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德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共6页
中西方文化底蕴不同,形成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两种不同发酵工艺路线的历程。混合发酵具有多菌共生,酶系互补,省工节能、简化工艺设备,克服中间生成物浓度过大的特点。宜于生产成分复杂,风味要求高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纯种发酵基质、菌株... 中西方文化底蕴不同,形成混合发酵与纯种发酵两种不同发酵工艺路线的历程。混合发酵具有多菌共生,酶系互补,省工节能、简化工艺设备,克服中间生成物浓度过大的特点。宜于生产成分复杂,风味要求高的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纯种发酵基质、菌株单一,污染少,宜于生产成分单一,纯度要求高的酒精、味精等产品。举例说明工艺路线用错了的不良后果和改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纯种发酵 制曲 工艺 分析
下载PDF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在不同基质中混合发酵的情况比较 被引量:23
2
作者 罗珍兰 谢继志 +1 位作者 王庆明 吴峻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53,共4页
选用几种不同的原料作为基质,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进行了研究。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指标,结果表明,在以糊化玉米、液化玉米、蕃茄汁、黄豆粉、煮豆芽汁、榨豆芽汁和豆浆为基本原料的基质中,双歧杆菌活菌数依... 选用几种不同的原料作为基质,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进行了研究。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指标,结果表明,在以糊化玉米、液化玉米、蕃茄汁、黄豆粉、煮豆芽汁、榨豆芽汁和豆浆为基本原料的基质中,双歧杆菌活菌数依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基质 双歧杆菌 乳酸菌 食品发酵
下载PDF
浅谈酱油酿造工艺的改革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德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酱油酿造工艺的改革要以提高质量为目的,多菌(酶)混合发酵是传统工艺的核心,任何高新技术用于酱油改革,都必须与之相结合,以中日两国酱油工艺改革的历程,加以说明。
关键词 工艺改革 传统工艺 多菌(酶)混合发酵 风味 质量
下载PDF
产妇四色营养米酒的混合发酵工艺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小刚 贺羽 +2 位作者 王帅 商学兵 吴俊霖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112,共5页
为研究一种甜酒曲糖化结合酵母混合发酵酿造产妇专用营养米酒的工艺,以糯米、黑米、小米和红曲米为原料,通过理化参数检测和感官评分,优化其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糖化时长30 h,混合发酵时长6d,温度30℃,红曲米添加量10%。... 为研究一种甜酒曲糖化结合酵母混合发酵酿造产妇专用营养米酒的工艺,以糯米、黑米、小米和红曲米为原料,通过理化参数检测和感官评分,优化其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糖化时长30 h,混合发酵时长6d,温度30℃,红曲米添加量10%。此条件下制备的混合发酵米酒营养价值远高于糖化酒酿,其中游离氨基酸的种类18种,总量达到了7.6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种谷物 米酒 混合发酵 氨基酸
原文传递
费氏丙酸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酸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韩芸娇 梁玲 +3 位作者 邱雯雯 查梦吟 张茜 陈存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4,共9页
将费氏丙酸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酸奶,结果表明:将两种菌同时接入,在35℃条件下发酵6 h,混合发酵乳的酸度即达到70°T以上,且后酸化能力弱,CLA含量高,达120.66μg/m L。感官评价表明:混合发酵乳呈乳白色,有光泽,气味协调,口感细腻黏... 将费氏丙酸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酸奶,结果表明:将两种菌同时接入,在35℃条件下发酵6 h,混合发酵乳的酸度即达到70°T以上,且后酸化能力弱,CLA含量高,达120.66μg/m L。感官评价表明:混合发酵乳呈乳白色,有光泽,气味协调,口感细腻黏稠,组织状态均匀稳定且无乳清析出。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对费氏丙酸杆菌发酵乳、乳酸菌发酵乳、混合发酵乳的风味物质进行测定。测得3种发酵乳中的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醇类等;其中,从费氏丙酸杆菌发酵乳中共检测出26种风味物质,主要的风味成分是酸类物质,相对含量达到83.20%;从乳酸菌发酵乳中共检测出27种风味物质,主要的风味成分是酮类、酯类和酸类,相对含量达到83.96%;从混合发酵乳中共检测出24种成分,主要的风味成分也是酸类物质,相对含量达到8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 混合发酵 发酵酸奶 风味物质
