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时序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87
1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1 位作者 赵凯 刘江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19-2532,共14页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定年结果,探讨了成矿年代学与构造-热事件的关系,厘定了其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已获得的最老成矿年...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定年结果,探讨了成矿年代学与构造-热事件的关系,厘定了其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已获得的最老成矿年龄集中于海西期,但过剩氩的存在导致视年龄值偏离真实成矿年龄,而最小视年龄(345.2±16Ma)与区域蛇绿岩的形成同时;含镍金黄铁矿硅质岩的含金量可能与热水沉积有关,其地球动力学环境对应于海底扩张和初始洋盆的形成。印支期是区域主碰撞造山高峰期,也是大规模岩浆活动与Cu-Ni-Pt-Pd硫化物矿床、VMS型Cu-Pb-Zn矿床及斑岩型Cu-Au矿床成矿集中期,其中老王寨金矿含金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29±38Ma。燕山期成矿年龄数据分散于180Ma、135Ma、110Ma和90Ma左右等多个时段,其中最晚时段年龄谱的最小视年龄值(91±1Ma)可能代表了一次较为重要的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该期(约90~70Ma)的区域成岩成矿(斑岩及斑岩型Cu-Mo-W-Au矿床)规模较大,表明增生造山→碰撞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在研究区存在重要的成岩成矿响应。喜马拉雅期可能经历了早(63.09~61.55Ma)、主(36.10~33.76Ma)和晚(30.80~26.40Ma)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分别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早-晚期转换构造动力学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事件 成矿年代学 造山型金矿 矿床探针 哀牢山造山带 中国西南
下载PDF
MINERALIZATION AGES OF GOLD-HYDROTHERMAL DEPOSITS IN NORTHERN ZONE OF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BASED ON FISSION TRACK ANALYSIS 被引量:4
2
作者 Yuan Wanming 1,Wang Shicheng 1,Mo Xuanxue 2,Wang Lanfen 1 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29-330,共2页
The age of mineralization in a mining area is a primary factor in various researches related to ore\|forming process. It is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mineralization ages of gold ore deposits in northern zone of eastern ... The age of mineralization in a mining area is a primary factor in various researches related to ore\|forming process. It is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mineralization ages of gold ore deposits in northern zone of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Qinghai Province, restrains to prob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eposits to the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fission track method used to determine the ages of gold ore deposits in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and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 for the origin of the deposits.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i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is of three deep\|seated fault belts in about EW extension. This work mainly includes three gold ore districts. All of them, in the north of Mid\|Kunlun fault belt, belong to northern part of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The Yanjingou district, with geographical coordinate 96°00’E and 36°10’N, is located 60 km north of Hongqigou district . Both of them are large, typical tectonoalteration gold deposits and were formed in similar