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史》新校本勘误七则
1
作者 南炳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1,共5页
“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是中国古代史籍中部头特大的一种,中华书局1974年4月出版的新校本,是该书迄今最好的版本。而鉴于其校勘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客观需要,以南开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等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的... “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是中国古代史籍中部头特大的一种,中华书局1974年4月出版的新校本,是该书迄今最好的版本。而鉴于其校勘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客观需要,以南开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等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的数十人对该书的记载文字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勘误,在继续校勘上形成了一些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1974年新校本 勘误
下载PDF
明代“贡士”小考 被引量:6
2
作者 邱进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5,共4页
不少学者误解了明代“贡士”的概念。在明代,“贡士”一词是一个泛称,包含两种意义:一为入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一为贡入国子监的生员。至清代,贡士才被规定为会试中试者的专称。
关键词 明代 科举 会试 贡士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名”不应解读为“概念”
3
作者 刘立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概念”一词为译自西文的外来术语,其本身在西方多种语言的长期演变及逻辑学的发展中,就具有多种词义,如“心中图像”“语词”和“内涵”等等,这一重要术语的多义问题严重影响到思想表达的严谨性与理论化。“概念”一词应当在哲学与逻... “概念”一词为译自西文的外来术语,其本身在西方多种语言的长期演变及逻辑学的发展中,就具有多种词义,如“心中图像”“语词”和“内涵”等等,这一重要术语的多义问题严重影响到思想表达的严谨性与理论化。“概念”一词应当在哲学与逻辑学领域单独指谓“内涵”,方才有利于对理论表达中广泛存在的歧义现象予以统一解决。一百多年来在中西思想交流过程中,中国学术界多把中国古代的“名”解读为“语词和概念”,势必带来诸多歧义和叠加新的混乱。传统的“名实”二元论的“名”一词应只解读为“语词”,而不应解读为等于“内涵”义的“概念”一词。传统的“名实”二元论有很大缺陷,可在前人基础上综合扩展为“对象世界—符号世界—内涵世界”三元存在论及四元存在论(对象世界—符号世界—内涵世界—想象力世界),才能较好地解决包括各种悖论在内的很多基础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名实 语词 概念 内涵
下载PDF
《明史》的“土司”书写与明代“西番”疆土分治下的土官系统
4
作者 邹立波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3期42-52,156,共12页
《明史》首次在官修刊行的正史中专设土司列传,却选择性地仅将明代部分“西番”土官归为“土司”。原因是万斯同、王鸿绪等清初纂修者修订稿本时深受明中叶以降史书对“西番”疆土隶属关系记载的影响。“西番”被析分三大板块是明初在... 《明史》首次在官修刊行的正史中专设土司列传,却选择性地仅将明代部分“西番”土官归为“土司”。原因是万斯同、王鸿绪等清初纂修者修订稿本时深受明中叶以降史书对“西番”疆土隶属关系记载的影响。“西番”被析分三大板块是明初在“西番”建政立制过程中因袭、调整元代政区旧制的直观体现,“羁縻”土官被清初纂修者排除“土司”行列。由于明初地方政治实践的差异,陕西、四川都司卫所辖治的“西番”土官被纳入不同的军政管理体系,成为清初官修正史界定“西番”土司的深层次原因。到明代后期,“西番”疆土分治局面逐步打破,时人认知观念中“土司”地理空间分布发生变动。概念运用的考察需注重历史文献语境,以及不同区域的地方政治实践;土司概念认知的生成过程或成为与制度史研究互补的一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土司 土官 “西番” 疆土分治
下载PDF
名实与彼此的消解——僧肇对庄子“指马”的哲学阐释
5
作者 张翊轩 汪柔竹 《哲学分析》 2023年第5期90-101,198,共13页
僧肇在《不真空论》中引用《庄子》的“指马”之喻深化了对名实关系和彼此差异的反思,将事物所呈现的种种分别归结为主体的妄执,否认了因相立名的合理性。究其说理逻辑,在于对庄子“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宇宙观的继承与重塑。僧肇... 僧肇在《不真空论》中引用《庄子》的“指马”之喻深化了对名实关系和彼此差异的反思,将事物所呈现的种种分别归结为主体的妄执,否认了因相立名的合理性。究其说理逻辑,在于对庄子“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宇宙观的继承与重塑。僧肇认为万物在本质上是混同的,若能遣去浮伪的名相、拒斥人心的分别,便知森罗万象皆与指、马无异,从而得出了“万物非真,假号久矣”的结论。僧肇从万物之一气、同根立论,阐明以名言区分彼此自他的不恰当,再通过名言的任意性与相对性否定了事物的实在性,造成了循环论证。在消解名实关系与彼此之分的基础上,僧肇提出“即物之自虚”的原则,并非排遣万象后独存虚无,而是主张本体之空与万象之显相即无碍,最终指向了“立处即真”的本体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庄子 名实 彼此 不真空
下载PDF
“显訾其书,阴用其言”:《史通》对《明史》编纂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海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3,共5页
