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hs显微外科手术75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航 杨淑霞 王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分析Mohs显微外科手术的意义及特点。方法 对75例Mohs显微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病例中多为老年人,基底细胞癌、Bowen病等为最常见的受治病种。部分肿瘤经多次扩大切除才被切净,最终切除面积大于常规方法切除的... 目的 分析Mohs显微外科手术的意义及特点。方法 对75例Mohs显微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病例中多为老年人,基底细胞癌、Bowen病等为最常见的受治病种。部分肿瘤经多次扩大切除才被切净,最终切除面积大于常规方法切除的面积。68%为头面部手术,头面部缺损多需要应用复杂成形修复。手术缺损最终大小与患者年龄及皮肤肿瘤发生部位无关。结论 对于切除皮肤肿瘤、Mohs显微外科手术比常规切除方法更彻底,有助于切除后手术缺损的成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s外科手术 皮肤外科
原文传递
耳内镜与手术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业军 赵亚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8期449-45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对比,以期为临床鼓膜穿孔的术式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the Cochrane Libra... 目的系统评价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临床对比,以期为临床鼓膜穿孔的术式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12期)、PubMed和Google搜索等引擎,检索时间截止于2018-12-15,文献筛选由两名研究员独立完成,纳入关于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文献。质量评估数据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相应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实验,共1356例患者,654例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702例行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手术时间MD=40.34,95%CI[-22.27,-20.21], P<0.0 01;出血量M D=19.77,95%CI[-5.44,-4.46], P<0.001;术后住院时间MD=30.49,95%CI[-3.04,-2.67],P<0.05;耳内镜组均明显小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气骨导差MD=11.12,95%CI[-3.55,-2.49],P>0.05;穿孔闭合率MD=0.59,95%CI[0.76,1.66],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相比,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治疗鼓膜穿孔的有效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mohs外科手术 鼓膜成形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Merkel细胞癌二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珍 杨淑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1-372,共2页
Mohs显微描记手术是切除皮肤肿瘤的理想术式。本文2例Merkel细胞癌患者行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切除肿瘤,随访1年余,肿瘤未复发。与传统扩大切除术相比,改良Mohs手术是Merkel细胞癌患者更好的选择。
关键词 Merkel细胞 mohs外科手术 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
原文传递
乳房外Paget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徐莹莹 王焱 方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乳房外Paget病好发于老年人,多发生于肛门及外生殖器周围,由于早期皮损与湿疹、皮炎类似,容易误诊。乳房外Paget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由于皮损边界不清、有多处病灶、肿瘤组织呈跳跃性生长,很难保证切除干净致术后复发率高... 乳房外Paget病好发于老年人,多发生于肛门及外生殖器周围,由于早期皮损与湿疹、皮炎类似,容易误诊。乳房外Paget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由于皮损边界不清、有多处病灶、肿瘤组织呈跳跃性生长,很难保证切除干净致术后复发率高。其他治疗方法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光动力疗法、免疫调节剂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乳房外Paget病预后主要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转移相关。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淋巴结清扫有指导意义,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后续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吉特病 乳腺外 治疗应用 外科手术 mohs外科手术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初步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彭靖 袁亦铭 +4 位作者 张志超 宋卫东 辛钟成 高冰 金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的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98例,平均年龄31(20~43)岁,平均梗阻时间4年。术前至少2次精液常规检查未见精子,性激素水平正常,睾丸活检证实睾丸生精功能正常。经阴囊探查发现附睾...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的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98例,平均年龄31(20~43)岁,平均梗阻时间4年。术前至少2次精液常规检查未见精子,性激素水平正常,睾丸活检证实睾丸生精功能正常。经阴囊探查发现附睾发育异常22例,输精管梗阻18例,附睾体或尾部梗阻58例。对58例附睾体尾部梗阻患者行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3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精子密度〉1×10^4个/ml证实为精道复通,随访至配偶怀孕。结果58例患者术后失访8例。50例随访3~29个月,其中精液中可见精子36例,精子密度(4×10^4)~(2×10^8)个/ml,精子活力2%~70%。4例随访12个月仍无精子。建议辅助生殖。10例无精子者继续随访至少12个月。配偶自然受孕14例。术后总体复通率72%(36例),自然受孕率28%(14例),平均受孕时间为6.6(4.0~10.0)个月。结论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部分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可提高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精液症 mohs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毅东 叶惟靖 +1 位作者 吴旻 周立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的转归和治疗日益被重视,本文就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我们收治的26例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4.... 