时间变化 移动特征
下载PDF
考虑执行能力约束的多机协同目标分配AEPSO算法
18
作者 黄樊晶 吴盘龙 +2 位作者 李星秀 赵若涵 何山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8-957,共10页
针对复杂环境中的多无人机协同攻击目标分配算法存在约束条件不充分、解空间的多样性与收敛性难以平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执行能力约束的多机协同目标分配自适应精英粒子群(AEPSO)算法。首先,在以攻击效益最大化、时间及损毁代价最... 针对复杂环境中的多无人机协同攻击目标分配算法存在约束条件不充分、解空间的多样性与收敛性难以平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执行能力约束的多机协同目标分配自适应精英粒子群(AEPSO)算法。首先,在以攻击效益最大化、时间及损毁代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基础上,将多无人机续航能力、跟踪攻击性能等差异性导致的执行能力受限作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多无人机协同目标分配模型。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初始化和多尺度协同变异的自适应精英粒子群策略:通过构建一种改进型Logistic映射,实现粒子混沌初始化,提高了初始粒子群的多样性及搜索遍历性;设计了带有不同方差的自适应高斯变异机制作为精英选择策略,增强了粒子群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跳出局部最优;最后,将粒子收敛贡献值作为反馈信息自适应地调整粒子群参数,加快算法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无人机与目标的分配关系下,所提算法以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小的适应度值求解出最佳的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精英粒子群 混沌 粒子收敛贡献值 目标分配 无人机 多尺度协同变异算子
下载PDF
一种多尺度协同变异的萤火虫粒子群混合算法及在车间调度中的应用
19
作者 周艳平 刘永娟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2年第6期266-271,278,共7页
车间调度对于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单一优化算法在解决调度优化问题时存在的不足,探索求解速度和求解质量的均衡,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协同变异的萤火虫粒子群混合算法;引入动态自适应策略把种群分为两组... 车间调度对于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单一优化算法在解决调度优化问题时存在的不足,探索求解速度和求解质量的均衡,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协同变异的萤火虫粒子群混合算法;引入动态自适应策略把种群分为两组,对两组族群平行进化,在保持种群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求解速度;引入多尺度协同变异算子,利用不同大小方差的自适应高斯变异机制使种群以尽量分散的变异尺度来搜索解空间,通过混沌初始化种群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局部检索能力;将提出的算法应用于函数优化和流水车间调度问题求解,实验结果显示,算法在求解效率、精度方面优于对比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协同变异 动态自适应策略 平行进化 混沌初始化 流水车间调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