唐后学者虽然不满于刘知几的"疑古惑经"思想,但却也不敢忽视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理论建树,因而导致了"显訾其书、阴用其言"情况的出现。以《明史》修纂为例,《明史》馆臣频繁引用刘知几的观点来探讨修史问题,在史馆... 唐后学者虽然不满于刘知几的"疑古惑经"思想,但却也不敢忽视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理论建树,因而导致了"显訾其书、阴用其言"情况的出现。以《明史》修纂为例,《明史》馆臣频繁引用刘知几的观点来探讨修史问题,在史馆运作、史料采择、史书体例上都曾对《史通》理论加以借鉴。在史馆运作方面,主要是借鉴其理论避免史馆弊端;在史料采择方面,主要是学习其史料搜集与鉴别方法;在体例上,主要体现在本纪书法、附传类传、《艺文志》、邑里与称谓、论赞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明史》 修纂 影响
下载PDF
明代史学转向与《史记》的文章学接受——以宋濂和归有光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昊鸥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
明代是中国史学史上叙事史学衰落的阶段,被视为中国史学的转向期之一。这样的时代学术背景导致了《史记》接受史上的重大变化,《史记》作为叙事史学典范的史学价值被大大削弱,继而在文章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的发掘和继承。在这样的学术背景... 明代是中国史学史上叙事史学衰落的阶段,被视为中国史学的转向期之一。这样的时代学术背景导致了《史记》接受史上的重大变化,《史记》作为叙事史学典范的史学价值被大大削弱,继而在文章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的发掘和继承。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史记》对明代文章写作的实际影响也发生了改变,最具代表性的是明初文臣宋濂和明中晚期散文家归有光同样在学习《史记》过程中产生的写法和风格上的重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叙事史学 《史记》 宋濂 归有光 文章学
下载PDF
清官修《明史》对“西番”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文忠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4,215,共12页
清代官修《明史》前、后期关于“西番”所立传记存在差异。前期接续明中后期以来各类官私著述关于“西番”的书写传统,认为“西番”源于吐蕃,包括乌斯藏、朵甘、洮岷、云南永宁等地人群,书写内容侧重于乌斯藏、朵甘等地;后期则略去“西... 清代官修《明史》前、后期关于“西番”所立传记存在差异。前期接续明中后期以来各类官私著述关于“西番”的书写传统,认为“西番”源于吐蕃,包括乌斯藏、朵甘、洮岷、云南永宁等地人群,书写内容侧重于乌斯藏、朵甘等地;后期则略去“西番”与吐蕃之间的关系,书写内容主要围绕西宁、河州、洮州、岷州展开,至于乌斯藏、朵甘以及国师辖区等地,则在“西番”之外,为其单独立传。出现该种差异的原因与清初西藏重要性的凸显和时人对藏族地区认知的丰富有关。清官修《明史》关于“西番”的历史书写该个案,体现的是在“西番”的历史书写方面,明代书写传统的终结与清代书写的兴起,以及清官修《明史》的内容随现实而变动的过程。与此同时,该种书写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清之际“西番”观念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西番”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平番得胜图卷》考略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50,共23页
《平番得胜图卷》是一幅描绘明朝万历时期明政府平定西北诸番部族叛乱的军事题材绘画,本文力图通过对画卷中出现的相关人物、地域的研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梳理图卷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而探讨《平番得胜图卷》的历史价值、明朝西北统治策... 《平番得胜图卷》是一幅描绘明朝万历时期明政府平定西北诸番部族叛乱的军事题材绘画,本文力图通过对画卷中出现的相关人物、地域的研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梳理图卷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而探讨《平番得胜图卷》的历史价值、明朝西北统治策略与当地的民族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番得胜图 明朝 旧洮州 平番 固原 石茂华 卓尼土司 杨臻
原文传递
康熙帝与《明史》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传印 陈得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明史》历称精善 ,这与其编撰过程中一直受到康熙帝的关心、指导有很大关系。康熙帝认识到历史中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 ,有裨治道 ,十分重视《明史》编修工作。他根据要把《明史》修成一部资料详赡 ,评论公允的信史要求 ,提出了史官不重... 《明史》历称精善 ,这与其编撰过程中一直受到康熙帝的关心、指导有很大关系。康熙帝认识到历史中有着丰富的治国经验 ,有裨治道 ,十分重视《明史》编修工作。他根据要把《明史》修成一部资料详赡 ,评论公允的信史要求 ,提出了史官不重文章而重良心说 ,强化史官的史德要求 ,明确《明史》编修学术规范。同时康熙帝重视史籍的收集 ,运用行政手段 ,帮助收集《明史》所需史料。对《明史》编修的指导 ,也体现了康熙帝对史学的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明史》 史学史 史学思想
下载PDF
从《释名·释衣服》看汉代服饰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恩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88-91,102,共5页
