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0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语象与意象:诗歌的符号学阐释分野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心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5-202,共8页
本文从符号学诗学角度,引入"语象"概念,并重新审视传统诗学概念"意象",澄清了诗学中的语言、语象和意象三者的关系。语象与意象之别在于语言的符号化对象之不同,语象在符号学类型上有实体语象与转义语象之分,元语...
本文从符号学诗学角度,引入"语象"概念,并重新审视传统诗学概念"意象",澄清了诗学中的语言、语象和意象三者的关系。语象与意象之别在于语言的符号化对象之不同,语象在符号学类型上有实体语象与转义语象之分,元语言与含蓄意指的共同作用能够说明语象的符号学生成机制。现代诗与古典诗在语言、美学原则、诗性定义等诗学本体上的诸方面不同,集中体现为语象与意象之别,语象理论的建设将促成中国诗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符号学
语象
意象
现代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诗分行建构的理据与功能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88-93,共6页
诗歌无疑是语言艺术中最富有形式感的一种文体。分行建构则是诗歌与散文区别开来的最主要的标志。本文试图运用结构主义的诗学理论来分析和探究现代诗分行排列的理论依据,并论述现代诗分行排列所具有的节奏功能、造型功能、突出意象的...
诗歌无疑是语言艺术中最富有形式感的一种文体。分行建构则是诗歌与散文区别开来的最主要的标志。本文试图运用结构主义的诗学理论来分析和探究现代诗分行排列的理论依据,并论述现代诗分行排列所具有的节奏功能、造型功能、突出意象的功能、强化语言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分行建构
结构主义诗学
理据与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与歌——试论诗歌的音乐性与传播媒介问题
3
作者
梁华珍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7期43-45,共3页
新诗的处境由来尴尬 ,但与之对照的歌曲却如火如荼地传唱。“诗”与“歌”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诗中 ,诗就和歌一样 ,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诗与歌在“音乐性”这一点上是可以相通的。借歌以传播诗 ,可以说是新诗拥有读者群的...
新诗的处境由来尴尬 ,但与之对照的歌曲却如火如荼地传唱。“诗”与“歌”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诗中 ,诗就和歌一样 ,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诗与歌在“音乐性”这一点上是可以相通的。借歌以传播诗 ,可以说是新诗拥有读者群的一个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诗歌艺术
音乐性
传播媒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三代诗”漫评
4
作者
陈祖君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6-72,共7页
“第三代诗”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和内涵的概念 ,它空前的反叛性使得人们对于它与传统的关系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它的称谓乃是一种基于中国新诗史的自我定位 ,而其诗学观念与艺术探险更是完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英雄—...
“第三代诗”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和内涵的概念 ,它空前的反叛性使得人们对于它与传统的关系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它的称谓乃是一种基于中国新诗史的自我定位 ,而其诗学观念与艺术探险更是完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英雄———个人”的历程。在美学风格上 ,它的冷静客观、整体呈现及对于语感的强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
朦胧诗
诗学研究
现代诗
诗学观念
美学风格
中国
新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蓝星”诗人群
被引量:
2
5
作者
古远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3-19,共7页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早期由覃子豪掌舵,余光中为该社的精神领袖(余光中另文论述),支撑局面的主要有蓉子、罗门、周梦蝶等一大堆诗翁、诗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诗
现代诗
蓝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冷”与“热”平衡中的古典抒写:程千帆的新诗创作
被引量:
2
6
作者
罗振亚
崔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3,共8页
程千帆先生的新诗创作中不仅传达着现代人独特的情思感知,更带有浓厚的古典气息,这与他古典文学研究者和旧体诗词写作者的双重身份尤为相符。他的现代诗透过洋溢古典风韵的新体式,用“冷处理”和“冷幽默”的言说方式节制内心澎湃的诗...
程千帆先生的新诗创作中不仅传达着现代人独特的情思感知,更带有浓厚的古典气息,这与他古典文学研究者和旧体诗词写作者的双重身份尤为相符。他的现代诗透过洋溢古典风韵的新体式,用“冷处理”和“冷幽默”的言说方式节制内心澎湃的诗情并宣泄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形成在“冷”与“热”的平衡中抒发诗情的独特艺术风格。这样的诗艺探索也成为了20世纪30、40年代新诗通过汲取古典艺术理念表达现代诗学追求的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千帆
新诗
古典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诗歌: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
被引量:
2
7
作者
薛广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是现代诗歌的根本立场。现代诗歌以沉思为基本状态 ,以边缘本位为先锋品格。其边缘切入的运作过程在两个向度上展开 :一方面是个人话语 ,呈示个体生命独特的情感史 ;另一方面又是人类的共同话语 ,为人类提供一些原...
