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舒地堑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守田 张克民 +2 位作者 王青海 蒙启安 任延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0-153,共4页
依 -舒地堑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历程 ,与大的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 ,形成了 4个超层序、2 0个层序。母岩分布、古水流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 ,方正断陷存在 3个物源区 ,从新安村组至达连河组深湖相的沉积边界逐渐向沉积中心迁... 依 -舒地堑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历程 ,与大的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 ,形成了 4个超层序、2 0个层序。母岩分布、古水流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 ,方正断陷存在 3个物源区 ,从新安村组至达连河组深湖相的沉积边界逐渐向沉积中心迁移 ,致使烃源岩层位不断变化 ,但总体赋存于强烈断陷期和初始断陷期。依 -舒地堑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低位体系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模式 烃源岩 油气藏 依-舒地堑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气烟囱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永垚 王英民 +1 位作者 许翠霞 常圆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66,共5页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地震属性,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识别出了大量的气烟囱现象。气烟囱可分为根部、过路区和顶部三个组成单元,各个单元具有不同的地震异常特征,主要通过同相轴的侧向变化,振幅、频率、连续性的局...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地震属性,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识别出了大量的气烟囱现象。气烟囱可分为根部、过路区和顶部三个组成单元,各个单元具有不同的地震异常特征,主要通过同相轴的侧向变化,振幅、频率、连续性的局部增强和减弱,AVO响应以及它们的组合来识别。气烟囱根部是气体释压的初始部位,是气源供应区;过路区是流体泄压所经过的区带,在整个气烟囱结构的空间中占有主体地位;顶部常形成气藏。对白云凹陷建立了气烟囱顶部聚集和侧翼聚集两种气藏成藏模式,它们均由古近系文昌组—恩平组的河湖相沉积提供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烟囱 地震特征 成藏模式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勇 王壮森 +2 位作者 邵龙义 弓嘉勋 吴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铝土岩系岩石学命名分类方案;(2)铝质泥岩产状主要为致密块状和碎屑状,(泥质)铝土岩多呈致密块状、豆状、鲕状、多孔土状和碎屑状,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是主要储气空间,孔隙度一般小于10%,以介孔为主;(3)华北地区铝土岩系纵向上总体上可分为5段,即铁岩(山西式铁矿,A段)、铝质泥岩(B段)、铝土岩(C段)、铝质泥岩(含碎屑)(D段)和暗色泥岩-煤岩段(E段);(4)在岩溶平台、缓坡和洼地分别发育潜穴/漏斗状、透镜状、层状/块状铝土岩沉积,岩溶平台及缓坡处有利于地表水淋滤,岩溶改造作用强,孔隙发育,储集层厚度大且物性好,但连贯性差,低洼处物性较差但储集层相对连续稳定。铝土岩天然气富集受源岩-储集层-裂缝综合控制,相关认识可为该层段和类似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上石炭统 铝土岩系 储集层特征 形成模式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砂质块体搬运沉积及其天然气聚集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迎朝 王立锋 +3 位作者 李绪深 钟泽红 詹冶萍 徐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通过莺歌海盆地XF13区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新识别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砂质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进而研究其沉积模式及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钻井岩心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突变接触面、泥岩撕裂和变形层等重... 通过莺歌海盆地XF13区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新识别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砂质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进而研究其沉积模式及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钻井岩心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突变接触面、泥岩撕裂和变形层等重力流沉积构造;地震资料上其与围岩差异显著,呈"削截"接触关系。砂质块体搬运沉积由多期构成,每期经历"早期侵蚀—充填迁移"和"晚期废弃"2个沉积阶段,相应发育近物源砂质碎屑流、块状厚层砂岩朵叶体和远物源泥质浊流、席状砂的沉积构型。构建了外陆架、海侵—高位体系域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新模式。以XF13大气田为例,从砂质块体搬运沉积、构造—岩性圈闭的形成到输导体系和天然气成藏过程分析,探讨了优质天然气聚集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中深部具备形成"优质储集体、高烃类气"天然气聚集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型 砂质块体搬运沉积 沉积模式 天然气聚集 上中新统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物理模拟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洪 庞雄奇 +1 位作者 姜振学 王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9-430,共2页
油气成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油气成藏的条件和结果,从而再现地下油气生成和运聚的过程。选取天然气运聚成藏这个重要过程,就川西平落坝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进行实验模拟,针对逆冲推覆断层对气藏形成的作用、对冲构造的... 油气成藏的物理模拟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油气成藏的条件和结果,从而再现地下油气生成和运聚的过程。选取天然气运聚成藏这个重要过程,就川西平落坝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进行实验模拟,针对逆冲推覆断层对气藏形成的作用、对冲构造的成藏过程、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分别形成的过程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得出很多认识:在平落坝原生气藏形成过程中,对冲构造起了重要作用,平落2逆冲断层对侏罗系次生气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这些认识对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藏的下一步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天然气 油气成藏 油气运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盆地中油气运移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讨论 被引量:34
