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林木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物种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勇 张守攻 +3 位作者 齐力旺 陈小强 陈瑞阳 宋文芹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93,共8页
林木植物是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形式,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生态价值。林木植物特有的多年生习性使其生物学研究相对困难,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做... 林木植物是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形式,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生态价值。林木植物特有的多年生习性使其生物学研究相对困难,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做精细分析的模式植物。杨属(Populus)植物作为林业研究的模式植物,具有优良的实验特性:容易进行种间杂交和无性繁殖;生长迅速,并已建立完善的遗传转化系统;基因组相对较小,约450~550Mbp;易于进行遗传研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丰产性强。自2002年起,美国能源部与多家研究机构正式启动了杨属植物基因组计划,目前已接近完成。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杨树及其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林木 模式植物 基因组计划
下载PDF
拟南芥——一把打开植物生命奥秘大门的钥匙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振桢 许煜泉 黄海 《生命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42-446,共5页
在过去的20年中,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广泛用于植物生命科学研究。历时10年的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于2000年完成,通过测序获得的拟南芥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全部公布在互联网上,有力地推动了植物生命科学研究向前发展。科学家提... 在过去的20年中,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广泛用于植物生命科学研究。历时10年的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于2000年完成,通过测序获得的拟南芥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全部公布在互联网上,有力地推动了植物生命科学研究向前发展。科学家提出的“2010计划”旨在通过全世界植物科学家的努力,到2010年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拟南芥基因的功能。通过拟南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将有助于人类对控制不同植物复杂生命活动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模式植物
下载PDF
新模式植物短柄草模式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兴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925,共7页
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的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小、染色体少、DNA重复序列少、植株较矮、生育期短、种子数量多,与小麦族植物一样具有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且不需要严格的生长条件和栽培措施,是小麦... 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的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小、染色体少、DNA重复序列少、植株较矮、生育期短、种子数量多,与小麦族植物一样具有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且不需要严格的生长条件和栽培措施,是小麦等早熟禾谷类理想的模式植物。近几年来,国际上对短柄草开展了较多研究,而国内对短柄草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综述了短柄草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和应用趋势进行了简要展望,以促进国内对短柄草模式特性,以及小麦等植物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柄草 模式植物 基因组 分子标记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番茄Micro-Tom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双臣 刘爱荣 +2 位作者 王凤华 王菲 周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转化效率高,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对影响Micro-Tom遗传转化频率的共培养时间、AS的添加、工程菌液浓度和抑制农杆菌所用抗生素种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cro-Tom稳定高效的...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转化效率高,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对影响Micro-Tom遗传转化频率的共培养时间、AS的添加、工程菌液浓度和抑制农杆菌所用抗生素种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cro-Tom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以bar基因设计引物对转化群体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72.3%,平均插入位点数为1.8个。遗传体系的建立为Micro-Tom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番茄 模式植物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有前景的模式植物小立碗藓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艳 曹同 陈静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小立碗藓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模式植物。该文主要综述了有关小立碗藓在功能基因组学、进化和适应性及植物生理等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小立碗藓 模式植物 功能基因组学 进化 适应性
下载PDF