目的 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的转归和治疗日益被重视,本文就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我们收治的26例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4.4岁。就诊原因包括睾丸或阴囊涨痛10例,阴囊外观异常4例,体检发现12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睾丸体积、曲张精索内静脉最大内径及反流时间。患儿均接受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手术取腹股沟外环口下方切口,提出精索,在放大8~15倍手术显微镜下逐一结扎离断精索静脉,术中淋巴管和动脉予以完整保留。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儿未见睾丸萎缩,阴囊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复发。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阴囊水肿,3个月内自然缓解。21例术前患侧睾丸发育迟缓患儿16例出现恢复性生长。结论 青春期精索静脉曲张采取腹股沟外环口下方的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可以在彻底结扎曲张静脉的同时,保护睾丸的动脉及淋巴管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青春期 mohs外科手术
下载PDF
皮肤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原 商冠宁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皮肤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和死亡率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虽然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肿瘤外科手术仍是目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 皮肤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皮肤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和死亡率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虽然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肿瘤外科手术仍是目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手段。作者通过对大量皮肤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相关性研究文献的阅读,系统论述了皮肤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外科治疗 转移性 mohs外科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倩茜 李航 +1 位作者 涂平 杨淑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938-1940,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对于以最恰当范围切净皮肤恶性黑素瘤原发灶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应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皮肤恶性黑素瘤20例患者资料.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即遵循《... 目的 探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对于以最恰当范围切净皮肤恶性黑素瘤原发灶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应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皮肤恶性黑素瘤20例患者资料.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即遵循《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年版)》确定初次扩大切除范围,然后根据标本边缘常规病理制片结果决定是否逐步扩大切除及扩大切除范围,直至病理确认肿瘤切净.统计扩大切除次数并比较最终扩大切除范围与指南提示的原发灶切除安全距离间的差异.结果 20个病例中,有7例(35%)经2次及以上扩大切除,才病理证实肿瘤切净,即7例(35%)的扩大切除范围与指南存在差异.结论 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能够以恰当范围切净皮肤恶性黑素瘤原发灶,避免了切除不净及过度切除,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和创伤最小化的临床治疗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s外科手术 黑色素瘤 病理学 外科
原文传递
周围组织的Mohs显微描记外科手术治疗乳房外Paget病 被引量:5
9
作者 万苗坚 马寒 +5 位作者 龚子鉴 赵越 夏悦 李美荣 陈贤燕 赖维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组织的Mohs显微描记外科手术治疗乳房外Paget病(EMPD)的有效性。方法对28例EMPD患者术前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进行判断,术前1d外敷20%盐酸氨酮戊酸,伍德灯下观察并标记手术切缘。切取荧光定位后的边缘皮肤组织,按Moh... 目的探讨周围组织的Mohs显微描记外科手术治疗乳房外Paget病(EMPD)的有效性。方法对28例EMPD患者术前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进行判断,术前1d外敷20%盐酸氨酮戊酸,伍德灯下观察并标记手术切缘。切取荧光定位后的边缘皮肤组织,按Mohs显微描记外科技术方法仅对周围组织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同时进行肿瘤切除。术后3—6个月随访1次,观察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男25例,女3例。6例患者需要3次冰冻切片,12例患者要2次冰冻切片,平均1.86次。随访5~72个月,局部复发者3例,1例尿毒症患者随访2年因肝转移死亡。结论周围组织的Mohs显微描记外科手术是一省时和有效的治疗EMPD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s外科手术 佩吉特病 乳腺外 治疗结果 复发
原文传递
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文正 李词娟 +3 位作者 吴一文 王珊珊 王兰 方木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确诊为乳房外Paget病患者纳入治疗观察,术前皮疹部位用ALA封包,Wood灯下标记手术边界,运用Mohs手术切除病灶,伤口拆线后每隔10d光动力治疗1次,总计治疗4次,随访半年... 目的:观察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确诊为乳房外Paget病患者纳入治疗观察,术前皮疹部位用ALA封包,Wood灯下标记手术边界,运用Mohs手术切除病灶,伤口拆线后每隔10d光动力治疗1次,总计治疗4次,随访半年观察其疗效。结果:纳入治疗的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复发,外阴部形态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患者就医满意度高。结论: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外阴部位乳房外Paget病效果较好,病灶切除干净,患者术后恢复快,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外阴部乳房外Paget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s手术 光动力 乳房外PAGET病 临床疗效 Wood灯
下载PDF
Gold Standard for Skin Cancer Treatment: Surgery (Mohs) or Microscopic Molecular-Cellular Therapy (Curaderm)?
