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
作者 员玲玲 王欣 李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以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神经元... 目的探讨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以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每次3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干预前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前CRRCAE 9个亚项的正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治疗组CRRCAE中9个亚项的正答率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在干预后仅有5个亚项正答率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治疗组CRRCAE 9个亚项的正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DAE评级结果显示,治疗组干预后总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失语 脑卒中 镜像神经元 言语训练
下载PDF
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蒋金鹏 刘洪武 王志双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9期107-109,共3页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镜像疗法,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镜像疗法,采用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运动研究测试(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BMI)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总体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YD-5500生物反馈治疗仪测量桡侧腕伸肌表面肌电数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MA、ARAT、MBI评定以及肌电信号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t=4.55,t=5.84,t=9.14;P<0.05)。结论: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确实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镜像疗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魏雪丽 刘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73-678,共6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31例为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31例为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t,MBI)评分对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实验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2个月实验组WM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上肢MBI评分提高(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时实验组MBI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镜像疗法 康复训练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胡寅虎 朱燕 厉坤鹏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Bobath技术及镜像训练技术,两组...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Bobath技术及镜像训练技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偏瘫上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新Bobath技术 镜像训练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结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 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庆梅 沈文君 +7 位作者 柯俊 沈丹 单晓春 张立箎 杨卫新 李莉 蔡秀英 方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8-693,共6页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结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常规言语治疗加用镜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言语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病程第3周...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结合常规言语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常规言语治疗加用镜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言语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病程第3周及病程第12周失语商(AQ)、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以3个月AQ提高≥30分分界为言语功能明显改善,改良mRS 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结果:经过2周治疗,校正基线影响后治疗组在病程第3周及病程第12周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NIHSS及mRS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言语功能明显改善率(70.0%)较对照组(33.3%)更为显著(P=0.006)。治疗组功能预后良好率(mRS 0—2)(86.7%)优于对照组(48.1%)(P=0.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干预方式与言语功能明显改善独立相关(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常规言语训练有助于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和神经功能的康复,同时促进患者3个月言语功能的明显改善及神经功能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急性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言语训练 言语功能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和血清GDF-15、Fibulin-5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晶晶 张肇帆 李长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393-1396,1401,共5页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和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T)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和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MT,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FMA评分、BBS评分、下肢肌力、血清GDF-15、Fibulin-5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BBS评分、下肢肌力分级4~5级比例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0、2.419、2.092,Z=3.81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Fibulin-5水平则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P<0.05)。结论MT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效果肯定,能有效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助于改善下肢肌力与血清GDF-15、Fibulin-5水平,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康复训练 脑梗死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长分化因子-15 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宋鸿寅 高行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3期2681-2685,共5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分法(FMA)、手臂动作测试评分法(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总运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AR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13.57±2.31)分比(8.83±2.51)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对照组[(67.71±7.37)分比(58.44±5.16)分](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镜像疗法 康复训练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舒扬 杜心愉 +3 位作者 赵冬临 邢政 褚晓蕾 李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93-4601,共9页