二穗短柄草Bd21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宏归 王保莉 +1 位作者 林辰涛 傅永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6-300,共5页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 (L.) Beauv)属于早熟禾亚科。Bd21作为二穗短柄草不同生态型中的一种,在个体大小、基因组大小、生长条件和生长周期等方面与拟南芥类似,并且具有禾本科植物许多共性,如抗病性、颖果等。Bd21的这些...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 (L.) Beauv)属于早熟禾亚科。Bd21作为二穗短柄草不同生态型中的一种,在个体大小、基因组大小、生长条件和生长周期等方面与拟南芥类似,并且具有禾本科植物许多共性,如抗病性、颖果等。Bd21的这些特点说明它是一种合适的禾本科模式植物。采用土培和水培的方法观察二穗短柄草的生长特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长锥的发育情况,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二穗短柄草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21 模式植物 拟南芥
下载PDF
植物近等基因系培育及在林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诸葛强 张博 +1 位作者 黄敏仁 王明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4-759,共6页
近等基因系是分子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近等基因系选育主要有连续多次回交选育法、从突变体中分离获得、结合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连续回交选育法、杂交高世代群体材料中分离选育等方法。本文介绍... 近等基因系是分子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近等基因系选育主要有连续多次回交选育法、从突变体中分离获得、结合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连续回交选育法、杂交高世代群体材料中分离选育等方法。本文介绍了主要农作物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林木植物的特点,提出了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木本植物柳树为材料,构建近等基因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林木遗传学研究模式树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近等基因系 林木 遗传改良 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橡胶草可作为产胶研究的模式植物 被引量:7
8
作者 庄玉粉 郭秀丽 刘进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4-8,共5页
对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综述,并根据橡胶草和巴西橡胶树的生物学特点,提出将橡胶草作为研究橡胶生物合成的模式植物。橡胶草作为产胶模式植物,将会极大地推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与调控机理的研究,提高目前的科研产出。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生物合成 橡胶草 巴西橡胶树 模式植物
下载PDF
短柄草与麦类作物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江鸿 赵素珍 漆小泉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1-426,共6页
麦类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其遗传改良对于保障世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获得麦类作物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信息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解析种质资源高产及抗逆机理,并准确选择目标性状、实现分子设计育种目标的有效途径。目前,二穗... 麦类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其遗传改良对于保障世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获得麦类作物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信息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解析种质资源高产及抗逆机理,并准确选择目标性状、实现分子设计育种目标的有效途径。目前,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um)是早熟禾亚科中唯一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植物。以二穗短柄草为模式植物,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获得早熟禾亚科中基因组庞大而复杂的麦类作物的相关信息,必将加速麦类作物的遗传改良进程。本文重点介绍近十年来短柄草在麦类作物比较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麦类作物 模式植物 比较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模式植物短柄草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海峰 孙其信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3-638,共6页
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株型矮小,易于种植栽培,生长周期短,自花授粉,容易繁殖。另外,短柄草基因组比较小,易于转化,与小麦具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是理想的草类特别是禾本科模式植物。近年来,短柄草的研究工作在细胞遗传学、基... 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株型矮小,易于种植栽培,生长周期短,自花授粉,容易繁殖。另外,短柄草基因组比较小,易于转化,与小麦具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是理想的草类特别是禾本科模式植物。近年来,短柄草的研究工作在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包括完成了Bd-21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构建了T-DNA插入突变体库、用遗传学的方法首次研究短柄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短柄草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柄草 模式植物 基因组学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拟南芥3个生态型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分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彤 任丽彤 +3 位作者 珞郴 魏鹏 魏凌基 李学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2-308,共7页
