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Waardenburg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娜 王晶 +1 位作者 肖涵 吴长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86-1190,共5页
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病,又称听觉-色素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在中国人群中WS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PAX3、MITF、SOX10和EDNRB。本文对中国人群WS相关的基因变异、分子机制及研究... 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病,又称听觉-色素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在中国人群中WS的致病基因主要包括PAX3、MITF、SOX10和EDNRB。本文对中国人群WS相关的基因变异、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基因变异 PAX3基因 mitf基因 SOX10基因
原文传递
不同物种Mitf基因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丽英 李祥龙 +2 位作者 周荣艳 李兰会 杨清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298-13300,13308,共4页
[目的]对不同物种Mitf基因编码区(CD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小家鼠、褐家鼠、人、黑猩猩、狨、毛猩猩、猕猴、家马、大熊猫、野猪、原鸡和非洲爪蟾Mitf基因编码区的遗传多样性,并对Mitf氨基酸序列、组成... [目的]对不同物种Mitf基因编码区(CD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小家鼠、褐家鼠、人、黑猩猩、狨、毛猩猩、猕猴、家马、大熊猫、野猪、原鸡和非洲爪蟾Mitf基因编码区的遗传多样性,并对Mitf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在12个物种的37条Mitf基因CDS序列中,共检测到466个多态位点,生成16种单倍型,Mitf基因序列编码区在种内及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Mitf蛋白理论等电点均低于7,呈酸性,N端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肽链表现为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有2个保守结构域。[结论]该研究为探明Mitf基因在不同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分化,进而为相关黑色素基因的遗传学和进化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f基因 编码区 物种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患者MITF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静 杨淑芝 +7 位作者 刘军 韩冰 王国建 张昕 康东洋 戴朴 杨伟炎 袁慧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3-438,共6页
Waardenburg综合征(WS)是临床上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综合征,MITF基因突变与部分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WS2)病例的发病有关。MITF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能调节酪氨酸酶基因,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分化。文章... Waardenburg综合征(WS)是临床上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综合征,MITF基因突变与部分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WS2)病例的发病有关。MITF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能调节酪氨酸酶基因,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分化。文章报道了1个携带MITF基因点突变的3代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中国家系。先证者表现为先天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虹膜异色、面部雀斑;其他家系成员除一名仅表现为先天性耳聋外,均表现为颜面、上肢雀斑和/或早白发。患者可检测到c.639delA杂合突变,该突变在MITF基因第7外显子上产生了终止密码子(p.I220X),突变产生的截短的MITF蛋白没有DNA结合活性。该突变是WS2病例中第3个位于MITF第7外显子的突变,尚未见报道。该突变与已报道的位于第7外显子其他两个突变仅相差1个碱基,氨基酸改变十分相似,但在表型上有显著差别,提示遗传背景对WS临床表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 遗传性耳聋 mitf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中国家系MITF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淑芝 曹菊阳 +6 位作者 张锐宁 刘新 刘丽贤 张欣 康东洋 戴朴 袁慧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中国家系详细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谱,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在ABI3100自动测序... 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中国家系详细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图谱,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在ABI3100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遗传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不是所有的患者均满足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的诊断标准,眼睛色素分布异常(蓝虹膜)和正常的内眦间距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表型特征。MITF基因第1、7号外显子在两个家系中分别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和一个缺失突变,50例正常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这两种突变。结论本文对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家系做出分子水平的基因诊断,其详细的临床资料有助于对该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基因突变位点不仅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而且为更好地了解MIT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遗传性耳聋 mitf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七例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郝予琪 周永安 +5 位作者 李鹏丽 张全斌 李娇 王鹏飞 栗向韶 冯永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对7例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的MITF、PAX3、SOXl0和sNA砣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为该病的基因诊断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检测MITF、PAX3、SOⅪ0和SNA陀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用Polyphen2预测非同义SNP对蛋白质功能的影... 目的对7例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的MITF、PAX3、SOXl0和sNA砣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为该病的基因诊断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检测MITF、PAX3、SOⅪ0和SNA陀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用Polyphen2预测非同义SNP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c.649—651delAGA(p.R217del)、c.72delG(p.G24{s)、c.185T〉C(p.M62T)、c.118C〉T(p.Q40X)、c.422T〉c(p.L141P)、C.640C〉T(p.R214x)和c.128G〉T(p.G43V)。其中,MITF基因的c.649—651delAGA(p.R217del)和c.640C〉T(p.R214X)突变位点为已报道的,PAX3基因的c.72delG(p.G24fs)、c.185T〉C(p.M62T)、c.118C〉T(p.Q40X)、c.128G〉T(p.G43V)突变和SOX10基因c.422T〉C(p.L141P)突变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非同义SNP c.185T〉C(p.M62T)、c.128G〉T(p.G43V)和c.422T〉c(p.L141P)均考虑为有害突变。结论对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结果丰富了Waardenburg综合征致病基因的突变谱,为明确病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mitf基因 PAX3基因 SOX10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山羊DCT基因启动子活性区及其转录因子调控探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春杨 张乐超 +3 位作者 王麒 周荣艳 李兰会 李祥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4,共10页