geological setting. Hongshuihe ore district is located 50 km east of Yanjingou district and includes tectonoalteration and magmatic cryptoexplosive gold deposits. Outcroped strata are dominantly Jinshuikou Group metamorphic rocks of Lower Proterozoic erathem. The occurrence area of igneous rocks, especially granitoid, accounts for about 90% in first two districts and become less in Hongshuihe district. The gold deposits occur in NW\|striking fault belts. The Rb\|Sr isochron age and K\|Ar isotopic age of Moyite relevant to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re respectively 228 25Ma and 207 1Ma. Rb\|Sr dating of diorite porphyrite is 209 09Ma. Sericite selected from Yanjingou orebody has 252 9Ma K\|Ar age. The ore in Hongqigou district has 197Ma K\|Ar age and 210Ma model age of Pb isotope of gal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ization age thermal event FISSION TRACK thermochron ology FISSION TRACK analysis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下载PDF
中国陆相盆地油页岩形成环境与成矿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招君 孙平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共17页
近10年来,油页岩勘探开发和成矿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作者在前期研究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概要总结了中国陆相油页岩的形成环境和成矿机制。总体表明,油页岩易形成于相对较高的O2和低CO2浓度的大气背景下,具有4个主要成矿期次;盆地内... 近10年来,油页岩勘探开发和成矿理论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作者在前期研究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概要总结了中国陆相油页岩的形成环境和成矿机制。总体表明,油页岩易形成于相对较高的O2和低CO2浓度的大气背景下,具有4个主要成矿期次;盆地内构造和古气候协同控制油页岩的矿床规模,补偿环境易于形成深水油页岩,而过补偿环境沉积浅水油页岩;深水油页岩沉积于半深湖和深湖环境中,湖底均处于贫氧-缺氧的状态,生物生产力为控制油页岩品质的关键因素,有利条件的持续时间和低含氧区范围决定油页岩矿床的规模;浅水油页岩沉积于湖沼环境中,富营养化和浊水藻型湖泊是沉积油页岩的前提,湖泊自身恢复和古气候调节作用导致油页岩厚度小、横纵向非均质性强;部分地质事件,缺氧、火山活动和热液、海侵,有助于提高生物生产力和形成缺氧环境,促进油页岩沉积。基于油页岩形成环境归纳,总结出深水和浅水油页岩成矿机制。进一步结合中国大陆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中国油页岩时空分布主要受控于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陆相盆地 形成环境 成矿机制 地质事件
下载PDF
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
4
作者 李文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55-3273,共19页
前人关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在古特提斯特定的演化阶段和相对发育空间范围的研究基础上,从区域成矿学的视角,依据青藏高原北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成矿事实,提出古特提斯洋发育南、北两分支。... 前人关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在古特提斯特定的演化阶段和相对发育空间范围的研究基础上,从区域成矿学的视角,依据青藏高原北部及邻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成矿事实,提出古特提斯洋发育南、北两分支。北支位于康西瓦-阿尼玛卿-勉略缝合带和西金乌兰-金沙江-甘孜-理塘缝合带之间,是古特提斯主洋。它向北低角度洋-陆俯冲形成类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在阿尼玛卿缝合带和昆仑、西秦岭造山带中分布了众多的内生金属矿床;向南高角度洋-洋俯冲,形成了类马里亚纳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南、北羌塘之间发育的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代表了古特提斯洋南支,即为弧后扩张的结果。本文通过讨论古特提斯洋开启—闭合时限及古特提斯的构造旋回演化过程,将古特提斯成矿作用划分为与离散有关和聚敛有关的两大类。前者以早泥盆世的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泥盆纪西成厂坝超大型Sedex型铅锌矿床、晚石炭世玛尔坎苏大型沉积型菱锰矿床和早二叠世德尔尼大型塞浦路斯型VMS铜钴矿床等为代表;后者以众多的中—小型晚二叠世—三叠纪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VMS型多金属矿床、陆源火山岩型铅锌矿床为代表,特别是东昆仑、西秦岭的三叠纪超大型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出露于巴颜喀拉地体东、西两端的晚三叠世甲基卡、大红柳滩超大型伟晶岩型锂铍矿田为代表。