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不同刈割时期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军 郑伟 +2 位作者 朱婧蓉 张博 加孜依拉.哈勒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47-1554,共8页
【目的】为昭苏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选择最适宜的混播组合及刈割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昭苏地区进行燕麦与箭筈豌豆5种处理和2个刈割时期的田间试验,测定牧草产量、叶茎比及营养品质,并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目的】为昭苏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选择最适宜的混播组合及刈割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昭苏地区进行燕麦与箭筈豌豆5种处理和2个刈割时期的田间试验,测定牧草产量、叶茎比及营养品质,并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蜡熟期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为46组合排名最高,综合生产性能最好。其次为乳熟末期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为64的处理,再次为蜡熟期混播比例为55的组合。【结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后,可显著提高牧草产量、牧草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和抗倒伏能力;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生产性能评价,将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并充分发挥其生产生态优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 乳熟末期 蜡熟期 生产性能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不同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生产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瘤胃形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建峰 王燕燕 +5 位作者 高博 谢文章 董和 郭海龙 成伟伟 蒙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4,共7页
将132只湖羊羔羊按断奶日龄随机分为30日龄组、45日龄组、60日龄组和对照组(随母哺乳至75日龄),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瘤胃形态参数的影响,以确定湖羊羔羊适宜的断奶日龄。结果表明:30和45日龄组与对... 将132只湖羊羔羊按断奶日龄随机分为30日龄组、45日龄组、60日龄组和对照组(随母哺乳至75日龄),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瘤胃形态参数的影响,以确定湖羊羔羊适宜的断奶日龄。结果表明:30和45日龄组与对照组相比,羔羊早期生长缓慢,但60日龄之后生长加快,且以45日龄组增加最快。140日龄的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30和45日龄组显著高于60日龄组和对照组,且以45日龄组最大。屠宰率、净肉率和心脏、肝脏、瘤胃及小肠质量,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45日龄组高于其他3组。综上,早期断奶可以促进湖羊羔羊生长发育,且断奶日龄以45日龄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羔羊 断奶日龄 代乳粉 生产性能 瘤胃发育
下载PDF
新疆褐牛放牧条件下体尺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杜玮 张杨 +7 位作者 蔺宏凯 闫向民 李红波 周振勇 张金山 卡德尔 欧阳文 孙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1-405,共5页
【目的】通过伊犁地区放牧新疆褐牛的体尺指标研究,揭示我区在新疆褐牛选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新疆褐牛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系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伊犁地区昭苏、特克斯、新源县、乌孙褐牛繁育中心在放牧条件下的新疆褐... 【目的】通过伊犁地区放牧新疆褐牛的体尺指标研究,揭示我区在新疆褐牛选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新疆褐牛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系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伊犁地区昭苏、特克斯、新源县、乌孙褐牛繁育中心在放牧条件下的新疆褐牛1 000头为试验对象,进行体型外貌的线性评定及体尺指标测定。【结果】乌孙褐牛繁育中心的体尺指标均高于昭苏、特克斯、新源地区放牧新疆褐牛,说明乌孙褐牛繁育中心的新疆褐牛与昭苏、特克斯、新源地区相比肉用生产性能优势显著;通过对昭苏、特克斯、新源三个地区新疆褐牛的体尺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昭苏地区新疆褐牛管围最小(P<0.05),腰角宽最大;特克斯地区新疆褐牛的尻长,髋宽,坐骨宽最大(P<0.05)。【结论】昭苏地区新疆褐牛肉用性能较好,特克斯地区新疆褐牛乳用性能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褐牛 体尺指标 肉用性能 乳用性能
下载PDF
N1型纳豆芽孢杆菌对泌乳期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栾广春 王加启 +3 位作者 卜登攀 周振峰 魏宏阳 周凌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5,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N1型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泌乳期、胎次、产奶量、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36头,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是试验1组添加N1型纳豆芽孢... 试验旨在研究N1型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泌乳期、胎次、产奶量、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36头,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是试验1组添加N1型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制剂30 g,试验2组添加N1型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制剂60 g,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60 d,预试期10d,分别在试验期的0、306、0 d采集奶样,每周测定1次产奶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N1型纳豆芽孢杆菌能够提高产奶量、提高乳脂校正乳产量(P<0.05);提高乳脂含量、乳蛋白含量、干物质含量,提高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P<0.05)、干物质产量(P<0.05),对乳糖含量没有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牛奶品质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热应激条件下高能饲料对奶牛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健 张高振 +8 位作者 郑会超 宋雪梅 黄新 项云 姜俊芳 周卫东 江洪 邵涛 蒋永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能饲料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其机理的探究。选择33头处于热应激期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Ⅰ、Ⅱ。