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和伦敦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亚色 李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2222-2223,2225,共3页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采集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依据GB/T4789-2003、GB/T4789-2008、WS/T9-1996、《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采集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依据GB/T4789-2003、GB/T4789-2008、WS/T9-1996、《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2份剩余食物鸭脖子、1份患者粪便及1份肛拭样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伦敦沙门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为一起因奇异变形杆菌和伦敦沙门菌混合污染食物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奇异变形杆菌 伦敦沙门菌 混合污染
原文传递
铅和苯并[a]芘混合污染酸性土壤上黑麦草生长及对污染物的吸取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邢维芹 骆永明 +3 位作者 吴龙华 宋静 滕应 李振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490,共6页
设置铅(Pb)处理浓度为0、5001、0002、000 mg kg-1(烘干土计),苯并[a]芘(B[a]P)处理浓度为0、12.5、255、0 mg kg-1(烘干土计),完全组合设计,对每一处理通过种植和不种植黑麦草盆栽试验,研究了B[a]P和Pb混合污染酸性红砂土上黑麦草(Loli... 设置铅(Pb)处理浓度为0、5001、0002、000 mg kg-1(烘干土计),苯并[a]芘(B[a]P)处理浓度为0、12.5、255、0 mg kg-1(烘干土计),完全组合设计,对每一处理通过种植和不种植黑麦草盆栽试验,研究了B[a]P和Pb混合污染酸性红砂土上黑麦草(Lolium perenneL.)的生长及对污染物积累的吸取作用。试验表明,铅是抑制黑麦草株高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低Pb处理浓度下,B[a]P对黑麦草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试验61 d内,黑麦草吸收的铅占土壤铅添加量的4.7%,黑麦草吸收的B[a]P占土壤B[a]P添加量的0.023%;种植黑麦草的土壤B[a]P残留率平均为42.6%;而未种植黑麦草的土壤B[a]P平均残留率为50.9%。该研究结果表明,当Pb-B[a]P混合污染土壤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黑麦草能吸收土壤中的Pb和B[a]P,黑麦草对Pb-B[a]P混合污染土壤有一定的吸取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土壤 修复 苯并[A]芘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嘉笛 徐洪文 +2 位作者 徐一达 张银志 孙秀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43,共9页
针对市场在售的调和油、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等食用植物油,随机购买20种共290份食用植物油样品。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AFB_(1)、AFB_(2)、AFG_(1)、AFG_(2)以及OTA、OTB真菌毒素的含量,对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 针对市场在售的调和油、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等食用植物油,随机购买20种共290份食用植物油样品。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AFB_(1)、AFB_(2)、AFG_(1)、AFG_(2)以及OTA、OTB真菌毒素的含量,对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种290份食用植物油样品中,有16种共67份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总污染率达到23.1%,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污染呈现“多种类、共分布”的特点,其中AFG_(1)污染率(14.8%)最高,其次为OTA(13.4%)。绝大多数阳性样本受1~4种真菌毒素污染,仅有少数阳性样本受真菌毒素污染数量达到5种。总体上食用植物油样品受到多种真菌毒素的混合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黄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 混合污染
下载PDF
混合有机磷阻燃剂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特性及途径
4
作者 罗雅嫣 汤蕙齐 +4 位作者 李翼远 欧阳浩民 黄鸿 陈烁娜 仇荣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34-3441,共8页
为了获得更多高效降解有机磷阻燃剂(OPFRs)的菌种资源,探明OPFRs微生物降解途径和作用机制,本研究以一株从广州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筛选获得的对多种典型OPFRs具有降解能力的太平洋芽孢杆菌(Bacillus pacificus)为研究材料,选取环境... 为了获得更多高效降解有机磷阻燃剂(OPFRs)的菌种资源,探明OPFRs微生物降解途径和作用机制,本研究以一株从广州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筛选获得的对多种典型OPFRs具有降解能力的太平洋芽孢杆菌(Bacillus pacificus)为研究材料,选取环境中检出率高的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磷酸三甲苯酯(TCP)、磷酸三苯酯(TPhP)作为OPFRs典型代表污染物,开展OPFRs混合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pacificus能以4种OPFRs(TCEP、TCPP、TCP、TPhP)作为磷源生长代谢.在投菌量为1.0g/L,污染物初始浓度为1.0mg/L时,Bacillus pacificus对TCP的降解效果显著,在第9d的降解率达96.1%,另外3种OPFRs的降解率为23%~34%.4种OPFRs的主要降解途径均是通过磷酯键断裂,最终生成氯乙醇、氯丙醇、磷酸和苯类等小分子化合物.其中,TCEP和TCPP还可以通过末端脱氯进行分解,生成磷酸三丙酯和磷酸三(2-乙基丙基)酯,而TCP则还可以通过甲氧基化而被分解为磷酸三甲酯.研究表明:Bacillus pacificus能耐受并有效降解4种常见的OPFRs混合污染物,可为环境OPFRs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和优质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 微生物降解 混合污染 降解途径 太平洋芽孢杆菌
下载PDF