大规模成矿事件是构造转换过程物质循环和元素重组的结果,古特提斯构造旋回开启的裂解事件,对应于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古特提斯洋闭合以及其后印支期陆-陆碰撞及后碰撞伸展造山运动,造就了西昆仑-松潘甘孜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成矿带。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系统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洋 构造演化 成矿事件 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 伟晶岩型锂矿床
下载PDF
广东官田黄铁矿矿床物质组分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富荣 《化工矿产地质》 CAS 1997年第4期227-232,共6页
官田黄铁矿矿床为一浅成低温水热脉状黄铁矿矿床,物质成分复杂,伴生有Cu、Au、Ag、Te、Bi等多种有益组分。矿床外围有铅、锌、钼等共生矿产。这些有益主元素或伴生元素的分布规律与大气降水成矿作用、两种不同性质溶液在运... 官田黄铁矿矿床为一浅成低温水热脉状黄铁矿矿床,物质成分复杂,伴生有Cu、Au、Ag、Te、Bi等多种有益组分。矿床外围有铅、锌、钼等共生矿产。这些有益主元素或伴生元素的分布规律与大气降水成矿作用、两种不同性质溶液在运移途中相遇造成成矿元素淀积的成矿作用及构造变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矿床 物质组分 分布规律 成矿元素
下载PDF
华南板块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史及成矿事件 被引量:1
6
作者 米海龙 李传华 苏夏征 《矿产与地质》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华南板块由扬子板块和华夏褶皱系在四堡期碰撞形成,与罗迪尼亚大陆形成时间一致,碰撞形成了变质岩、岩浆岩及蛇绿岩等地质特征。华南板块形成之后的860~740Ma期间,经历了激烈的岩浆岩活动,其成因主要有三种解释:地幔说、俯冲说、... 华南板块由扬子板块和华夏褶皱系在四堡期碰撞形成,与罗迪尼亚大陆形成时间一致,碰撞形成了变质岩、岩浆岩及蛇绿岩等地质特征。华南板块形成之后的860~740Ma期间,经历了激烈的岩浆岩活动,其成因主要有三种解释:地幔说、俯冲说、陆内裂谷说,至今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前寒武纪的岩浆活动使华南板块发生重要的成矿事件,在扬子板块周边形成了康滇地轴、九万大山-元宝、钦杭等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板块 前寒武纪 构造模式 成矿事件
下载PDF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期及矿化类型划分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小于 《铀矿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各主要火山岩带铀成矿时代(年龄)的统计分析。提出各火山岩带往往只存在两个主成矿期,并且每期铀成矿作用总是与该带地史上所发生的重要构造岩浆热事件同步。系统总结类比了两期铀成矿作用在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及成矿机... 本文通过对中国各主要火山岩带铀成矿时代(年龄)的统计分析。提出各火山岩带往往只存在两个主成矿期,并且每期铀成矿作用总是与该带地史上所发生的重要构造岩浆热事件同步。系统总结类比了两期铀成矿作用在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及成矿机理等方面的差别;对中国大小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西藏冈底斯山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带铀成矿期及成矿远景作了初步的分析预测。提出了进一步划分火山岩型铀矿化的依据。并据此对中国火山岩型铀矿床作了进一步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成矿期 矿化类型 划分 火山岩
下载PDF
小秦岭东闯金矿区花岗岩浆活动的性质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启东 钟增球 +1 位作者 周汉文 钟国楼 《黄金地质》 1997年第3期19-24,共6页
东闯金矿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小秦岭地区这一时期岩浆活动的缩影。从钾长花岗岩墙→文峪第一次侵入体→文峪第二次侵入体,岩石向相对基性度增高方向变化,可能暗示区域岩石圈的热-物质调整从印支期至燕山早期持续增强。这种调整... 东闯金矿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小秦岭地区这一时期岩浆活动的缩影。从钾长花岗岩墙→文峪第一次侵入体→文峪第二次侵入体,岩石向相对基性度增高方向变化,可能暗示区域岩石圈的热-物质调整从印支期至燕山早期持续增强。这种调整是华北、扬子陆块在古生代末-中生代初碰撞后,秦岭造山带进入隆升阶段在本区的表现,是岩石圈伸展过程的结果。它们对于本区中生代以演化大气降水为主的含金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和沉淀都是十分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 花岗岩 伸展构造 金矿床 岩浆活动
下载PDF
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重大成矿事件
9
作者 薛春纪 赵晓波 +9 位作者 赵云 赵伟策 莫宣学 肖文交 马华东 朱炳玉 Nikolay Pak Bakhtiar Nurtaev 邓军 侯增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9-784,共36页