旨在探究山羊DCT基因启动子活性区及相关转录因子对该基因的调控作用,为山羊DCT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山羊DCT基因5′侧翼区序列及第一外显子区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人和小鼠DCT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比对,同时结合在... 旨在探究山羊DCT基因启动子活性区及相关转录因子对该基因的调控作用,为山羊DCT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山羊DCT基因5′侧翼区序列及第一外显子区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人和小鼠DCT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比对,同时结合在线启动子预测结果,采用快速克隆的方法构建5个5′系列缺失序列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以此为基础构建3′缺失序列的6个报告基因载体,并构建SOX10、MITF和OTX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点突变的6个报告基因载体,以瞬时转染的方法转染A375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缺失片段和点突变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山羊DCT基因11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990^+232bp的P3片段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片段(P<0.01),基于P3构建的3′系列缺失片段中-881^-154bp的P8片段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片段(P<0.01)。转录因子SOX10结合位点突变的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MITF和OTX2结合位点突变的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山羊DCT基因启动子核心调控区位于-881^-154bp区域,转录因子SOX10对山羊DCT基因发挥正调控作用,而转录因子MITF和OTX2对山羊DCT基因的调控作用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DCT基因 启动子 SOX10 mitf OTX2
下载PDF
坝上长尾鸡MITF基因核心启动子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小辉 彭永东 +2 位作者 周荣艳 张传生 李祥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6-1123,共8页
旨在探明坝上长尾鸡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启动子活性区与结构,为研究MITF基因在毛囊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方法,构建了6个含有不同长度... 旨在探明坝上长尾鸡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启动子活性区与结构,为研究MITF基因在毛囊组织中的表达调控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方法,构建了6个含有不同长度坝上长尾鸡MITF基因启动子片段的pGL3-Basic表达载体及4个核心启动子区突变载体,转染DF1细胞48h后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确定了鸡MITF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区域为-660^+200bp。其中突变位点-579bp、-505bp、-274bp、-220bp、-203^-202bp、-98bp、-46bp、-14bp、+1bp、+28bp对MITF基因启动子活性有较大影响,在突变区域预测到HOX家族(HOXA3、HOXD8、HOXD9、HOXD10、HOX11)、NF-1、DBP、TFIID和TFIIB与MITF序列的结合性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长尾鸡 mitf基因 启动子 转录因子
下载PDF
MITF基因表达与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关系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春艳 狄冉 +9 位作者 张子军 任春环 张彦 汤继顺 刘秋月 王翔宇 胡文萍 张效生 张金龙 储明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96,共6页
为初步探究MITF基因表达和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以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SNT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短光照... 为初步探究MITF基因表达和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以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SNT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短光照、长光照)及STH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黄体期)的下丘脑等组织中MITF基因的表达差异及该基因在STH单、多羔母羊卵泡期繁殖器官(卵巢、子宫体、输卵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MIT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繁殖器官(卵巢、子宫体和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较高;2)在长光照条件下SNT垂体中MITF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下表达量(P<0.01);3)STH卵巢中MITF表达量在卵泡期极显著高于黄体期(P<0.01),而子宫体、输卵管中该基因表达量在黄体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卵泡期;4)单羔组STH子宫体、输卵管中MITF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多羔组。综上,MITF基因表达与绵羊季节性发情及产羔数存在一定关联,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功能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mitf基因 发情 繁殖时期 组织表达 产羔数
原文传递
SCF基因参与哺乳动物肤色和毛色表型形成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旭 刘欣 邢秀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42,共6页
毛色作为动物重要表型之一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基因参与动物细胞发育(包括毛色形成),在启动子水平调节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小眼转录因子(protein and melanocyte-specific microphthalmia-related tra... 毛色作为动物重要表型之一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基因参与动物细胞发育(包括毛色形成),在启动子水平调节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小眼转录因子(protein and melanocyte-specific microphthalmia-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的mRNA表达,且在不同物种中参与机体内外环境刺激(主要是紫外线辐射)导致的色素沉着过程,在黑色素细胞迁移和存活、斑点(roan)表型及某些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对SCF基因的结构性质及在哺乳动物黑色素合成及肤色和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究SCF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色性状 毛色形成 SCF基因 mitf基因 roan表型 异构体
