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自冬虫夏草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永杰 孙炳达 +3 位作者 张姝 旺姆 刘杏忠 巩文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7,共10页
冬虫夏草是生长于青藏高原的一种名贵中药材。天然冬虫夏草及其微环境中生活着多种真菌。作者使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真菌区系进行研究。从天然冬虫夏草的子座、菌核和菌膜3个部位共分离到572个真菌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将大... 冬虫夏草是生长于青藏高原的一种名贵中药材。天然冬虫夏草及其微环境中生活着多种真菌。作者使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真菌区系进行研究。从天然冬虫夏草的子座、菌核和菌膜3个部位共分离到572个真菌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将大部分菌株鉴定到37个不同的属。这些菌株经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分析后,再根据nrDNAITS序列的相似性(以97%为阈值)共区分出92种不同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属于子囊菌的菌株数及OTU数均比接合菌和担子菌多。从菌膜分离的菌株数及OTU数都明显多于子座和菌核。分离自子座的优势真菌是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而分离自菌核和菌膜的优势真菌均为玫红假裸囊菌Pseudogymnoascus roseus。尚未最终鉴定的部分真菌可能为新的真菌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真菌区系 形态鉴定 分子鉴定 分类单元 单链构象多态性
原文传递
羽绒纤维的形态结构表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高晶 于伟东 潘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羽绒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其独特的分叉结构和表面结构,对具体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表征。比较鹅绒与鸭绒在形态上存在的差别,并与同类的蛋白质纤维———羊毛进行对比,阐述二者结构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羽绒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其独特的分叉结构和表面结构,对具体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表征。比较鹅绒与鸭绒在形态上存在的差别,并与同类的蛋白质纤维———羊毛进行对比,阐述二者结构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性能上的差异。研究弥补了目前国内外对羽绒形态结构细致研究及表征的不足,为更好地认识羽绒形态结构及形态差异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 分叉结构 形态结构 表征
下载PDF
SBS改性沥青相态结构的参数化表征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娄可可 康爱红 寇长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8-642,共5页
聚合物改性沥青是典型的两相共混物,相态结构分析是研究其改性机理和改性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参数化表征SBS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通过荧光显微系统对沥青观测样本进行图像采集,运用专业软件对荧光显微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聚合... 聚合物改性沥青是典型的两相共混物,相态结构分析是研究其改性机理和改性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参数化表征SBS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通过荧光显微系统对沥青观测样本进行图像采集,运用专业软件对荧光显微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聚合物相显微形态参数,对4种典型的显微形态参数长短轴之比最大值、面积百分率、分形维数、最大面积代表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面积代表值较其他参数更适合表征SBS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当聚合物最大面积代表值小于2500μm2时,改性沥青一般形成沥青相连续而聚合物相分散结构;当最大面积代表值大于15000μm2时,一般形成聚合物相连续而沥青相分散结构,即网络结构。荧光显微分析为SBS改性沥青相态结构的参数化表征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显微参数 相态结构 参数化表征
下载PDF
真空蒸发冷凝制备超细铜粉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时圣店 杨斌 +2 位作者 徐宝强 熊恒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6-340,共5页
借助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辉光放电质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真空蒸发冷凝制备超细Cu粉的方法及规律。实验表明,金属Cu的蒸发速率受蒸发温度和真空度的影响较大,所得Cu粉为面心立方晶体,形状规则,平均粒径小于2μm,分散性... 借助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辉光放电质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研究了真空蒸发冷凝制备超细Cu粉的方法及规律。实验表明,金属Cu的蒸发速率受蒸发温度和真空度的影响较大,所得Cu粉为面心立方晶体,形状规则,平均粒径小于2μm,分散性好,而且在真空条件下有利于制备高纯Cu粉。考察了蒸发温度、真空度、保温时间和冷凝条件四个因素对超细Cu粉粒度和形貌的影响规律,并用成核理论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Cu粉 真空 蒸发冷凝 形貌表征
下载PDF
Nonequilibrium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in compressible flows 被引量:10
5
作者 Yan-Biao Gan Ai-Guo Xu +3 位作者 Guang-Cai Zhang Chuan-Dong Lin Hui-Lin Lai Zhi-Peng Liu 《Frontiers of physics》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83-99,共17页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scosity and heat conduction on the onset and growth of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KHI) via an efficient discrete Boltzmann model.Technically,two effective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to...