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被引量:30
1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曹锡忠 《中国康复》 201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稳定型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er...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稳定型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简式Fugl-Meyer评价法(FMA-L)评价下肢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价行走能力,独立功能量表(FIM)评价ADL。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L、BBS、FAC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P<0.05,0.01),且强化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能独立步行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强化组更高于对照组(72.9%与54.2%,P<0.05)。结论:配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最大程度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情 潘世琴 王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基础上改进而来,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与康复的方法。它对适用对象有功能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训练方案较CIMT更灵活。训练动作、强度、训练及限制时间与频率构成训练方案的主要内容。m...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基础上改进而来,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与康复的方法。它对适用对象有功能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训练方案较CIMT更灵活。训练动作、强度、训练及限制时间与频率构成训练方案的主要内容。m CIMT也被用来与其他康复手段联合使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很多;可采用"行为合同"和"运动日志"等方法保证m CIM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上肢 塑性训练 综述
下载PDF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alters synaptic plasticity of rat contralateral hippocampus following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被引量:20
3
作者 Bei-Yao Gao Dong-Sheng Xu +6 位作者 Pei-Le Liu Ce Li Liang Du Yan Hua Jian Hu Jia-Yun Hou Yu-Long Ba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045-1057,共13页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neurological and motor impairment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by increasing the use of their affected limb and limiting the contralateral limb.Ho...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neurological and motor impairment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by increasing the use of their affected limb and limiting the contralateral limb.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efficacy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rat model was produced by the suture method.Rats received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1 hour a day for 14 consecutive days,starting from the 7^th day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Day 1 of treatment lasted for 10 minutes at 2r/min,day 2 for 20 minutes at 2 r/min,and from day 3 onward for 20 minutes at 4 r/min.CatWalk gait analysis,adhesive removal test,and Y-maze test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motor function,sensory function as well as cognitive function in rodent animals from the 1st day before MCAO to the 21^st day after MCAO.On the 21^st day after MCAO,the neurotransmitter receptor-related genes from both contralateral and ipsilateral hippocampi were tested by micro-array and then verified by western blot assay.The glutamate related receptor was shown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glutamate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he results of behavior tests showed that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promoted motor and sensory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ded rats,but had no effect on cognitive function.The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glutamate ionotropic receptor AMPA type subunit 3(Gria3)in the hippocampus and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beta3-adrenergic receptor gene Adrb3 and arginine vasopressin receptor 1 A,Avprla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ded rats.In the ipsilateral hippocampus,only Adra2 a was downregulated,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Gria3.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a denser distribution the more distribution of postsynaptic glutamate receptor 2/3,which is an a-amino-3-hydr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lutamate HIPPOCAMPUS m CIM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 receptor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区瑞庆 杨媛乐 林倩仪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和FMA-UE、MB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上升;组间对比,研究组Brunnstrom V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UE、M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技术结合m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饶高峰 付庆林 +2 位作者 张文福 宋社更 陈志瑞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5期13-16,20,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治疗100例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强制性运动康复疗法...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治疗100例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强制性运动康复疗法,研究组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研究组不限制健手的使用,患肢接受密集、重复的行为再塑的技术强化训练,5 h/d,3次/周,治疗4周。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价表、日常Bathel指数、运动活动日志(MAL)和SF-36生活质量表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卒中偏瘫上肢的运动速度和灵活性,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卒中 康复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文清 段一娜 +6 位作者 徐利 王宏卫 谢睿智 冯晶晶 方鑫洋 黄武 刘亚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7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改良组,14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13例)。常规组治疗以Bobat...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7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改良组,14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13例)。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为主,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每日2h,每周训练5d,连续10周。改良组采用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训练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每日1h,每周3次,其它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训练,时间不少于每日2h,连续10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STEF中的10项活动评分和WMF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中的10项活动评分除拿大球、拿大方块和拿中方块3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MF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与常规Bobath技术相比,可显著提高患者偏瘫侧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卫宁 朱玉连 +8 位作者 梁思捷 杜亮 刘珏 田茹锦 朱秉 徐冬艳 刘加鹏 田闪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探究其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共40例,随机分...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探究其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卒中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共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每天总计1h 45min的常规治疗,之外需在护工或家属陪同下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或步行2h;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外再接受2h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训练,包括起坐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训练,两组治疗频率均为每周5天,共8周。在第0、4、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距离、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并比对组间组内的差异性。结果:经过8周干预,两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得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试验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得分在第0周时无显著性差异,经过8周干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于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改良强制性运动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澄 朱玉连 +1 位作者 刘强 贾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1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原发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接受试验前、后两次康复讲座和咨询,治疗组进行8W的改良强制性运动...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原发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接受试验前、后两次康复讲座和咨询,治疗组进行8W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试验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和Berg平衡量表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简易上肢机能检查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20.7±15.17),对照组评分提高(6.69±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5.7±4.5)分,对照组提高(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平衡协调能力提高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 原发性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玉琼 李晓捷 朱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疗效,以了解两种疗法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儿童30例,并随机分为mCIMT组、HABIT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疗效,以了解两种疗法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儿童30例,并随机分为mCIMT组、HABIT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接受mCIMT、HABIT和常规OT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儿童功能独立评定(WeeFI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量表(PDMS-FM)、运动效能测试-患手使用程度(MAL-AOU)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3组儿童UEFT、WeeFIM、PDMS-FM、MAL-A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或<0.01),其中组间比较,mCIMT和HABIT组儿童4项评定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6.75,7.01,23.91,21.17,P<0.01);与mCIMT组对比,HABIT组儿童WeeFIM和MAL-AOU得分明显高于mCIMT组(P<0.01)。