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牛常英 谭慎兴 +4 位作者 吴彩风 刘宗艳 张泽敏 唐胜建 梁晓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5年1月,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23例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35岁,平均25岁。单侧上睑下垂16例,双侧7例。患者上睑缘均位于...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5年1月,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23例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16~35岁,平均25岁。单侧上睑下垂16例,双侧7例。患者上睑缘均位于瞳孔上缘,下垂量为1~2 mm,平均1.5 m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瘀血肿胀。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上睑下垂完全矫正,原位注视以及运动时上睑形态、位置基本对称。术后2个月按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关于"切开法重睑术效果评定标准商榷"进行评定,均为优。结论采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矫正单睑伴轻度上睑下垂,术中无需分离截除提上睑肌,即可达到重睑成形与抬高上睑共同修复的目的,手术创伤小,矫正幅度可操控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改良park 重睑成形术
原文传递
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谢燕燕 张基勋 姜笃银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行改良Park法行重睑术564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侧改良Park法重睑术,有162例同时进行了内眦赘皮矫正术。患者上睑缘均位于瞳孔上缘,提上睑肌肌力>8 mm。结果 98.9%的...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行改良Park法行重睑术564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侧改良Park法重睑术,有162例同时进行了内眦赘皮矫正术。患者上睑缘均位于瞳孔上缘,提上睑肌肌力>8 mm。结果 98.9%的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7 d拆线时肿胀较轻。患者跟踪随访2~25个月,94.5%的患者术后6个月重睑弧线流畅,切口下皮肤紧绷,外形对称,瘢痕轻微。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术,术后恢复期短,形态自然,可加强提上睑肌肌力,矫正上睑皮肤松垂,重睑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 重睑术 提上睑肌腱膜 眼轮匝肌
原文传递
改良Park-Z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晓峰 巩梦童 +5 位作者 赵莉娜 谢松梅 曹玲 孟琪 赵兰 周同葵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534-537,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Park-Z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伴有不同程度内眦赘皮患者行改良Park-Z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照片,对治疗效果进行总体分析。结果本组共69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其... 目的观察改良Park-Z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伴有不同程度内眦赘皮患者行改良Park-Z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照片,对治疗效果进行总体分析。结果本组共69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10例患者内眦部出现轻度瘢痕增生,给予得宝松局部注射后瘢痕减轻。57例患者对于重睑形态非常满意;11例患者感宽度轻微不对称,但能接受;1例患者因单侧三重睑不满意,行二期手术修复后满意。结论改良Park-Z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术后泪阜显露充分,内眦处瘢痕不明显,重睑弧度自然,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Z法 内眦赘皮 重睑成形术
原文传递
改良Park重睑术与传统切开重睑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程程 曹治敏 段惠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重睑术与传统切开重睑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笔者医院医学美容科行重睑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Park... 目的:探讨改良Park重睑术与传统切开重睑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笔者医院医学美容科行重睑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重睑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Park重睑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一期愈合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的满意度评分和眼睑形态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满意度评分和眼睑形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切开重睑术,改良Park重睑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手术指标,促进一期愈合,并能提高患者重睑修复效果和满意度,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成形术 改良park 传统切开法 修复效果 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荣坤杰 陈刚 +2 位作者 黄金龙 张天琦 杨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改良Park法)切开重睑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重睑成形术患者82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2例、女731例,年龄18~45岁(31.4±7.9)...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改良Park法)切开重睑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重睑成形术患者82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2例、女731例,年龄18~45岁(31.4±7.9)岁,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142例。手术均用改良Park法。第三方评估患者术后双侧重睑对称性,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并计算术前与术后MRD1差值(ΔMRD1),统计术后重睑变浅或消失概率。结果82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双侧重睑对称及基本对称患者764例,占92.8%;不对称患者59例,占7.2%。术后6个月MRD1值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前MRD1值为(3.25±0.72)mm,术后6个月MRD1值为(3.64±0.61)mm,ΔMRD1为(0.38±0.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1,P<0.05)。术后8例出现重睑线变浅,3例重睑线完全消失。术后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睁眼睫毛动感上翘,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性瘢痕及睑板前组织臃肿现象。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术可重建重睑外观,形成动态双眼皮。手术方式有较好的对称性、粘连牢固、不易消失,手术同时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成形术 改良park 眶隔睑膜联合增厚区 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
