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财政乘数非线性变动与新时代财政工具选择 被引量:61
1
作者 卞志村 赵亮 丁慧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72,共17页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到财政乘数。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DSGE模型,建立权重可调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渐进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政府消费、投资补贴、消...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到财政乘数。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DSGE模型,建立权重可调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渐进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政府消费、投资补贴、消费税、资本收益税和劳动税等六类结构性财政工具调控效果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会显著影响财政乘数,且财政乘数随转型进程非线性变动,其机理在于货币政策转型会影响财政冲击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强度。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框架,财政政策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进程,以保证调控力度恰当、效果合意;对财政工具的选择应更加重视结构性减税与投资补贴,以改善民生福祉、激发经济活力;财政调控应有增有减,以维持预算平衡、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混合规则 数量规则 价格规则 财政工具
原文传递
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马勇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15,共12页
本文将金融稳定因素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对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仅仅盯住产出和通胀缺口的利率规则,纳入金融稳定考虑后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相对更高的利率规则值来抑制金融体系的... 本文将金融稳定因素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对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相比传统仅仅盯住产出和通胀缺口的利率规则,纳入金融稳定考虑后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相对更高的利率规则值来抑制金融体系的过度风险承担。实证分析也发现,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利率通常存在着系统性低估,这种低估主要源于紧盯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忽略了低利率政策对系统性风险的诱导作用。本文结论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基本启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会影响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倾向,因而有着确切的金融稳定内涵,适宜的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内涵,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做出必要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框架 利率规则
原文传递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现实难题与解决路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何德旭 余晶晶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39,共19页
信用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使中国当前的企业融资面临巨大的困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加深了流动性在信用供给端的淤积,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困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成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调节作用、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关键前提。本... 信用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使中国当前的企业融资面临巨大的困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加深了流动性在信用供给端的淤积,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困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成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调节作用、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关键前提。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通过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现状,对比国内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异同,来寻找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的原因与难点,最后对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信用 货币政策框架 金融监管
原文传递
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其对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培新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67,共7页
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潜在特性,以及由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分销模式,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是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在风险承担的积累时期和金融失衡的释放时期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 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潜在特性,以及由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分销模式,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是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在风险承担的积累时期和金融失衡的释放时期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认为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减缓金融失衡的释放而导致的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但难以约束以承担更高风险方式所导致的金融失衡,因而,必须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做出改进。最后阐述了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形成机理 货币政策框架
原文传递
价格与数量型工具相互支撑的货币政策框架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闫先东 张炎涛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71,共13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特定条件下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调控已成为许多央行的选择,即使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一些国家也开始注重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的配合。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等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特定条件下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调控已成为许多央行的选择,即使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一些国家也开始注重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的配合。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等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比分析了价格型、数量型等六种组合下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混合型政策工具优于单一型政策工具,如果更加注重GDP目标,数量型工具为主、价格型工具为辅的调控(QP)效果相对较好;如果更加注重通胀水平,那么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中长期调控(LPQ)效果较好;如果更加注重就业目标,运用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的短期调控(SPQ)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型工具 数量型工具 混合型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框架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体系选择:单一型规则抑或混合型规则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41,共15页
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和时变特征的SV-TVP-FAVAR模型,理论模拟与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在冲击极值、效应维度和收敛性上存在差异,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显... 通过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和时变特征的SV-TVP-FAVAR模型,理论模拟与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在冲击极值、效应维度和收敛性上存在差异,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显著,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相当,单一型规则的调控效果有下降趋势;单一型规则和混合型规则的冲击周期相当,混合型规则对产出的冲击极值更大,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极值更小,混合型规则的宏观经济效应优于单一型规则。新常态下,"价主量辅"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显著,更适合成为我国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单一型规则 混合型规则 宏观调控
下载PDF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国峰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52,共6页