原文传递
SOX10基因突变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发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华 陈红胜 +4 位作者 冯永 钱敏飞 李吉平 刘君 张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SOXl0基因突变E248fs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野生SOX10及其致病突变E248fs表达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系统观察野生/突变SOXIO蛋白对其靶基因...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SOXl0基因突变E248fs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野生SOX10及其致病突变E248fs表达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系统观察野生/突变SOXIO蛋白对其靶基因MITF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以及突变蛋白对野生SOXIO蛋白功能的影响;用生物素标记的含序列eattgtc的DNA寡核苷酸链探针分别沉淀SOX10和E248fs蛋白,检测野生/突变SOXIO蛋白与靶基因MjTF启动子的结合力;免疫共沉淀检测观察并分析SOXIO和E248fs蛋白稳定性变化。结果E248fs突变蛋白完全失去调控MjTF启动子转录活性作用(P〈0.01),并对野生SOXIO蛋白功能产生显性负效应作用(P〈0.05),其与野生SOXIO蛋白均可与MJTF启动子特异DNA序列cattgtc结合,但较野生SOXIO蛋白衰减加快。结论尽管E248fs具有显性负效应,但其稳定性降低,使得其影响靶基因MITF转录活性,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最终以单倍体剂量不足效应致Ⅱ型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SOX10基因 mitf基因 基因突变 体外实验
原文传递
色素细胞谱系及其发育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胜 刘锦辉 +1 位作者 张永勤 肖亚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8,共5页
色素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嵴并能够分化产生色素细胞的干细胞.了解色素细胞谱系分化和发育的生物学规律,掌握体色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可为临床治疗以及观赏动物的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概述了动物色素细胞谱系来源和组成,色素干细胞... 色素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嵴并能够分化产生色素细胞的干细胞.了解色素细胞谱系分化和发育的生物学规律,掌握体色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可为临床治疗以及观赏动物的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概述了动物色素细胞谱系来源和组成,色素干细胞分化发育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细胞 色素干细胞 mitf基因
下载PDF
牦牛MITF-M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在皮肤组织中表达水平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建一 梁春年 +3 位作者 裴杰 郭宪 沈友明 阎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牦牛MITF-M基因编码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以及其在皮肤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MITF-M基因与牦牛毛色形成相关性,以期为揭示牦牛毛色形成分子机理奠定基础。采用RT-PCR技术扩增,成功获得了牦牛MITF-M基因编码区序列。采用生... 研究牦牛MITF-M基因编码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以及其在皮肤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MITF-M基因与牦牛毛色形成相关性,以期为揭示牦牛毛色形成分子机理奠定基础。采用RT-PCR技术扩增,成功获得了牦牛MITF-M基因编码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MITF-M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等;采用半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出MITF-M基因mRNA在牦牛各组织器官中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在牦牛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MITF-M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MITF-M基因的编码区是一条长为1 460 bp的DNA序列。将牦牛的MITF-M基因序列命名为YAK MITF-M,并且在NCBI数据库中注册该基因的登录号为KM985448。牦牛MITF-M序列基因含有一个长度为1 242 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413个氨基酸,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β折叠和延伸链较少。MITF-M基因编码产物氨基酸邻接系统树表明,牦牛MITF-M与黄牛、绵羊等物种的MITF-M氨基酸具有高度相似性。在牦牛各组织器官中,MITF-M基因mRNA仅在皮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且在不同毛色牦牛皮肤组织中,MITF-M在黑色被毛皮肤组织中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被毛皮肤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itf-M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水平
下载PDF
MITF基因缺失突变致Waardenburg综合征2A型1例
13
作者 宋彬彬 邓幼平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疾病,以毛发、皮肤、眼睛色素异常以及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为特征。本文报告1例8月龄男患儿,表现为先天性耳聋伴双侧虹膜灰蓝色、毛发颜色偏黄、内眦外移。患儿及其家... 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疾病,以毛发、皮肤、眼睛色素异常以及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为特征。本文报告1例8月龄男患儿,表现为先天性耳聋伴双侧虹膜灰蓝色、毛发颜色偏黄、内眦外移。患儿及其家系成员均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儿存在MITF基因的c.970_972del(p.R324del)杂合变异,为新生变异;患儿父母该位点均无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判读该变异为致病变异。MITF基因c.970_972del(p.R324del)在WS2A型中为一新发突变位点,是导致该患儿患病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2A型 mitf基因 耳聋 突变