以拟南芥模式种哥伦比亚生态型和中国分布的新疆、浙江生态型为材料,研究了干旱和湿润处理下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特点。发现3个生态型株高、地上生物量、抽苔时间、相对适合度等生长发育特征和gs,WUE,Ts等瞬时光合生理特征产生了显著特... 以拟南芥模式种哥伦比亚生态型和中国分布的新疆、浙江生态型为材料,研究了干旱和湿润处理下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特点。发现3个生态型株高、地上生物量、抽苔时间、相对适合度等生长发育特征和gs,WUE,Ts等瞬时光合生理特征产生了显著特征差异,Pn值在生态型间及处理间变化稳定。同时发现,3个生态型的Pn,gs,WUE,Ts已形成明显不同的日适应变化。无论是干旱还是湿润处理哥伦比亚生态型Pn与gs,WUE,Ts等特征的相关均不显著,但适合度最高,表现出特征整合间的冗余特性。虽然两两特征间的相关格局在生态型的处理之间、同一处理的生态型之间差异较大,但主成分分析发现光合生理特征整合在处理和生态型之间相似性较强,表现出拟南芥物种特征整体协调的一致性。同时对3个生态型的微进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模式植物 生态型 气体交换 表型整合 适应性
原文传递
作战方案智能推演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路青 《舰船电子工程》 2011年第11期8-10,48,共4页
为了明确作战任务,分析作战方案,检验作战计划,预估作战效果,在作战行动实施之前,有必要进行作战方案模拟推演,以提供科学可靠的辅助决策建议。文章研究了作战方案智能推演技术,提出了智能推演的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了方案解析和AI兵力建... 为了明确作战任务,分析作战方案,检验作战计划,预估作战效果,在作战行动实施之前,有必要进行作战方案模拟推演,以提供科学可靠的辅助决策建议。文章研究了作战方案智能推演技术,提出了智能推演的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了方案解析和AI兵力建模等关键技术,为方案优化和辅助决策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推演 实体模型 实体工厂 方案解析
下载PDF
大豆MYB转录因子GmMYB010与其拟南芥同源基因的功能差异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捡花 李祥 +5 位作者 赵为 沈欣杰 郭葳 王笑一 周新安 矫永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MYB-related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大豆MYB转录因子GmMYB010与其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AtMYB010的功能差异。序列分析表明,大豆的GmMYB010与拟南芥中AtMYB010都属于MYB-related转录因... MYB-related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大豆MYB转录因子GmMYB010与其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AtMYB010的功能差异。序列分析表明,大豆的GmMYB010与拟南芥中AtMYB010都属于MYB-related转录因子家族中R-R-type类型;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均定位在核上;qRT-PCR检测结果表明,GmMYB010在大豆叶片中表达量最高,而AtMYB010在花中表达量最高;酵母检测发现,GmMYB010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而AtMYB010不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将GmMYB010与其拟南芥同源基因AtMYB010分别在野生型拟南芥中过量表达,表型观察发现GmMYB010过表达植株表型与野生型拟南芥一样,而AtMYB010过表达植株出现了矮小、多分枝等生长表型。对MAXs作用途径基因的检测发现,AtMYB010过量表达影响了独脚金内酯代谢途径,从而出现多分枝的表型。以上结果表明,GmMYB010和AtMYB010虽然是直系同源基因,但功能却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大豆GmMYB010在大豆中可能具有独特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B-related GmMYB010 直系同源基因 模式植物 过表达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小种对番茄等3种模式植物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伟明 陈晶晶 +5 位作者 段雅婕 庞振才 孙德权 胡玉林 胡会刚 谢江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3-752,共10页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效率低,难以满足大量鉴定基因的抗性功能的要求。为了借鉴模式植物成熟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对拟南芥、烟草、番茄3种模式植物的多个常用品种材料对强毒性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小种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仅番茄‘Mo...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效率低,难以满足大量鉴定基因的抗性功能的要求。为了借鉴模式植物成熟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对拟南芥、烟草、番茄3种模式植物的多个常用品种材料对强毒性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小种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仅番茄‘Money Maker’品种受侵染后表现出典型的枯萎病症状;从感病植株根颈附近茎段内部坏死组织可检测和再次分离出病原菌,说明病菌的致病性符合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进而以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Money Maker番茄不定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为借助模式植物番茄进行快速筛选鉴定抗香蕉枯萎病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模式植物 抗病性
原文传递
花色模式植物—非洲紫罗兰 被引量:4
15
作者 裴仁济 陈小强 +3 位作者 孙宁 张乃楠 张宁 张磊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222,共4页
综述了非洲紫罗兰形态特征以及研究进展,从分子水平上概述了建立花色模式植物—非洲紫罗兰所应具备的基因工程技术条件,阐述了花色素种类、花色影响因素和花色改变途径,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 非洲紫罗兰 模式植物 分子标记 基因图谱 展望
下载PDF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娟 郝明亮 +3 位作者 田智慧 李晓东 薛文静 张智婷 《河北林果研究》 2016年第1期88-93,共6页
在概述小五台山自然地理环境、植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小五台山的高等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小五台山地区有苔藓植物244种,其中小五台山特有种2种;维管植物1 393种,其中被子植物1 320种,被子植物科数占河北省被子植物总科数的71.5... 在概述小五台山自然地理环境、植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小五台山的高等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小五台山地区有苔藓植物244种,其中小五台山特有种2种;维管植物1 393种,其中被子植物1 320种,被子植物科数占河北省被子植物总科数的71.5%;2)小五台山分布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3种;3)中国特有植物8属,以小五台命名的模式标本植物5种。因此,小五台山是河北省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并针对当前小五台山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五台山 植物多样性 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 模式植物 特有植物 区系
