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拱与“俺答封贡” 被引量:17
1
作者 颜广文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俺答封贡"是明代乃至中国古代边疆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封贡的成功,奠定了明清政府与蒙古族的治理模式。但谁是"俺答封贡"的主导者和决策者,学术界却出现了高拱、隆庆帝和张居正三种说法,而且又都是各说各... "俺答封贡"是明代乃至中国古代边疆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封贡的成功,奠定了明清政府与蒙古族的治理模式。但谁是"俺答封贡"的主导者和决策者,学术界却出现了高拱、隆庆帝和张居正三种说法,而且又都是各说各的,并没开展正面讨论,故有辨清的必要。是高拱主导了"俺答封贡"事件的全过程,高拱是解决该事件的真正决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 民族关系 蒙古族 明朝
下载PDF
浅议元朝的“四等人”政策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大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3,121,共5页
通过对元朝的"四等人"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四等人"的划分既有维持大一统的需要,也是对宋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一种承认,而以蒙古为国之根本、色目和汉人互相牵制的政策又导致了民族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进而为... 通过对元朝的"四等人"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四等人"的划分既有维持大一统的需要,也是对宋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一种承认,而以蒙古为国之根本、色目和汉人互相牵制的政策又导致了民族分布格局的巨大变化,进而为更大范围内的民族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以往学界仅仅以民族歧视和压迫来评价元朝"四等人"政策的历史作用似乎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统治政策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葱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哈斯巴根 裴盛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3-48,共6页
应用民族植物学方法 ,调查研究了内蒙古蒙古族对草地葱属植物的传统命名、牧草利用、食物利用、药物利用和文化利用的特征及科学内涵 ,探讨了草地葱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地 葱属植物 蒙古族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蒙古族利用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哈斯巴根 陈山 +1 位作者 满都拉 音扎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1994年第2期59-65,共7页
运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报道了蒙古族时冷蒿的牧草利用、药物利用以及冷蒿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
关键词 蒙古族 冷蒿 民族植物学 牧草 药物
下载PDF
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头面部观察特征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艾琼华 赛福鼎 +1 位作者 许煜和 阿不都艾尼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0-57,共8页
对新疆伊犁的哈萨克族551人,维吾尔族527人和蒙古族533人的头面部30项指标进行了活体观察和比较。他们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哈萨克族与蒙古族在许多方面较为相似,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蒙古族与维吾尔族也... 对新疆伊犁的哈萨克族551人,维吾尔族527人和蒙古族533人的头面部30项指标进行了活体观察和比较。他们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哈萨克族与蒙古族在许多方面较为相似,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蒙古族与维吾尔族也有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观察 头面部 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新疆
下载PDF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食用野果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哈斯巴根 恩和巴雅尔 音扎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1995年第1期60-63,共4页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对当地野果植物资源的利用知识和经验。结果表明,有15种植物的果实被当地蒙古人采集食用;民间有独特的命名、分类和食用方法;民间的种植现象具有持续利用价值。本文...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对当地野果植物资源的利用知识和经验。结果表明,有15种植物的果实被当地蒙古人采集食用;民间有独特的命名、分类和食用方法;民间的种植现象具有持续利用价值。本文还探讨了野果的食用价值、持续利用和开发问题,提出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果 民族植物学 食用植物 野生植物
下载PDF
“绿色和谐”视野下的蒙古族生态文化 被引量:6
7
作者 何红艳 扎木苏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7,共4页