下载PDF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MITF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儒品 张海琪 +3 位作者 许晓军 何中央 丁雪燕 苏胜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2-670,共9页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一种黑色素细胞重要的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MITF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华...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一种黑色素细胞重要的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MITF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鳖MITF基因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32bp和175bp,开放阅读框1512bp,编码50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6kDa,理论等点电为6.06。中华鳖MITF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α-螺旋(Alpha helix)占25.37%,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20.90%,β-转角(Beta-turn)占7.76%,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占45.97%。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显示,中华鳖MITF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绿海龟、西部锦龟、美国短吻鳄、非洲爪蟾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3%、93%、85%、58%和76%。构建进化树分析表明,中华鳖与西部锦龟、绿海龟MITF基因分子进化距离最近,亲缘关系最密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中华鳖8个组织MITF基因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中华鳖的肌肉表达量最高,心脏次之,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肝脏、脾脏、肺、肾脏、眼、皮肤等组织表达量相对较少,显著低于肌肉和心脏。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研究中华鳖MITF基因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基础,还有助于了解龟鳖类体色调控的内在机理,同时也可为中华鳖等爬行动物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 体色 转录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新疆山羊皮肤组织中MC1R·Agouti和MITF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艳丽 吕雪峰 +3 位作者 柴婷 赛迪古丽 胡昕 王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MC1R、Agouti和MITF基因在不同毛色新疆山羊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确定其与新疆山羊毛色形成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种不同毛色(白色、褐色、黑色)新疆山羊皮肤组织中MC1R、Agouti和MITF基... [目的]研究MC1R、Agouti和MITF基因在不同毛色新疆山羊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为确定其与新疆山羊毛色形成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种不同毛色(白色、褐色、黑色)新疆山羊皮肤组织中MC1R、Agouti和MITF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MC1R、Agouti及MITF基因mRNA在不同毛色新疆山羊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MC1R、MITF基因mRNA在黑色新疆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褐色和白色新疆山羊(P>0.05),Agouti基因mRNA在白色新疆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褐色和黑色新疆山羊(P<0.05)。[结论]MC1R、Agouti和MITF基因对新疆山羊毛色形成有一定影响,为今后新疆山羊毛色选育与品种改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山羊 MC1R基因 Agouti基因 mitf基因 毛色
下载PD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candidate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at color in Tibetan sheep(Ovis arise) 被引量:1
16
作者 HAN Ji-long YANG Min +5 位作者 GUO Ting-ting YUE Yao-jing LIU Jian-bin NIU Chun-e WANG Chao-feng YANG Bo-hu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390-1397,共8页
Coat color is a key economic trait in sheep. Some candidate genes associated with animal's coat color were found. Partic- ularly, v-kit Hardy-Zuckerman 4 fel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KIT) and microphthalm... Coat color is a key economic trait in sheep. Some candidate genes associated with animal's coat color were found. Partic- ularly, v-kit Hardy-Zuckerman 4 fel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KIT) and 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 play a key role in the modulation of hair pigmentation in mamma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ose two candidate genes' mutations and expressions associated with wool color in Tibetan sheep. First, the gene polymorphisms of those two gene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relativ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hose two genes in skin tissue with different coat colors were compared. Thirdly, KIT and MITF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detected through Western blot and immune- histochemical. Allele C was predominant allele in the white coat color Tibetan sheep population of the MITF coding region g. 1548 C/T loci. The relative MITF mRNA expression in black coat skin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white (P〈0.01).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the KIT gene's mRNA expression of these two different coat color skin tissues (P〉0.05), while the level of KIT protein expression in skin tissues of white and black coats was also roughly equivalent. Our study observed that, the level of MITF protein expression in black coat skin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hite coat skin tissue, and positive staining for MITF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mainly in the epidermis and the dermal papilla, bulb, and outer root sheath of hair follicles. We conclude that the black coat of Tibetan sheep is related to high MITF expression in the hair follicles, and MITF may be important for coat color formation of Tibetan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sheep KIT mitf gene polymorphism gene expression coat color
下载PDF
