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辛硫磷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书昌 师真 +1 位作者 刘拥军 王光灿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置于硝酸-硫酸(1+1)溶液中回流6 h使之净化及功能化。取MWCNT′s 5 mg置于超纯水10 mL中经超声振荡20 min制得其悬浮液,取悬浮液10μL滴加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经自然干燥后即得用MWCNT′s修饰的玻碳电... 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置于硝酸-硫酸(1+1)溶液中回流6 h使之净化及功能化。取MWCNT′s 5 mg置于超纯水10 mL中经超声振荡20 min制得其悬浮液,取悬浮液10μL滴加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经自然干燥后即得用MWCNT′s修饰的玻碳电极(MWCNT′s/GCE)。基于此修饰电极对辛硫磷的催化还原反应,提出了蔬菜中辛硫磷的循环伏安测定法,在pH 4的乙酸盐支持电解质溶液中,在电位0.78 V(对SCE)处可见明显的还原峰,且其峰电流值与辛硫磷浓度在5.0×10-8-1.0×10^-6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应用此法分析了两件蔬菜样品,并以此试样为基体加入标准溶液对方法进行回收及精密度试验,测得其回收率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依次为100.3%,96.5%及3.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辛硫磷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玻碳电极对对苯二酚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永平 齐芳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4-896,899,共4页
以对苯二酚为目标化合物比较研究了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3种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结果发现:3种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均对对苯二酚的电化学信号具有增强作用。电化学阻抗谱和修饰层数试验表明:金纳米粒子的增... 以对苯二酚为目标化合物比较研究了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3种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结果发现:3种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均对对苯二酚的电化学信号具有增强作用。电化学阻抗谱和修饰层数试验表明:金纳米粒子的增强效果来自于金纳米粒子的电催化作用,碳纳米管的增强作用来自于电催化作用与大的电极表面积,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综合利用了两种纳米粒子的特性,表现出了更为优良的电催化行为。对苯二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均为扩散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碳纳米管 修饰玻碳电极 电催化 对苯二酚
下载PDF
牛乳中氯霉素残留的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电极测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康金国 刘国艳 柴春彦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1-437,共7页
用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检测牛乳样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高灵敏度的电化学新方法,并研究了氯霉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测定方法。与裸电极相比,以导数循环伏安法(DCV)利用Au-colloid-PEI修饰电极进行氯霉素的... 用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检测牛乳样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高灵敏度的电化学新方法,并研究了氯霉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及测定方法。与裸电极相比,以导数循环伏安法(DCV)利用Au-colloid-PEI修饰电极进行氯霉素的电化学检测时,在-0.41V处氯霉素的还原峰电流值极显著提高。运用这种修饰电极检测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017~12mg/L,检测限达到1.15μg/L。详细讨论了其他条件对Au-colloid-PEI修饰电极测试氯霉素残留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对牛乳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检测氯霉素的回收率达96.82%,准确率达99%以上,平均每份样品的检测时间为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电极 氯霉素 聚乙烯亚胺-纳米金修饰电极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邻苯二酚在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永平 张超 张千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16-1318,共3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pH7.0的磷酸盐支持电解质中,在-1.0~1.0 V(vs.SCE)电位范围内,邻苯二酚在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膜对邻苯二酚的电化学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催化效...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pH7.0的磷酸盐支持电解质中,在-1.0~1.0 V(vs.SCE)电位范围内,邻苯二酚在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膜对邻苯二酚的电化学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催化效果强于单独的金纳米粒子或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邻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受到表面吸附过程控制。可利用该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进行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在4.0×10-5~1.0×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3S/N)达到1.0×10-5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修饰玻碳电极 金纳米粒子 碳纳米管 邻苯二酚
下载PDF
聚L-半胱氨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被引量:3
5
作者 余芬 万其进 +3 位作者 朱丽娜 邹菁 喻德忠 艾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5-379,383,共6页
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在L-半胱氨酸溶液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将上述电极在pH6.9的B-R缓冲溶液中,于-1.0~2.5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电聚合,制备了聚L-半胱氨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Poly-L-Cys/MWCNTs/GCE)。研究发... 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在L-半胱氨酸溶液中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将上述电极在pH6.9的B-R缓冲溶液中,于-1.0~2.5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电聚合,制备了聚L-半胱氨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Poly-L-Cys/MWCNTs/GCE)。研究发现,邻苯二酚和对苯-2-酚在聚L-半胱氨酸/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上分别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且两者的氧化峰电位差达101mV,提出了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方法。氧化峰电流与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浓度在1.0×10^-5~1.0×10^-3mol·L^-1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达1.0×10^-6mol·L^-1。修饰电极用于模拟样品中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测定,回收率在82.0%~107.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半胱氨酸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膜修饰电极 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
下载PDF
应用锑膜修饰电极示差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多巴胺和抗坏血酸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根娣 胡效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2-1046,共5页