农田微塑料及混合污染物对蚯蚓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佳楠 张硕 +2 位作者 吕绍旗 张志伟 肖能文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1,共8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其污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特别是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对食物链和陆生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微塑料及其与其他污染物的混合作用对蚯蚓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包括体重减轻、运动能力下降、...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其污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特别是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对食物链和陆生生态系统构成了潜在威胁,微塑料及其与其他污染物的混合作用对蚯蚓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包括体重减轻、运动能力下降、生存率降低和免疫力减弱等。此外,微塑料与污染物的混合暴露干扰了蚯蚓的肠道微生物平衡,引发其细胞水平上的氧化应激和DNA损伤。该文从研究对象、试验设计、微塑料及混合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等方面综述了关于微塑料及混合污染物对蚯蚓生长和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标准化研究方法以增强结果的可比性,加强田间条件下对微塑料污染的系统评估,关注微塑料对蚯蚓的长期影响,以期为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微塑料 农业土壤 复合污染
原文传递
太原市冬季一次霾和沙尘“混合型污染”过程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小兰 闫世明 +4 位作者 王雁 郝振荣 郭伟 蒋云盛 贺洁颖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4期43-52,共10页
2018年11月22日12月5日太原市冬季出现一次历时14天的“非典型性”污染过程。通过对该时段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环流形势、垂直扩散条件及后向轨迹进行分析,并采用二分K均值算法对后向轨迹聚类。结果发现,此次历时较长的... 2018年11月22日12月5日太原市冬季出现一次历时14天的“非典型性”污染过程。通过对该时段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环流形势、垂直扩散条件及后向轨迹进行分析,并采用二分K均值算法对后向轨迹聚类。结果发现,此次历时较长的混合型污染过程分为“霾-沙尘-霾-沙尘-霾”五个阶段,整个污染天气过程平均能见度为7.8 km,天气现象肉眼难以分辨。形成此类污染过程的原因是冷空气较弱,近地面大气层结稳定,冷空气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有限,同时携带沙尘到达地面,导致霾和沙尘的交替出现。整个污染过程期间的后向轨迹分为4类,以PM_(10)污染为主的沙尘天气影响轨迹(2类轨迹)移动速度(10.5 m/s)高于以PM_(2.5)污染为主的霾天气轨迹移动速度(1、3、4类轨迹,移动速度分别为2.7 m/s、2.9 m/s、7.0 m/s)。从后向轨迹空间特征来看,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先下沉再抬升的运动过程,对应首要污染物为PM_(2.5)的霾天气。污染过程期间在霾天气时段,SO_(2)和NO_(2)与PM_(2.5)具有协同变化趋势;在沙尘阶段,随着PM_(10)浓度暴发式增长,上述气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污染 PM_(2.5)/PM_(10) 后向轨迹 沙尘
下载PDF
13种花卉植物受硫氧化物混合气体污染的伤害症状及其抗性表现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凯 陈兴帮 +1 位作者 商宏莉 冯建勇 《四川环境》 2009年第6期45-49,共5页
通过熏气的方法,比较了在硫氧化物混合污染气体的作用下,木本花卉(月季Rosa 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茉莉花Jasminum sambac),一、二年生花卉(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 通过熏气的方法,比较了在硫氧化物混合污染气体的作用下,木本花卉(月季Rosa 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茉莉花Jasminum sambac),一、二年生花卉(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宿根花卉(君子兰Clivia miniata),室内观叶植物(文竹Asparagus setaceus,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吊竹梅Zebrina pendula,白斑万年青Dieffenbachia bowman-nii)中13种花卉植物的叶片伤害症状及植物抗性表现,并对植物受害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在同种污染气体的作用下,不同种类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伤害症状。植株不同叶龄的叶片对污染气体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幼龄叶不一定比中老龄叶敏感性强。当污染浓度不超过一定阈值时,花卉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力。利用"花卉植物叶片伤害评价系统"对试验植物叶片伤害症状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试验植物进行了抗性分级。为保证对植物抗性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建议制定统一的熏气浓度标准和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植物 混合污染 硫氧化物 伤害症状 抗性分级
下载PDF
工厂大气混合污染对常绿树叶片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家训 谭志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5-81,共7页
工厂大气混合污染对常绿树叶片组织的影响如下:1.叶片角质层、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变薄。2.茶花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增密,胞间隙缩小,维管束加多,旱性结构提高。3.广玉兰叶片保护组织、同化组织、维管束变形、坏死,叶片黄化枯萎。
关键词 混合污染 大气污染 树木 常绿树
下载PDF
石家庄市春季典型霾和沙尘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曼 程丽萍 王玮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为研究春季典型的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的发生机理和发展变化规律,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及来源解析,并综合利用地面空气污染监测数据、雷达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等,分析了2018年石家庄市春季典型霾加沙尘... 为研究春季典型的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的发生机理和发展变化规律,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大气细颗粒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及来源解析,并综合利用地面空气污染监测数据、雷达数据、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等,分析了2018年石家庄市春季典型霾加沙尘过境的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的发生成因。结果表明,这次污染过程中机动车直接排放的细粒子是PM2.5的重要来源,最高达到35.5%,同时机动车尾气源数浓度的增加随PM2.5小时质量浓度的增加最为明显。