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洛伐他汀的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立新 莫海涛 石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6-98,115,共4页
通过对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洛伐他汀发酵过程的观察,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洛伐他汀的积累、物料含水量及重量等性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得出了发酵周期为12d,影响固态发酵的两个关键参数的最适值:物料厚度为4.5cm,初始... 通过对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洛伐他汀发酵过程的观察,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洛伐他汀的积累、物料含水量及重量等性质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得出了发酵周期为12d,影响固态发酵的两个关键参数的最适值:物料厚度为4.5cm,初始含水量50%。发现固态发酵较液体发酵有明显优势,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固态发酵洛伐他汀的产率为液体发酵的20倍以上。选择乙醇为浸取洛伐他汀的初始溶剂,并确定了其最适浓度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洛伐他汀 固态发酵 发酵条件
下载PDF
He-Ne激光对红曲霉M_(9x)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被引量:8
2
作者 戴德慧 郭爱莲 蒋家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5-78,共4页
采用He-Ne激光诱变红曲霉M9x原生质体,获得一株MonacolinK产量为103.73μg/ml的诱变株M9y,其产量约是出发菌株M9x的4.1倍,经酯酶同工酶分析,其酶带条纹数、迁移率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对诱变株进行传代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经斜面传代... 采用He-Ne激光诱变红曲霉M9x原生质体,获得一株MonacolinK产量为103.73μg/ml的诱变株M9y,其产量约是出发菌株M9x的4.1倍,经酯酶同工酶分析,其酶带条纹数、迁移率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对诱变株进行传代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经斜面传代八代以后,诱变株M9y的MonacolinK产量仍较稳定,无明显的回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He—Ne激光 Monacolin K 同工酶
下载PDF
产洛伐他汀红曲菌的筛选及中药对其固态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车鑫 毛健 +2 位作者 刘双平 周志磊 薛景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4-119,共6页
经洛伐他汀(Monacolin K)抗性平板筛选和固态发酵实验验证,从红曲分离源中得到一株产洛伐他汀能力最强的菌株,并命名为M2-1,发酵12 d后其洛伐他汀产量可达1.472 mg/g(以干基计)。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将其鉴... 经洛伐他汀(Monacolin K)抗性平板筛选和固态发酵实验验证,从红曲分离源中得到一株产洛伐他汀能力最强的菌株,并命名为M2-1,发酵12 d后其洛伐他汀产量可达1.472 mg/g(以干基计)。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考察15种药食同源中药及其添加形式(药粉、药汁)对菌株M2-1固态发酵产洛伐他汀、色价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陈皮粉、山楂粉、山楂汁、桑叶粉、丁香汁、黑胡椒汁、白芷粉制备药红曲效果最佳(P<0.05),其中陈皮粉红曲和山楂汁红曲的洛伐他汀和色价最高,分别为2.118 mg/g和320.12 U/g,分别较普通红曲提高43.89%和71.79%。本研究发现多种中药能够促进红曲菌产洛伐他汀和红曲色素,为进一步提升传统红曲的药食两用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红曲菌 中药 固态发酵 洛伐他汀 色价
下载PDF
不同米质发酵生产红曲对莫纳可林K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爱英 孙伟 +2 位作者 梁宗琦 谭艾娟 邹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5-7,共3页
采用不同品种大米作红曲固态发酵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蛋白质和糖分含量高、碳氮比小以及垩白度适中、吸水性好并能保持湿度的大米基质,其莫纳可林K含量高,尤其以籼稻类型的K优5号和红花米显著。在红曲发酵过程中,适当摇瓶提高培养基的... 采用不同品种大米作红曲固态发酵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蛋白质和糖分含量高、碳氮比小以及垩白度适中、吸水性好并能保持湿度的大米基质,其莫纳可林K含量高,尤其以籼稻类型的K优5号和红花米显著。在红曲发酵过程中,适当摇瓶提高培养基的通气性。莫纳可林K的含量比不摇瓶的成倍增加,高达14.54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 米质 固态发酵 莫纳可林K 含量 心脑血管系统药物
下载PDF
大规模培养红曲霉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凤瑞 《酿酒科技》 2002年第5期29-30,共2页
研究了红曲大规模培养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方法及定性、定量测定该活性物质的方法,其中以Monascus.ru-ber为菌种,用新鲜的粳米及添加一定的麸皮为固体发酵培养基,采用二级放大培养,用大三角瓶及大盘作发酵容器,获得纯红曲制品,在大规模... 研究了红曲大规模培养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方法及定性、定量测定该活性物质的方法,其中以Monascus.ru-ber为菌种,用新鲜的粳米及添加一定的麸皮为固体发酵培养基,采用二级放大培养,用大三角瓶及大盘作发酵容器,获得纯红曲制品,在大规模固态发酵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采用建立无菌净化间进行大规模红曲培养的可行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培养 生理活性物质 红曲霉 固态发酵 洛伐他汀