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汉代服饰文化更是我国服饰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词典,而其中的《释名·释衣服》较细致地描述了汉代服饰类词语,是研究我国上古服饰文化进程的重要来源。本文对其中服饰... 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汉代服饰文化更是我国服饰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词典,而其中的《释名·释衣服》较细致地描述了汉代服饰类词语,是研究我国上古服饰文化进程的重要来源。本文对其中服饰类词语进行归类,并依据实际情况考证名物称谓,以期揭示汉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释衣服》 服饰文化
下载PDF
名教的内在理路——由此而论儒家的价值理想如何落实 被引量:2
12
作者 苟东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0-138,共9页
曾经流行于先秦时代的"名"的话题在汉代以后并未消失,相反,在儒家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以后,"名"的问题就获得了名教的形式,从而成为先秦以后思想界的核心问题之一。实际上,儒家的价值理想正是通过名教来落实的。通... 曾经流行于先秦时代的"名"的话题在汉代以后并未消失,相反,在儒家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以后,"名"的问题就获得了名教的形式,从而成为先秦以后思想界的核心问题之一。实际上,儒家的价值理想正是通过名教来落实的。通过探讨名教的内在理路,我们发现,古代中国大致出现了两种名教模型,两汉名教考虑到"民"的一面,却对"士"的一面有所忽略,宋明名教强调了"士"的一面,却于"民"的一面有所欠缺。只有隋唐时代三教融合背景下的短暂共识兼顾了这两个方面,但是这种局面很快就瓦解了。由此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社会结构已经由"士""民"二分的局面变为公民社会的格局之后,儒家价值理想的落实也要充分考虑与之相关的公德与私德的关系问题。这是对古代儒家的核心价值进行现代转化的一个大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教 公德 私德
下载PDF
对明代中葡关系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庆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74,共16页
China是外来词,还是汉字音译?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与Cathay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这个词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学者,而“地理大发现”初期的西方君主,也对China与Cathay之间是否有关系感到迷惑。一些外国人为了强调葡萄牙人在16世纪最初十... China是外来词,还是汉字音译?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与Cathay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这个词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学者,而“地理大发现”初期的西方君主,也对China与Cathay之间是否有关系感到迷惑。一些外国人为了强调葡萄牙人在16世纪最初十年就到了澳门,竟将与蚝镜并不相干的Oquem(福州)扯在了一起,并且误导了部分中国学者。明清史料所载澳葡议事会“西洋理事官哆”、“督理濠镜澳事务西洋理事官哆”,即“哆”,究竟是人名还是官名?是Vereador的音译,还是Procurador(检察官)的音译?此外,《明史》所载“哑诺归氏浮海求贡”,讲的是哪一位葡使?“佛郎机传”中的“佛郎机”是什么?它与葡萄牙、葡萄牙人、欧洲人及西方炮铳有什么关系?此外,《明史》中还存在将葡萄牙船号、官名误记作人名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于史书记载错误或失实之处,在参考中外文献基础上作认真的辨析和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葡萄牙 《明史》 明代 对外关系史
原文传递
明代近体律诗题标"平水韵"缉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文凡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6期49-53,共5页
金大定年间(1161-1190),王文郁将宋人《广韵》206部合并为106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大定六年(1166)由平水(地名)书坊首次刊行,定名为《增注礼部韵略》,这是我国最早诞生的"平水韵"。由元到明,特别... 金大定年间(1161-1190),王文郁将宋人《广韵》206部合并为106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大定六年(1166)由平水(地名)书坊首次刊行,定名为《增注礼部韵略》,这是我国最早诞生的"平水韵"。由元到明,特别是到了明代。诗人已经非常普遍自觉地将"平水韵"用法规则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而且在明显的诗题处标示出来,是诗韵史上辉煌的时期。当时诗人将"平水韵"用法规则,逆推于唐诗宋诗,对唐诗宋诗声韵格律的研究也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近体律诗 平水韵 缉考
下载PDF
范文澜注“张衡怨篇”句辨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0-104,共5页