原文传递
双歧联菌耐酸肠溶性微囊混饮口服液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惠音 杨汝德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5年第4期48-50,共3页
从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角度,以天然原料为主要发酵基质,研究适合于双歧杆菌联合菌株混合发酵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发酵后将离心上清液调配成口服液。该口服液富含丰富的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双歧因子(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等)、双... 从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角度,以天然原料为主要发酵基质,研究适合于双歧杆菌联合菌株混合发酵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发酵后将离心上清液调配成口服液。该口服液富含丰富的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双歧因子(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等)、双歧杆菌多糖和各种生理活牲物质。经高速离心后所得湿活菌体,经微型包囊后,可得含活性双歧联菌株的耐酸肠溶性微囊。微囊与口服液配合,组合成一种新型的活性益生菌微囊混饮口服液。解决了液态益生菌产品货架期短的问题,同时使发酵液得以充分利用,避免了浪费和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联菌株 混合发酵 微型包囊 混饮口服液 口服液 肠溶性 微囊 耐酸 活性益生菌 发酵基质 高速离心 工业化生产 培养基配方
下载PDF
以啤酒糟为原料生产饲料蛋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鹤祥 冯霖 熊秀娥 《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1-34,共4页
真菌和高等真菌对自然界的纤维素有很强的分解作用,本实验将干菇、黑曲霉、啤酵母进行不同的组合,利用平菇、黑曲霉高活力的纤维素酶,将不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纤维素分解,通过产的混和生长,抑制了终产物还原糖的积累,促进了单细... 真菌和高等真菌对自然界的纤维素有很强的分解作用,本实验将干菇、黑曲霉、啤酵母进行不同的组合,利用平菇、黑曲霉高活力的纤维素酶,将不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纤维素分解,通过产的混和生长,抑制了终产物还原糖的积累,促进了单细胞蛋白(SCP)的合成,粘合物理学处理,除去10%左右的大麦壳。实验证明,平基+酵母+黑曲霉、黑曲霉+酵母、黑曲霉+酵母+平菇这三种液体混合发酵体系,纤维素酶活力和蛋白含量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槽 混合发酵 蛋白饲料 饲料蛋白
下载PDF
牛奶酒的研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格日乐图 赵立新 才向东 《酿酒科技》 2002年第2期93-93,共1页
牛奶发酵酒是以乳清和鲜牛奶为原料 ,经乳酸、酒精发酵制成的营养型发酵酒。它的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乳清、鲜牛乳和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多种物质 ,形成诱人的芳香和宜人的口味 ,且具有丰富的营养 ,有利于人体健康。
关键词 牛奶酒 发酵 混和发酵剂 生产工艺 产品质量 饮料酒
下载PDF
秸秆液态发酵中纤维素酶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凌 刘玲 刘长江 《现代畜牧兽医》 2005年第9期8-10,共3页
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方法,利用产纤维素酶菌株对秸秆进行混合发酵并进行滤纸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测定,从而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中秸秆和麸皮的混合比例为5∶1,硫酸铵添加量为1.4%,白腐真菌... 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方法,利用产纤维素酶菌株对秸秆进行混合发酵并进行滤纸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测定,从而确定该混合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中秸秆和麸皮的混合比例为5∶1,硫酸铵添加量为1.4%,白腐真菌、康宁木霉接种量均为3%,接种时间间隔为48h,pH为7.0,摇床培养温度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混合发酵 纤维素酶
下载PDF
利用农业废弃物微生物共发酵制取蛋白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树林 吴旻 +3 位作者 宁长发 刘敏 孟广荣 尤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9期115-117,共3页
采用宇佐美曲霉等4种真菌与热带假丝等酵母菌对农业废弃物秸秆进行混合发酵制取蛋白,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规定标准,蛋白含量超过玉米和小麦,可作为动物的蛋白饲料。
关键词 纤维素酶 混合发酵 氨基酸 蛋白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