下载PDF
红色红曲菌M7中色素聚酮合酶基因敲除突变体的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娜娜 张乙平 陈福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3-872,共10页
【目的】研究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中控制红曲色素合成的聚酮合酶基因(pks PT)的功能。【方法】对M7中pks PT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借助农杆菌介导的红曲菌转化技术敲除M7中pks PT,获得pks PT缺失突变体(Δpks PT),比较M7和Δpk... 【目的】研究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中控制红曲色素合成的聚酮合酶基因(pks PT)的功能。【方法】对M7中pks PT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借助农杆菌介导的红曲菌转化技术敲除M7中pks PT,获得pks PT缺失突变体(Δpks PT),比较M7和Δpks PT菌落形态、产孢能力、生长速度、色素和桔霉素产量的差异。【结果】pks PT全长8687 bp,编码蛋白含有2690个氨基酸,属于非还原Ⅲ型聚酮合酶,包括β-酮酯酰基合成酶(KS)、酰基载体蛋白(ACP)、酰基转移酶(AT)和甲基转移酶(ME)四种结构域,组合形式为KS-AT-ACPACP-ME。Δpks PT的分析结果显示,pks PT的敲除不影响其产分生孢子和闭囊壳的能力;Δpks PT不能产生任何一种红曲色素;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野生菌株M7;桔霉素产量较M7提高了2.8倍。【结论】pks PT是M7中控制红曲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红曲色素的合成显著影响红曲菌产桔霉素能力和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桔霉素 聚酮合酶基因 红色红曲菌
原文传递
红曲霉M_(9x)的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戴德慧 蒋家新 黄光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对红曲霉M9x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及原生质体再生条件进行了探索。其原生质形成和再生最佳条件为:以豆芽汁培养液为菌丝培养基,采用60h菌龄的菌丝体,以0.6mol/LMgSO4作为渗稳剂,用1.5%混合酶(蜗牛酶:纤维素酶=7:3)在30℃处理2h,原生质... 对红曲霉M9x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及原生质体再生条件进行了探索。其原生质形成和再生最佳条件为:以豆芽汁培养液为菌丝培养基,采用60h菌龄的菌丝体,以0.6mol/LMgSO4作为渗稳剂,用1.5%混合酶(蜗牛酶:纤维素酶=7:3)在30℃处理2h,原生质体形成数可以达到1.61×107个/ml,再生率为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原生质体 形成 再生
下载PDF
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殷军帅 梁秋丽 +2 位作者 方佳茂 罗石柱 孙中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84,共6页
为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论文采用Plackett-Burman与Box-Benhnken实验设计对红曲霉MY-01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含水量42.77%(mL/g)、装瓶量46.26 g/250 mL三角瓶、接种量8.5... 为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论文采用Plackett-Burman与Box-Benhnken实验设计对红曲霉MY-01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含水量42.77%(mL/g)、装瓶量46.26 g/250 mL三角瓶、接种量8.52%(mL/g)、pH 5、葡萄糖1%(质量分数)、蛋白胨1%(质量分数),于28℃恒温培养14 d,Monacolin K的产量可达(16.67±0.36)mg/g,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固态发酵 Monacolin K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定点敲除技术在红色红曲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邵彦春 李利 +3 位作者 杨莎 赵颖 王小红 陈福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1-237,共7页
红曲菌(Monascus spp.)是一种重要的丝状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中。目前,由于对红曲菌遗传背景了解的很少,因而对其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对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中推断的G-蛋... 红曲菌(Monascus spp.)是一种重要的丝状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中。目前,由于对红曲菌遗传背景了解的很少,因而对其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技术对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中推断的G-蛋白信号调节子mrfA基因的RGS功能域进行定点缺失研究,探讨基于同源重组为基础的基因定点缺失技术在红曲菌基因功能鉴定中的可行性。构建的敲除载体pC805S左右同源臂长度分别为958bp和824bp,将其转入受体菌M.ruber中,得到的138株转化子中,有26株转化子发生了同源重组,重组率达到18.8%。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作为红曲菌基因功能鉴定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红曲菌 mrfA基因 同源重组 定点缺失
原文传递
两种红曲菌固态发酵产莫纳可林K和桔霉素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志强 刘颖 +1 位作者 林风 吴丽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94-98,共5页