结论 mCIMT和HABIT可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的患侧上肢精细功能及使用量、双上肢协调能力,提高功能独立性,其中HABIT在患侧使用量和功能独立性方面疗效优于mC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上肢功能 功能独立性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华 郭春光 +3 位作者 段雅琴 周洪涛 熊裕娟 张玲 《中国康复》 2021年第6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偏瘫侧MAS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UEF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结合MCIMT能改善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 痉挛型偏瘫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秀芳 周敬杰 +3 位作者 张玉明 张莉 岑蒙蒙 张明 《中国康复》 2021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病房监督指导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评测部分(FMA-UE)、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及运动活动记录表(MAL)中的患肢使用数量(MAL-AOU)和患肢活动质量(MAL-QOM)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UE、STEF、MAL-AOU和MAL-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上肢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基于虚拟反馈技术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虚拟反馈技术 脑卒中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婕 吴卫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5-748,共4页
儿童偏瘫是儿童脑损伤后较常见的一种障碍类型。由于多种原因,偏瘫儿童患侧上肢功能改善比较困难,尤其是患手的功能。近年来提出用于儿童的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本文就目前此方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 偏瘫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患侧上肢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方翠霓 郭思思 +3 位作者 邓景贵 宋治 宋涛 刘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0期135-136,13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mCIMT)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8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mCIMT)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8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知识讲座及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持续8周,每周5d,每天3h。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UPDRSⅡ评分和UPDRSⅢ评分。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II评分和UPDRS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患者的以上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拮抗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宝纪 侯强 王小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后伴有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后伴有上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拮抗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法进行疗效评定,判断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较单纯使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效果佳,且患者容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针法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急性脑梗死 上肢痉挛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贺 柴文刚 +1 位作者 徐国兴 李贞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10例患者脱落,共收集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CIMT,对照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为主的OT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1d后和治疗结束后30d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Wolf运动功能(WMF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21d后组内比较,2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1d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0d,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21d后升高(P<0.05),FMA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良CIMT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任务-导向性OT,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儿童偏瘫个案报道 被引量:7
16
作者 邢春燕 孙克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为儿童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方法选择1例5岁的脑外伤后遗右侧偏瘫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主要参照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限制健侧上肢活动,集中、反复、大量地对患肢进行训练。包括针对性推... 目的为儿童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方法选择1例5岁的脑外伤后遗右侧偏瘫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主要参照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限制健侧上肢活动,集中、反复、大量地对患肢进行训练。包括针对性推拿和作业治疗(30min/次)、家庭功能性、文娱性活动训练,1次/d,5次/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用低温板塑的限制性器具限制左上肢(健侧),10h/d。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治疗师日志并参考家长反应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肢的主动性有明显提高,PDMS-2评定明显提高,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均有改善。结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儿童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偏瘫 康复 运动疗法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阳杰安 程少玲 李小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84例老年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84例老年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2),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新Bobath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联合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表、改良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分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的得分。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的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简式Fugl-Meyer评分表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更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新Bobath技术 脑卒中 上肢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文权 曾德良 +1 位作者 梁宇健 胡庆中 《广州医药》 2017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和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7例,随机将患者分4组:A组30例,B组29例,C组28例和D组30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和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7例,随机将患者分4组:A组30例,B组29例,C组28例和D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4周。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B组和C组分别增加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和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D组则同时另加镜像视觉反馈和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Fugl-Meyer量表(FMA)、上肢功能测试(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分。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FT和MBI评分分别为:A组(26.37±3.44)、(43.30±3.46)、(56.27±4.76),B组(29.17±2.82)、(45.41±3.40)、(58.72±4.48),C组(29.46±3.16)、(45.71±2.37)、(58.82±3.89),D组(31.93±2.74)、(48.83±3.57)、(62.17±4.51),与治疗前组内相比,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D组明显优于A、B、C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单独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或改良强制性运动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同时联合应用两种疗法,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视觉反馈 改良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朝霞 麦王向 +2 位作者 叶正茂 何海英 高红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组(改良CIMT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改良CIMT组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改良CIMT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反馈训练治疗。每次训练60 min,2次/d,5 d/周,共持续3周。对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WMFT评分、FMA-U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MFT评分、FMA-U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与改良CIMT组比较,WMFT评分、FMA-U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运动反馈训练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联合疗法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网状meta分析
20
作者 王艾瑶 田洁 +4 位作者 孙瑶环 丁星星 连书莹 江素婷 董银凤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1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其他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等8个数据库,检索有关(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干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 目的系统评价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其他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等8个数据库,检索有关(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干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软件Stata与ADDIS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涉及9种联合干预方案:CIMT+延续性护理(am)、CIMT+生物反馈(bm)、CIMT+推拿(dm)、CIMT+针刺(em)、CIMT+经颅磁刺激(fm)、CIMT+功能性电刺激(gm)、CIMT+音乐疗法(hm)、CIMT+双侧康复(im)、CIMT+运动想象(jm)。结果显示,在FMA评分方面Rank1为最优概率排序为dm>em>gm>am>c;在提高上肢运动功能上,仅bm优于c,其余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8.31,95%CI:1.73~14.24,P<0.05);各联合干预方案间比较,im和jm的最优概率排序位列前二;在改善ADL上,jm>em>am>c,BI评分在干预4、8个月时,em疗效均位列第一。结论bm在提高上肢运动功能上较常规方案有明显的改善。CIMT的不同联合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不同的优势,dm、em显著提高运动功能,bm、im、em有益于提高上肢运动功能,em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模态康复训练 强制性运动疗法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