11
作者 Bill Elliot Cham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24年第2期33-47,共15页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or keratinocyte cancers such as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ake up approximately 80% and 20% respectively, of skin cancers with the 6 million people that are treated ann...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or keratinocyte cancers such as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ake up approximately 80% and 20% respectively, of skin cancers with the 6 million people that are treated annu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1 in 5 Americans and 2 in 3 Australians develop skin cancer by the age of 70 years and in Australia it is the most expensive, amassing $1.5 billion, to treat cancers.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are often self-detected and are usually removed by various means in doctors’ surgeries. 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 is acclaimed to be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skin cancer. However, a novel microscopic molecular-cellular non-invasive topical therapy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the status of Mohs procedure for being the acclaimed gold stand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Cancer Basal Cell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ohs surgery Microscopic Molecular-Cellular Curaderm Actinic Keratosis COSMESIS
下载PDF
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鼻及鼻周Mohs显微外科手术后较大缺损11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凤 张晓光 +4 位作者 韩文瑞 荣蓉 王丽娟 赵伊珂 李艳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Mohs显微外科手术后较大缺损的效果及优势。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行Mohs显微外科切除术后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的11例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Mohs显微外科手术后较大缺损的效果及优势。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行Mohs显微外科切除术后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的11例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患者。根据术后缺损部位及大小,遵循鼻亚单位美学原则设计皮瓣进行修复,对于直接缝合或单个局部皮瓣无法覆盖的较大缺损,联合应用风筝皮瓣、改良菱形皮瓣、鼻唇沟皮瓣、双叶皮瓣等局部皮瓣中2~3种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1例患者中,基底细胞癌10例,鳞状细胞癌1例,缺损面积2.0 cm×2.3 cm~2.7 cm×3.6 cm。经Mohs显微外科手术联合局部皮瓣修复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出现血运障碍,修复皮瓣质地、颜色、轮廓等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缺损未见明显瘢痕。术后随访4~32个月,肿瘤无复发,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联合应用2~3种皮瓣修复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Mohs手术后的较大缺损,可保持鼻及鼻周正常形态结构和美学效果,达到满意的美容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肤肿瘤 mohs外科手术 局部皮瓣 非黑素瘤皮肤癌
原文传递
皮肤镜联合Mohs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效果
13
作者 朱莹 乔改红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20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皮肤镜联合显微描记(Mohs)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皮肤镜组和Mohs术组,每组34例。Mohs术组采用Mohs... 目的分析皮肤镜联合显微描记(Mohs)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皮肤镜组和Mohs术组,每组34例。Mohs术组采用Mohs手术,皮肤镜组采用皮肤镜联合Mohs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肿瘤相关指标、扩切2 cm时切缘性质、复发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皮肤镜组送检次数少于Mohs术组,手术时间短于Mohs术组,病理费用少于Mohs术组(P<0.05)。皮肤镜组术后皮肤缺损面积小于Mohs术组,首次切缘距离肿瘤边缘最大、最小距离均短于Mohs术组(P均<0.05)。皮肤镜组扩切2 cm时切缘阳性率(8.82%,3/34)低于Mohs术组(29.41%,31/34),阴性率(91.18%,10/34)高于Mohs术组(70.59%,24/34),P<0.05。皮肤镜组复发率(2.94%,1/34)低于Mohs术组(23.53%,8/34),P<0.05。皮肤镜组治疗总满意度(97.06%,33/34)高于Mohs术组(76.47%,26/34),P<0.05。结论皮肤镜联合Mohs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可减少送检次数和病理费用,缩小皮肤缺损面积,提高扩切切缘阴性率,并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基底细胞癌 皮肤镜 mohs手术
原文传递
皮肤影像技术辅助确定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左墨 刘国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0-852,共3页
莫氏显微外科手术(MMS)能实现术中肿瘤边界完整的组织学检查,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组织,降低复发率,是基底细胞癌(BCC)的一线治疗方案。皮肤影像技术可用于术前描绘BCC肿瘤边缘,实现术前应用无创技术进行手术切缘的标记,提高MMS的一次成功... 莫氏显微外科手术(MMS)能实现术中肿瘤边界完整的组织学检查,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组织,降低复发率,是基底细胞癌(BCC)的一线治疗方案。皮肤影像技术可用于术前描绘BCC肿瘤边缘,实现术前应用无创技术进行手术切缘的标记,提高MMS的一次成功率,减少多期MMS手术成本,并降低复发率。本文综述皮肤影像技术辅助确定BCC手术切缘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底细胞 mohs外科手术 皮肤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高频超声 多光谱光声断层成像 手术切缘
原文传递
影像学检查在辅助确定皮肤肿瘤手术切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韡 王大光 骆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前对于皮肤肿瘤的治疗仍首选手术切除,手术中在尽量做到切净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皮肤,因此对准确界定肿瘤边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Mohs显微描记手术可以准确界定肿瘤边缘,但Mohs显微描记手术因其耗时多,费用高,过... 目前对于皮肤肿瘤的治疗仍首选手术切除,手术中在尽量做到切净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皮肤,因此对准确界定肿瘤边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Mohs显微描记手术可以准确界定肿瘤边缘,但Mohs显微描记手术因其耗时多,费用高,过程繁琐等缺点限制了在临床的推广。近年来荧光染色、皮肤CT以及皮肤镜等影像学检查的快速发展,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证实,这些影像学检查在皮肤肿瘤切除术中可以起到辅助确定肿瘤边缘的作用,临床上有助于确定术前及术中肿瘤边界,最终使得手术结果可以同时达到治疗和美观的要求。尤其是皮肤镜、光动力荧光染色和皮肤CT技术相比于Mohs显微描记手术有着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更容易普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皮肤镜检查 荧光 mohs外科手术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洪磊 马金柱 +2 位作者 赵建彬 刘彦宾 张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0期97-99,共3页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85例需行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44例和41例),分别在显微镜或者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施术.