红曲菌可产生具有降血脂功能的莫纳可林K,但部分菌株产生的桔霉素引起了人们对红曲产品安全性的担忧。选取11株紫色红曲菌和10株红色红曲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菌株固态发酵所产红曲米中莫纳可林K和桔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1株... 红曲菌可产生具有降血脂功能的莫纳可林K,但部分菌株产生的桔霉素引起了人们对红曲产品安全性的担忧。选取11株紫色红曲菌和10株红色红曲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菌株固态发酵所产红曲米中莫纳可林K和桔霉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1株紫色红曲菌和4株红色红曲菌可产生桔霉素,1株紫色红曲菌和9株红色红曲菌可产生莫纳可林K。其中5株红色红曲菌所生产的红曲中莫纳可林K和桔霉素含量符合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该结果可为修改红曲产品相关标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红曲菌 红色红曲菌 莫纳可林K 桔霉素
下载PDF
红曲红色素对羊毛织物的染色工艺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银莉 李政 +2 位作者 龚雪 巩继贤 张健飞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解决纺织品染色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了一种生物染料——红曲红色素在无助剂条件下上染羊毛织物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10%的乙醇染浴中,当浴比为1∶30、pH值为5、染色温度95℃和染色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下,染色... 为了解决纺织品染色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了一种生物染料——红曲红色素在无助剂条件下上染羊毛织物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10%的乙醇染浴中,当浴比为1∶30、pH值为5、染色温度95℃和染色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下,染色后的羊毛织物耐摩擦牢度和耐皂洗牢度均可达到4~5级,日晒牢度达到1级。该染色方法简单易行、染浴残液可循环使用,不仅染料环境相容性好,而且大大减少了染色污水排放。但在提高日晒牢度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红色素 染色 羊毛织物
下载PDF
“水井街酒坊”环境中红曲霉的研究Ⅱ.红色红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赖登火 范鏖 +4 位作者 胡森 杨涛 钱能斌 刘晓蓉 庄名扬 《酿酒科技》 2000年第6期34-36,共3页
对从“水井街酒坊”环境中分离到的红曲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该株红曲霉能代谢产生大量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在白酒中 ,这些脂肪酸除呈香呈味外 ,还具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功能。
关键词 红色红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浓香型白酒 脂肪酸
下载PDF
异源表达溶多糖单加氧酶Ao AA13基因提高红曲霉红曲色素产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梦梦 曾旭 +5 位作者 谢坚 梁玉梅 陶静静 陶琴琴 龙传南 曾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75-81,共7页
红曲色素作为一种可食用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为提高红曲色素产量,本研究从米曲霉中克隆得到溶多糖单加氧酶AoAA13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到红曲霉CICC41233,获得工程菌株红曲霉AA13-4。相比红曲霉C... 红曲色素作为一种可食用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为提高红曲色素产量,本研究从米曲霉中克隆得到溶多糖单加氧酶AoAA13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到红曲霉CICC41233,获得工程菌株红曲霉AA13-4。相比红曲霉CICC41233,红曲霉AA13-4发酵底物中大米淀粉剩余含量明显偏低。发酵6 d,红曲霉CICC41233,总色价为39.05U,而红曲霉AA13-4红曲色素总色价为44.09 U,提高了12.9%;红曲霉AA13-4中红曲色素合成基因簇关键基因pks、fasA、fasB的相对表达量提高了19.09倍,2.57倍,6.67倍。研究表明,过表达米曲霉AoAA13基因,能够提高红曲霉红曲色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红曲色素 溶多糖单加氧酶AoAA13基因 表达
下载PDF
一种用于构建红色红曲霉基因组cosmid文库的大片段DNA制备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安洋 杨晶 +1 位作者 徐欣欣 刘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制备用于构建红色红曲霉cosmid文库的大片段基因组DNA。【方法】采用优化的酚氯仿抽提法制备DNA,并利用Sau3AI切割至平均大小为40 kb,然后使用Stratagene包装蛋白构建cosmid文库。基于PCR法使用同源探针从该文库中进行了目的基... 【目的】制备用于构建红色红曲霉cosmid文库的大片段基因组DNA。【方法】采用优化的酚氯仿抽提法制备DNA,并利用Sau3AI切割至平均大小为40 kb,然后使用Stratagene包装蛋白构建cosmid文库。基于PCR法使用同源探针从该文库中进行了目的基因的筛选。【结果】制备了浓度为5μg/μL,平均片段大小大于48 kb的红色红曲霉大片段基因组DNA。利用该DNA构建的cosmid文库基因组覆盖倍数为10,并筛选到了含有目的片段的cosmid。【结论】通过该方法制备红色红曲霉大片段基因组DNA简便易行并且完全可以用于构建cosmid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红曲霉 大片段基因组DNA cosmid文库
原文传递