原文传递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眼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娜 李洁 李素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park法理论的下睑内翻手术与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的疗效及其对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98例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患者(165眼)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n=49,83眼)采取基于p... 目的:比较基于park法理论的下睑内翻手术与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的疗效及其对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98例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患者(165眼)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n=49,83眼)采取基于park法理论的下睑内翻手术治疗;对照组(n=49,82眼)采取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矫正效果、眼表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IT)]、眼部症状[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矫正良好率分别为96.39%、95.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BUT、TMH、CFS评分、SIT值及OS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UT、TMH、SI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FS评分、OSDI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眼轮匝肌缩短术,基于park法理论的下睑内翻手术对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患者的眼表功能的远期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 眼轮匝肌缩短术 改良park 睑内翻手术 眼表功能 矫正效果
下载PDF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晶晶 游传华 闫红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在笔者医院行双侧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切口下唇眼轮匝肌与睑板前筋膜进行固定以形成重睑。观察手术一期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在笔者医院行双侧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切口下唇眼轮匝肌与睑板前筋膜进行固定以形成重睑。观察手术一期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重睑形态满意度为96.47%(82/8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后重睑形态自然,患者满意度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 重睑成形术 睑板前筋膜 眼轮匝肌 疗效
下载PDF
改良术式切开内固定重睑成形术 被引量:2
8
作者 乔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医院行双侧改良切开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的28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将切口下唇眼轮匝肌-睑板前筋膜-提肌腱膜与眶隔融合部残端-上唇轮匝肌进行...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笔者医院行双侧改良切开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的28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将切口下唇眼轮匝肌-睑板前筋膜-提肌腱膜与眶隔融合部残端-上唇轮匝肌进行固定以形成重睑。观察手术一期愈合率、就医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就医者均一期愈合,就医者术后重睑形态满意度为96.42%(270/28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切开内固定法重睑成形术术后重睑形态自然,就医者满意度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重睑 传统法 改良park 软硬兼顾固定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玲 任慈 +3 位作者 孙跃 金州烽 韩宇鑫 王志军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法手术,去除皮肤、皮下组织和少量眼轮匝肌,尽量保留睑板前筋膜组织,行切口下唇眼轮匝肌和睑板前筋膜的固定以形成重睑。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对效果均满意,双侧重睑形态对...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法手术,去除皮肤、皮下组织和少量眼轮匝肌,尽量保留睑板前筋膜组织,行切口下唇眼轮匝肌和睑板前筋膜的固定以形成重睑。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对效果均满意,双侧重睑形态对称、自然,切口痕迹不明显。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成形术效果稳定,重睑形态自然流畅,术后恢复时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 重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睑板前筋膜固定
下载PDF
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建 张林林 郝擎宇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6期89-91,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而为这一手术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方便选取患者32例,观察组为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并实施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16例患者,对照组为同期采取传统Park法重睑术的16例患者,对比分... 目的总结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而为这一手术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方便选取患者32例,观察组为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并实施改良Park法重睑术的16例患者,对照组为同期采取传统Park法重睑术的16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Ⅰ期愈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术后恢复时间小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75,χ~2=5.925,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术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患者术后Ⅰ期愈合率高,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能够达到患者期望值,在满足适应症的情况下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 重睑术 恢复时间 安全性
下载PDF
运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87例
11
作者 廖洪跃 黄大江 +2 位作者 李超 赵艳平 胡谨 《转化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87例,男性6例、女性81例,年龄16~42岁;术前标记a、b、c、d、e点(a点为泪湖最内侧端在内眦赘皮上的投影点,b点为内眦赘皮和... 目的探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87例,男性6例、女性81例,年龄16~42岁;术前标记a、b、c、d、e点(a点为泪湖最内侧端在内眦赘皮上的投影点,b点为内眦赘皮和下睑皮肤的交界点,d点为泪湖最内侧端点,e点位于与睑缘平行的重睑切口线上,c点为重睑切口线与a点向上45°延长线的交点),连接e、c、a、d各点,作为手术切口线,手术依标记线切开,于眼轮匝肌表面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内眦韧带,5-0丝线折叠缝合缩短内眦韧带,7-0无损伤线缝合皮肤。结果本组病例随访42例,并与同期的反向"Z"成形术效果对比,改良Park's法病例术后两内眦间距离缩短明显、睑裂加长、泪阜显露适中、眦角自然、外形美观,未见内眦赘皮复发和明显瘢痕形成。结论改良运用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眼睛形态好,瘢痕不明显,患者容易满意,适合除倒向型外的所有内眦赘皮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s法 内眦赘皮 矫正
下载PDF
改良Park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迅 周彦鹏 李九旭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方法45例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和观察组(改良Park法重睑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眼睑形态、修复满意度及并发...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方法45例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和观察组(改良Park法重睑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眼睑形态、修复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眼睑形态评分及修复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相比,改良Park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可改善患者眼睑形态,提高修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松弛 臃肿 改良park法重睑术 眼睑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