比较两组...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85例需行前路单节段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44例和41例),分别在显微镜或者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施术.比较两组手术病例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出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差异.结果 75例患者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12.52 ~40.16个月,平均(31.27±11.62)个月,随访率88.23%.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和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随访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随访JOA评分及改善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与带头灯的放大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精准性更高,更符合微创功能脊柱外科的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s外科手术 前路颈椎间孔切开减压术 放大镜
原文传递
Mohs显微描记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枕部大面积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镓宁 戴耕武 +2 位作者 吴冬梅 应川蓬 罗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4-535,538,共3页
患者男,62岁。枕部反复溃烂结痂4年。2年前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行肿瘤扩大切除,右大腿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术后7个月,原皮损处上缘再次出现糜烂结痂,溃烂面积逐渐扩大,疼痛明显。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枕部一约5.5cm×2.5c... 患者男,62岁。枕部反复溃烂结痂4年。2年前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行肿瘤扩大切除,右大腿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术后7个月,原皮损处上缘再次出现糜烂结痂,溃烂面积逐渐扩大,疼痛明显。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枕部一约5.5cm×2.5cm大小的溃疡,至深筋膜层深面,表面凹凸不平,部分区域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WBC:10.3×109/L,NEU:7.10×109/L。头部MRI检查:颅骨及颅内未见确切异常,左侧枕部局部头皮软组织形态失常伴缺损。诊断:枕部鳞癌术后复发。前期治疗予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后期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创面游离皮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光动力疗法 mohs显微描记手术 枕部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斯健 孙建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60-362,共3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恶性,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局部复发率高,远处转移率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好发年龄20~50岁,好发部位为躯干,典型临床表现为在萎缩性斑块基础上出现直径大小不一的多发硬性结节,组织学特征由单...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交界恶性,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局部复发率高,远处转移率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好发年龄20~50岁,好发部位为躯干,典型临床表现为在萎缩性斑块基础上出现直径大小不一的多发硬性结节,组织学特征由单一编席样或车辐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标准治疗方式是局部扩大切除,外科切缘通常要求为2~3cm。Mohs手术以及改良Mohs手术有良好的治疗前景,术后可适当辅以放射治疗。近年来,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发病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90%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发生染色体17和22重排,靶向药物方面已批准伊马替尼可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转移和(或)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外科手术 mohs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剂量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梦莹 王焱 万万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5期257-260,共4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的间叶细胞恶性肿瘤,以局部复发率高和远处转移率低为特点。近年研究发现,除了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可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外,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及皮肤镜和皮肤CT(反射式的...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的间叶细胞恶性肿瘤,以局部复发率高和远处转移率低为特点。近年研究发现,除了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可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外,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及皮肤镜和皮肤CT(反射式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均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治疗及评估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对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手术治疗为扩大切除手术或Mohs显微外科手术,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术后可辅助放疗、免疫综合治疗;冷冻治疗对复发患者有效;对不能手术或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需联合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的治疗。另外,抗雌激素(如他莫昔芬)或新型靶向药物乙酰肝素酶抑制剂roneparstat(SST0001)可能也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mohs外科手术 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Mohs显微描记手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会阴部乳房外Paget病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镓宁 潘宁 +2 位作者 戴耕武 应川蓬 吴冬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报道Mohs显微描记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会阴部乳房外Paget病1例。方法于阴茎前段包皮水肿机化所致瘢痕挛缩狭窄处行“Z皮瓣”成形术,松解瘢痕;Mohs显微描记手术切除阴茎根部及阴囊上部的乳房外Paget... 目的报道Mohs显微描记手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会阴部乳房外Paget病1例。方法于阴茎前段包皮水肿机化所致瘢痕挛缩狭窄处行“Z皮瓣”成形术,松解瘢痕;Mohs显微描记手术切除阴茎根部及阴囊上部的乳房外Paget病变组织,阴囊皮瓣修复创面;创面愈合拆线后5~7d开始对手术区域及周边范围进行ALA-PDT治疗,10d1次,4次为1个疗程。结果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外观功能无异常,排尿障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Mohs显微描记手术是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重要手段,ALA-PDT对于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和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病 乳房外 mohs外科 光动力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