Monascus ruber 5031洛伐他汀合成酶基因的PCR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蓝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Monascus ruber5031洛伐他汀合成酶基因的结构。方法用3对以土曲霉洛伐他汀合成酶基因为基础设计的PCR引物对红曲霉基因组进行了PCR分析,其中一对引物序列为,正向:5’TTC GAT GCG GCC TTC TTC AAT3’和反向5’ATG GTT CGG CATCG... 目的分析Monascus ruber5031洛伐他汀合成酶基因的结构。方法用3对以土曲霉洛伐他汀合成酶基因为基础设计的PCR引物对红曲霉基因组进行了PCR分析,其中一对引物序列为,正向:5’TTC GAT GCG GCC TTC TTC AAT3’和反向5’ATG GTT CGG CATCGT AAT TCC 3’。结果在红曲霉基因组中相当于土曲霉洛伐他汀合成酶基因的LNKS区域扩增出了745 bp的核酸片段,其序列与土曲霉合成酶的这一区域序列相同。结论土曲霉和红曲霉洛伐他汀合成酶基因存在同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平 土曲霉 洛伐他汀合成酶合成酶 PCR
下载PDF
红色红曲霉的营养要求与红色素高产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尚勤 周开孝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6-20,共5页
本文报道了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的主要营养要求与红色素产量的关系。在研究中,红曲霉红色素最高产量的C/N为9.5~9.8:1,最适PH为5.0~5.5。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满足读菌对矿质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的需要,可使红色素产量增加,为... 本文报道了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的主要营养要求与红色素产量的关系。在研究中,红曲霉红色素最高产量的C/N为9.5~9.8:1,最适PH为5.0~5.5。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满足读菌对矿质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的需要,可使红色素产量增加,为对照的1.25~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素 红曲霉 营养要求 培养条件
原文传递
红曲米豆的培养及其酶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家新 黄光荣 +1 位作者 吴海平 戴德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7,共4页
以红曲霉、米曲霉为菌种,以豆粕、米、麸皮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培养工艺制得成曲,并对此进行了酶学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曲料配比等工艺条件。
关键词 红曲米豆 酱油 色素 红曲霉 米曲霉 酶学研究 制曲
下载PDF
红曲发酵夏秋茶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圣凌 赵兴丽 +3 位作者 周罗娜 宋诗颖 罗林丽 刘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目的 利用红曲发酵夏秋茶,探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食用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红曲发酵夏秋茶进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 经过急性经... 目的 利用红曲发酵夏秋茶,探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食用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红曲发酵夏秋茶进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 经过急性经口给药的受试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且雌雄小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大于10 g/(kg BW),属于实际无毒级,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红曲发酵夏秋茶各剂量组嗜多染红细胞/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red blood cells,PCE/RBC)比例无明显差别,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红曲发酵夏秋茶无细胞毒性。结论 在本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通过红曲发酵的夏秋茶既无食用毒性也无遗传毒性,该结论能为其食用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夏秋茶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下载PDF
“水井街酒坊”环境中红曲霉的研究Ⅰ.红曲霉3.56菌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涛 钱能斌 +4 位作者 刘晓蓉 庄名扬 赖登燡 范鏖 胡森 《酿酒科技》 2000年第5期35-37,共3页
从“水井街酒坊”的酿酒环境中分离到红曲霉3.56菌株 ,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特性鉴定 ,它归属于红曲霉属的红色红曲霉(Monascusruber)。
关键词 微生物形态 生理特性 红色红曲霉
下载PDF
红色红曲菌液态发酵产胞外淀粉酶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彬 唐建忠 +1 位作者 王轩 周立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对红曲菌胞外淀粉酶活力的检测初步研究了红色红曲菌液态发酵产淀粉酶的特性。研究表明,红色红曲菌在液态发酵培养过程中分泌的胞外淀粉酶主要为葡萄糖淀粉酶,产酶时间略提前于红曲菌菌丝体生长高峰期,在培养第2天达到最高值。葡萄... 通过对红曲菌胞外淀粉酶活力的检测初步研究了红色红曲菌液态发酵产淀粉酶的特性。研究表明,红色红曲菌在液态发酵培养过程中分泌的胞外淀粉酶主要为葡萄糖淀粉酶,产酶时间略提前于红曲菌菌丝体生长高峰期,在培养第2天达到最高值。葡萄糖淀粉酶分泌的最适碳源为6%淀粉,最适氮源为2%蛋白胨,发酵最适条件为32℃,初始pH6,接种量5%。红曲菌产葡萄糖淀粉酶的较佳培养条件与红曲菌较适生长条件基本相符。红曲菌在液态发酵过程中几乎不产胞外α-淀粉酶。无论是固态培养还是液态发酵,红色红曲菌的产淀粉酶能力均低于紫色红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红曲菌 葡萄糖淀粉酶 Α-淀粉酶 液态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