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乳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婷 韩辉 +2 位作者 刘波 李辉 程池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7-412,共6页
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蒙牛冠益乳酸奶中选择性分离得到2种乳酸菌,表型特征检测初步确定目标菌株BB-12,该菌株符合双歧杆菌属特征描述。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atpD基因序列分析,多相鉴定表明:菌株BB-12为... 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蒙牛冠益乳酸奶中选择性分离得到2种乳酸菌,表型特征检测初步确定目标菌株BB-12,该菌株符合双歧杆菌属特征描述。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atpD基因序列分析,多相鉴定表明:菌株BB-12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atpD基因序列比16S rDNA序列在动物双歧杆菌亚种水平鉴定上有更好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 atpD基因 改良mrs培养基 多相鉴定 BIOLOG
原文传递
改良MRS对消除培养基自身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苗君莅 辛羚 +1 位作者 吴正钧 郭本恒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5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在进行乳杆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体外实验中发现,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MRS自身对幽门螺杆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改良后的MRS在保证乳杆菌良好生长的前提下,消除了这种抑制作用。在筛选体外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乳杆菌时,采用... 在进行乳杆菌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体外实验中发现,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MRS自身对幽门螺杆菌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改良后的MRS在保证乳杆菌良好生长的前提下,消除了这种抑制作用。在筛选体外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乳杆菌时,采用这种改良MRS作为筛选介质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可靠。此方法对于同类实验均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mrs 幽门螺杆菌 抑制 乳杆菌
下载PDF
微生态调节剂中益生菌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任锦玉 程苏云 +1 位作者 梅玲玲 汪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为研究微生态调节剂中益生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改良MRS、两层双歧琼脂、LBS、EG、改良GAM、普通营养琼脂等 6种培养基 ,使用双层琼脂培养法对 5份微生态调节剂进行双歧杆菌计数培养的比较 ,同时对 11份微生态口服液和 14... 目的〕为研究微生态调节剂中益生菌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改良MRS、两层双歧琼脂、LBS、EG、改良GAM、普通营养琼脂等 6种培养基 ,使用双层琼脂培养法对 5份微生态调节剂进行双歧杆菌计数培养的比较 ,同时对 11份微生态口服液和 14份酸牛乳采用改良MRS、BS、TJA等 3种培养基 ,使用厌氧培养法 ,进行乳酸杆菌计数培养的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 ,显示双歧杆菌的检测以MRS琼脂为最佳。乳酸杆菌检测以TJA琼脂为佳。〔结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在选择较佳培养基的同时 ,以双层琼脂培养法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调节剂 益生菌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mrs琼脂 TJA琼脂 双层 琼脂培养
下载PDF
X-Gal改良MRS培养基结合API50CH鉴定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军 仲崇琳 杨美林 《生物技术世界》 2014年第10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鉴别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方法。方法:采集10名健康新生儿粪便样品稀释涂布于添加了氯化锂(LiCl)和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的MRS培养基上,厌氧培养后挑单菌落经革兰氏染色、API50CH碳水化合物鉴定试...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鉴别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方法。方法:采集10名健康新生儿粪便样品稀释涂布于添加了氯化锂(LiCl)和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的MRS培养基上,厌氧培养后挑单菌落经革兰氏染色、API50CH碳水化合物鉴定试剂条反应和有机酸代谢产物测定鉴定出双歧杆菌种类。结果:改良MRS培养基上的蓝色菌落经鉴定为双歧杆菌,白色菌落鉴定为乳酸菌,10份样品中有9份检出双歧杆菌。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快速鉴定新生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鉴定 X-Gal改良mrs培养基 API50CH碳水化合物鉴定试剂条
原文传递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恩南 曾昭贤 +3 位作者 黄强 陈茜 曾思强 邓惠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208-21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入选的200例患者分为极低水平组(50例)、低水平组(50例)、中水平...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入选的200例患者分为极低水平组(50例)、低水平组(50例)、中水平组(50例)和高水平组(50例)四组。之后依据改良mRS评分对患者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平均值为(47.4±21.7)nmol/L。通过比较极低水平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发现,两组患者三酰甘油、血红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1年后mRS评分以及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脑梗史、吸烟史、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调整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白细胞、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以及NIHSS评分,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mRS评分的相关性显示,高水平组1年以后相关功能恢复优良(OR=0.448,95%CI:1.11~3.23),其次是中水平组(OR=0.413,95%CI:1.03~2.74)。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独立预测的准确性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脑梗死 预后 老年患者 相关性 多元逻辑回归模型 改良mr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