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是现代诗歌的根本立场。现代诗歌以沉思为基本状态 ,以边缘本位为先锋品格。其边缘切入的运作过程在两个向度上展开 :一方面是个人话语 ,呈示个体生命独特的情感史 ;另一方面又是人类的共同话语 ,为人类提供一些原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歌
生命
边缘意识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文教学中被疏远的另类——现代诗歌教学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品玲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难点,但它不是重点,只是一个弱点。这种情况的出现长期以来就存在,并未能得到根本性矫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语文教师自身的诗歌素养不足,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比例不大,升学考试历来不提倡学生写诗...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难点,但它不是重点,只是一个弱点。这种情况的出现长期以来就存在,并未能得到根本性矫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语文教师自身的诗歌素养不足,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比例不大,升学考试历来不提倡学生写诗歌体裁的作文,多数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不浓,以背诵代替理解等等,现代诗歌成为语文教学被疏远的另类,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代诗歌
教学
疏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谣与现代诗——审视张贤亮《绿化树》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一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花儿、爬山调等西北民谣是构成《绿化树》的重要内容。它们不仅丰富了《绿化树》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显得多彩多姿,而且与《绿化树》中的现代诗相比照,突现了《绿化树》这一文本的矛盾和罅隙,成为理解《绿化树》的一个独特视角。《绿化树...
花儿、爬山调等西北民谣是构成《绿化树》的重要内容。它们不仅丰富了《绿化树》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显得多彩多姿,而且与《绿化树》中的现代诗相比照,突现了《绿化树》这一文本的矛盾和罅隙,成为理解《绿化树》的一个独特视角。《绿化树》中的西北民谣还启示我们,作家在创作中紧贴民间和大地,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
西北民谣
花儿
爬山调
现代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泽龙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16-124,共9页
文章阐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胡适倡导的白话新诗运动是以意象派理论作为外缘性动力与理论基础的;郭沫若的《女神》初步体现了意象诗质与意象诗式的现代性变革;闻一多代表的新格律派诗,以对传统诗歌意象...
文章阐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胡适倡导的白话新诗运动是以意象派理论作为外缘性动力与理论基础的;郭沫若的《女神》初步体现了意象诗质与意象诗式的现代性变革;闻一多代表的新格律派诗,以对传统诗歌意象的转化、对诗歌意象的视觉性建构为特征,反映了五四后回眸传统、反思五四诗潮的倾向;李金发代表的象征派诗歌,以象征意象的创造与象征意象思维的运用,显现了中国诗歌意象体系的异质性变革。并总结了20年代意象艺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诗歌
意象艺术
20世纪20年代
胡适
“白话新诗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愁予、周梦蝶现代诗古典韵味之比较
11
作者
王德培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台湾诗人郑愁予、周梦蝶二位的现代诗充满着深深的古典韵味,但这种古典韵味秉承的却是不同的精神传统:一呈屈骚风骨、一呈庄禅哲理;开掘的是不同的古典境界:一呈有我之境,一呈无我之境。而呈现的美学风格也各不相同:一者文采风流、一者...
