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31/32kDa分子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世平 曾宪芳 +4 位作者 甘定祥 李争鸣 冯毅坚 易新元 言敢威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基于纯化的日本血吸虫31/32kDa分子抗原,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诊断血吸虫病的试剂盒。方法采用Chappell方法分离纯化Sj31/32kDa抗原并建立快速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并以肺吸虫病人、肝吸虫病人及正常人血... 目的基于纯化的日本血吸虫31/32kDa分子抗原,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诊断血吸虫病的试剂盒。方法采用Chappell方法分离纯化Sj31/32kDa抗原并建立快速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并以肺吸虫病人、肝吸虫病人及正常人血清作为平行对照。结果血吸虫病人457例,阳性检出率为94.3%,67例肺吸虫病人及76例肝吸虫病人血清均未出现明显交叉反应,正常人群假阳性率为1%。结论提示采用纯化的优势诊断抗原分子建立的快速诊断试剂盒有较好的现场应用潜能,且具有简便、快速、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分子抗原 免疫诊断 ELISA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c progenitors from human fetal liver during second trimester 被引量:16
2
作者 Mekala Subba Rao Aleem Ahmed Khan +3 位作者 Nyamath Parveen Mohammed Aejaz Habeeb Chittoor Mohammed Habibullah Gopal Pand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7期5730-5737,共8页
AIM: To enrich hepatic progenitors using 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 as a marker from human fetal liver and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and their markers associated w... AIM: To enrich hepatic progenitors using 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 as a marker from human fetal liver and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and their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 METHODS: EpCAM +ve cells were isolated using magnetic cell sorting (MACS) from human fetuses (n = 10) at 15-25 wk gestation. Expression of markers for hepatic progenitors such as albumin, alpha-fetoprotein (AFP), CD29 (integrin ~1), CD49f (integrin c^6) and CD90 (Thy 1) was studi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RT-PCR; HLA class Ⅰ (A, B, C) and class Ⅱ (DR) expression was studied by flow cytometry only. RESULTS: FAC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pCAM +ve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D29, CD49f, CD90, CD34, HLA class I, albumin and AFP but negative for HLA class Ⅱ (DR) and CD45. RT PCR showed that EpCAM +ve cells expressed liver epithelial markers (CK18), biliary specific marker (CK19) and hepatic markers (albumin, AFP). On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EpCAM +ve cells were shown positive signals for CK18 and albumin. CONCLUSION: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ese EpCAM +ve cells can be used as hepatic progenitors for cell transplantation with a minimum risk of alloreactivity and these cells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enrichment of hepatic progeni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Human fetal liver Hepatic progenitors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epatic cell therapy
下载PDF
Colon cancer-associated B2 Escherichia coli colonize gut mucosa and promote cell proliferation 被引量:12
3
作者 Jennifer Raisch Emmanuel Buc +9 位作者 Mathilde Bonnet Pierre Sauvanet Emilie Vazeille Amélie de Vallée Pierre Déchelotte Claude Darcha Denis Pezet Richard Bonnet Marie-Agnès Bringer Arlette Darfeuille-Michau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1期6560-6572,共13页
AIM: To provide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ucosa-associated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isolated from the colonic mucosa of cancer patients.