处理Ⅰ、Ⅱ饲喂对不同的高能饲料,分别为烘烤大豆和油菜籽,对照组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能饲料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对其机理的探究。选择33头处于热应激期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Ⅰ、Ⅱ。处理Ⅰ、Ⅱ饲喂对不同的高能饲料,分别为烘烤大豆和油菜籽,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结果表明:使用高能饲料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没有影响;处理Ⅰ试验期的产奶量比对照组高3.27%(P<0.05),处理Ⅰ、Ⅱ试验期产奶量比试验前分别提高了2.28%和7.31%,而对照组则略有下降;使用高能饲料对乳成分基本没有影响;不同处理间的直肠温度相近,但处理Ⅰ呼吸频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处理的心跳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这两种高能饲料能够提高产奶量,对缓解奶牛的热应激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高能饲料 采食量 产奶性能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荷斯坦青年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对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善江 帅志强 +5 位作者 庞云渭 郝海生 邹惠影 杜卫华 赵学明 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2-742,共11页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091头,B牧场5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091头,B牧场5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102和15534 kg;3)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青年牛 初次配种妊娠月龄 产奶量 繁殖性能
下载PDF
蒲公英水提物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乳中体细胞数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赵嘉 孟然 +6 位作者 杨文娇 冯薇 李名雪 陈志颖 王秀萍 毛立娟 陈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3-1019,共1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水提物(DWE)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乳中体细胞数(SCC)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究奶牛饲粮中适宜的蒲公英水提物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20头泌乳日龄、体重、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产奶期荷斯... 本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水提物(DWE)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乳中体细胞数(SCC)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究奶牛饲粮中适宜的蒲公英水提物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20头泌乳日龄、体重、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产奶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牛。对照组(DZ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DWE_(50)组)和70 g/(头·d)(DWE70组)的蒲公英水提物。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正试期内,牛舍日平均温湿度指数(THI)>72,表明试验奶牛均处于热应激状态。2)与DZ组相比,DWE_(50)组、DWE70组的第14、21、28天时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DWE_(50)组的第21、28天乳蛋白率显著增加(P<0.05),第28天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DWE70组的第7、14、21、28天乳蛋白率显著增加(P<0.05),第14、21、28天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3)第28天,与DZ组相比,DWE_(50)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DWE70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及T-AOC显著升高(P<0.05),DWE_(50)组、DWE70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第28天,与DZ组相比,DWE_(50)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DWE70组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著升高(P<0.05)。5)与DZ组相比,DWE_(50)组、DWE70组的乳中SCC均呈下降趋势,DWE70组的乳中SCC下降较为迅速,且第28天乳中SCC更低。6)在门水平上,各组粪便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各组粪便相对丰度最大菌属均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分析结果显示,DWE70组较其他组具有显著差异的物种更多,主要为梭状芽孢杆菌纲(Clostridia)、梭状芽孢杆菌目(Clostridiales)、厚壁菌门等。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蒲公英水提物可提高奶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水提物 产奶性能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体细胞数 粪便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精料和饱和脂肪酸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建平 王加启 卜登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研究高精料和饱和脂肪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55 d左右的泌乳高峰期奶牛30头,根据随机区组设计原则,按照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将奶牛分为对照组(C)、高精料组(HC)和饱和脂肪酸组(FA),分别饲喂以... 为研究高精料和饱和脂肪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55 d左右的泌乳高峰期奶牛30头,根据随机区组设计原则,按照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将奶牛分为对照组(C)、高精料组(HC)和饱和脂肪酸组(FA),分别饲喂以干物质为基础含精料40%,60%和40%添加3%饱和脂肪酸的等蛋白日粮。结果 HC组产奶量(26.53±3.72)kg/d和FA组产奶量(26.98±3.36)kg/d显著高于C组(24.43±2.63)kg/d。FA组乳脂含量显著高于HC组(P≤0.05),HC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P=0.15)。FA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HC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FA组(P≤0.05),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FA组(P≤0.05)、FA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HC组(P≤0.05)、H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于C组(P≤0.05)、各组间共轭亚油酸(10c12t CLA)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饲喂高精料日粮能够提高产奶量、降低乳脂率、增加乳脂中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能够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脂率、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饱和脂肪酸 精料 生产性能 乳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泌乳天数对头胎和经产荷斯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丹丹 张铁柱 +5 位作者 孙伟 胡树香 云皓琪 池慧慧 韩立乾 李喜和 《中国奶牛》 2018年第11期23-28,共6页