台湾诗人郑愁予、周梦蝶二位的现代诗充满着深深的古典韵味,但这种古典韵味秉承的却是不同的精神传统:一呈屈骚风骨、一呈庄禅哲理;开掘的是不同的古典境界:一呈有我之境,一呈无我之境。而呈现的美学风格也各不相同:一者文采风流、一者守道以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愁予
周梦蝶
现代诗
古典韵味
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沈从文的现代诗风景
被引量:
1
12
作者
陈芝国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16,共4页
沈从文在新诗坛由"革命期"向"建设期"过渡的时期开始现代诗写作。他的现代诗大多以"我"为主,更多地触及个体的城市生存体验。虽然他的诗在诗艺上略显简单,但他的这些诗歌为我们打开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
沈从文在新诗坛由"革命期"向"建设期"过渡的时期开始现代诗写作。他的现代诗大多以"我"为主,更多地触及个体的城市生存体验。虽然他的诗在诗艺上略显简单,但他的这些诗歌为我们打开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师的另一面风景。在大量的情诗之外,他还写了不少抒发个人命运感受、讴歌自然与生命、批判都市生活以及记录自己病中思情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现代诗
城市风景
忧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永明年间的集体咏物诗和拟乐府诗创作
13
作者
邵春驹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9-71,78,共4页
南齐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等人集体创作了一些咏物诗和拟乐府诗,它们在题材、体式等方面有一些特点,对近体诗的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
咏物诗
拟乐府诗
永明年间
近体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诗歌诗体的演变
14
作者
周玉英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6-47,共2页
20世纪初期白话诗运动在语言体式上完成了中国旧体诗歌的历史转型。之后,新月派、象征派、九叶派等相继从诗体不同方面对现代新诗进行改造、整合,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诗歌较为完善的存在模式。
关键词
现代诗歌
诗体
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近代新乐府诗的体式与特质
15
作者
方葶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9-31,共3页
新乐府诗作为书写时事、讽刺现实、体现民之艰辛的特殊诗体,在这中国近代依然占据着一定位置。行文将从近代新乐府诗的诗歌体式、近代新乐府诗的场面描写以及近代新乐府诗"以史入诗,以诗存史"特点这三方面略论近代新乐府创作...
新乐府诗作为书写时事、讽刺现实、体现民之艰辛的特殊诗体,在这中国近代依然占据着一定位置。行文将从近代新乐府诗的诗歌体式、近代新乐府诗的场面描写以及近代新乐府诗"以史入诗,以诗存史"特点这三方面略论近代新乐府创作的体式与诗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新乐府
诗歌体式
场面描写
诗史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纵论
16
作者
彭瑞琪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8-30,共3页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 ,产生了众多的诗人和诗歌团体 ,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诗歌派别 ,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代诗歌 ,为中国新诗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诗歌
发展
纵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保尔·法塞尔的英国诗歌格律理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启发
17
作者
王超
孙元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20-20,22,共2页
在当今世界诗歌的发展中,不同的发展方向构成了现实状况,而作为主导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格律,仍然受到广大诗人和读者的重视,尽管诗歌发展的方向是摆脱格律的限制。但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仍然是大多数诗人所要走的路,包括中国诗人...
在当今世界诗歌的发展中,不同的发展方向构成了现实状况,而作为主导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格律,仍然受到广大诗人和读者的重视,尽管诗歌发展的方向是摆脱格律的限制。但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仍然是大多数诗人所要走的路,包括中国诗人所写的作品。本文将讨论英国诗歌格律的应用,以及中国诗歌现在发展中的格律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化
现代诗
音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程俱近体诗用韵研究
18
作者
徐建华
廖秋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84-87,共4页
通过对程俱近体诗的收集考察,发现其用韵共分25部,大体遵循有唐以来的诗韵传统。程俱近体诗中的首句借韵现象需要仔细甄别,有些实质上是表明首韵字与借韵字的同用关系,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
关键词
程俱
近体诗
首句借韵
原文传递
论陶里诗的古典情怀
19
作者
李方擎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陶里是澳门现代诗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不仅擅长现代诗的写作,而且在格律诗方面的工夫颇深。该文通过对陶里现代诗、格律诗的探析,挖掘陶里诗所蕴含的古典情怀和历史感,以期扩大现代诗创作的视野。
关键词
陶里
古典情怀
现代诗
历史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
被引量:
7
20
作者
吴投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1,共6页
中国新诗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同时,也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事实"与"问题"的纠缠始终是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解不开的纽结。中国新诗至今所面临的强势敌对状态显然与这一纽结...