北方三、四月份是沙尘多发期,应提前预估沙尘污染的影响,并做好本地防御;应在继续巩固保持秋冬季雾霾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预测工作;提前对机动车排污、工业排污以及无机源和燃煤等污染源进行管控,强化对春季霾和沙尘混合污染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石家庄市 春季 混合污染 SPAMS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脲酶、磷酸酶及脱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滕应 骆永明 李振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采用模拟实验对铅锌矿区重金属(Pb、Zn、Cu、Cd)复合污染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酶活性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尾矿区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的Vmax平均值分别是非矿区土壤的60%、... 采用模拟实验对铅锌矿区重金属(Pb、Zn、Cu、Cd)复合污染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酶活性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而显著降低.尾矿区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的Vmax平均值分别是非矿区土壤的60%、77%、38%,而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Km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73和2.25倍.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Pb、Zn、Cu、Cd元素含量与脲酶、磷酸酶及脱氢酶Vmax和Km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4种重金属元素对不同性质酶酶动力学参数的相对贡献大小存在差异,且元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复合污染 土壤酶活性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关于河流纳污混合水质概率稀释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国新 刘明华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以淮河干流上游息县和维滨两个城关纳污河段为例,根据扩散理论和概率学理论,尝试建立了河流纳污混合水质浓度概率稀释模型。并研究确定了概率稀释模型在河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路线。与实测结果比较,概率稀释模型方法计... 本文以淮河干流上游息县和维滨两个城关纳污河段为例,根据扩散理论和概率学理论,尝试建立了河流纳污混合水质浓度概率稀释模型。并研究确定了概率稀释模型在河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路线。与实测结果比较,概率稀释模型方法计算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合理性.对水质评价和规划河流污染治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实现淮河水质返清目标有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混合水质 概率稀释模型 河流 污染治理
下载PDF
珠三角一次严重雾霾混合污染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端 杜尧东 +4 位作者 樊琦 刘畅 张羽 陈晓阳 申冲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解2017年1月1日到1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的雾霾混合污染演变过程的气象条件及微物理特征,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对这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系统对此次过程中温度、湿度模拟效果较好,风速模拟值总体偏高,... 为了解2017年1月1日到1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的雾霾混合污染演变过程的气象条件及微物理特征,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对这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系统对此次过程中温度、湿度模拟效果较好,风速模拟值总体偏高,模拟的PM_(2.5)浓度总体偏低。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该次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布。通过分析污染严重的肇庆市的边界层高度、温度、风的垂直分布和气溶胶粒子的精细模拟值,探讨了霾转化为浓雾污染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发现:持续稳定的高空环流形势是雾霾混合污染的前提条件,925 hPa西南风转为偏东南风是霾转化为雾的湿度因素,925 hPa弱小风辐合是浓雾产生的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肇庆市近地面平均风速低于3 m·s^(-1)和接地逆温的存在,使污染物浓度增加,易形成较轻的雾霾污染;当925850 hPa转吹偏东南风,地面平均风速出现低于2 m·s^(-1)甚至是持续5~16 h的静风,空间上周边出现小风辐合,边界层高度低至100 m,小风层增厚至925 hPa以上,同时接地逆温与近地面湿度的增长叠加,相对湿度增长到接近100%时,是霾转化为浓雾污染的气象因素。此外,还发现这次污染气溶胶粒子爱根核(d≤0.05μm)质量浓度很低,在10μg·m^(-3)以下;较轻的霾污染时细颗粒污染物积聚核模态(0.05μm<d<2.00μm)浓度明显高于粗粒核模态(d≥2.00μm)浓度;出现浓雾严重污染时粗粒核模态与积聚核模态浓度相当。而广州的表现则与肇庆不同,霾污染过程粗粒核模态比积聚核模态质量浓度略高,浓雾时则约高出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混合污染 数值模拟 气象条件 微物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铜污染农田表层土壤的持久性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军 骆永明 +2 位作者 滕应 章海波 陈声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1-496,共6页
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往往与重金属共存形成混合污染,但过去的研究较少关注它们在土壤中的相互影响。本研究选择典型铜污染区农田,分析了铜不同污染程度的表层土壤中HCB、HCHs与DDTs等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DDTs在... 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往往与重金属共存形成混合污染,但过去的研究较少关注它们在土壤中的相互影响。本研究选择典型铜污染区农田,分析了铜不同污染程度的表层土壤中HCB、HCHs与DDTs等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DDTs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土壤铜污染程度的加剧而上升;土壤中铜抑止了DDT向DDE或DDD的转化,DDTs残留量相对较大。供试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含量与有机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污染土壤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大于未污染土壤,说明铜促进了土壤中的DDTs和HCHs与土壤有机质结合,这可能是导致水田土壤中DDTs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旱地和林灌地土壤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HCH Cu 混合污染
下载PDF