晚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蕴含着潘吉亚超大陆、规模最大冰期、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以及巨量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信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成矿域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大陆增生区,以晚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显著特色,尤其早二叠世... 晚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蕴含着潘吉亚超大陆、规模最大冰期、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以及巨量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信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成矿域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大陆增生区,以晚古生代大规模成矿为显著特色,尤其早二叠世(270~290 Ma)在中亚成矿域西部天山及邻区巨量金、镍爆发性集中成矿作用,造就出世界第二大金成矿省,形成了超过10000 t金,造就出具有世界特色的造山带岩浆型镍矿集区,形成了包括8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内的东天山、额尔齐斯、北山3个重要镍矿床集中区,镍资源达250万t,是一次全球罕见的金-镍时间耦合重大成矿事件。文章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大规模成矿的时空分布和基本地质特征,探讨了该重大成矿事件的区域动力学背景和可能成矿机制。研究认为,早二叠世金矿床产于天山古缝合带附近的脆/韧性构造变形带,构成独具特色的大陆变形带金成矿系统,已有成矿理论难以涵盖,含碳碎屑岩系、地块抬升导致的大规模区域变质作用、多来源的流体作用、多期构造活化富集、多种因素耦合叠加等,可能是大规模金成矿的关键条件;早二叠世镍矿床沿天山、北山、阿尔泰地区深大断裂附近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线性展布,是全球造山带镍成矿作用最强烈、发现矿床数量最多的地区,俯冲熔/流体的交代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发生高程度部分熔融、区域超壳深断裂为玄武质岩浆提供快速运移的通道、壳源物质加入触发硫化物熔离、硫化物与多幕脉动侵位的岩浆反应是造山带岩浆型镍大规模成矿的关键。整体上,中亚成矿域西部早二叠世金、镍重大成矿事件表现为“时间耦合、西金东镍”的时空格局,但大规模成矿的全球和区域动力学背景、金与镍富集机制及成矿响应机理还是未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大陆变形带金成矿系统 造山带岩浆型镍成矿系统 重大成矿事件 中亚成矿域西部
下载PDF
诸广南铀矿田脉岩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特征——对“交点型”铀矿床成因的启示
10
作者 张闯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09-232,共24页
我国华南东南部产出众多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热液型),以诸广南、贵东铀矿田为代表,是我国最重要的铀产区之一。矿区内多产出镁铁质(中基性)和长英质(酸性)脉岩,且脉岩经历了广泛的热液蚀变,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 我国华南东南部产出众多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热液型),以诸广南、贵东铀矿田为代表,是我国最重要的铀产区之一。矿区内多产出镁铁质(中基性)和长英质(酸性)脉岩,且脉岩经历了广泛的热液蚀变,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赤铁矿化,与铀矿体附近的蚀变类型相似。镁铁质脉岩烧失量高,体现其富含挥发分,主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K2O含量偏高,TiO2和∑FeO含量较低,Na2O<K2O。与蚀变的镁铁质脉岩相比,矿化的镁铁质脉岩Fe2O3/FeO值明显偏高,且Zn、Mo、Th和REE含量同样较高;而V、Cr和Ni元素含量则偏低。这些镁铁质脉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C1球粒陨石为标准)显示从LREE到HREE具有负斜率,负δEu异常和几乎无δCe异常。矿石相较于未矿化的脉岩蚀变样品,显示出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富集(Eu元素除外),这一现象与沥青铀矿中富含稀土元素相关。镁铁质脉岩的40Ar/39Ar定年显示,其侵位时间可能老于131 Ma,为~140 Ma。而伟晶岩脉的侵位年龄为161.81±0.85 Ma(白云母坪年龄)。所有样品的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诸广南铀矿田的区域热液蚀变事件不早于66.0±1.1 Ma。鉴于前人的U-Pb定年结果,华南地区东南部的矿床主要形成于两个阶段,分别为贵东铀矿田的100~110 Ma和诸广南铀矿田的52~65 Ma。这些铀矿田的成矿年龄通常比区域上的脉岩侵位晚数千万年,因此区域铀矿化与镁铁质脉岩的侵位没有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40Ar/39Ar年代学 区域铀成矿事件 诸广南铀矿田 下庄(贵东)铀矿田
下载PDF
汉南地区晋宁晚期铜-金成矿事件的确认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建军 曲玮 +6 位作者 高福平 郑光高 赵文平 陈龙耀 李淼 刘林 于新兵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9-674,共16页