绿色和谐理念是一种新的哲学观,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因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此视野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及整个宇宙之间都处于一种现代生态学的观照之中。蒙古族的生态文化是从古代蒙古族所从事的游牧... 绿色和谐理念是一种新的哲学观,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因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此视野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及整个宇宙之间都处于一种现代生态学的观照之中。蒙古族的生态文化是从古代蒙古族所从事的游牧和狩猎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运用绿色和谐理念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探讨,可以使我们对蒙古族生态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清新、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蒙古族 绿色和谐理念 人与自然 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学 和谐发展 理论支持 相关理论 人与人 哲学观 游牧
下载PDF
谈蒙古族民歌器乐化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潮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09-113,共5页
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繁荣 ,促进了蒙古族民歌与不同音乐体裁和创作方式的逐步结合 ,孕育、产生了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具有蒙古音乐风格的器乐曲。蒙古族民歌的器乐化发展 ,既保持了民族... 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繁荣 ,促进了蒙古族民歌与不同音乐体裁和创作方式的逐步结合 ,孕育、产生了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具有蒙古音乐风格的器乐曲。蒙古族民歌的器乐化发展 ,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普遍的表现形式 ,又融合了当今中西音乐的多种创作技法 ,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歌 音乐 器乐化 创作技法
下载PDF
蒙古族传统装饰图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任梓萌 孙心乙 +1 位作者 张欣然 李怡霏 《流行色》 2023年第4期98-100,共3页
将蒙古族传统装饰图案应用到蒙古族建筑,既可以丰富蒙古族建筑形态,又能弘扬传统文化。本文从蒙古族装饰图案的形象分类出发,阐述了蒙古族装饰图案的色彩特点和艺术价值,从蒙古包、民用类建筑等方面入手,详尽探讨了蒙古族传统装饰图案... 将蒙古族传统装饰图案应用到蒙古族建筑,既可以丰富蒙古族建筑形态,又能弘扬传统文化。本文从蒙古族装饰图案的形象分类出发,阐述了蒙古族装饰图案的色彩特点和艺术价值,从蒙古包、民用类建筑等方面入手,详尽探讨了蒙古族传统装饰图案在蒙古族建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传统装饰图案 蒙古族建筑 应用
下载PDF
试析蒙古族“以西为尊”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5
10
作者 满珂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46-49,共4页
本文从蒙古族以西为尊的民俗事象出发 ,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 ,从而总结概括出蒙古族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揭示了蒙古族与众不同的思维特点。
关键词 蒙古族 以西为尊 文化研究 礼俗文化
下载PDF
张居正的蒙古观及其实践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7,180,共11页
洪武、永乐之后,如何应对北部蒙古问题,明朝始终未能找到良策。在对抗屡屡无效后,和解便成为唯一的选择。在这一政策大调整中,张居正辅助高拱,并在穆宗的支持下,在隆庆后期与俺答汗实现了和解,有效缓解了蒙古对北京的直接威胁,但"... 洪武、永乐之后,如何应对北部蒙古问题,明朝始终未能找到良策。在对抗屡屡无效后,和解便成为唯一的选择。在这一政策大调整中,张居正辅助高拱,并在穆宗的支持下,在隆庆后期与俺答汗实现了和解,有效缓解了蒙古对北京的直接威胁,但"俺答封贡"并没有真正解决明蒙关系中的固有矛盾。对土蛮等势力,张居正重复着嘉隆时期对俺答汗的态度,拒绝通贡和好,致使其不断侵扰辽东,同时听任俺答部向西移动,破坏着甘肃镇的防御体系,造成了明朝东北、西北两大区域民族格局的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 蒙古观 俺答封贡
原文传递
三论安顺屯堡人主体的由来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训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7-162,共6页
安顺屯堡人特殊的服饰与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相似,其特殊的语音和食品亦具明显的北方特点。安顺屯堡人的主体,系源于洪武年间被带往西南的前元太尉纳哈出的部属,以及与之婚配的当地土著。
关键词 安顺屯堡人 蒙古人 纳哈出 服饰 语音
原文传递
蒙古族狩猎习俗 被引量:5
13
作者 扎格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7,共5页
狩猎生产的整个过程 ,不仅构成了蒙古族物质文化的主体 ,也深刻地影响着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狩错文化随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内部生态平衡规律 ,走过漫长的历史变革进程 ,并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 狩猎生产的整个过程 ,不仅构成了蒙古族物质文化的主体 ,也深刻地影响着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狩错文化随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内部生态平衡规律 ,走过漫长的历史变革进程 ,并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深入研究和阐释狩猎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规律 ,对拓展和深化游牧文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狩猎习俗 游牧文化
下载PDF
俄语中“契丹”是源自辽朝的强盛吗?