液压支架立柱胀缸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1
14
作者 尚慧岭 赵恒 +2 位作者 陈志刚 董红元 姚新亚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8-170,共3页
介绍了液压支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立柱胀缸的情况及危害性。采用理论计算、试验室试验、铁谱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分析了立柱胀缸产生的条件及成因。论述了安全阀失效及形成胀缸的机理。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修理、使用管理等方面,提... 介绍了液压支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立柱胀缸的情况及危害性。采用理论计算、试验室试验、铁谱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分析了立柱胀缸产生的条件及成因。论述了安全阀失效及形成胀缸的机理。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修理、使用管理等方面,提出预防支架液压系统控制元件失效,避免立柱胀缸的措施。同时,简要介绍变形缸体的修复利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立柱 胀缸 原因分析 安全阀失效 混合污染物 机理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水体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实时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亚平 马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为了精准实现水体污染治理,提出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水体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实时监测方法。根据研究水体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采样点,获取水体样本,选取新型SPE柱作为固相萃取小柱,制定水体样品预处理程序,确定检出限与定量限,采用气相色... 为了精准实现水体污染治理,提出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水体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实时监测方法。根据研究水体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采样点,获取水体样本,选取新型SPE柱作为固相萃取小柱,制定水体样品预处理程序,确定检出限与定量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获取水体样本色谱图与质谱图,监测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含量,从而实现水体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实验数据显示:在不同采样时间背景下,提出方法监测得到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含量数据与实际含量数据一致,偏差达到了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有机污染物 挥发性 混合污染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最大累积率识别中国地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关键污染物和复合污染生态风险 被引量:6
16
作者 孔昊玥 刘红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6-716,共11页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环境存在量大,研究表明其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寿命减少、发育不良、细胞受损等负效应.因此,为保护水生生物,我国地表水中PAEs的生态风险需要科学评估.本文利用了风险商法(risk quotient,RQ)...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环境存在量大,研究表明其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寿命减少、发育不良、细胞受损等负效应.因此,为保护水生生物,我国地表水中PAEs的生态风险需要科学评估.本文利用了风险商法(risk quotient,RQ)、最大累积率法(maximum cumulative ratio,MCR)、联合概率曲线法(joint probability curve,JPC)结合毒性当量的概念构建了三层级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借此评估了我国地表水中PAEs的分布情况与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我国地表水中共检出19种PAEs,浓度范围为ND—5616.80μg·L^(-1).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环境存在量最高,且DEHP为PAEs风险的主要贡献者.以DEHP为参照物,JPC的结果显示我国PAEs对5%生物造成急性影响的概率为6.25%—24.02%,造成慢性影响的概率为8.05%—27.79%.PAEs对我国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西北、东北、中部及华东地区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分层级风险评价 地表水 混合污染物
下载PDF
河流混合污染物浓度二维移流扩散研究
17
作者 宁秀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2期56-60,84,共6页
河流混合污染物浓度移流扩散,采用稳态运移原理构建污染物移流扩散模型,忽略垂向扩散时间的影响,使得分析结果不准确。为此,提出河流混合污染物二维移流扩散分析。根据污染物排入河流后的空间扩散特征,计算污染物在岸边和中心排放条件... 河流混合污染物浓度移流扩散,采用稳态运移原理构建污染物移流扩散模型,忽略垂向扩散时间的影响,使得分析结果不准确。为此,提出河流混合污染物二维移流扩散分析。根据污染物排入河流后的空间扩散特征,计算污染物在岸边和中心排放条件下的浓度分布,参照水体模型对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计算污染物水平和垂向的扩散时间,构建污染物浓度二维移流扩散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模型,得到模型的解析解,实现对污染物浓度二维移流扩散过程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模拟污染物浓度二维移流扩散过程,分析结果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混合污染物 污染物浓度 二维扩散
下载PDF
混合含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18