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iscosity and heat conduction on the onset and growth of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KHI) via an efficient discrete Boltzmann model.Technically,two effective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configurations and kinetic processes.One is to determine the thickness of mixing layers through tracking the distributions and evolutions of the thermodynamic nonequilibrium (TNE) measures;the other is to evaluate the growth rate of KHI from the slopes of morphological functionals.Physically,it is found that the time histories of width of mixing layer,TNE intensity,and boundary length show high correlation and attain their maxima simultaneously.The viscosity effects are twofold,stabilize the KHI,and enhance both the local and global TNE intensities.Contrary to the monotonically inhibiting effects of viscosity,the heat conduction effects firstly refrain then enhance the evolution afterwards.The physical reasons are analyzed and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discrete BOLTZMANN method THERMODYNAMIC NONEQUILIBRIUM effec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原文传递
华莱士瓜采后丝状真菌的分离及rDNA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郅媛 姚婷 +2 位作者 范雅为 张燕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12-118,共7页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 从采后贮藏期间自然发病的华莱士瓜上分离到12株丝状真菌,将分离菌经纯化后回接到健康无损的华莱士瓜上,发病特征与分离发病果实一致,确定其为华莱士瓜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1株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2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真菌、3株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 ex Fr.)真菌和5株镰刀属(Fusarium LK. ex Fr.)真菌。其中,黑附球菌(E. nigrum)为甜瓜中首次发现的病原菌,而草酸青霉菌(P. oxalicum)、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泡盛曲霉菌(Aspergillus awamor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轮状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分别为甜瓜上分离到的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和镰刀属的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瓜 病原真菌 形态学 ITS区序列
下载PDF
Divergence time calibrations for ancient lineages of Ascomycot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a modern review of estimations 被引量:9
7
作者 Milan C.Samarakoon Kevin D.Hyde +6 位作者 Sinang Hongsanan Eric H.C.McKenzie Hiran A.Ariyawansa Itthayakorn Promputtha Xiang-Yu Zeng Qing Tian Jian-Kui(Jack)Liu 《Fungal Diversity》 SCIE 2019年第3期285-346,共62页
Inaccurate taxonomic placement of fossils can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errors in molecular clock studies and their generated evolutionary lineages.There are limited fossil data that can be used in divergence time e... Inaccurate taxonomic placement of fossils can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errors in molecular clock studies and their generated evolutionary lineages.There are limited fossil data that can be used in divergence time estimations.Therefore,reliabl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axonomical identification of fossil fungi are extremely important.Most fossils of Dothideomycetes and Sordariomycetes are from the early Cenozoic(66-23 Mya),with fewer from the late Mesozoic(174-145 Mya).However,it is hard to distinguish some fossil descriptions as photographs and illustrations are unclear;thus,the validity of using these fossils in calibrations of molecular clocks is problematic.This study brings scattered paleobiological data on selected fossil Ascomycota,using descriptions,fossil images and illustrations,coupled with recent age estimations,and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affinity of extant species.As an integrated approach,this study summarizes a historical fossil outline with a reliable minimum age for 16 calibrating points viz.crown of Aigialus,Anzia,Aspergillus,Asterina,Calicium chlorosporum–C.nobile,Capnodiales,Chaenotheca,Colletotrichum,Diaporthales,Meliola,Ophiocordyceps,Microthyriales,Microthyrium,Muyocopron,Pezizomycotina and Stigmatomyces.A scheme of Ascomycota ancient lineages is also provided in order to improve divergence time esti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sil fungi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PHYLOGENY TAXONOMY Two new combinations
原文传递