中国新诗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同时,也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事实"与"问题"的纠缠始终是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解不开的纽结。中国新诗至今所面临的强势敌对状态显然与这一纽结的无法化解直接相关,新诗的困境就是这种强势敌对状态所滋生的产物。新诗的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呼唤一种成熟的新诗文化,是我们在回顾新诗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新诗标准的确立、诗人艺术原创性的主体自觉、相对完备和成熟的新诗教育体系三个因素息息相关,这是形成新诗文化的前提。新诗之"新"文化性质的复杂性是由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性转型所造成的,其中纠结着由现代性所引发的复杂文化矛盾。新诗的文化困境需要在文化内部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式,这可以归结为新诗文化的建设。建设成熟的新诗文化既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经之途,又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之“新”
新诗文化
新诗标准
新诗教育
艺术原创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象与意象:诗歌的符号学阐释分野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心释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5-20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W096)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从符号学诗学角度,引入"语象"概念,并重新审视传统诗学概念"意象",澄清了诗学中的语言、语象和意象三者的关系。语象与意象之别在于语言的符号化对象之不同,语象在符号学类型上有实体语象与转义语象之分,元语言与含蓄意指的共同作用能够说明语象的符号学生成机制。现代诗与古典诗在语言、美学原则、诗性定义等诗学本体上的诸方面不同,集中体现为语象与意象之别,语象理论的建设将促成中国诗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关键词
诗学
符号学
语象
意象
现代诗
Keywords
poetics
semiotics
verbal
image
image-idea
modern
poems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诗分行建构的理据与功能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剑
机构
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88-93,共6页
文摘
诗歌无疑是语言艺术中最富有形式感的一种文体。分行建构则是诗歌与散文区别开来的最主要的标志。本文试图运用结构主义的诗学理论来分析和探究现代诗分行排列的理论依据,并论述现代诗分行排列所具有的节奏功能、造型功能、突出意象的功能、强化语言的功能。
关键词
现代诗
分行建构
结构主义诗学
理据与功能
Keywords
modern
poems
stanzas
writing
form
of
poems
structuralism
poetics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与歌——试论诗歌的音乐性与传播媒介问题
3
作者
梁华珍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处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7期43-45,共3页
文摘
新诗的处境由来尴尬 ,但与之对照的歌曲却如火如荼地传唱。“诗”与“歌”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诗中 ,诗就和歌一样 ,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诗与歌在“音乐性”这一点上是可以相通的。借歌以传播诗 ,可以说是新诗拥有读者群的一个借鉴。
关键词
新诗
诗歌艺术
音乐性
传播媒介
Keywords
modern
poems
musicality
lyric
poems
media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三代诗”漫评
4
作者
陈祖君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6-72,共7页
文摘
“第三代诗”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和内涵的概念 ,它空前的反叛性使得人们对于它与传统的关系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它的称谓乃是一种基于中国新诗史的自我定位 ,而其诗学观念与艺术探险更是完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英雄———个人”的历程。在美学风格上 ,它的冷静客观、整体呈现及对于语感的强调 。
关键词
“第三代诗”
朦胧诗
诗学研究
现代诗
诗学观念
美学风格
中国
新诗
Keywords
the
third
Generation
poems
obscure
poems
poetic
research
modern
poems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蓝星”诗人群
被引量:
2
5
作者
古远清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台港文学研究所
出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3-1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04AZW001)
文摘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早期由覃子豪掌舵,余光中为该社的精神领袖(余光中另文论述),支撑局面的主要有蓉子、罗门、周梦蝶等一大堆诗翁、诗媪。
关键词
台湾新诗
现代诗
蓝星
Keywords
Taiwan
new
poetry
modern
poems
Blue
Star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冷”与“热”平衡中的古典抒写:程千帆的新诗创作
被引量:
2
6
作者
罗振亚
崔筱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3,共8页
文摘
程千帆先生的新诗创作中不仅传达着现代人独特的情思感知,更带有浓厚的古典气息,这与他古典文学研究者和旧体诗词写作者的双重身份尤为相符。他的现代诗透过洋溢古典风韵的新体式,用“冷处理”和“冷幽默”的言说方式节制内心澎湃的诗情并宣泄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形成在“冷”与“热”的平衡中抒发诗情的独特艺术风格。这样的诗艺探索也成为了20世纪30、40年代新诗通过汲取古典艺术理念表达现代诗学追求的重要佐证。
关键词
程千帆
新诗
古典性
Keywords
Cheng
Qianfan
modern
poems
classicality
分类号
I226.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诗歌: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
被引量:
2
7
作者
薛广民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文摘
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是现代诗歌的根本立场。现代诗歌以沉思为基本状态 ,以边缘本位为先锋品格。其边缘切入的运作过程在两个向度上展开 :一方面是个人话语 ,呈示个体生命独特的情感史 ;另一方面又是人类的共同话语 ,为人类提供一些原型 。