作者 叶镭 尤菊平 +3 位作者 孙海敏 于健 王艳青 陈东之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VOCs)的安全低碳处理是当前石化、医化等化工行业大气污染控制的难题。生物法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但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混合CVOCs的...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VOCs)的安全低碳处理是当前石化、医化等化工行业大气污染控制的难题。生物法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但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混合CVOCs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某精细化工企业CVOCs成分为基础,针对主要组分氯苯(Chlorobenzene,CB)、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DCM)和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DCE),以Roseburia sp.HY-9、Methylobacterium rhodesianum H13和Starkeya sp.T2分别作为上述污染物的特异性降解菌,等比例构建液态复合菌剂,比较单菌单底物、单菌多底物和多菌多底物条件下三种CVOCs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通过三株菌种之间的相互协作,复合菌剂对CB、DCM和DCE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达到了11.10、1.98和3.13 mg/(L·h),明显高于单一菌株的生物降解速度,显示了复合菌剂降解混合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潜能。本研究可以为复合菌剂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 混合污染物 复合菌剂 生物脱氯
下载PDF
海泡石吸附混合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海泡石是一种具有吸附活性的天然硅酸盐黏土矿物,在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治理中可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剂。本文论述了海泡石的吸附机理,介绍了海泡石吸附混合重金属离子、混合有机染料、重金属与有机物共存等混合污染物和CO2、CH2O、... 海泡石是一种具有吸附活性的天然硅酸盐黏土矿物,在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治理中可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剂。本文论述了海泡石的吸附机理,介绍了海泡石吸附混合重金属离子、混合有机染料、重金属与有机物共存等混合污染物和CO2、CH2O、NH3、SO2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效果,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1)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静态吸附试验,且试验所用废水均为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废水,今后应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并以实际废水为研究对象;(2)海泡石经过改性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吸附容量,今后可继续优化改性剂和改性工艺,从而进一步提高吸附容量;(3)结合各类吸附剂之所长,将海泡石与其他有机、无机或生物材料复合,研制出吸附效果更佳的新型复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吸附 改性 混合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
下载PDF
Effects of aeration on the suspended matter from a tropical and eutrophic estuary
20
作者 Natascha Krepsky Maria das Gracas S.Bispo +5 位作者 Luiz F.Fontana Frederico S.da Silva Jodo P.M.Torres Olaf Malm Cleverson G.Silva Mirian A.C.Crapez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75-186,共12页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biogeo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ic matter and persistent contaminants in the suspended matter is vital for ecoefficient estuary recovery.However,little is known 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biogeo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ic matter and persistent contaminants in the suspended matter is vital for ecoefficient estuary recovery.However,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aeration effects in suspended particulate aggregates.Therefor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eration on the suspended matter from a Tropical and Eutrophic estuarine environment.Anoxic water with 60 g/L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was collected from Guanabara Bay,Rio de Janeiro,Brazil,transferred to experimental boxes and aerated for 61 days.SPM aggregates monitoring included abiotic variables measurements and,determination of total organic matter(TOM),biopolymers composition,bacterial activity,trace metals,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concentrations.The aeration enhanced dissolved oxygen(DO)concentration and the redox potential(Eh).However,from days 0 to 61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l activities were denit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activity increased after day 10,and aerobic activity was detected after day 19.In summary,aeration increased aerobic bacterial activity,lipids(LIP)and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although diminished protein/carbohydrate ratio and PAH concentration.Trace metals concentration(Ni,Pb,Cu,Cr,Mn,and Fe)were the highest on day 19 when the p H was 5.9.Copper presented toxic values(Cu>20.0μg/g).The p H showed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h(r=-0.94;p<0.001).Acidic environment(p H≤5.9)in marine ecosystems with high loads of toxic trace metals is unsafe for biota.Therefore,managers must be aware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risks of introducing the aeration technique into a eutrophic marin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pollution Remediation ACIDIFICATION Esterases enzymes BIOPOLYM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