四种短体线虫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杜宇 邓宗汉 +4 位作者 丁元明 刘冰洋 李旻 雷屈文 林萌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9,共12页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荷兰的藏橐吾和铃兰、泰国的高山榕、缅甸的香蕉等种苗(球)分别鉴定出玻利维亚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olivianus、铃兰短体线虫P.convallariae、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P.speijeri。对...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荷兰的藏橐吾和铃兰、泰国的高山榕、缅甸的香蕉等种苗(球)分别鉴定出玻利维亚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olivianus、铃兰短体线虫P.convallariae、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P.speijeri。对这4种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后,认为头环、口针、侧区、生殖系统和尾形等形态特征是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利用引物28S-D2A/28S-D3Br扩增测序得到上述4种线虫的28S rRNA基因D2/D3区序列,序列分析发现玻利维亚短体线虫从欧洲到美洲的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较小,仅为0~0.007;铃兰短体线虫同一种群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为0.006~0.029;咖啡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3;斯佩奇短体线虫不同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和斯佩奇短体线虫P.speijeri亲缘关系很近,二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026。本研究再次证明线虫28S rRNA基因D2/D3区基因序列可作为短体线虫种间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体线虫 形态特征 28S rRNA 系统进化树 鉴定
原文传递
5株樱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姚婷 黄津津 +3 位作者 任向峰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4-79,共6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拉宾斯"、"红灯"樱桃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319~#、323~#、367~#、369~#和370~#。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纯化、回接、再分离纯化,并观察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提取5株病原真菌DNA,PCR扩...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拉宾斯"、"红灯"樱桃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319~#、323~#、367~#、369~#和370~#。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纯化、回接、再分离纯化,并观察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提取5株病原真菌DNA,PCR扩增rDNA ITS区序列后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并构建进化树。综合形态学特征和r DNA ITS区序列鉴定分析结果,得到菌株319~#为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菌株323~#为苹果果腐病菌(Diaporthe perniciosa)、菌株367~#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菌株369~#为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laxa)和菌株370~#为圆孤青霉菌(Penicillium cyclopium),其中D.perniciosa、E.nigrum和P.cyclopium为在樱桃果实上首次分离到的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雪峰虫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培育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娟 伍陵 +2 位作者 何正蜜 张平 陈作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4-1110,共7页
雪峰虫草Ophiocordyceps xuefengensis为近年来发现的真菌新物种,它是生长在活体植物大青的根或者茎中的疖蝙蛾幼虫体上的寄生菌。本文报道了从天然雪峰虫草子座中分离获得菌株,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分子证据(ITS序列)等方面对该菌株... 雪峰虫草Ophiocordyceps xuefengensis为近年来发现的真菌新物种,它是生长在活体植物大青的根或者茎中的疖蝙蛾幼虫体上的寄生菌。本文报道了从天然雪峰虫草子座中分离获得菌株,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分子证据(ITS序列)等方面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确证为雪峰虫草的无性型。PCR检测表明该菌株含有MAT1-2交配型基因,但不含MAT1-1交配型基因。我们成功培育了雪峰虫草子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ITS 子座 交配型
原文传递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高吸水性树脂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宇欣 李雪嫄 +1 位作者 赵亚楠 王平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丙烯酸为接枝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聚乙二醇200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微波辐射的条件下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并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液倍率、吸液速率、保水性能以及红外光...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丙烯酸为接枝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聚乙二醇200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微波辐射的条件下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并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液倍率、吸液速率、保水性能以及红外光谱、热稳定性、表观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质量比为1/7、中和度为65%、引发剂与丙烯酸质量分数为1%、交联剂与丙烯酸质量分数为0. 4%、反应时间为4. 5 min是较优的制备方法,该条件下制备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可达497. 13 g/g,吸盐倍率为61. 70 g/g;35℃条件下,该高吸水性树脂可保水48 h以上;重复使用6次后,该高吸水性树脂仍具有较高的吸液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高吸水性树脂 微波法 吸水性能 形态表征
下载PDF
煤矸石制备聚合氯化铝铁钙的形态表征与混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丽莉 徐新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215,共4页