下载PDF
野生植物资源甘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玉华 黄河 戴思兰 《中国园艺文摘》 2010年第10期63-65,共3页
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为菊属植物中的二倍体物种,是菊花(C.×morifolium)的重要野生近缘物种,其在菊属植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其为多型种,至少存在3个种内变种。在综述目前关于甘菊的生物学特性... 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为菊属植物中的二倍体物种,是菊花(C.×morifolium)的重要野生近缘物种,其在菊属植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其为多型种,至少存在3个种内变种。在综述目前关于甘菊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繁育途径、细胞及组织培养的方法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思路,这些资料对于以甘菊为模式材料,通过研究甘菊的基础生物学问题,解析菊花主要观赏性状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菊 菊花 野生近缘种 模式植物
下载PDF
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左萍 申蜜 +2 位作者 袁朗白 周雯娜 李海燕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358,共5页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地理分布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研究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是当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与植物低温应答相关的蛋白,为解析植物抗寒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对于...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地理分布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研究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是当前植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与植物低温应答相关的蛋白,为解析植物抗寒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对于全面揭示植物低温适应的遗传基础和抗寒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运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策略研究模式植物以及非模式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进展,同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质组学 低温胁迫 差异蛋白质组学 模式植物
下载PDF
荧光粉激发型LED光对拟南芥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智 张永丽 +4 位作者 王变变 盖淑杰 王若仲 卢向阳 李瑞莲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2-508,共7页
在室内人工光源照射条件下,探究150μmol·m^(–2)·s^(–1)光强下不同比例的红蓝光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哥伦比亚(Columbia-0)野生型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粉激发型LED作为植物生长光源,以SrS... 在室内人工光源照射条件下,探究150μmol·m^(–2)·s^(–1)光强下不同比例的红蓝光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哥伦比亚(Columbia-0)野生型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粉激发型LED作为植物生长光源,以SrSiAlN_3为红色基底,调节荧光粉添加量获得不同红蓝光谱,考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拟南芥萌发率、根长、株高、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荧光粉激发型LED光照调节下的拟南芥具有更高的萌发率、根长、株高、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且在红蓝光质比为2:1时萌发率(95.63%)和叶绿素含量(26.7)最高;在红蓝光质比为4:5时根长(4.19 cm)较长;在红蓝光质比为4:1时株高(15.5 cm)较高;在红蓝光质比为4:5时相对电导率(40.5 S·m^(–1))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平衡的光质(红蓝光质比为4:1)有利于拟南芥生长发育,且减少蓝光比例对根系生长及叶绿素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不同光谱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生长发育有较明显的影响,改变光谱组成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激发型LED 生长 模式植物 光谱组成
原文传递
稻瘟病菌对新型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小艳 王教瑜 +7 位作者 姜华 王艳丽 张震 柴荣耀 毛雪琴 邱海萍 杜新法 孙国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4-320,共7页
建立了稻瘟病菌对二穗短柄草的接种体系,观察了稻瘟病菌在二穗短柄草上的发病过程和特点,并与在水稻和大麦上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在人为接种稻瘟病菌的条件下,二穗短柄草的叶片、叶鞘、茎秆、穗部均可获病。利用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 建立了稻瘟病菌对二穗短柄草的接种体系,观察了稻瘟病菌在二穗短柄草上的发病过程和特点,并与在水稻和大麦上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在人为接种稻瘟病菌的条件下,二穗短柄草的叶片、叶鞘、茎秆、穗部均可获病。利用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对二穗短柄草进行苗期活体或离体接种,都能引发典型病斑。与大麦相比,二穗短柄草叶片上病斑的出现时间及发展速度更接近水稻。同时,二穗短柄草叶片上的接种和发病条件比水稻更易控制,病斑更具一致性。另外,稻瘟病菌致病突变体在二穗短柄草叶片上致病性变化(降低或丧失)趋势与在水稻上的情况一致。显微观察及组织化学染色表明,稻瘟病菌在二穗短柄草叶片上可有效形成附着胞,侵入叶片表皮细胞,形成典型的侵染菌丝,其过程与水稻近似。因此,二穗短柄草可以作为稻瘟病菌与寄主互作的研究材料,并有望为杂草上梨孢菌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模式植物以及为农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稻瘟病菌 互作 模式植物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