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废弃地植物种植模式对土壤改良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帅 高照良 +3 位作者 白皓 罗珂 李玉亭婷 齐星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40,共7页
为探讨不同植物种植模式对矿山废弃地土壤肥力快速改良的效果,选取8种典型的植物种植模式(黑麦草、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紫穗槐、紫穗槐+小冠花、紫穗槐+黑麦草和草木樨+黑麦草)。通过野外土壤采样与室内养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 为探讨不同植物种植模式对矿山废弃地土壤肥力快速改良的效果,选取8种典型的植物种植模式(黑麦草、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紫穗槐、紫穗槐+小冠花、紫穗槐+黑麦草和草木樨+黑麦草)。通过野外土壤采样与室内养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植物及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均能较好的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含水率平均值比对照高8.7%;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增加—减少—增加—稳定的变化趋势;植物对土壤蓄水保水效果的改良主要体现在0—40cm的土层;土壤中的各养分指标质量分数总体表现为0—10cm土层大于10—20cm土层,呈现出一定的表聚效应;植物生长初期,不同种植模式对矿山废弃地土壤的改良效果依次为沙打旺>草木樨>黑麦草>草木樨+黑麦草>紫穗槐+小冠花>紫穗槐+黑麦草>紫穗槐>小冠花,单播种植模式相对优于混播种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矿山废弃地重构土壤的水分变化研究、优良种植模式选择及土壤肥力的快速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植物种植模式 土壤肥力改良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从废弃地到优质地:城郊白垩土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江萍 张毅川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4,共5页
白垩土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是废弃地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将低碳节约、低影响开发、循环利用等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对位于中国河南省新乡市郊区的一处白垩土矿业废弃地进行了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 白垩土矿业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是废弃地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将低碳节约、低影响开发、循环利用等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对位于中国河南省新乡市郊区的一处白垩土矿业废弃地进行了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通过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形环境、水环境和植被环境的生态恢复以及对功能布局和场地风貌的景观重建,使该废弃地成为集生态保护、林果生产、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该项目为城郊白垩土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强的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白垩土 矿业废弃地 生态恢复 景观重建
下载PDF
加速江苏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市场化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敬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8-41,共4页
江苏省域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已影响生态省建设进程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与全省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省建设要求相比仍有差距。文章在全面分析全省... 江苏省域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已影响生态省建设进程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与全省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省建设要求相比仍有差距。文章在全面分析全省露采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速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市场化的对策建议。统一规划矿业废弃地环境的恢复治理、统一协调其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实行有偿治理;治理初期采用半市场化运作的与政府联合开发模式、使治理业逐步成熟并走向市场化;加快矿业废弃地环境的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建立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促进恢复治理技术规范化;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产业化的道路、引导治理业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加强市场化宣传、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废弃地 环境恢复治理 市场化 对策建议 江苏省
下载PDF
浅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娟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9期115-117,共3页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议题。尽管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差距。本文综合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的类型及其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已建立...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议题。尽管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差距。本文综合分析了矿山废弃地的类型及其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已建立了成熟的矿山废弃地复垦制度,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理论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研究修复策略更加注重科学低碳化和技术多元化发展。重点论述了三类修复技术的应用,期望能够为加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实现绿水青山的长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生态修复 修复技术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区土壤特性 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苏军德 李国霞 《矿山测量》 2021年第5期98-104,共7页
为探求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区植被与土壤的演化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以祁连山中部金川矿山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检测分析,对区域内土壤理化特征及不同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有效... 为探求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区植被与土壤的演化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以祁连山中部金川矿山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检测分析,对区域内土壤理化特征及不同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有效地增加了区域内物种多样性,现有物种20种,隶属15个科,但不同物种的多度和群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旱柳的多度值和重要值分别为29.67%和28.83%,在乔木层中占据重要位置,草本层植物种类繁多,丰富度较好,其中,早熟禾多度和重要值分别为46.66%和24.88%,显著高于其他植物,为草本植物的优势种。总体来说,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灌木层和乔木层,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2)研究区内植被的恢复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相比对照点,不同植被土壤电导率下降了约75.41%~83.40%,有机质含量和相对含水率分别增加了55.76%~180.24%和81.89%~362.53%,土壤pH值明显下降且未酸化,速效钾、硝态氮等养分显著增高;(3)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区物种多样性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水率、速效钾、全磷、全氮、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的恢复与土壤的改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物种进行合理配置,能够有效地促进矿山废弃地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芜湖市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娟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10期210-211,共2页
芜湖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用地计划矛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芜湖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工矿废弃地复垦研... 芜湖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用地计划矛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芜湖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工矿废弃地复垦研究现状,构建了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宜性模型,并结合实证论证了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宜性,最后初步提出了工矿废弃地复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市 工矿废弃地 土地复垦潜力
下载PDF
工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研究——以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金煜 刘洁羽 +2 位作者 周艳 胡荣云 冯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83-489,共7页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中遗留下许多工矿废弃地,开展这些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工作,对城市再造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辽宁省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中遗留下许多工矿废弃地,开展这些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工作,对城市再造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辽宁省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现状条件,引入生态恢复学理念,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利用工程技术措施对环境进行优化,使原本污染、破败的工矿废弃地环境得以修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对景观环境进行重建,实现工矿废弃地的更新和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矿废弃地 生态恢复 景观重建 景观设计 海城教军山公园
下载PDF
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强 张沛沛 +4 位作者 上官铁梁 郭东罡 郝婧 刘卫华 张婕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107-111,124,共6页
基于国内外关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的论著分析,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尚未提出通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的评价体系,由... 基于国内外关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的论著分析,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尚未提出通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的评价体系,由于缺乏对植物-环境关系的长期、系统的动态监测和作用机理研究,造成了评价指标选取的不系统性和评价目标选取的盲目性。建立植物-环境系统的长期、动态监测网络,探索生态绩效评价新方法,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将是今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 生态绩效 评价技术 动态监测 植物-环境系统
下载PDF
矿业废弃复垦地主导作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胡青青 聂超甲 +2 位作者 沈强 孔晨晨 张世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4-543,共10页
针对矿业废弃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以西南地区某硫磺矿废弃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点对点"采集土壤和玉米样品40个,建立研究区玉米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联合地理加权回归(G... 针对矿业废弃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以及由此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以西南地区某硫磺矿废弃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点对点"采集土壤和玉米样品40个,建立研究区玉米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联合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 Weighted Regression,GWR)、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进行了复垦区域主导作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均值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2012)限值,仅部分点位出现超标现象,其中Cr、Ni、Cd的超标率分别为2.5%、5.0%和10.0%;从食用当地主导作物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来看,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对成人健康不会产生风险,但对儿童健康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大,需引起重视;玉米籽粒中Cr的个人平均年健康风险最大,已超过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1.0×10-4a-1),故应对此加强防范管理,而其他元素均处于安全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Ni、As元素在玉米籽粒与土壤中对应显著正相关(P<0.05),Cd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GWR模型有效揭示了土壤对玉米的影响是一种空间非平稳关系。该模型可为当地作物中重金属污染差别化治理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废弃复垦地 玉米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评价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