为了探讨从煤矸石中酸溶制备得到的聚合氯化铝铁钙(PAFCC)的形态与混凝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聚合氯化铝铁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PAFCC与PAC(工业聚合氯化铝)处理高岭土废水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从煤矸石中酸溶制备得到的聚合氯化铝铁钙(PAFCC)的形态与混凝性能,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聚合氯化铝铁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PAFCC与PAC(工业聚合氯化铝)处理高岭土废水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PAFCC具有类空心管柱状结晶体的形貌,是一种含氯的铝、铁多羟基聚合物,推测其分子通式为[Al13-x Fex Ca2NaO22(OH)y]m Cl(24-y)·nH2O,0≤x≤5,0≤y≤24。用PAFCC与PAC做高岭土废水处理对比试验,PAFCC的混凝效果及污泥过滤脱水性能均优于P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聚合氯化铝铁钙 形态表征 混凝性能 污泥脱水
下载PDF
粗骨料形态特征表征参数及其与混凝土性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雪芹 马昆林 +4 位作者 龙广成 曾晓辉 唐卓 谢友均 刘宝举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是制备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粗骨料的形态特征直接影响混凝土中骨料间的堆积状态、排列方式、接触形式以及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从而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造成显著影响。近年来,...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是制备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粗骨料的形态特征直接影响混凝土中骨料间的堆积状态、排列方式、接触形式以及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能,从而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造成显著影响。近年来,随着天然砂石资源逐渐稀缺,再生粗骨料和珊瑚粗骨料等绿色环保骨料逐渐用于混凝土中,但不同种类粗骨料之间的形态特征往往差异较大。因此建立粗骨料的形态特征表征体系以及明确其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实现粗骨料的高品质利用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及性能提升。本文基于粗骨料的形状、棱角和表面质地等形态特征,系统总结了粗骨料形态特征的表征参数及参数测量方法,对目前所采用的粗骨料形态特征的数值分析、重构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粗骨料形态特征参数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形态特征 表征参数 混凝土
下载PDF
南洋楹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永光 韦如萍 周小珍 《广东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69-71,共3页
文章介绍了南洋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特性和用途 ,并总结了南洋楹的栽培技术。发展南洋楹人工林的关键技术在于选用良种 ,培育壮苗 ,适地适树 ,施足基肥 ,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和追肥 ,特别是造林当年和次年要结合抚育进行抹芽、修枝。栽... 文章介绍了南洋楹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特性和用途 ,并总结了南洋楹的栽培技术。发展南洋楹人工林的关键技术在于选用良种 ,培育壮苗 ,适地适树 ,施足基肥 ,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和追肥 ,特别是造林当年和次年要结合抚育进行抹芽、修枝。栽植 3年后 ,应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 ,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楹 形态特征 生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辫状河流演变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威 鲁瀚友 +2 位作者 陈帮 游宇驰 胡旭跃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7-968,共12页
辫状河流属于冲积河流的主要类型,对流水地貌景观、水生栖息地和河流开发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根据辫状河流演变过程与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定义与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描述,并给出常用的形态表征方法与参数。总结辫状河流的4种... 辫状河流属于冲积河流的主要类型,对流水地貌景观、水生栖息地和河流开发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根据辫状河流演变过程与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定义与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描述,并给出常用的形态表征方法与参数。总结辫状河流的4种野外地形观测方法以及水槽试验和数值模型的应用,比较它们的适合范围;描述辫状河流的不同形态单元的组成,列举沙洲形成、汊道调整与横向迁移、岸滩侵蚀、河漫滩淤积等基本演变规律;对比分析水流功率、床沙粒径、泥沙补给、滨河植被、河谷宽度等影响辫状河流形态动力学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青藏高原不同空间尺度辫状河流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和演变规律是河流动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流 形态表征 河床演变 形态动力学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纳米Fe-Ni合金晶须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一钧 陈秀敏 杨树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年第4期23-25,共3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通过在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条件下,以KBH4为还原剂,在二价铁、镍盐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还原出晶须状的Fe-Ni合金.用XRD衍射技术和TEM电镜测试手段,进行了合成Fe-Ni合金的物相分析和晶须形貌的表征.结果表... 采用液相还原法通过在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条件下,以KBH4为还原剂,在二价铁、镍盐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还原出晶须状的Fe-Ni合金.用XRD衍射技术和TEM电镜测试手段,进行了合成Fe-Ni合金的物相分析和晶须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液相还原反应可以得到6 nm的Fe-Ni合金晶须,当溶液浓度为1.0 mol/L时,晶须平均尺寸最小,长径比最大,晶须的成须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合金 液相还原 XRD衍射技术 形貌表征 晶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表征及其抑制膜污染研究
17
作者 樊凯 王方正 +4 位作者 管楠 周国清 周俊伟 王兴亚 胡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97-3205,共9页