背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项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休闲娱乐、职业培训及医疗康复等领域。目的:旨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不同疗法联合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潜力,概述其作用机制,评估其应用效果和前景,... 背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项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休闲娱乐、职业培训及医疗康复等领域。目的:旨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不同疗法联合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潜力,概述其作用机制,评估其应用效果和前景,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4年5月期间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peripheral nerves injury,virtual reality,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muscle atrophy,cerebral cortex,mirror therapy,tendon vibration,treadmill training”,中文检索词为“周围神经损伤,虚拟现实,内质网应激,肌肉萎缩,大脑皮质,镜像疗法,肌腱振动,跑步机训练”,最终纳入6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手段,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为患者提供沉浸式的多感官体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康复训练的维度,还显著加速了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进程;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感官刺激促进皮质可塑性,相邻的皮质区域入侵沉寂区,这些区域对其他输入作出反应或产生新的肌肉激活,从而促进功能恢复。(2)虚拟现实技术已与传统疗法广泛联合,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与镜像疗法联合时,虚拟现实的优势是打破了体位的限制,提前康复介入时间点;与肌腱振动联合,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增强视觉和触觉的双重刺激增强运动错觉,显著提高患者的感知和运动能力,但也存在增加对肢体重量感知的问题;与跑步机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发挥其优势,通过多感官刺激模拟现实环境进行平衡和步行功能,但晕动症等问题依旧存在。(3)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虚拟现实与镜像疗法、肌腱振动联合都会增强患者运动错觉,更适用于康复早期,而虚拟现实与跑步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周围神经损伤 康复 内质网应激 肌肉萎缩 皮质可塑性 镜像疗法 肌腱振动 跑步机训练 机制
体感音乐疗法联合吞咽动画视听反馈训练对脑干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甘莉 杨馨 +5 位作者 李利娟 蒙利娇 阳杨 唐悠洋 庞君 魏全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观察体感音乐疗法联合吞咽动画视听反馈训练对脑干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中心数表法将50例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体感音乐疗法联合吞咽动画视听反馈训练对脑干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中心数表法将50例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直接摄食训练,联合组增加体感音乐疗法和吞咽动画视听觉刺激下的摄食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SS)、正负性情绪量表(PNAS)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情绪状态进行评定。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SSA评分下降,GUSS和PNAS评分增高(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SSA评分[(22.40±3.06)分]、GUSS评分[(17.56±1.96)分]、PNAS评分[(87.52±9.78)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结论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增加体感音乐疗法和吞咽动画视听觉刺激下的摄食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摄食功能和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卒中 体感音乐疗法 吞咽障碍 镜像视觉反馈
原文传递
针刺督脉腧穴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和GDF-15、Trk 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殷 张颖 +3 位作者 常永霞 曲淑婕 李超 王正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54-158,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腧穴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和GDF-15、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时间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将纳入研究的病例根...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腧穴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和GDF-15、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时间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将纳入研究的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对症生活指导和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针刺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督脉腧穴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FMA)评估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的上肢运动协调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脑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以及阻力指数(P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血清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酪氨酸受体激酶受体B(TrkB)含量。结果 针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max、Vmean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I均明显降低(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DF-15含量均降低(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rkB含量均升高(P<0.05),针刺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督脉腧穴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协调功能改善效果较好,促进动脉血液循环,降低GDF-15含量并增加TrkB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元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镜像神经元 康复训练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动脉血流 生长分化因子-15 酪氨酸受体激酶受体B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对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葛向阳 倪钰飞 +3 位作者 顾秋燕 缪丽丽 许占斌 杨美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FAD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语音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24周。...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FAD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语音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24周。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每次20 min,每周5次,共24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得分和口部运动功能得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训练组构音清晰度[(84.33±3.84)%],下颌[(79.45±5.20)%]、舌[(82.75±3.60)%]、唇[(90.75±4.46)%]运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可以显著改善FAD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功能性构音障碍 语音训练
原文传递
面向肩关节自适应调节助力的镜像式主动康复训练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盛 严以哲 +3 位作者 徐国政 高翔 黄康金 邰春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1-360,共10页