汉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西段。目前,在川、陕两省已在该区发现了数十个矿床(点)。其中,广泛分布的铜-金矿床(点)具有热液型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有利,具有寻找大-中型矿床的远景。为了查明这些铜-金矿产资源的形成时代,文章运用LA-ICP... 汉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西段。目前,在川、陕两省已在该区发现了数十个矿床(点)。其中,广泛分布的铜-金矿床(点)具有热液型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有利,具有寻找大-中型矿床的远景。为了查明这些铜-金矿产资源的形成时代,文章运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单矿物^(40)Ar/^(39)Ar法对汉南地区有代表性的矿床(点)进行了成矿年代学研究。其结果显示,潘坝成矿期热液脉的锆石U-Pb年龄为(744±10)Ma,黑云母和钾长石^(40)Ar/^(39)Ar视年龄介于740 Ma^700 Ma之间。元山寺的成矿期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744±4)Ma,等时线年龄为(748±7)Ma。由于本次测试选择了成矿期矿物,其结果可以代表成矿时代。因此,汉南很可能存在晋宁晚期的铜-金成矿事件。根据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笔者认为汉南铜-金矿化(744 Ma)是造山晚期加厚岩石圈下部(山根)拆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40AR/^39AR年代学 晋宁晚期 铜-金成矿事件 汉南地区
下载PDF
沽源超级环形构造与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被引量:2
12
作者 宫进忠 施兴 +1 位作者 张亚东 楚福录 《矿产与地质》 2009年第5期399-405,共7页
由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或陨石撞击作用所形成的环形构造,是地球物质活化迁移的重要场所,对区域成矿过程具有极大的制约意义。在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围绕沽源县城一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布格重力异常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均呈现... 由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或陨石撞击作用所形成的环形构造,是地球物质活化迁移的重要场所,对区域成矿过程具有极大的制约意义。在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围绕沽源县城一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布格重力异常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均呈现明显的多级环带分布。这种现象并非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与乌龙沟-上黄旗岩浆岩带的简单复合叠置,而是以沽源为中心的火山机构的具体表现。该环形构造至少可划分为三个岩浆岩环带,分布着早白垩世(K—Ar100~123Ma)安山质火山-沉积岩和燕山旋回第四期(K—Ar100~138Ma)次粗面岩、次安山岩、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体或岩株,它们的银、铅、锌、镉、铀、钍、钼、砷、锑等元素显著活化和富集。该环形构造控制着蔡家营铅锌矿、张麻井铀钼矿、彭家沟银矿、青羊沟铅锌矿、牛圈银金矿及北岔沟门铅锌银矿的时空定位。若干迹象表明,沽源环形构造可能是白垩纪时期一次陨击事件(因火星和木星之间两颗小行星的碰撞)的结果,这也许是中生代成矿大爆炸的根本诱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构造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成矿大爆发 陨击事件 河北沽源
下载PDF
沉积(火山)岩中铅锌矿化与金矿化的关系——兼论我国铅锌矿化集中区的金矿勘查
13
作者 邵世才 汪东波 徐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60-166,共7页
近年来,我国在铅锌矿区或外围发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金矿床,铅锌矿化与金矿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勘查指示意义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沉积(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化基本可分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铅锌矿化有不同的成矿环境,而金的成矿地质事... 近年来,我国在铅锌矿区或外围发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金矿床,铅锌矿化与金矿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勘查指示意义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沉积(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化基本可分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铅锌矿化有不同的成矿环境,而金的成矿地质事件是在特定地区与特定的热—构造事件相互耦合的。研究发现,只有在经历了后期强烈的热—构造事件的Sedex型或VMS型铅锌矿区才具备形成金矿化的条件,是金矿勘查的有利地区;MVT型和后期缺乏热—构造事件的Sedex型或VMS型铅锌矿区不具备形成金矿化的条件,是金矿勘查的不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铅锌矿化 热—构造事件 勘查指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