本试验收集了内蒙古地区某牧场4 156头荷斯坦泌乳牛共20 441条生产性能测定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对不同泌乳阶段头胎牛和经产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分)、尿素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奶量在泌乳... 本试验收集了内蒙古地区某牧场4 156头荷斯坦泌乳牛共20 441条生产性能测定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对不同泌乳阶段头胎牛和经产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分)、尿素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奶量在泌乳周期内均先升高后降低,60~100d时均达到高峰,经产牛高峰奶高于头胎牛,持续力小于头胎牛。乳脂率均呈先降后增趋势,产奶高峰期(60~100d)降到最低;高峰期以前头胎牛大于经产牛,高峰期过后头胎牛小于经产牛。乳蛋白率在整个泌乳周期内均持续增加,且经产牛大于头胎牛。经产牛体细胞分在泌乳期内持续增加,头胎牛在泌乳早期(小于60d)和泌乳后期(大于400d)体细胞分较高,中期(泌乳100d左右)最低;泌乳早期头胎牛体细胞分高于经产牛,泌乳中后期经产牛高于头胎牛。头胎牛尿素氮含量在泌乳早期和后期较高,泌乳中期较低,经产牛泌乳早期和后期较低,泌乳中期(100~200d)最高;小于300d时经产牛高于头胎牛,超过300d时头胎牛高于经产牛。在整个泌乳周期内,头胎牛与经产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体细胞分和尿素氮无显著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牛 泌乳天数 头胎牛 经产牛 生产性能
下载PDF
日粮TMR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红艳 王文盼 +3 位作者 王亮 田渊 殷红 张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1,共4页
试验研究在日粮TMR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高产泌乳奶牛200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同一TMR配方日粮,试验组每天早班向TMR日粮车中添加酵母培养物AYC-X6,前7 d平均添加量160 ... 试验研究在日粮TMR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高产泌乳奶牛200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同一TMR配方日粮,试验组每天早班向TMR日粮车中添加酵母培养物AYC-X6,前7 d平均添加量160 g/(头·d),接下来5 d平均添加量120 g/(头·d),之后每天平均添加量100 g/(头·d)。结果表明:在高产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酵母培养物AYC-X6,能促进奶牛瘤胃消化、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粪便性状;能提高奶牛产奶量,试验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多7.81 kg/(头·d),同比提高28%(P<0.01);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酵母培养物 瘤胃 产奶量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牦牛乳及其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庆雪 肖梓军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5期53-58,共6页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使牦牛乳与普通牛乳相比,在营养价值、风味物质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本文从牦牛乳商业化的产业链角度出发,对牦牛乳年产奶量及影响因素、营养成分...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使牦牛乳与普通牛乳相比,在营养价值、风味物质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本文从牦牛乳商业化的产业链角度出发,对牦牛乳年产奶量及影响因素、营养成分、风味物质以及风味物质的浓缩和鉴定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生鲜牦牛乳作为高品质商业无菌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营养组分 风味物质 风味分析 产奶性能
下载PDF
养殖户生产规模变化、安全生产行为和绩效研究——基于生鲜乳质量安全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欣然 陈志钢 孔祥智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0-458,共9页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积极推行规模化养殖政策,试图通过转变小规模散养的生产方式来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有效提升。根据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生鲜乳生产结...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积极推行规模化养殖政策,试图通过转变小规模散养的生产方式来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有效提升。根据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生鲜乳生产结构、养殖户安全生产行为和生产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约55%的养殖户从家庭散养转变为养殖小区;2007-2016年之间,约50%的奶农扩大了奶牛养殖总规模;同时约80%的奶农在2007-2016年缩小了成年母牛养殖规模。大规模养殖户和家庭牧场采纳了更多的质量安全标准措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更高。奶农的净收益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家庭牧场比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净收益高。基于此,本研究为政策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和转变生产方式提供了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养殖户 SCP 生产结构 安全生产行为 奶业绩效
原文传递