14
作者 肖爱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关于俄语中“契丹”的来源,学者均认为是因为辽朝及西辽(哈喇契丹)的强盛,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认为蒙古西征也是一个原因。实际上,辽朝、西辽均不与罗斯接壤,罗斯也未与辽朝、西辽发生交往,故俄语中称“契丹”并非因为辽朝的强盛而导致... 关于俄语中“契丹”的来源,学者均认为是因为辽朝及西辽(哈喇契丹)的强盛,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认为蒙古西征也是一个原因。实际上,辽朝、西辽均不与罗斯接壤,罗斯也未与辽朝、西辽发生交往,故俄语中称“契丹”并非因为辽朝的强盛而导致的,而是源自早期蒙古人对辽朝的称谓。因称阻卜或达靼的早期蒙古诸部曾为辽朝西北路招讨司下辖的属部,而辽朝针对契丹人及其他北方民族的契丹文国号为“哈喇契丹”或“契丹”,故早期蒙古人称辽朝为“契丹”。辽朝灭亡后,蒙古人兴起,他们继续称金朝乃至中国为“契丹”。后来随着蒙古人的三次西征,这一称谓也随之远播欧亚。因罗斯曾沦为蒙古金帐汗国的附庸长达两个多世纪,故俄语中称中国为“契丹”是沿袭自蒙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契丹 辽朝 蒙古人 蒙古西征
下载PDF
状况与走向:内蒙古蒙古族女性参政程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乌云娜 陈素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6,共6页
女性参政是妇女解放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蒙古族女性是否拥有与男性或其他民族女性平等的参政权,既是蒙古族女性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又是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蒙古族女性参政水平低的现状,... 女性参政是妇女解放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蒙古族女性是否拥有与男性或其他民族女性平等的参政权,既是蒙古族女性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又是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蒙古族女性参政水平低的现状,应该从思想意识上自觉地把蒙古族女性参政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平等的高度上予以重视,积极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从而构建阳光政治体系,自觉强化蒙古族女性的参政意识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女性参政 参政意识 政治文明 和谐社会 内蒙古自治区 政治文明建设 民族平等 妇女解放 发展状况
下载PDF
浅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红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6-18,共3页
蒙古族作为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特别是信息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很多因素影响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文从增强多元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教... 蒙古族作为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特别是信息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很多因素影响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文从增强多元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教育传承等方面探讨了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并阐述了文化传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族文化 传承发展
下载PDF
金亡前的宋蒙关系探析
17
作者 藏毅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4-87,共4页
开禧二年(1206),蒙古汗国的建立,标志着一支新兴强大的势力在北方崛起。蒙古建国二十年,即灭亡了西夏政权,且逐渐改变着南宋与金分庭抗礼的局面。随着蒙古南下攻金,早期的宋蒙关系从最开始的不即不离,到关系热化,再到双方合力灭金,大体... 开禧二年(1206),蒙古汗国的建立,标志着一支新兴强大的势力在北方崛起。蒙古建国二十年,即灭亡了西夏政权,且逐渐改变着南宋与金分庭抗礼的局面。随着蒙古南下攻金,早期的宋蒙关系从最开始的不即不离,到关系热化,再到双方合力灭金,大体上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宋蒙虽然出现过山东地区势力争夺和丁亥之变等矛盾冲突,但攻金灭金始终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故总体上呈现平等、合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蒙关系 宋金关系 南宋 蒙古
下载PDF
水利秩序与蒙旗社会——以清代以来黄河河套万家沟小流域变迁史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宓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8,共8页
黄河河套万家沟小流域的变迁史呈现了水利秩序构建与蒙旗社会演变之间的关系。清代以来,在"走西口"的历史进程中,河套地区逐渐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过渡,农田水利渐次开发,定居村落大量形成。在共同的地域空间中,围绕着万家... 黄河河套万家沟小流域的变迁史呈现了水利秩序构建与蒙旗社会演变之间的关系。清代以来,在"走西口"的历史进程中,河套地区逐渐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过渡,农田水利渐次开发,定居村落大量形成。在共同的地域空间中,围绕着万家沟清洪水的开发和利用,蒙汉民众交往愈加频繁。地方社会自发地形成了以"村落"为中心的用水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治理方式的变化,更多村落加入万家沟灌区用水系统。与此同时,蒙汉民众还通过传说故事和祈雨仪式等方式维系水利秩序,这些地方性知识与习俗,不仅成为地域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持续地推动着当地社会的认同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民人 万家沟 水利 村落
原文传递
元明清蒙古族汉诗研究的力作——评《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19
作者 多洛肯 姚丽娟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是研究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新例证。该书创新点众多,主要有三:一是构建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新体系,对古代蒙古族汉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照,展现了蒙汉间的民族交融和文学交融;二是丰富多元的文献搜集,对生卒行年、著作流播、交游考论进行了清晰深入的考证;三是厘清古代蒙古族诗人汉诗发展脉络,从思想史、社会史和整体历史角度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诗歌的发展进程和差异产生的原因。该书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改变了研究方法,拓宽了研究范围,不仅系统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发展历程,而且揭示了元明清蒙古族与汉族在不断交融碰撞中共同书写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内涵和意义。这对于当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和榜样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蒙古族 文学交融 《中国古代蒙古族汉诗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