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阐旧邦以辅新命——闽都文化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赵麟斌 《闽江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渊源于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闽都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丰富、完善、发展起来的,其内涵包括:闽越文化、闽都学术、船政文化、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商业文化五个方面。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闽都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渊源于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闽都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丰富、完善、发展起来的,其内涵包括:闽越文化、闽都学术、船政文化、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商业文化五个方面。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闽都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研究与传承闽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文化 内涵 特征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探索地方文献规范著录的新思路——以闽都文献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邹娟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2,共4页
传统的图书馆编目工作只注重对文献外表特征的描述,而在网络信息时代,根据用户的需求深入挖掘文献内容,加工开发文献是今后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重心。地方文献因强烈的地方区域性而具有鲜明的非他性,分编人员应该从重视附注项、深度标引主... 传统的图书馆编目工作只注重对文献外表特征的描述,而在网络信息时代,根据用户的需求深入挖掘文献内容,加工开发文献是今后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重心。地方文献因强烈的地方区域性而具有鲜明的非他性,分编人员应该从重视附注项、深度标引主题词、统一分类号、规范其他基本检索点等方面提高文献的著录质量,全方位、多维度地揭示文献特征,促进地方文献的流通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献 闽都文化 著录 附注项 主题词
下载PDF
从地域文化走向全国文化——试论闽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君尧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19,共9页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一个是在宋代,开闽学先河,承理学南传、成理学重镇。另一个是在近代,禁烟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瀛环志略》迎来中国社会启蒙时代,《天演论》开启中华民族心智,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 区域文化 主流文化 历史贡献
下载PDF
闽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绵山 《闽江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福州人曾以多种方式不断迁入东南亚,他们创建了以同宗、同族为凝聚力的社团,并先后创办了华文报刊,促进了报业的繁荣和竞争。在东南亚的福州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多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一样。随着福州人在东南亚的迁移延伸,闽都文化也在... 福州人曾以多种方式不断迁入东南亚,他们创建了以同宗、同族为凝聚力的社团,并先后创办了华文报刊,促进了报业的繁荣和竞争。在东南亚的福州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多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一样。随着福州人在东南亚的迁移延伸,闽都文化也在东南亚传播,对东南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文化 东南亚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闽都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君尧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7-130,共4页
区域文化资源日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运用闽都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内容和优势所在,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文化竞争的基础。通过对闽都文化资源的类型及特征的了解,掌握闽都文化中最... 区域文化资源日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运用闽都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内容和优势所在,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文化竞争的基础。通过对闽都文化资源的类型及特征的了解,掌握闽都文化中最突出的思想教育文化资源和价值,以其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一定能够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空间,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文化 区域文化 文化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发挥闽都文化作用,服务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基于“五区叠加”背景下的闽都文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坚 《闽江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滨海新城是福州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福州新区的核心引擎、未来福州城市建设的样板,对于发挥"五区叠加"政策优势,实现福州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闽都文化是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的灵魂,是滨海新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滨海... 滨海新城是福州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福州新区的核心引擎、未来福州城市建设的样板,对于发挥"五区叠加"政策优势,实现福州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闽都文化是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的灵魂,是滨海新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滨海新城文化所具有的坚贞不屈、敢闯敢拼、兴教重智、普济众生、开先包容的精神特质,是推动滨海新城建设的文化支撑和重要动力。进一步发挥闽都文化作用,推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提炼滨海新城精神,加强滨海新城闽都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弘扬,突出"海丝"特色、打造文化名片,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人才高地"打造"创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城 闽都文化 “五区叠加”
下载PDF
闽都文化与福州新区开发开放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坚 《闽江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福州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区域内文物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闽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在福州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做好闽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福州新区在加强闽都文化传承保护开发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遵循规律,合理规... 福州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区域内文物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闽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在福州新区开发开放过程中做好闽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福州新区在加强闽都文化传承保护开发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遵循规律,合理规划,科学编制高标准的福州新区文化保护规划;全面铺开,深度发掘,加大闽都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整合资源,创新思路,打造新区文化品牌;重点扶持,精心培育,壮大新区文化产业实力;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及以人为本等。此外还要正确处理好闽都文化传承保护与福州新区开发开放的关系,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文化 福州新区 传承 开发 开放
下载PDF
清代科举与闽都文化
8
作者 李世愉 《闽江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5-23,共9页
清代,福建的文教事业处于领先地位,这在科举方面有着明显的反映。首先是确定了科举、文教大省的地位,在科举考试中享受到了大省的待遇,这表现在乡试主考官的选派、乡试中额、学额等方面。其次,福建属于边远省份,因此,也享受了一些内地... 清代,福建的文教事业处于领先地位,这在科举方面有着明显的反映。首先是确定了科举、文教大省的地位,在科举考试中享受到了大省的待遇,这表现在乡试主考官的选派、乡试中额、学额等方面。其次,福建属于边远省份,因此,也享受了一些内地士子享受不到的待遇,士子对朝廷的优惠政策积极回应,苦读风气日渐浓厚,文教事业稳步发展。再次,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建士风朴实,反应在科场中,就是很少冒尖,也很少惹祸,乡闱稳定,这是科举、文教平稳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之一。从清代科举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以透视闽都文化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福建科举 闽都文化
下载PDF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初论
9
作者 贺云翱 干有成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10,共7页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空间上的先进和优势。由于较早接触西方文明,近代闽都文化努力促进中西方交流,引进西方文明,输出中国文化,为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空间上的先进和优势。由于较早接触西方文明,近代闽都文化努力促进中西方交流,引进西方文明,输出中国文化,为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杰出人物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人更直接参与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福建船政作为近代"闽都文化"的代表,从多个层面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体系,推动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此外,"闽都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中发挥了作用。闽都文化的历史总结对当代福州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闽都文化 区域现代化 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