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尼泊尔M_S8.1地震中等余震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广伟 雷建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98-4304,共7页
本研究利用西藏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大震5次中等余震(5.0≤MS≤6.5)及西藏定日MS5.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6次地震包含2个正断、2个走滑及2个逆冲型地震.其中2个正断型地震位于主震的东... 本研究利用西藏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大震5次中等余震(5.0≤MS≤6.5)及西藏定日MS5.9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6次地震包含2个正断、2个走滑及2个逆冲型地震.其中2个正断型地震位于主震的东北方向,即发震断层的上盘,表明该区域受到主震同震位移的影响,表现出应力拉张的变化特征;2个走滑型地震在主震破裂的东南方向上,说明随着破裂往东南方向延伸,余震的走滑分量增强;另外2个逆冲型地震位于5月12日MS7.5强余震区域,与MS7.5地震的滑移状态一致,可能与主震同震位移引起该区域处于应力挤压状态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尼泊尔MS8.1主震发生后,由于同震位移的影响,不同区域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从而使中等余震表现出不同的震源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中等地震 尼泊尔MS8.1地震 gCAP方法
下载PDF
基于小震经验格林函数研究中等地震破裂方向性:以2008年攀枝花M_(S)6.1地震为例
2
作者 罗艳 赵里 朱音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中小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在确定实际发震面以及地震灾害评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_(S)6.1地震为研究实例,以较小余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地震,利用表观震源时间函数随台站方位角变化特性,确定了主震的破裂方向... 中小地震破裂方向性研究在确定实际发震面以及地震灾害评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_(S)6.1地震为研究实例,以较小余震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地震,利用表观震源时间函数随台站方位角变化特性,确定了主震的破裂方向、破裂尺度以及破裂速度,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主震的破裂方向为几乎正南的184°,破裂长度8.05 km,破裂速度3.35 km·s^(-1),进一步确认了主震震源机制解其中沿南北向的节面是地震实际发震面,主震在水平方向沿着南北向元谋断裂从北往南破裂.攀枝花地震震源破裂速度接近地壳剪切波速度,这可能是造成此次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破坏性严重的重要原因.本文综合分析主震的矩心深度、震源机制解、破裂方向性以及构造应力背景等信息,探讨了地震发生的破裂过程以及灾害严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地震 破裂方向性 经验格林函数 2008年攀枝花地震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东北缘6次中强地震前地震相关长度增长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荣代潞 李亚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3-681,共9页
为研究大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青藏块体东北缘6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变.在计算空间相关长度过程中,采用长轴与孕震区主要断裂走向一致的椭圆形空间窗,并设计了优化程序.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空间窗的结果,表明... 为研究大震前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青藏块体东北缘6次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的时空演变.在计算空间相关长度过程中,采用长轴与孕震区主要断裂走向一致的椭圆形空间窗,并设计了优化程序.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空间窗的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6次中强地震前都观测到了增长的地震空间相关长度.椭圆形空间窗的结果比圆形的结果更好,相关长度增长幅度较大,曲率参数值较小.利用3种合成地震目录对结果进行了显著性检验.3种随机数据的检验结果都否定了零假设,表明观察到的模型不是由随机数据干扰造成的,这一观点的置信水平被证实为99%以上.最后得出主震震级与临界区的尺度(等效半径)关系为logRe~0.46(±0.02)M,与理论值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长度 空间窗 显著性检验 青藏块体东北缘 中强地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