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立平 赵昌平 +2 位作者 单福华 张风廷 叶志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53-1557,共5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10,与两个恢复系(BY149和O201)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P1、P2、F1、F2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F2的育性(结实率)次数分布均呈混合...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10,与两个恢复系(BY149和O201)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P1、P2、F1、F2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两个组合F2的育性(结实率)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最适遗传模型均为E-1,即育性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在两个组合中分别为-10.626、-10.068和-14.659、-14.655,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25%和40%。两个组合的多基因加性效应分别为-6.225和5.02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16.67%和13.33%。两个组合的主效基因表现类似,但多基因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环境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二系杂交小麦组合的育性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 主基因%plus%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香料烟青枯病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高加明 王志德 +4 位作者 张兴伟 刘艳华 牟建民 任民 徐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本研究以香料烟青枯病抗病品种Xanthi、感病品种Samsun、F1以及F2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青枯病圃进行抗性鉴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各群体单株的病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料烟青枯病抗性基因是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主基因... 本研究以香料烟青枯病抗病品种Xanthi、感病品种Samsun、F1以及F2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青枯病圃进行抗性鉴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各群体单株的病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料烟青枯病抗性基因是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模型)控制遗传;主基因的遗传率为4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青枯病 主基因%plus%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数量性状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绍祥 田玉仙 +3 位作者 顾坚 杨木军 杨和仙 刘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 F2群体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成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的单倍体胚成胚率呈混合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最佳模型为B6,即单倍体胚成胚率由2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较低,仅为43.46%,表明非遗传因素对小麦材料单倍体胚成胚率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胚成胚率 主基因%plus%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琨 宁波 +4 位作者 李宏生 李绍祥 顾坚 赵红 杨木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1-494,共4页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受两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效应分别为... 以小麦杂交组合C49S-87/01Y1-1069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杂交得胚率受两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主基因效应分别为1.95和6.69,多基因效应为2.80;主基因遗传率为72.09%,说明小麦材料间得胚率的差异主要受基因型影响,但非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那些得胚率低的小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胚得胚率 DH群体 主基因%plus%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辽粳326’ב莎莎妮’粳稻杂交后代垩白粒率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詹瞻 王术 +4 位作者 王伯伦 贾宝艳 黄元财 马作斌 孙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60,共4页
以2个垩白粒率差异较大的粳稻品种‘莎莎妮’(垩白粒率为2.5%)和‘辽粳326’(垩白粒率为72.3%)的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试材,利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北方粳稻垩白粒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垩白粒率的遗传受母体植株的影响较大... 以2个垩白粒率差异较大的粳稻品种‘莎莎妮’(垩白粒率为2.5%)和‘辽粳326’(垩白粒率为72.3%)的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试材,利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北方粳稻垩白粒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垩白粒率的遗传受母体植株的影响较大,在F2米粒间(着生在F1植株上的米粒)没有发生分离。(2)着生在F2植株上的米粒的垩白粒率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其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低垩白表现为显性。(3)主基因遗传力h2mg很大,达到了90.38%,多基因遗传力h2pg只占0.11%,并且存在1对效应很大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粒率 主基因%plus%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