应用电化学还原法自制的锑膜修饰玻碳电极(GCE)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DA和AA在此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位依次为0.676 V和0.360 V,两者相差316 mV。此电位差值远大于两者在裸GCE电极上的差值(136 mV... 应用电化学还原法自制的锑膜修饰玻碳电极(GCE)研究了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DA和AA在此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位依次为0.676 V和0.360 V,两者相差316 mV。此电位差值远大于两者在裸GCE电极上的差值(136 mV)。据此,可用锑膜修饰的GCE,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DA和AA。测定DA和A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80×10^(-7)~1.33×10^(-2),2.60×10^(-6)~1.20×10^(-3)mol·L^(-1),方法的检出限依次为1.50×10^(-7),6.70×10^(-7)mol·L^(-1)。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分析了DA的针剂和AA的片剂样品,所得结果与标示值相符,并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7.9%~99.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差脉冲伏安法 锑膜修饰玻碳电极 多巴胺 抗坏血酸
下载PDF
基于铁氰化钐修饰的玻碳电极研究鸟嘌呤和腺嘌呤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敏 孟煜阳 +1 位作者 柳鹏 程发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2-906,共5页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将铁氰化钐沉积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铁氰化钐修饰电极,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鸟嘌呤和腺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裸玻碳电极,鸟嘌呤和腺嘌呤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增大,氧化峰电位降低,说明该修饰电... 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将铁氰化钐沉积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铁氰化钐修饰电极,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鸟嘌呤和腺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相比裸玻碳电极,鸟嘌呤和腺嘌呤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增大,氧化峰电位降低,说明该修饰电极对鸟嘌呤和腺嘌呤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能力。在优化条件下,两者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70μmol·L^-1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1.0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铁氰化钐修饰电极 鸟嘌呤 腺嘌呤
下载PDF
HRP-纳米金/纳米硫化镉/聚天青Ⅰ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用作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华刚 袁若 +3 位作者 柴雅琴 苗向敏 卓颖 洪成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1-704,721,共5页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聚合一层表面均匀的带正电性的聚天青Ⅰ膜,再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一层带负电性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硫化镉来固定纳米金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复合物,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聚合一层表面均匀的带正电性的聚天青Ⅰ膜,再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一层带负电性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硫化镉来固定纳米金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复合物,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对该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增加了酶的吸附量,还有效保持了酶的生物催化活性,此生物传感器对过氧化氢浓度在4.0×10^-7-1.2×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10^-7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修饰电极 天青Ⅰ 纳米金 纳米硫化镉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铋膜修饰玻碳电极用于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测定铝箔中痕量镓 被引量:1
9
作者 匡云飞 邹建陵 +6 位作者 冯泳兰 邓培红 凌爱华 李薇 杨颖群 刘梦琴 屈景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7,20,共4页
用电化学沉积法将铋离子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应用此铋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镓时,将试液在pH 5.4的六次甲基四胺-盐酸缓冲溶液中在-1.30 V处预还原40 s,然后在-1.30^-0.50 V范围内扫描,使镓离子从修饰电极上溶出,实现了镓离子的溶出伏安法测... 用电化学沉积法将铋离子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应用此铋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镓时,将试液在pH 5.4的六次甲基四胺-盐酸缓冲溶液中在-1.30 V处预还原40 s,然后在-1.30^-0.50 V范围内扫描,使镓离子从修饰电极上溶出,实现了镓离子的溶出伏安法测定,在-1.01 V处可得镓离子的氧化峰电位,镓的质量浓度在0.002 8~0.21μg.L-1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值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7 ng.L-1。方法用于测定铝箔中镓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8.2%~103.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膜修饰玻碳电极 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 铝箔
下载PDF
吸附镍(Ⅱ)的甘氨酸共价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于葡萄糖的无酶催化氧化测定
10
作者 景振辉 林祥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4,507,共5页
将玻碳电极(GCE)置于0.01 mol·L-1甘氨酸的[Bmin]PF6离子液体溶液中,于0~2.0 V电位间以50 mV·s-1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扫描10圈,从而制成通过C-N共价键结合的甘氨酸修饰玻碳电极(Gly/GCE)。将此修饰电极置于0.1 mol·... 将玻碳电极(GCE)置于0.01 mol·L-1甘氨酸的[Bmin]PF6离子液体溶液中,于0~2.0 V电位间以50 mV·s-1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扫描10圈,从而制成通过C-N共价键结合的甘氨酸修饰玻碳电极(Gly/GCE)。将此修饰电极置于0.1 mol·L-1氯化镍溶液中浸泡6 h,镍(Ⅱ)就吸附于甘氨酸修饰层上,制成了吸附着镍(Ⅱ)的Gly/GCE,记作Ni(Ⅱ)-Gly/GCE。此电极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Ni2+/Ni3+电对的媒介作用对葡萄糖产生无酶催化氧化反应,导致在+0.55 V(vs.SCE)处氧化峰电流明显增高,电流响应值与葡萄糖浓度在1×10-6~2×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3×10-7mol·L-1。据此,提出了测定葡萄糖的计时电流法,并应用于血清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所得结果与用Dimension RXL-MAX自动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修饰玻碳电极 镍(Ⅱ) 安培测定法 无酶催化氧化 葡萄糖
下载PDF
三聚氰胺修饰玻碳电极用于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银
11
作者 王洪海 佘悦 +2 位作者 王登生 朱爱梅 王赪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7-959,962,共4页
用电化学沉积法将三聚氰胺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应用此三聚氰胺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银时,试液在pH 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在—0.45V处还原60 s,然后在0~+0.6V范围内扫描,使银离子从修饰电极上溶出,实现了水样中银离子的溶出伏安法测定,... 用电化学沉积法将三聚氰胺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应用此三聚氰胺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银时,试液在pH 4.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在—0.45V处还原60 s,然后在0~+0.6V范围内扫描,使银离子从修饰电极上溶出,实现了水样中银离子的溶出伏安法测定,在+0.27V处可得银离子的氧化峰电位,银的浓度在6.0×10^(-9)~5.0×10^(-7)mol·L^(-1)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10^(-9)mol·L^(-1)。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银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0.0%~96.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修饰玻碳电极 溶出伏安法 水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