关键词 B2 Escherichia coli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 Cell proliferation Colon cancer Polyketide synthase genomic island
下载PDF
CD3AK杀伤机理及其杀伤活性调控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永忠 张玲 +2 位作者 王芸 郭鸣 毛海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4-297,共4页
应用抗CD3单抗和人rIL-2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人CD3AK细胞(CDAK).采用LDH释放法、ABC-CELISA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了CD3AK杀伤癌细胞的机理及人rIFN-α、rIFN-γ、rTNF细胞因子、化疗药顺氨氯铂(CDDP)和阿霉素(ADM)对CD3A... 应用抗CD3单抗和人rIL-2共同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人CD3AK细胞(CDAK).采用LDH释放法、ABC-CELISA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了CD3AK杀伤癌细胞的机理及人rIFN-α、rIFN-γ、rTNF细胞因子、化疗药顺氨氯铂(CDDP)和阿霉素(ADM)对CD3AK杀伤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①粘附分子ICAM-1/LFA-1参与CD3AK的杀瘤过程,并且rIFN-α、rTNF的促CD3AK杀伤效应亦是通过上述途径实现的.③CD3AK通过分泌可溶性杀伤因子间接杀伤癌细胞.③CD3AK通过膜相关TNF参与杀伤效应.④CD3AK介导癌细胞凋亡.⑤化疗药CDDP和ADM处理癌细胞后,提高其对CD3AK杀伤活性的敏感性,CDDP促杀伤效应与其上调癌细胞表面ICAM-1、HLA-ABC抗原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AK 杀伤活性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triggered by hyperthermia sensitive Pt NPs via NIR laser to inhibit cancer relapse and metastasis
5
作者 Jie Yu Sha Liu +7 位作者 Yupeng Wang Xidong He Qingfei Zhang Yanxin Qi Dongfang Zhou Zhigang Xie Xiaoyuan Li Yubin Hua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1期389-400,共12页
The combination of tumor ablation and immunotherapy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against tumor relapse and metastasis.Photothermal therapy(PTT)triggers the release of tumor-specific antigens and 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The combination of tumor ablation and immunotherapy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against tumor relapse and metastasis.Photothermal therapy(PTT)triggers the release of tumor-specific antigens and 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in-situ.However,the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trains the activity of the effector immune cells.Therefore,systematic immunomodulation is critical to stimulate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augment the anti-tumor therapeutic effect.To this end,polyethylene glycol(PEG)-stabilized platinum(Pt)nanoparticles(Pt NPs)conjugated with a PD-L1 inhibitor(BMS-1)through a thermo-sensitive linkage were constructed.Upon near-infrared(NIR)exposure,BMS-1 was released and maleimide(Mal)was exposed on the surface of Pt NPs,which captured the antigens released from the ablated tumor cells,resulting in the enhanced antigen internalization and presentation.In addition,the Pt NPs acted as immune adjuvants by stimulating dendritic cells(DCs)maturation.Furthermore,BMS-1 relieved T cell exhaustion and induced the infiltration of effector T cells into the tumor tissues.Thus,Pt NPs can ablate tumors through PTT,and augment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through enhanced antigen presentation and T cells infiltration,thereby preventing tumor relapse and meta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nanoparticles PD-L1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antigen-capturing Anti-Tumor immunological effects Photothermal sensitive
原文传递
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英文)
6
作者 余美霞 刘迅 +6 位作者 周咏明 程艳香 程静 邱宇珍 邢晓磊 姚春红 白如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1255,共5页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CD80和CD86 mRNA表达情况;...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CD80和CD86 mRNA表达情况;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后,用75 Gy Co-60照射HL-60细胞,杀死HL-60细胞,保留抗原性作为刺激细胞,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用不同浓度HL-60细胞刺激健康人单个核细胞,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MG132上调HL-60细胞表达CD86,MG132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呈浓度依耐性和时间依耐性。结论:高浓度的MG132对HL-60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低浓度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有增殖作用。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能促进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共刺激分子 抗原 CD86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下载PDF
肿瘤细胞HLA分子的表达及IFN-γ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张惠珍 张笑人 +2 位作者 王颖 王树军 葛海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7-498,共2页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表面HLA分子表达及IFN-γ的调控作用。检测TIL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PBMC比较。方法采用FACS检测细胞表面的CD抗原,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细胞HLA-I、II类分子的表达。以IFN-γ诱导建系的卵巢癌细胞表达HLA...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表面HLA分子表达及IFN-γ的调控作用。检测TIL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PBMC比较。方法采用FACS检测细胞表面的CD抗原,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细胞HLA-I、II类分子的表达。以IFN-γ诱导建系的卵巢癌细胞表达HLA分子。结果肾细胞癌患者TIL细胞中的T细胞明显多于大肠癌患者。肿瘤患者PBMC中的T细胞数少于正常对照;肿瘤组织HLA-I类抗原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HLA-II类抗原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较,大肠癌患者比肾细胞癌患者HLA-I类抗原的表达更低。IFN-γ可诱导建系卵巢癌细胞表达HLA-I类抗原,但不能诱导HLA-II类抗原的表达。结论肿瘤组织HLA表达的变化与肿瘤组织中TIL的数有关;IFN-γ能选择性地诱导卵巢癌细胞表达HLA-I类分子,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HLA分子 IFN-Γ CD抗原
下载PDF
弓形虫ZS株P22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与融合蛋白的纯化
8