传统镜像训练中,患肢难以真实运动,通过康复机器人可对患肢实现真实的物理镜像。在此训练过程中,患肢通常处于被动状态。而随着患肢运动能力的逐渐恢复,主动镜像训练则成为更好的选择。为此,本文采用一款自制的结构可调的肩关节康复机... 传统镜像训练中,患肢难以真实运动,通过康复机器人可对患肢实现真实的物理镜像。在此训练过程中,患肢通常处于被动状态。而随着患肢运动能力的逐渐恢复,主动镜像训练则成为更好的选择。为此,本文采用一款自制的结构可调的肩关节康复机器人作为实验平台,提出一种由健肢惯性测量单元(IMU)轨迹获取、闭环变论域模糊自适应比例微分(PD)控制、患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肌力估计和外环患肢助力补偿四个环节组成的镜像主动康复训练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可根据患肢的恢复情况实时提供助力补偿,充分发挥了患肢的训练主动性,使患肢达到较好的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训练 肩关节 康复机器人 可调助力 表面肌电信号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与平衡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王磊 李丰 +1 位作者 张彩芳 邱志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0期83-85,105,共4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中上、下肢评分分别为(55.07±5.85)分、(25.37±3.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33±5.42)分、(22.54±2.76)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44.38±5.56)分,高于对照组的(40.17±5.24)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76.81±7.75)分,高于对照组的(67.14±7.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采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训练干预,可改善患者运动与平衡能力,提升其自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偏瘫 镜像疗法 核心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原文传递
礼仪镜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丽霞 杨爱玲 +3 位作者 邵红 单亚维 王莉娜 陆春花 《护理学报》 2013年第20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礼仪镜对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锻炼中不良姿势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09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按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实施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在离床站立、行走... 目的探讨礼仪镜对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锻炼中不良姿势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09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按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实施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在离床站立、行走康复时使用礼仪镜开展参照姿势训练,评价训练3 d后两组患者站立、行走姿势偏差发生频次。结果观察组不良姿势总发生率9.5%,明显低于对照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礼仪镜能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教育的直观性,及时纠正训练姿势偏差,从而降低不良姿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礼仪镜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治疗对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熙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4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治疗对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治疗对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然后采用Barthel量表、简式肢体功能评定量表(FMA)、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FMA评分、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Barthel评分、FMA评分、SS-QOL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镜像训练引导的运动想象治疗能够改善其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镜像训练 运动想象 肢体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具身认知理论的镜像训练对脑梗死上肢运动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运兰 周月 +3 位作者 李栋霜 李庆 邓小春 杨晓莲 《西部医学》 2020年第10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探索在具身认知视角下,改良镜像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以及对比一般镜像训练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 目的探索在具身认知视角下,改良镜像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以及对比一般镜像训练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改良镜像训练组)和对照组(一般镜像训练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遵循基础治疗及护理方案,在施行此方案的基础上,试验组运用改良镜像训练,对照组应用一般镜像训练。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Brunnstrom分级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FMA-UE、偏瘫Brunnstrom分级、MBI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训练和一般镜像训练均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加快病人上肢Brunnstrom分期运动康复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训练在脑梗死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整体康复方面的干预效果均显著优于一般镜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镜像训练 脑梗死 上肢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镜像运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芦海涛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39-1041,共3页
镜像运动作为一种异常运动现象,可见于脑卒中及帕金森氏病,它的存在对于康复预后有何种影响尚有争论。近年来已有人利用镜像运动的研究成果对卒中后患者进行双侧运动训练并已取得初步效果。
关键词 镜像运动 双侧运动 综述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情绪综合培训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莉萍 静进 +5 位作者 金宇 王馨 邹小兵 陈强 林蓉 杨文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设计情绪共鸣体验为中心的综合培训计划,以探究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社交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方法及主流教育中的融和教育措施。【方法】对10例入读主流学校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男7例... 【目的】设计情绪共鸣体验为中心的综合培训计划,以探究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社交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方法及主流教育中的融和教育措施。【方法】对10例入读主流学校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9.4±1.5)岁]进行小组干预,同时对家长开展教养指导培训。培训结束后以自编儿童家庭行为表现和家庭关系调查表、在校行为调查表由家长、老师分别评估。【结果】短期社交情绪综合培训后ASD儿童情绪、家庭行为、在校行为表现均好转,整体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家长态度、家庭教养环境改善。【结论】此次培训课程适合在实施融和教育中进一步尝试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社会认知 镜像神经元 教育 培训
原文传递
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楚妹 王敏 +3 位作者 华启海 徐磊 林荣 马哲青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及肌电信号。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电信号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镜像疗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μ波抑制的界定、功能及其应用——揭示镜像神经元活动的机制和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官群 姚茹 孟万金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701-706,共6页
近年来人们十分热衷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最新研究趋势是探究μ节律与镜像神经元系统活动功能的关联,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μ波抑制是代表高级神经活动标记的重要指标。文章首先介绍了μ波抑制机理,强调了μ波抑制功能概念的飞跃,综... 近年来人们十分热衷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最新研究趋势是探究μ节律与镜像神经元系统活动功能的关联,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μ波抑制是代表高级神经活动标记的重要指标。文章首先介绍了μ波抑制机理,强调了μ波抑制功能概念的飞跃,综述了μ波抑制在三个方面(动作、语言认知、以及高级社会功能)作为镜像神经元活动的证据,最后总结与展望μ波抑制对心理与行为困难的矫正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波抑制 镜像神经元 行为与心理 高级的社会功能 训练与矫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