复合酶与复合酶菌制剂对日粮体外降解率及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大川 武杰 +1 位作者 李娟 单春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17-3925,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及复合酶菌制剂对奶牛日粮体外降解率及不同阶段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在体外试验中,分别以基础日粮(Ⅰ组)及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复合酶制剂(Ⅱ组)、复合酶菌制剂(Ⅲ组)的日粮作为发酵底物,体外培养72 h,测定不同时间...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及复合酶菌制剂对奶牛日粮体外降解率及不同阶段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在体外试验中,分别以基础日粮(Ⅰ组)及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复合酶制剂(Ⅱ组)、复合酶菌制剂(Ⅲ组)的日粮作为发酵底物,体外培养72 h,测定不同时间点(6、12、24、36、48、72 h)日粮干物质降解率(DMD)和粗蛋白质降解率(CPD)。在饲养试验中,分别选取体重、胎次、体况相近的泌乳前期(30 d±5 d)、泌乳中期(100 d±5 d)和泌乳后期(250 d±5 d)奶牛各24头,平均分成3组,其中对照组(Ⅰ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复合酶制剂组(Ⅱ组)和复合酶菌制剂组(Ⅲ组)奶牛在TMR中分别添加1 kg/t的复合酶制剂和复合酶菌制剂。每期试验持续74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每天记录产奶量。结果显示:①体外试验中,Ⅱ、Ⅲ组的DMD、CPD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各个时间点,Ⅲ组的DMD、CPD均高于Ⅱ组,其中DMD在6、72 h时差异显著(P<0.05),CPD在36、72 h时差异显著(P<0.05),在其他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在泌乳前期,Ⅱ、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Ⅰ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68%和4.10%,差异显著(P<0.05),Ⅱ、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中期,Ⅱ、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Ⅰ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53%和10.66%,差异显著(P<0.05),Ⅱ、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泌乳后期,Ⅱ、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Ⅰ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06%和5.16%,差异显著(P<0.05),Ⅱ组、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复合酶与复合酶菌制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日粮体外DMD和CPD以及奶牛在不同时期的产奶量,其中,复合酶制剂对提高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效果更好,复合酶菌制剂对提高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复合酶 酶菌制剂 日粮降解率 产奶性能
下载PDF
添加酵母菌对奶牛血液生化、免疫力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晋佳 龚龑 +3 位作者 彭锦芬 陈亮 周传社 杨玲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24-432,共9页
本试验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及培养物对不同泌乳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采食量、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体重、胎次相近原则,将48头体重为(534±20)kg的泌乳期奶牛分为4组,每... 本试验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及培养物对不同泌乳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采食量、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根据体重、胎次相近原则,将48头体重为(534±20)kg的泌乳期奶牛分为4组,每组12头,其中泌乳前期6头,泌乳中期6头。对照组(CG组)饲喂基础日粮,另外3个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075%乐斯福酵母(LY组)、0.100%富硒酵母(SY组)以及0.075%乐斯福酵母和0.100%富硒酵母的混合物(LY+SY组)。试验总周期为45 d,其中包括10 d预饲期和35 d正式期。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组和其他2个试验组,SY组均显著提高了产奶量(P<0.05);2)各处理组之间奶牛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SY组泌乳初期的饲料利用率显著低于LY组和LY+SY组,而在泌乳中期,不同处理对饲料利用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3)泌乳前期,奶牛血液中的淀粉酶(AMY)以CG组中的含量最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在泌乳中期,LY+SY组奶牛血液中AMY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泌乳前期,各处理组奶牛血液中的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泌乳中期,LY+SY组的IgG含量显著高于CG组和SY组(P<0.05)。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和培养物对提高奶牛的免疫力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养殖业中奶牛的饲料配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酵母 酵母培养物 产奶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免疫力
下载PDF
黄芪、蒲公英和金银花复方中草药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宇泽 吴汉东 张玉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4,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蒲公英和金银花复方中草药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处于泌乳中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蒲公英和金银花复方中草药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处于泌乳中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300 g/d的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试验第1~3周,试验Ⅲ组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奶牛的乳脂率最高,对照组奶牛的乳脂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试验Ⅲ组奶牛体细胞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奶牛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CK)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研究表明,黄芪、蒲公英和金银花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著提升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和乳脂率,改善奶牛的肝肾功能,但对牛奶中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明显,适宜添加量为200 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蒲公英 金银花 奶牛 产奶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振华 董茹月 +3 位作者 张磊 樊潇潇 丁旭红 孙小琴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3,共5页