关键词
现代诗歌
生命
边缘意识
中国
Keywords
modern
poems
watch
the
state
of
life
meditation
the
edge
position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文教学中被疏远的另类——现代诗歌教学
被引量:
2
8
作者
王品玲
机构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出处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文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一个难点,但它不是重点,只是一个弱点。这种情况的出现长期以来就存在,并未能得到根本性矫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语文教师自身的诗歌素养不足,语文教材中诗歌所占比例不大,升学考试历来不提倡学生写诗歌体裁的作文,多数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不浓,以背诵代替理解等等,现代诗歌成为语文教学被疏远的另类,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代诗歌
教学
疏远
Keywords
Chinese
Teaching
modern
poems
Teaching
Alienated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谣与现代诗——审视张贤亮《绿化树》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一军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文摘
花儿、爬山调等西北民谣是构成《绿化树》的重要内容。它们不仅丰富了《绿化树》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显得多彩多姿,而且与《绿化树》中的现代诗相比照,突现了《绿化树》这一文本的矛盾和罅隙,成为理解《绿化树》的一个独特视角。《绿化树》中的西北民谣还启示我们,作家在创作中紧贴民间和大地,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
《绿化树》
西北民谣
花儿
爬山调
现代诗
Keywords
Afforestation
Tree
Northwest
folk
rhymes
Hua
Er
Pa
Shan
Diao
modern
poems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泽龙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16-124,共9页
文摘
文章阐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胡适倡导的白话新诗运动是以意象派理论作为外缘性动力与理论基础的;郭沫若的《女神》初步体现了意象诗质与意象诗式的现代性变革;闻一多代表的新格律派诗,以对传统诗歌意象的转化、对诗歌意象的视觉性建构为特征,反映了五四后回眸传统、反思五四诗潮的倾向;李金发代表的象征派诗歌,以象征意象的创造与象征意象思维的运用,显现了中国诗歌意象体系的异质性变革。并总结了20年代意象艺术的特征。
关键词
中国
现代诗歌
意象艺术
20世纪20年代
胡适
“白话新诗运动”
Keywords
the
1920s
modern
poems
imagery
art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愁予、周梦蝶现代诗古典韵味之比较
11
作者
王德培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楚州校区
出处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9-42,共4页
文摘
台湾诗人郑愁予、周梦蝶二位的现代诗充满着深深的古典韵味,但这种古典韵味秉承的却是不同的精神传统:一呈屈骚风骨、一呈庄禅哲理;开掘的是不同的古典境界:一呈有我之境,一呈无我之境。而呈现的美学风格也各不相同:一者文采风流、一者守道以约。
关键词
郑愁予
周梦蝶
现代诗
古典韵味
比较
Keywords
Zheng
Chouyu
Zhou
Mengdie
the
modern
poems
classical
taste
comparis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从文的现代诗风景
被引量:
1
12
作者
陈芝国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16,共4页
文摘
沈从文在新诗坛由"革命期"向"建设期"过渡的时期开始现代诗写作。他的现代诗大多以"我"为主,更多地触及个体的城市生存体验。虽然他的诗在诗艺上略显简单,但他的这些诗歌为我们打开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师的另一面风景。在大量的情诗之外,他还写了不少抒发个人命运感受、讴歌自然与生命、批判都市生活以及记录自己病中思情的诗歌。
关键词
沈从文
现代诗
城市风景
忧郁
Keywords
Shen
Congwen
modern
poems
urban
view
melancholy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永明年间的集体咏物诗和拟乐府诗创作
13
作者
邵春驹
机构
宿迁学院
出处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9-71,78,共4页
文摘
南齐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等人集体创作了一些咏物诗和拟乐府诗,它们在题材、体式等方面有一些特点,对近体诗的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
咏物诗
拟乐府诗
永明年间
近体诗
Keywords
object-ode
poems
Niyuefu
Period
of
Yingming
modern
poem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诗歌诗体的演变
14
作者
周玉英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6-47,共2页
文摘
20世纪初期白话诗运动在语言体式上完成了中国旧体诗歌的历史转型。之后,新月派、象征派、九叶派等相继从诗体不同方面对现代新诗进行改造、整合,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诗歌较为完善的存在模式。
关键词
现代诗歌
诗体
模式
Keywords
modern
poems
poetic
style
mod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近代新乐府诗的体式与特质
15
作者
方葶
机构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9-31,共3页
基金
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近代新乐府创作的诗史特征研究"(JGY201623)
文摘
新乐府诗作为书写时事、讽刺现实、体现民之艰辛的特殊诗体,在这中国近代依然占据着一定位置。行文将从近代新乐府诗的诗歌体式、近代新乐府诗的场面描写以及近代新乐府诗"以史入诗,以诗存史"特点这三方面略论近代新乐府创作的体式与诗史特征。
关键词
近代
新乐府
诗歌体式
场面描写
诗史特征
Keywords
modern
poems
Yue
Fu
poetry
poetic
form
scene
description
epic
features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纵论
16
作者
彭瑞琪
机构
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8-30,共3页
文摘
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 ,产生了众多的诗人和诗歌团体 ,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诗歌派别 ,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代诗歌 ,为中国新诗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诗歌