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明诗》"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不仅存在字讹序倒、人名错标、卷次淆乱诸多讹失,而且将黄注、纪评、李补和黄札裒辑于一体,统统置于李详名下,既有乖其书著述体例,又致使阅者错识颜标... 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明诗》"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不仅存在字讹序倒、人名错标、卷次淆乱诸多讹失,而且将黄注、纪评、李补和黄札裒辑于一体,统统置于李详名下,既有乖其书著述体例,又致使阅者错识颜标,还导致注文仰逼俯侵。故须辨析其讹误与错失,使黄注、纪评、李补与黄札各归其所。而在辨析过程中,还可以依据此条注文所透露的信息,判断"范注"所据底本为扫叶山房石印本《文心雕龙辑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 《明诗》 《文心雕龙辑注》 辨析
下载PDF
论老庄对先秦“正名”思想的两重解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阳九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6期51-69,191,共20页
“正名”是先秦思想的重要主题。其有两重向度:第一,以援仁入礼来重建礼之有效性,从而恢复名分的效力。第二,以知晓“物”之“实”来确定“名”的意义。老庄通过揭示礼之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否定援仁入礼的有效性,试图消解第一重“正名”... “正名”是先秦思想的重要主题。其有两重向度:第一,以援仁入礼来重建礼之有效性,从而恢复名分的效力。第二,以知晓“物”之“实”来确定“名”的意义。老庄通过揭示礼之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否定援仁入礼的有效性,试图消解第一重“正名”向度的可行性。在道物区分的基础上,老子揭示了语言认知的限度,庄子则进而否定了语言认知的可靠性,以此瓦解了第二重“正名”向度的可能性。在老庄看来,那些期望通过“正名”去治理天下的想法都是徒劳,不应该再继续“正名”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名 仁义
下载PDF
从《释名·释宫室》看汉代建筑文化特征
17
作者 王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2-84,共3页
《释名》既是一部语言学辞典,也是一部百科全书。《释宫室》篇为《释名》的一章,专门训释宫室楼台方面的词汇。《释宫室》篇所释的建筑词汇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居建筑、官府建筑和公共建筑。从《释宫室》篇所释的内容来看,汉代居... 《释名》既是一部语言学辞典,也是一部百科全书。《释宫室》篇为《释名》的一章,专门训释宫室楼台方面的词汇。《释宫室》篇所释的建筑词汇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居建筑、官府建筑和公共建筑。从《释宫室》篇所释的内容来看,汉代居住建筑的功能分区明确、木构建筑的结构严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 释名 释宫室 汉代建筑
下载PDF
承续与更迭:晚明士人价值观念嬗变的戏曲文化学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丽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0-213,共4页
晚明传奇文本为士人作家所创作,描写士人生活,反映士人好尚。以晚明传奇为切入点对士人价值观念做戏曲文化学解读可以发现,晚明传奇中所体现的士人在对人生正道的思索、义与利的取舍、情与理的权衡等方面的价值取向,既延续传统范式又有... 晚明传奇文本为士人作家所创作,描写士人生活,反映士人好尚。以晚明传奇为切入点对士人价值观念做戏曲文化学解读可以发现,晚明传奇中所体现的士人在对人生正道的思索、义与利的取舍、情与理的权衡等方面的价值取向,既延续传统范式又有嬗变发展,呈现出承续与更迭相交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晚明 传奇 士人 价值观 戏曲文化学
下载PDF
近30年来清代官修《明史》编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循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92-101,共10页
近30年来,史学界对清代官修《明史》纂修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试通过对清代官修《明史》编纂过程,纂修官编修活动及其史学思想、纂修贡献,官修《明史》不同编纂时期稿本考证等方面研究成果予以总结,以期有助于对清代官修《明史》... 近30年来,史学界对清代官修《明史》纂修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试通过对清代官修《明史》编纂过程,纂修官编修活动及其史学思想、纂修贡献,官修《明史》不同编纂时期稿本考证等方面研究成果予以总结,以期有助于对清代官修《明史》纂修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官修《明史》 纂修
下载PDF
明代紫砂壶艺术发展的历史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传席 《创意与设计》 2012年第1期77-85,共9页
明代是紫砂壶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壶上署以艺人的名字标志着紫砂壶艺人的艺术自觉,也为紫砂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风气进一步考察此一时期的紫砂壶发展状况,结合考古发现与历史资料来探讨其真... 明代是紫砂壶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壶上署以艺人的名字标志着紫砂壶艺人的艺术自觉,也为紫砂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风气进一步考察此一时期的紫砂壶发展状况,结合考古发现与历史资料来探讨其真实的历史状态,并以许多砂壶作品个案式赏析来呈现出明代兴盛时期紫砂艺人们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明代 供春 时大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