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周期的成本收益分析格局变化,货币政策目标中需要加入金融周期。二是中央银行使用更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克... 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周期的成本收益分析格局变化,货币政策目标中需要加入金融周期。二是中央银行使用更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克服金融市场摩擦,特别是调控长期利率。三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视风险承担渠道。四是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这有利于最大化本国福利。五是新兴经济体需要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三方面同时着力才能实现宏观总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金融周期 长期利率 金融市场摩擦 国际协调
原文传递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检验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少岩 刘芮嘉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54,共12页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为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战略,货币供给方式和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以对冲外汇占款为基础转向以国内资本因素为基础,并开始实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流动性。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框架进行梳理的...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为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战略,货币供给方式和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以对冲外汇占款为基础转向以国内资本因素为基础,并开始实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流动性。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作用,并采用VAR模型将结构性货币政策分为数量型和利率导向型,分别对两类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利率波动、上市公司总市值和物价水平四个层面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利率导向型政策作用力度总体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因而在政策运用中需针对不同背景及政策目标,灵活选取多项政策组合以期取得最优执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重估 货币政策框架 结构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执行
下载PDF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培新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4,共10页
金融危机后,主要依靠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避免滑向通缩,实现了缓慢复苏。尽管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基本具有危机前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特点,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念、目标、工具、传导渠道等仍有诸多不同之处:(1)在长期通胀... 金融危机后,主要依靠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避免滑向通缩,实现了缓慢复苏。尽管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基本具有危机前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特点,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念、目标、工具、传导渠道等仍有诸多不同之处:(1)在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强调最大就业;(2)过度宽松、稳定通胀预期及以平衡方式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的政策策略;(3)最优控制和成本收益比较的政策规则;(4)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利率前瞻性指引的政策工具;(5)以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未来短期利率预期渠道为主的政策传导渠道;(6)"先量后价"、多工具组合和缓慢渐进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等等。危机后的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框架 经济复苏
原文传递
通胀目标法:理论分析与效用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艾洪德 蔡志刚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4-38,共5页
通胀目标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目标法 ,它对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改善通货膨胀状况具有极大的效用。目前有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一货币政策方法 ,但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能否实行还有待于各种外部政策措施的进一步... 通胀目标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目标法 ,它对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改善通货膨胀状况具有极大的效用。目前有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一货币政策方法 ,但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能否实行还有待于各种外部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目标法 货币政策 框架
原文传递
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选择与均衡框架构建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晓芳 卢小兵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共8页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大。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和应该如何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多年来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综合已有的理论实践和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现实,虽然目...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大。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和应该如何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多年来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综合已有的理论实践和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现实,虽然目前资产价格还不具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独立调控目标的条件,但是有必要将其作为货币调控的辅助监测指标纳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视野。央行应尽快建立与资产价格监测相关的指标体系,形成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因素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均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 传导机制 政策框架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兼论货币区的“三元悖论”之解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飞鸣 《金融评论》 2009年第1期73-83,共11页
信贷和资产价格的繁荣萧条周期,在自我实现机制和金融加速器机制下,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失衡,金融失衡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释放。这种繁荣萧条周期与不当的货币政策有紧密关系。奉行"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和以显性的或隐... 信贷和资产价格的繁荣萧条周期,在自我实现机制和金融加速器机制下,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失衡,金融失衡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释放。这种繁荣萧条周期与不当的货币政策有紧密关系。奉行"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和以显性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目标为最终目标、以利率为操作规则为最大特征的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对此表现的是宽容和无奈。与多数学者试图把资产价格纳入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目标体系中的主张不同,本文提出一个兼具总量与结构的复合调控特征的贷款准备金政策主张,构建模型来说明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和对货币区内成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贷款准备金
原文传递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分歧与共识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金融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共15页
