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青 徐如祥 +3 位作者 刘策 刘广韬 周敬安 郭希高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取50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分成3组,其中急诊手术组20例,颅内血肿保守治疗后加重再手术组10例,保守治疗组2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前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7 d监测颅内压...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取50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分成3组,其中急诊手术组20例,颅内血肿保守治疗后加重再手术组10例,保守治疗组2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前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7 d监测颅内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值,后两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4天和7天监测颅内压FVEP值,共3次,每次监测颅内压之后即刻腰穿测定颅内压进行对照。比较二者之间差别。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内压时,15 min内连续3次测定FVEP值并记录,取平均值,分析所得240幅FVEP的N2波,总结N2波波形特点,比较同一测试者随着颅内压的改变FVEP值的变化情况。结果FVEP值和腰穿结果基本接近,用等效检验方法比较,结果提示二者之间等效,可以准确反应出颅内压的改变趋势。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较大.颅内压越高N2波潜伏期越长。结论仪器所测颅内压和腰穿测得的颅内压结果相比较,二者之间无差别。FVEP值和颅内压变化成正相关。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辅助工具,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颅内压监测 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颅内压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彬 张宁 +1 位作者 李志强 王旭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94,96,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415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持续动态监测颅内压和根据监测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415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294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减少脱水剂用...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415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持续动态监测颅内压和根据监测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415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结果的指导下,294例正常或轻度增高者减少脱水剂用量,121例中重度增高者及时加大脱水剂用量,其中有42例术后实时监测颅内压发现患者颅压增高CT证实迟发血肿进而实施二次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及时发现术后血肿形成、指导脱水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术后 治疗
原文传递
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镇痛镇静治疗颅内压监测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海贵 张维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0X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镇痛镇静治疗对颅内压的影响及整体预后影响。方法:58例外伤性高颅压患者根据镇痛镇静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与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治疗组给予帕瑞昔布钠和/或咪达唑... 目的:探讨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镇痛镇静治疗对颅内压的影响及整体预后影响。方法:58例外伤性高颅压患者根据镇痛镇静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与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治疗组给予帕瑞昔布钠和/或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对照组仅给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即刻、4h、12h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与昏迷评分都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O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瑞昔布钠和/或咪达唑仑用于NICU外伤性高颅压患者术后患者镇痛镇静,患者耐受良好,不抑制呼吸,安全性好,并能够通过降低基础代谢率,稳定颅内压,减少患者不良记忆,改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高颅压 镇痛镇静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双侧额叶挫裂伤病人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勤义 毛芳芳 +5 位作者 王栋 刘俊 孙呈国 陆俊杰 徐龙庆 王玉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11-213,217,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挫裂伤病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及解放军第101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1例双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挫裂伤病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及解放军第101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1例双侧额叶挫裂伤的临床资料。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危险因素。结果伤后6个月,预后良好118例,预后不良4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低、脑肿胀、血肿进展、未行颅内压监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入院时GCS评分低、脑肿胀、血肿进展,预后往往不良,注意防治;颅内压监测下的治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额叶挫裂伤 预后 颅内压监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血肿清除术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忠 张瑞剑 +4 位作者 韩志桐 张晓军 张义松 王俊青 赵卫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2-95,99,共5页
目的研究持续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合并脑疝患者显微血肿清除术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6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平均出血量(85.3±12.4)mL,格拉... 目的研究持续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合并脑疝患者显微血肿清除术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6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平均出血量(85.3±12.4)m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5.7±2.3)分;均行开颅显微血肿清除术及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1~7 d行动态监测颅内压变化。根据颅内压值将患者分为轻度升高组(52例)、中度升高组(25例)和重度升高组(19例)。比较3组患者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颅内压不同程度升高3组患者的术后GCS评分比较显示,颅内压越低组患者的GCS评分越高(均P<0.05)。颅内压越高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脑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越高(P<0.005~0.001)。颅内压越高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越短,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与同期GCS评分无明显关系,表明GCS评分对于术后并发症早期发现的效果差,不如颅内压值改变敏感。术后3个月时,3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GOS评分5级)和死亡率(GOS评分1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颅内压越高组患者的预后则越差。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可早期、灵敏地预测术后颅内压变化,积极指导术后的治疗,减少重症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动态监测 大面积脑出血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术后并发症 GOS评分
下载PDF
颅内压持续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6
作者 吴长周 董朋 《智慧健康》 2024年第6期141-144,148,共5页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使用颅内压持续监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抓阄的形式将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监护组,两组患者均为27例,分别采用传...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使用颅内压持续监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抓阄的形式将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监护组,两组患者均为27例,分别采用传统神经外科治疗方式和术后颅内压持续监护,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监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更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应用颅内压持续监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脱水剂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对防止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对患者恢复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持续监护 重型颅脑损伤 术后治疗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护在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毅毅 马宝新 刘克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4期30-31,共2页