作者 陈义忠 章涛 +2 位作者 彭碧文 黄清玲 林建银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克隆弓形虫 ZS株表面抗原 P2 2编码基因 ,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 p Thio His A,B,C/ P2 2 ,并在大肠杆菌 (Top10 )中进行表达及纯化融合蛋白。 方法  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 Pst 和 Bgl 双酶切 4 96 bp的弓形虫表面抗原 P2 2编... 目的 克隆弓形虫 ZS株表面抗原 P2 2编码基因 ,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 p Thio His A,B,C/ P2 2 ,并在大肠杆菌 (Top10 )中进行表达及纯化融合蛋白。 方法  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 Pst 和 Bgl 双酶切 4 96 bp的弓形虫表面抗原 P2 2编码基因目的片段 ,胶回收纯化 ,插入表达质粒载体 p Thio His A,B,C多克隆位点 ,构建重组体p Thio His A,B,C/ P2 2 ,并转化大肠杆菌 (E.coli) Top10 ,筛选阳性克隆 ,以限制性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 ,以异丙基硫代β- D-半乳糖苷 (IPTG)进行诱导 ,在 E.coli Top10中表达 ,用 SDS- PAGE与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并纯化。 结果  PCR扩增出约 4 96 bp的 P2 2编码基因目的片段 ,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 ;所构建的 p Thio His A,B,C/ P2 2重组体阳性克隆经双酶切与测序鉴定 ,与预期结果一致 ;SDS- PAGE与免疫印迹显示 ,表达融合蛋白产物约 35 .4 k D。 结论 成功构建弓形虫 ZS株表面抗原 P2 2编码基因 p Thio His A,B,C/ P2 2表达质粒 ,诱导表达弓形虫表面抗原 P2 2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克隆 分子 基因表达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抗原 原虫 质粒
下载PDF
B7.1 MOLECULE EXPRESSION ON TUMOR CELLS IN HUMAN CANCEROUS TISSUSES
9
作者 司履生 陈蕴颖 +2 位作者 王一理 郭建芬 孙毅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5-220,共6页
The data from in vitro and animal experiment study has showed that costimulaory molecule B7 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 immun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B7 1 expression was ob... The data from in vitro and animal experiment study has showed that costimulaory molecule B7 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tumor immun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B7 1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130 samples from a veriety of human malignancies by using immunocy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RT PCR combined with dot hybridization and B7 1 specific Mab and prob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B7 1 expression on tumor cells in 76 cases at both protein and mRNA level Forty two specimens were stained with B7 1 HLA ABC and HLA DR Mab and 26 showed that the three antibodies used all were positive Together with the achievement in tumor antigen study, the present findings imply that in most tumors (if not all) the tumor cells have all the requisite element to elicit anti tumor rejection response, the heterogeneous mechanism for tumor escape from immunosurvillance should be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 1 antigen human malignancies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ICAM-1、sCD40L的影响 被引量:49
10
作者 孙静 寇进 +1 位作者 胡建库 黄辉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肺功能、血清s ICAM-1、sCD40L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50.04±3.38)mm、(40.51±3.24)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6±3.01)mm、(48.26±3.7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8.64±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2±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分别为(1.60±0.43)L、(73.07±6.35)%、(3.74±1.10)L/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0.37)L、(64.72±5.88)、(3.02±0.83)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s CD40L分别为(0.79±0.13)μg/L、(14.53±1.2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0.15)μg/L、(17.06±1.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略低于对照组的8.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肺功能,调节血清sICAM-1、sCD40L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肺功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下载PDF
针刺“百会”“太阳”改善局灶性脑缺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张慧敏 费宇彤 +2 位作者 时宇静 贾宝辉 图娅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67-72,F0003,共7页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脑缺血损伤的炎性机理和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缺血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32只,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8只,前二组又分为造模后针...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脑缺血损伤的炎性机理和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缺血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32只,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8只,前二组又分为造模后针刺1、3、51、0 d 4个时间段组,每时间段各8只。选取大鼠“百会”“太阳”穴进行手捻针治疗。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后治疗1、3、51、0 d内皮素(ET-1)、F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针刺不同疗程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定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ET-1与ICAM-1均脑缺血后1 d即出现表达,各个时间点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明显降低其表达(P<0.05,0.01)。FⅧ相关抗原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在缺血后3 d开始增加(P<0.05),并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使其表达继续升高(P<0.05,0.01)。结论:针刺对脑缺血状态下海马CA3区多层面进行良性调节,并且这种良性机制随着干预时间的选择(早期/6 h)和疗程的适度延长(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针刺疗法 细胞粘附分子 内皮素-1 FⅧ相关抗原
下载PDF
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25
12
作者 屈会化 赵琰 +2 位作者 李翼飞 杨爱玲 王庆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80-1885,共6页