MITF在疾病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覃书瀛 张淑静 庞秋香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54-1960,共7页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basic helix-loop-helix leucine zipper,bHLH-LZ)家族,广泛存在于各类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中,其主要功能为调节黑色素的...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basic helix-loop-helix leucine zipper,bHLH-LZ)家族,广泛存在于各类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中,其主要功能为调节黑色素的生成。多项研究显示MITF在不同组织器官和环境中存在十余种不同亚型,通过调控众多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存活、增殖、分化、代谢、DNA损伤修复等生物过程。随着研究的进行,目前已发现MITF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该文主要对MITF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各类疾病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黑色素 靶基因 疾病发生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检测中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台勇 秦利涛 +4 位作者 郭梁洁 王红丹 刘红彦 娄桂予 廖世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0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应用于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法对NGS结果进行验证。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采用NGS...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应用于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法对NGS结果进行验证。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采用NGS技术在先证者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检测到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Sanger法验证了该突变;采用Sanger法检测发现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携带MITF基因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而家系中表型正常者MITF基因c.796位点为野生型。结论 NGS技术可用于Warrdenburg综合征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为MITF基因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MITF基因c.796delG突变为首次报道,是新的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mitf基因 基因突变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Waardenburg综合征4个家系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变异分析
19
作者 王璐璐 毛璐 +3 位作者 许红恩 孙淑萍 左彬 卢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61-667,共7页
目的探讨4例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证者的致病原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例WS先证者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先证者1为2岁11月龄女性患儿,于2021年11月3日因"言语不清2+年"就诊;先证者2... 目的探讨4例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证者的致病原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例WS先证者及其家系为研究对象。先证者1为2岁11月龄女性患儿,于2021年11月3日因"言语不清2+年"就诊;先证者2为10岁女性患儿,于2021年7月13日因"双耳听力差8年"就诊;先证者3为28岁男性患者,于2022年3月23日因"右耳听力下降10+年"就诊;先证者4为2岁龄男性患儿,于2022年3月9日因"左耳听力差1年"就诊。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并进行听力学检查和颞部CT检查。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样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先证者1表现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双眼蓝色虹膜及内眦外移,存在父源PAX3:c.667C>T(p.Arg223 Ter)无义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的变异评级指南,该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先证者1确诊为WSⅠ型。先证者2表现为右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左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双眼蓝色虹膜及内耳发育畸形,存在SOX10:c.1018_1022del(p.Val340Serfs Ter60)移码杂合变异,先证者2的父母此位点为野生型,考虑为新发变异。根据ACMG的变异评级指南,SOX10:c.1018_1022del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PM6),先证者2确诊为WSⅡ型。先证者3表现为右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左耳听力未见异常。存在SOX10:c.23delC(p.Ser8TrpfsTer5)移码杂合变异,变异来源未知。根据ACMG的变异评级指南,SOX10:c.23delC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先证者3确诊为WSⅡ型。先证者4表现为左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右耳听力未见异常,存在母源性MITF:c.7G>T(p.Glu3 Ter)无义杂合变异。根据ACMG的变异评级指南,MITF:c.7G>T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先证者4确诊为WSⅡ型。结论本研究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新发变异 PAX3基因 SOX10基因 mitf基因 家系
原文传递
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一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彬 戴继任 付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家系进行基因组测序,探讨该疾病的家系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全身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抽... 目的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家系进行基因组测序,探讨该疾病的家系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全身检查、听力学评估及颞骨CT检查,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通过NGS检测先证者的159个基因的外显子区,6个线粒体基因,3个miRNA,再对先证者及其家属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绘制系谱图,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结果该家系共3代,现存家系成员21人,系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参与本研究的耳聋患者6人,有语前聋和语后聋,先证者、其母亲、外公临床符合WS II型,采用NGS技术在先证者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检测到c.397G>T杂合突变,再对先证者及其家属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家系耳聋患者中母亲、外公同样存在MITF(c.397G>T)突变。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耳聋大家系的致病突变MITF(c.397G>T),该突变极可能是终止大突变,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The 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HGMD)专业版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在人群中为首次报道,丰富了MITF致病突变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mitf基因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