为了能在炎热天气针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实施适当的预防和降温措施,降低热应激对泌乳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该试验选用45头不同泌乳阶段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探究热应激对其呼吸频率、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热应激使不同... 为了能在炎热天气针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实施适当的预防和降温措施,降低热应激对泌乳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该试验选用45头不同泌乳阶段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探究热应激对其呼吸频率、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热应激使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呼吸频率显著升高(P<0.05),对泌乳早期奶牛的呼吸频率影响更大;(2)热应激状态下,各泌乳阶段奶牛的产奶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泌乳早期奶牛产奶量下降率为18.58%,在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中下降幅度最大;(3)热应激状态下,奶牛乳中乳脂和乳蛋白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泌乳早期奶牛乳中非脂固形物、乳糖和酪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可见,泌乳早期奶牛的产奶性能受热应激的影响更大,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中,要更加注重预防和应对泌乳早期奶牛热应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泌乳阶段 奶牛 产奶性能
下载PDF
水飞蓟粕对獭兔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玉华 王春清 李玉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0-43,共4页
试验随机选择体重相近、性别相同的断奶獭兔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用25%、50%、75%的水飞蓟粕替代豆粕。试验结果表明:在獭兔日粮中添加水飞蓟粕可以提高獭兔的平均日增重、平... 试验随机选择体重相近、性别相同的断奶獭兔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用25%、50%、75%的水飞蓟粕替代豆粕。试验结果表明:在獭兔日粮中添加水飞蓟粕可以提高獭兔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皮张面积。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有所增加,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脾脏重量有所增加,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蛋白、球蛋白的含量增加,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降低,其中C组与A、B、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Ig M含量升高,其中C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50%的水飞蓟粕替代豆粕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粕 獭兔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复合小肽对奶牛产奶后期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常兴发 夏雪茹 +3 位作者 刘婷婷 王浩男 陈宝江 郭佳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小肽对产奶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00头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成4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TMR日粮,试验组分别按5 g/(头·d)、10 g/(头·d)和15 g/(头·d)添加复合小肽。试验期90 d。试验结...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小肽对产奶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00头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成4组,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TMR日粮,试验组分别按5 g/(头·d)、10 g/(头·d)和15 g/(头·d)添加复合小肽。试验期90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乳脂、乳蛋白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产奶量下降速度减缓。综合考虑,产奶后期奶牛添加10 g/(头·d)的复合小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小肽 乳品质 生产性能
下载PDF
牛至油对夏季荷斯坦牛产奶性能和乳体细胞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传凯 全英凯 +5 位作者 刘怡帆 张立阳 王林枫 付彤 高腾云 廉红霞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0,共4页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对夏季荷斯坦牛产奶性能和乳体细胞数的影响,选取14头体况良好、胎次、体重及产奶性能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牛,按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组,每组7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10 g/(头...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对夏季荷斯坦牛产奶性能和乳体细胞数的影响,选取14头体况良好、胎次、体重及产奶性能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牛,按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组,每组7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10 g/(头·d)牛至油。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牛至油显著提高了夏季荷斯坦牛乳脂率(P<0.05),可缓解因热应激引起的产奶量下降;日粮中添加牛至油有降低夏季荷斯坦奶牛乳体细胞数的趋势。可见,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提高牛奶乳脂率,缓解奶牛因热应激引起的产奶量降低及降低乳体细胞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泌乳中期 牛至油 产奶性能 体细胞数
下载PDF
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型添加剂对其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20
作者 郝明利 马世杰 +8 位作者 王建涛 张晓利 谢遇春 巩元芳 刘铮铸 王晓芳 朱利华 张华莹 乔贤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3-68,共6页
为了分析复合型添加剂对高产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胎次为1胎、泌乳量为(34.5±2.5)kg/d、泌乳(75±5)d的10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 为了分析复合型添加剂对高产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胎次为1胎、泌乳量为(34.5±2.5)kg/d、泌乳(75±5)d的10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头·d)复合型添加剂,试验期60 d。在第1、15、30、45、60天对产奶量、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糖率、总固形物含量和蛋白率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的牛乳体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添加复合型添加剂对高产泌乳牛的泌乳性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乳品质,提升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添加剂 泌乳奶牛 产奶性能 产奶量 乳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