中药免疫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组分的研究,基于此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免疫分析的前提是抗体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中药活性成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从载体的选择、交联方法的选择、纯化及鉴... 中药免疫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组分的研究,基于此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免疫分析的前提是抗体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中药活性成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从载体的选择、交联方法的选择、纯化及鉴定方法、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等方面,对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从而为中药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小分子 人工抗原 免疫分析法 中药免疫分析 载体
原文传递
血清ESM-1和CEA及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世龙 张宝 +3 位作者 宋扬 吴丹 牛蕊 秦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 ESM-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等多个环节密切相关,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潜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ESM-1 %癌胚抗... 目的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 ESM-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等多个环节密切相关,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潜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ESM-1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三者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01-02-2018-07-29唐山市人民医院结直肠癌住院患者144例和健康体检者156名,按操作规范留取受试者血清样本,应用ELISA法测定ESM-1,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EA和CA199;比较结直肠癌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ESM-1.CEA和CA199的含量差异,通过ROC曲线比较ESM-1.CEA和CA199 3项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ESM-1含量为(72. 44±47. 35)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22. 63±18. 68) pg/mL,Z=-11. 684,P<0. 001;CEA 含量为(35. 84±75. 99) 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2. 27±1. 52) ng/mL,Z=-9.642,P<0.001;CA199 含量为(45. 27±71.09) U/mL,高于正常对照组(13.47±10. 16) U/mL,Z=-3. 847,P<0. 001。ESM-1、CEA和CA199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90.0.822和0. 629,ESM-1诊断效率最高。血清CEA和CA199含量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联,均P>0. 05;血清ESM-1水平升高与临床病理Ⅲ+ +Ⅳ 期结直肠癌风险相关联,但关联度很低,P<0.001。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率,其中以CEA+ESM-1联合检测与CEA+CA199 + ESM-1联合检测诊断效率最高,曲线下面积均为0.93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2,P=0.581。结论 CEA和ESM-1对结直肠癌诊断及TNM分期有较高应用价值,CA199应用价值较低;CEA+ESM-1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结直肠癌 诊断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江学良 权启镇 +2 位作者 孙自勤 王要军 齐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在分子水平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反应和白细胞粘附的机制。方法:采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中重度UC患者应用泼尼松治疗前后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型的变化。结果:①中重度UC患者...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在分子水平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反应和白细胞粘附的机制。方法:采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中重度UC患者应用泼尼松治疗前后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型的变化。结果:①中重度UC患者CD+4CD+29、CD+8CD+11a、CD+8CD+18、CD+20CD+54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好转治愈组16例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除CD+20CD+54细胞外,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无效恶化组4例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且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②中重度UC患者CD+4CD+11a、CD+4CD+18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好转治愈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无效恶化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部分淋巴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来抑制UC患者自体免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溃疡性结肠炎 淋巴细胞 粘附分子
下载PDF
弱酸洗脱提取的肿瘤抗原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对CTL的体内外激活效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学军 曹雪涛 +4 位作者 雷虹 于益芝 王建莉 章卫平 马施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弱酸洗脱提取小鼠红白血病细胞膜表面肿瘤抗原肽 ,用于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 ,观察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的体内外激活效应。方法 以pH3 3的枸橼酸 磷酸盐缓冲液室温下处理FBL 3小鼠红白血病细胞 5min,流式... 目的 弱酸洗脱提取小鼠红白血病细胞膜表面肿瘤抗原肽 ,用于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 ,观察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的体内外激活效应。方法 以pH3 3的枸橼酸 磷酸盐缓冲液室温下处理FBL 3小鼠红白血病细胞 5min,流式细胞术检测洗脱效率 ;弱酸洗脱的抗原肽经SepPakC18柱提取纯化 ,用于致敏DC ,检测其体外刺激CTL细胞株增殖的能力及体内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结果 弱酸可以洗脱肿瘤细胞膜表面绝大部分与MHC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 ;经此抗原肽致敏的DC ,体外可以激发特异性识别FBL 3细胞抗原九肽CCLCLTVFL的CD8+CTL细胞株增殖 ,回输小鼠 ,可以诱导体内生成高水平的特异性CTL活性 ,使小鼠获得抵抗后继FBL 3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能力 ,并显著高于肿瘤冻融抗原致敏的DC回输组。结论 弱酸可以有效洗脱肿瘤细胞表面的Ⅰ类抗原肽 ,该类多肽致敏的DC ,在体内外均可激活CT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Ⅰ类分子 肿瘤抗原 树突状细胞 CTL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调节人肝癌细胞ICAM-1分子的表达及其对CD3AK杀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永忠 张玲 +2 位作者 余永胜 王芸 郭鸣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7,共4页