发展
纵论
Keywords
modern
poems
,
Development,
Free
Discuss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保尔·法塞尔的英国诗歌格律理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启发
17
作者
王超
孙元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
出处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20-20,22,共2页
文摘
在当今世界诗歌的发展中,不同的发展方向构成了现实状况,而作为主导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格律,仍然受到广大诗人和读者的重视,尽管诗歌发展的方向是摆脱格律的限制。但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仍然是大多数诗人所要走的路,包括中国诗人所写的作品。本文将讨论英国诗歌格律的应用,以及中国诗歌现在发展中的格律化倾向。
关键词
格律化
现代诗
音步
Keywords
Rhythmization
modern
poems
meter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程俱近体诗用韵研究
18
作者
徐建华
廖秋华
机构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84-87,共4页
基金
横向课题"开化北源程氏之程俱生平及文学研究"(2015D2036)的研究成果
文摘
通过对程俱近体诗的收集考察,发现其用韵共分25部,大体遵循有唐以来的诗韵传统。程俱近体诗中的首句借韵现象需要仔细甄别,有些实质上是表明首韵字与借韵字的同用关系,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
关键词
程俱
近体诗
首句借韵
Keywords
Chen
Ju
modern
poems
rhyme
borrowing
in
the
first
lin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陶里诗的古典情怀
19
作者
李方擎
机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文摘
陶里是澳门现代诗人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不仅擅长现代诗的写作,而且在格律诗方面的工夫颇深。该文通过对陶里现代诗、格律诗的探析,挖掘陶里诗所蕴含的古典情怀和历史感,以期扩大现代诗创作的视野。
关键词
陶里
古典情怀
现代诗
历史感
Keywords
Tao
Li
classical
spirit
modern
poems
sense
of
histor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
被引量:
7
20
作者
吴投文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1,共6页
文摘
中国新诗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同时,也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事实"与"问题"的纠缠始终是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解不开的纽结。中国新诗至今所面临的强势敌对状态显然与这一纽结的无法化解直接相关,新诗的困境就是这种强势敌对状态所滋生的产物。新诗的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呼唤一种成熟的新诗文化,是我们在回顾新诗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新诗标准的确立、诗人艺术原创性的主体自觉、相对完备和成熟的新诗教育体系三个因素息息相关,这是形成新诗文化的前提。新诗之"新"文化性质的复杂性是由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性转型所造成的,其中纠结着由现代性所引发的复杂文化矛盾。新诗的文化困境需要在文化内部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式,这可以归结为新诗文化的建设。建设成熟的新诗文化既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经之途,又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新诗之“新”
新诗文化
新诗标准
新诗教育
艺术原创性
Keywords
the
novelty
of
Chinese
modern
poems
modern
poem
culture
the
criteria
of
modern
poems
the
education
of
modern
poems
the
originality
of
art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语象与意象:诗歌的符号学阐释分野
李心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现代诗分行建构的理据与功能
王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与歌——试论诗歌的音乐性与传播媒介问题
梁华珍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第三代诗”漫评
陈祖君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蓝星”诗人群
古远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冷”与“热”平衡中的古典抒写:程千帆的新诗创作
罗振亚
崔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现代诗歌: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
薛广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语文教学中被疏远的另类——现代诗歌教学
王品玲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民谣与现代诗——审视张贤亮《绿化树》的一个视角
陈一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2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
王泽龙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郑愁予、周梦蝶现代诗古典韵味之比较
王德培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沈从文的现代诗风景
陈芝国
《泰山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永明年间的集体咏物诗和拟乐府诗创作
邵春驹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现代诗歌诗体的演变
周玉英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近代新乐府诗的体式与特质
方葶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纵论
彭瑞琪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小保尔·法塞尔的英国诗歌格律理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启发
王超
孙元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程俱近体诗用韵研究
徐建华
廖秋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7
0
原文传递
19
论陶里诗的古典情怀
李方擎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
吴投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