6
作者 权建平 樊太亮 +2 位作者 徐高中 李卫红 陈宏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0-477,共8页
以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和砂岩型铀矿成矿动力系统为单元,分析了砂岩型铀矿床与油气藏同盆共存的沉积体系、矿床(藏)聚集带之间的联系。认为油气多次运移促使砂岩型铀矿成矿是一种普遍的地质作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表现... 以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和砂岩型铀矿成矿动力系统为单元,分析了砂岩型铀矿床与油气藏同盆共存的沉积体系、矿床(藏)聚集带之间的联系。认为油气多次运移促使砂岩型铀矿成矿是一种普遍的地质作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表现为油气初次运移使铀矿化预富集、油气二次运移使间氧化带型铀矿化作用中止与矿体封存、油气藏微渗漏使红色砂层中铀富集成矿等。笔者依据油气对砂岩型铀矿还原作用的结果初步建立了吐哈式、东胜式、钱家店式3种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共存的基本模式,丰富了砂岩铀矿找矿理论,为多能源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油气藏 砂岩型铀矿与油气藏共存模式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冯有良 潘元林 郑和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6-383,共8页
通过识别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可划分出四个层序。各层序具有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其低位域 (LST)发育辫状河、下切水道—浊积扇、扇三角洲、废弃型三角洲和水下扇。湖泊扩张体系域 (EST)... 通过识别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可划分出四个层序。各层序具有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其低位域 (LST)发育辫状河、下切水道—浊积扇、扇三角洲、废弃型三角洲和水下扇。湖泊扩张体系域 (EST)发育由深湖泥岩、油页岩、白云岩、滨浅湖组成的湖泊体系、破坏型三角洲及曲流河体系。湖泊萎缩体系域 (RST)发育浅湖、河流三角洲体系及扇三角洲体系。由于同一层序在盆地发育的构造部位不同 ,可以表现出三种层序样式 :A位于构造坡折带之下的深湖—三角洲环境层序样式 ,B、位于构造坡折带之上的下切水道—浅湖环境层序样式和C、位于湖域之外的河流—泛滥平原环境层序样式。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的成因模式。指出在每个三角洲主朵体的前方同生断裂带及其靠近洼陷一侧是低位砂体的主要发育区 ,也是低位砂体油藏的富集区和寻找隐蔽油藏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层序地层模式 油气聚集 油藏
下载PDF
塔里木东北部英南2气藏天然气运移和聚集 被引量:16
8
作者 聂采军 郑威 李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基于大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 ,本文详细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英南 2气藏的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研究指出 :英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为早期聚集的寒武系来源油的裂解气。该气藏的成藏期主要为燕山末期 ... 基于大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 ,本文详细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地区英吉苏凹陷英南 2气藏的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研究指出 :英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为早期聚集的寒武系来源油的裂解气。该气藏的成藏期主要为燕山末期 ,天然气的运移通道主要为沟通寒武系古油藏与上覆侏罗系圈闭的断裂。英南 2气藏的聚集过程导致了其与邻近构造油气聚集的差异 ,也导致了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油气运聚系数统计模型建立及其在低勘探程度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蔚 刘成林 +5 位作者 张道勇 朱杰 吴晓智 洪唯宇 黎彬 柳永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油气运聚系数是指某一地质单元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与生烃量之比,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随着近10年来勘探开发程度的逐步提高,积累了更多的刻度区和地质参数,奠定了进一步研究油气运聚系数的基础。对全国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86... 油气运聚系数是指某一地质单元内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与生烃量之比,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随着近10年来勘探开发程度的逐步提高,积累了更多的刻度区和地质参数,奠定了进一步研究油气运聚系数的基础。对全国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86个油气刻度区进行解剖,以研究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运聚系数与地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运聚系数均与主要生烃时间、储层百分含量、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4项主控地质参数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区域不整合次数对各类型盆地的油气运聚效率的影响始终最大;东部裂谷型盆地圈闭面积系数和储层百分含量的影响程度则较为接近,排在其后;中部克拉通型盆地与西部前陆型盆地分别以圈闭面积系数、主要生烃时间的影响程度次之。据此系统地建立了不同类型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聚系数统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统计模型的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可用于快速定量预测不同类型低勘探程度盆地的油气运聚系数,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系数 统计模型 资源评价 低勘探程度盆地 油气运移与聚集 地质参数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