应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7402,ABC-CELISA法检测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用 LDH释放法观察CD3单克隆抗体活化的杀伤... 应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7402,ABC-CELISA法检测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用 LDH释放法观察CD3单克隆抗体活化的杀伤细胞(CD3AK)对各处理条件下H-740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经TNF,IFN-α处理的肿瘤细胞ICAM-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同时对CD3A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亦显著增强,IFN-γ虽能够提高靶细胞ICAM-1分子的表达,但CD3AK的杀伤活性并未因此增强。抗ICAM-1和抗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单抗能够有效地降低CD3AK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且能够阻断IFN-α、TNF对CD3AK细胞杀伤效应的促进作用。提示ICAM-1/LFA-1参与了CD3AK粘附杀伤肿瘤细胞过程,TNF、IFN-α的促杀伤效应与肿瘤细胞表面ICAM-1分子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肝肿瘤 白细胞功能 抗原 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ICAM-1、VCAM-1及PECAM-1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兰敏 孙东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8期643-64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维持性透析与非透析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 目的通过比较维持性透析与非透析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um cell adhesion molecules-1,PECAM-1)的含量,探究透析与未进行透析治疗对ESR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ESRD确诊患者71例,其中透析组(MHD组)35例,非透析组(N-HD组)36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C组)20名。正常对照组及非透析组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透析组患者于透析当日上机前空腹状态下从内瘘侧抽取静脉血5 mL,送至本院生化室常规化验血常规、甲状旁腺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等;另取4 mL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ICAM-1、VCAM-1和PECAM-1的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各组在性别组成、年龄、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患者血液学指标组间比较,组间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MHD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HD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HD组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氮、肌酐、尿酸与M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HD组和N-HD组Hb、血钙、血磷、白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MHD组ICAM-1、VCAM-1和PECAM-1高于对照组(均P<0.05)。N-HD组ICAM-1、VCAM-1和PECAM-1高于对照组(均P<0.05)。N-HD组ICAM-1、VCAM-1和PECAM-1高于M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AM-1、VCAM-1和PECAM-1在MHD的ESRD患者血清表达低于N-HD患者,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对ESRD患者血管内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抗原 CD31 终末期肾病 肾透析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香青兰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全翊宁 王新春 +3 位作者 郭新红 袁勇 曹文疆 程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4-878,共5页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香青兰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以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第12周后处死,检测血清血...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香青兰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以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第12周后处死,检测血清血脂水平,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P<0.01);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给药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减小(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给药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下调(P<0.05或P<0.01)。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可能通过调节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代谢及下调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等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阻止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调脂通脉颗粒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弓NF-κB、ICAM-1及LFA-1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杨志 杨惠民 +2 位作者 程涓 姜洋 杜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2,12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调脂通脉颗粒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弓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调脂通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调脂通脉颗粒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弓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调脂通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取C57BL/6J小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结合药物饲养12周,血清学检测血脂变化,主动脉弓根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ICAM-1、LFA-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康组、调脂通脉颗粒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调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中、高剂量组、血脂康组TG水平显著降低(P<0.05)。HE染色表明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增厚伴易损斑块形成,血脂康组及调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内膜增厚伴稳定斑块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康组、调脂通脉颗粒各组主动脉弓NF-κB、ICAM-1及LFA-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主动脉弓NF-κB、ICAM-1及LFA-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调脂通脉颗粒可降低血清TG及主动脉弓NF-κB、ICAM-1及LFA-1的表达,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敲除小鼠 核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血脂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细胞间黏附分子-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绪清 张瑞 +1 位作者 顾长海 王宇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05-807,I028,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ICAM 1/LFA 1)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 11例正常人和 70例HBV感染者肝内ICAM 1、LFA 1和CD8表达状况 ,并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研究HBV感染者肝内ICAM ...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ICAM 1/LFA 1)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 11例正常人和 70例HBV感染者肝内ICAM 1、LFA 1和CD8表达状况 ,并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研究HBV感染者肝内ICAM 1与LFA 1双重表达状况。结果 在炎症坏死区 ,LFA 1阳性淋巴细胞浸润在ICAM 1阳性肝细胞周围 ,部分与ICAM 1阳性肝细胞紧密接触 ,LFA 1阳性淋巴细胞周围存在坏死细胞碎片和损伤的肝细胞。结论 ICAM 1/LFA 1参与介导淋巴细胞与肝细胞间黏附 ,在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