目的 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护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02-2013-03本院诊治的64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护,比较不同颅内压水平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颅内压较高者的病死率、植... 目的 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护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02-2013-03本院诊治的64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护,比较不同颅内压水平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颅内压较高者的病死率、植物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颅内压较低患者,颅内压>60 mmHg及41~60 mmHg者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护在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了解患者预后及制定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护 双额叶脑挫裂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 被引量:6
8
作者 梁才干 莫泉 +1 位作者 林子同 谭达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与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4例,均进行Spiegelberg脑室探头置入颅内压监测术。根据患者颅内压情况给予相应的阶梯式治疗,观察颅内压控制以及维持脑灌注压的效果。结果本...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与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4例,均进行Spiegelberg脑室探头置入颅内压监测术。根据患者颅内压情况给予相应的阶梯式治疗,观察颅内压控制以及维持脑灌注压的效果。结果本组7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5.41%(41/74),中残9.46%(7/74),重残18.92%(14/74),植物状态8.11%(6/74),死亡8.11%(6/74)。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并配合阶梯式治疗,能够有效控制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均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 阶梯式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华军 齐文涛 +3 位作者 段晓春 庄国权 黄莹 俞正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01—2022-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行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置入颅内压监...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0-01—2022-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均行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术后骨瓣复位,术后1~7 d进行动态监测颅内压变化。根据颅内压(ICP)值将患者分为轻度升高组(41例)、中度升高组(26例)和重度升高组(5例)。分析3组基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GOS评分。结果3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3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ICP监测结果,每组患者在术后第1、3、7天的颅内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种并发症发生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脑水肿的发生时间较早(P<0.001)。脑水肿发生时的颅内压较高(P=0.041),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63)。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脑梗死发生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与同期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率(GOS 5分)和病死率(GOS 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使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时较早了解颅内压变化,有助于早期预测术后病情,从而指导术后治疗,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动态监测 破裂颅内动脉瘤 眶上外侧入路 GOS评分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洁 黄丽 谢研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7期182-184,共3页
目的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持续颅内压监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估患者预后,分别观察颅内压>... 目的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持续颅内压监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估患者预后,分别观察颅内压>60 mm Hg、40~60 mm Hg及<40 mm Hg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颅内压水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颅内压<40 mm Hg的患者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比例显著高于颅内压>60 mm Hg和颅内压为40~60 mm Hg的患者(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颅内压>60 mm Hg和颅内压为40~60 mm Hg的患者(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够有效评估患者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 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下载PDF
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家明 刘国梁 张立强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4期189-190,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压(ICP)监测对脑室出血患者的作用。方法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68例脑室出血患者,常规植入侧脑室引流管,连续测量颅内压4~10d,评估其预后。结果根据出血后6个月GOS评估预后,28例(41.2%)恢复良好,12例(17.6%)中... 目的研究颅内压(ICP)监测对脑室出血患者的作用。方法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68例脑室出血患者,常规植入侧脑室引流管,连续测量颅内压4~10d,评估其预后。结果根据出血后6个月GOS评估预后,28例(41.2%)恢复良好,12例(17.6%)中度残疾,10例(14.7%)严重残疾,8例(11.8%)植物状态,10例(14.7%)死亡。结论脑室内ICP监测在脑室出血患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有效防止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尽早发现颅内压变化趋势,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动态颅内压监测 应用 预后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用于脑膜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蓝芬 游彩芬 +1 位作者 李群香 黄月红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0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用于脑膜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脑膜瘤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监测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0)。试验组给予药物联合针灸的睡...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用于脑膜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脑膜瘤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监测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0)。试验组给予药物联合针灸的睡眠障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中,27例患者(90%)的辛普森等级为1级别,3例患者(10%)的辛普森等级为0级别。对照组中,19例患者(63.33%)的辛普森等级为1级别,11例患者(36.67%)的辛普森等级为0级别。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指导医生在临床用药及术后病程的发展等多方面做出及时科学的临床判断,显著性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 脑膜瘤 临床效果 护理方法
下载PDF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挫裂伤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晓君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双额叶挫裂伤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2例双额叶挫裂伤行NICP监测的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均给予NICP监测,15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颅内压超过40mmHg,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双额叶挫裂伤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2例双额叶挫裂伤行NICP监测的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均给予NICP监测,15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颅内压超过40mmHg,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颅内压均下降。其余37例患者于伤后3~7d颅内压增高,未达到手术要求,经脱水等处理后颅内压下降。根据格拉斯评分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分级,Ⅰ级25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5例。结论 NICP监测具有方便、无创、准确、易操作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有创颅内压监测可能发生的感染、出血、脑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额叶脑挫裂伤 无创颅内压监测 护理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护中的护理体会
14