受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调整期,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对核心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难以显现,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呼之欲出。至今,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新型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 受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调整期,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对核心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难以显现,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呼之欲出。至今,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新型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通过调研获得业界、学界和央行三组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对中国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判断,以期获得各界对新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分歧与共识。基于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虽然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界基本形成了对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央行独立性等方面的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共识。同时,央行也按照这一共识方向,加入"金融稳定"目标,推进以"央行沟通"政策为代表的包括"宏观审慎政策"、"信贷政策"、"贷款便利政策"以及"回购交易"等多种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操作。新型货币政策框架有利于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调研问卷
原文传递
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建伟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10期19-22,共4页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其近年来的实践情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国际上主要的货币政策框架为背景 ,在阐述信誉度是货币政策框架成功的核心的基础上 ,...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其近年来的实践情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国际上主要的货币政策框架为背景 ,在阐述信誉度是货币政策框架成功的核心的基础上 ,展开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信誉度 货币供应量法 通货膨胀目标法
下载PDF
从通胀目标制到平均通胀目标制:理论、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宏瑾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6-170,共15页
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相继转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这是对当前全球流行的通胀目标制实践的拓展和延伸。理论上,最优通胀率应为负或为零,但由于零利率下界等现实因素,各国都设定了大于零的通胀目标(2%标准),采用兼顾其他... 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相继转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这是对当前全球流行的通胀目标制实践的拓展和延伸。理论上,最优通胀率应为负或为零,但由于零利率下界等现实因素,各国都设定了大于零的通胀目标(2%标准),采用兼顾其他目标的弹性通胀目标制。尽管通胀目标制获得巨大成功,但越来越兼顾其他目标及更灵活的安排呈现出明显的相机抉择特征。基于理论溯源和早期的实践分析表明,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制实质上是临时价格水平目标制,欧洲央行的新框架实质上是价格水平目标制。与简单工具规则相比,将通胀目标制作为最优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政策效果并不稳健。探索能够更好解释现实的简单稳健货币规则,仍是未来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要方向,这对健全中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目标制 平均通胀目标制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策略 最优货币政策理论
原文传递
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影响研究——兼论双稳定目标的实现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伟泽 陈小亮 +1 位作者 王兆瑞 陈彦斌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7,共19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宏观政策不应只关注经济稳定目标,还要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而且只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双稳定目标,使用双支柱调控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构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宏观政策不应只关注经济稳定目标,还要关注金融稳定目标,而且只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双稳定目标,使用双支柱调控框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构建了双支柱框架,为全世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没能很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本文认为,这很可能与中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TFP长期增速下滑有关。本文通过构建含有双支柱和双稳定目标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深入剖析了长期TFP增速变化对双支柱框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处于“高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双支柱框架有助于实现双稳定目标,这是已有文献普遍关注的情形。而当经济处于“低TFP增速均衡”状态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将产生“对抗效应”,从而削弱双支柱框架对双稳定目标的实现效果,这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情形较为相似。基于本文的结论,中国需要将双支柱框架与提升长期TFP增速的政策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双稳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框架 双稳定目标 长期TFP增速变化
原文传递
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芸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如何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了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新西兰储备银行等四个在透明度实践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中央银行,围绕目标透明、程序透明和... 如何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了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新西兰储备银行等四个在透明度实践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中央银行,围绕目标透明、程序透明和政策透明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对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透明度实践 货币政策框架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振华(翻译) 李琳曈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6-140,187,共6页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改革 货币政策框架 市场利率传导 存款利率自律机制
原文传递
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杜永善 高洁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5,共11页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冲击下,多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必然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数字货币概念...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冲击下,多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必然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数字货币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结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目标体系及传导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尽管会对货币政策框架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总体有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升,并提出了要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积极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切实注重价格型调控、持续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努力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联动效应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下载PDF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乃芳 张文韬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2,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联储货币政策经历多次调整。从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操作,到货币主义时代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从保罗·沃克尔时代以抑制通货膨胀为最终目标,到格林斯潘时代泰勒规则;从金融危机后伯南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到... 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联储货币政策经历多次调整。从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操作,到货币主义时代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从保罗·沃克尔时代以抑制通货膨胀为最终目标,到格林斯潘时代泰勒规则;从金融危机后伯南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到耶伦对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讨论。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决策方式和规则不断演变。本文对美联储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具体实践及政策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我国健全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相匹配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框架 量化宽松 泰勒规则 相机抉择 通货膨胀 金融危机 中央银行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