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与膜性能检测设备联合,设计了一种微纳米气泡(MNBs)抑制膜污染的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通入MNBs前后,MNBs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渗透、过滤和抗污染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MNBs的通入使得PVDF膜的通量衰减速率降低... 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与膜性能检测设备联合,设计了一种微纳米气泡(MNBs)抑制膜污染的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通入MNBs前后,MNBs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渗透、过滤和抗污染性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MNBs的通入使得PVDF膜的通量衰减速率降低约63.4%,截留率也提升了约21.3%.通过分析污染前后的膜表面微观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可得,MNBs能有效抑制污染物滤饼层的形成和对膜孔的堵塞,有效抑制了污染物对膜的直接粘附.纳米颗粒追踪(NTA)的结果显示,通入MNBs后污染物颗粒粒径增大,这可能是MNBs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使得污染物在MNBs表面聚集所导致.因此,MNBs抑制膜污染的机理在于,MNBs表面吸附聚集污染物,导致粒径增大,并以“汽桥”(gas-bridge)形式隔绝污染物与膜表面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膜分离 抗污染 形貌表征 机理
下载PDF
废弃烟梗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最佳条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周猛 王龙飞 +7 位作者 何爱民 陈伟华 王晓如 沈薇 来苗 崔冰 肖梦兰 赵铭钦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6-756,共11页
【目的】探究以废弃烟梗源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最佳条件及所制备样品的吸附性能。【方法】使用3个烟草产地(河南、陕西、湖南)的废弃烟梗水提物作为发酵培养基,制备了3种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以BC产量为指标,对种龄、接种... 【目的】探究以废弃烟梗源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最佳条件及所制备样品的吸附性能。【方法】使用3个烟草产地(河南、陕西、湖南)的废弃烟梗水提物作为发酵培养基,制备了3种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以BC产量为指标,对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装液量、温度、时间6个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对不同的废弃烟梗水提物培养基和常规培养基所得BC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1)在不添加额外营养物质的情况下,烟梗水提物可直接作为发酵培养基生产细菌纤维素。2)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最佳条件分别为:种龄18 h,接种量10%,初始pH值5.5,装液量50 mL,温度30℃,时间9~11 d。3)细菌纤维素产量与烟梗水提物中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4)烟梗水提物制备的B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表征发现,其都具有BC典型的精细三维纤维网状结构,纤维直径约为30~100 nm,无明显差异且SX-BC结晶度较高。5)4种BC均能吸附溶液中的Cu^(2+)和Zn^(2+),其中SX-BC对Cu^(2+)和Zn^(2+)的吸附效果最佳,分别达到36和39 mg·g^(-1)。【结论】SX-BC的发酵产量最高,对Cu^(2+)和Zn^(2+)的吸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细菌纤维素 吸附 形貌表征
下载PDF
一株产毒素葡萄链格孢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灵春 杨文蒿 +2 位作者 孙和龙 窦诗雯 敬国兴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4,共6页
链格孢菌是导致葡萄采后腐烂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且其产生的真菌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本研究从自然发病的葡萄果实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侵染菌株(A-0913),根据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5.8S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链格孢菌... 链格孢菌是导致葡萄采后腐烂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且其产生的真菌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本研究从自然发病的葡萄果实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侵染菌株(A-0913),根据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5.8S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同时,对该菌株基础生物学特性及其毒素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中性或偏碱性环境均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PDA培养基中培养36h后可达对数生长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产毒素的性能,通过进一步优化真菌毒素HPLC检测条件发现该链格孢菌株主要产AOH和AME两种真菌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形态学特征 5.8SrDNA-ITS 毒素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分类建构的形态表征及实施路径
20
作者 毛辉 王亚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52-59,95,共9页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是群内专业资源整合的逻辑依据。基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结构模型,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应遵循“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互融)、高层互选”这一理论框架模型。由于不同地...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是群内专业资源整合的逻辑依据。基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结构模型,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应遵循“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互融)、高层互选”这一理论框架模型。由于不同地区高职院校服务面向的区域产业集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产业聚焦程度、知识关联程度以及组织管理强度,专业群课程体系呈现四种典型形态表征。基于此,从循产建群,基于服务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确定专业群的建构形态;因群构课,基于专业群建构形态明晰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因课施策,基于专业群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团队并整合教学资源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分类建构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群课程体系 形态表征 实施路径 产业集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