作者 任红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8期108-110,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护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行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疾病转归、颅内压监测方法、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监护中颅内压持续>60 mm Hg,予行二次手术减压,术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2... 目的总结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护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行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疾病转归、颅内压监测方法、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监护中颅内压持续>60 mm Hg,予行二次手术减压,术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2周,其中1例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植物生存1例,余7例患者意识转清。结论颅内压监护仪能及时准确反映患者颅内压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伤情和指导治疗。颅内压监护中应予以相应术前、术后优质护理,严格规范无菌操作,以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护仪 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术后的意义 被引量:20
15
作者 崔荣周 詹彦 +3 位作者 谢延风 陈敏若 王佳 石全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持续动态观察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其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11月的53例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矢状窦旁20例,大脑镰旁23例,窦镰旁10例)术后的... 目的持续动态观察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其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2-11月的53例矢状窦、大脑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矢状窦旁20例,大脑镰旁23例,窦镰旁10例)术后的颅内压监测值,分析术后颅内压变化的规律及意义,分析其与术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6 h内患者颅内压较低甚至为负(5.87±7.33)mmHg,6~72 h逐渐升高(10.62±13.21)mmHg,72 h后达高峰并趋于稳定(13.36±11.43)mmHg。6 h内ICP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动态的颅内压监测可时时观察患者术后的颅内压变化,指导临床早期发现颅内压升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颅内压监测发现颅内压增高早于临床症状观察,结合影像学检查,提高了围手术期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脑膜瘤 颅内高压
下载PDF
颅脑损伤无创颅内压监测结合头颅CT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童祥龙 黄录茂 +3 位作者 雍成明 杨代明 宣家龙 徐兵 《安徽医学》 2014年第6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结合头颅CT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ICP监测仪对8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P监测,伤后3 d内重点监测,每次监测后行头颅CT检查并计分,分析CT演变过程,与ICP... 目的探讨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无创颅内压(ICP)监测结合头颅CT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ICP监测仪对8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ICP监测,伤后3 d内重点监测,每次监测后行头颅CT检查并计分,分析CT演变过程,与ICP值对照。结果患者的ICP值和同期头颅CT计分比较,重型患者高于中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值与头颅CT计分呈显著相关(r=0.93,P<0.05)。经CT证实的21例迟发创伤性颅内血肿(DTIH),比较入院24 h ICP值,发现颅内血肿增大或一侧脑挫伤加重时,压力差也随之加大。结论 FVEP无创ICP监测结合头颅CT检查可以简单、无创、较准确反映ICP,对早期判断病情进展,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迟发颅内血肿 无创颅内压监测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中闪光视觉诱发电位N_2波特点分析及N_2波潜伏期最佳测量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春辉 陆兵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分析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的 N2 波的波形特点 ,探讨 N2 波潜伏期在颅内压监测中最佳测量方式。方法 观察 40例患者 ,10 min内连续 3次 f VEP记录 ,分析所得 2 40幅 f VEP波 ,总结 N2 波的波形特点 ,比较在同一测试者 10 mi... 目的 分析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的 N2 波的波形特点 ,探讨 N2 波潜伏期在颅内压监测中最佳测量方式。方法 观察 40例患者 ,10 min内连续 3次 f VEP记录 ,分析所得 2 40幅 f VEP波 ,总结 N2 波的波形特点 ,比较在同一测试者 10 min内连续 3次 f VEP记录后 ,4种 N2 波潜伏期测量方法中 N2 波潜伏期在同一测试者中稳定性。结果  f VEP的 N2 波变异性较大 ,可以为单一波 ,也可以为复合波 ,在同一测试者 ,10 min内连续 3次测量也可得出不同的波形 ,N2 波的波幅与颅内压无关 ,N2 波较宽 ,其波形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前后均有较深的 P波。颅内压越高 N2 波潜伏期越长。N2 波潜伏期的 4种测量方法在同一患者 10 min内 3次连续测量中 ,中点潜伏期在变化差值最小。结论  f VEP的 N2 波波形变异较大 ,建议在颅内压监测中选用 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闪光视觉 诱发电位 N2波特点 N2波潜伏期 测量方式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仪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静 马亚南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仪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30例。试验组患者用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颅内压,对照组患者未行颅内压监测,其他治疗方法同试验组。对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比...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仪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30例。试验组患者用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颅内压,对照组患者未行颅内压监测,其他治疗方法同试验组。对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17例(56.67%)预后良好,8例(26.67%)轻残;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8例良好(26.67%),4例轻残(13.33%),试验组患者良好及轻残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3.33%和7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颅内压监测仪监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压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仪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振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6期42-43,共2页
目的研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采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并予以降颅内压治疗。结果颅内压监测4∽15天,无颅内大出血。2例出现感染(1... 目的研究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采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并予以降颅内压治疗。结果颅内压监测4∽15天,无颅内大出血。2例出现感染(1.82%),治疗后好转。6例患者持续颅内压增高,给予手术清除血肿。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压持续增高,药物降压无效,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好转。随访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GCS评分,良好54例,恢复不良23例,死亡33例。结论颅内压监测正逐步由有创转为无创监测,由单参数转为多参数观察,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的颅内压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脑出血 应用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和纳络酮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礼芹 蒋金泉 郭建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对脑出血术后早期颅内压的监测作用,并评价纳络酮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6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纳络酮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于术后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并评价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分... 目的 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对脑出血术后早期颅内压的监测作用,并评价纳络酮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65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纳络酮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于术后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并评价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分析纳络酮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颅内压的改变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颅内压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治疗组颅内压水平及脑水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纳络酮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纳络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