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水水生植被的衰退与恢复 被引量:78
1
作者 邱东茹 吴振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国外近年来有关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退化与恢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操纵作用作了述评.对有关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被衰退的有代表性的3种假说也作了介绍.根据“八五”期间武汉东湖水生植被重建的研究工作和多年积累的湖泊水生植被... 对国外近年来有关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退化与恢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操纵作用作了述评.对有关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被衰退的有代表性的3种假说也作了介绍.根据“八五”期间武汉东湖水生植被重建的研究工作和多年积累的湖泊水生植被调查资料,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浅湖富营养化过程中沉水植技演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浅水湖泊 沉水植物 水生植被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若干湖泊水质的多元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瑞秋 张水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9-445,共7页
1996年11月—1998年11月,对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若干浅水湖泊进行了水化学分析,并进行了主要水质指标(包括透明度、pH值、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等)的季节变动规律,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的水体间除... 1996年11月—1998年11月,对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若干浅水湖泊进行了水化学分析,并进行了主要水质指标(包括透明度、pH值、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等)的季节变动规律,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的水体间除硬度、碱度和T-N在几个湖区间的差异较小外,其它各项指标的差异均较显著;季节间除硬度、碱度、Ca、Mg和T-P外,其余各项指标在季节间的差异均较显著,说明其季节变动均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水质 多元分析 方差分析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典型下蜀土剖面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家骏 吴芯芯 郑乐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1-35,共5页
根据长江中下游三个下蜀土剖面94个样品主要组分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结合西北洛川黄土数据资料进行了下蜀土剖面主要元素成分含量和风化程度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下蜀土剖面在主要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易淋溶元素含量和经... 根据长江中下游三个下蜀土剖面94个样品主要组分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结合西北洛川黄土数据资料进行了下蜀土剖面主要元素成分含量和风化程度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下蜀土剖面在主要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易淋溶元素含量和经历的化学风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下蜀土 主要元素 化学风化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春燕 路彩霞 侯卫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1,20,共6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流域的精华地带,沿江经济的发展对长江河道的依赖愈来愈强。在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历程及成效的基础上,从完善防洪体系...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长江流域的精华地带,沿江经济的发展对长江河道的依赖愈来愈强。在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历程及成效的基础上,从完善防洪体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分析了河道治理面临的新需求及新形势,并对今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进行了展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 a的河道治理工程起到了稳定与控制河势的作用,有效支撑了沿江经济的稳步健康快速发展,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支撑与保障。建议今后在河势控制的基础上,将湿地保护、生态修复、景观建设、文化传承充分融入到河道治理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治理历程 治理成效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10~15年旱涝趋势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德生 方茸 《预测》 CSSCI 2002年第4期36-39,共4页
本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近 5 0 0年来的旱涝史料进行分析 ,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发生规律 ,并对未来旱涝形势作出预测 ,结果表明 :未来 10~ 15年该地区将处于少水期 ,干旱灾害将增加。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预测 小波分析 旱涝灾害 10至15年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中枯水位统筹治理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兵 姚仕明 渠庚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事关长江中下游区域的防洪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水位下河道治理与河道属性的关系,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中枯水统筹治理的思路,提出了...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事关长江中下游区域的防洪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水位下河道治理与河道属性的关系,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中枯水统筹治理的思路,提出了“枯水期给水流以定路、中水期给水流以顺路、洪水期给洪水以出路”的统筹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河道属性 洪中枯水统筹 长江中下游河道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洪枯期主支汊易位机制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兵 雷文韬 冯源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分汊河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河流中,其主支汊易位关系到河势、防洪、供水及航运等诸多方面。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为对象,采用水文变异与河道演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主支汊洪枯期交替分类与区域特征,剖析了主支汊洪枯易位主导因素,... 分汊河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河流中,其主支汊易位关系到河势、防洪、供水及航运等诸多方面。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为对象,采用水文变异与河道演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主支汊洪枯期交替分类与区域特征,剖析了主支汊洪枯易位主导因素,探讨了洪枯转换下分汊河道主支汊易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主支汊洪枯交替型河段主要集中在中游宜都至黄石河段,洪枯非交替型河段主要集中在苇源口河段以下,中游河段流量、含沙量、水位、水面比降等条件有利于洪枯期主支汊易位的形成;驱动因素分析表明,主支汊洪枯易位类型主要有主支汊分流比差异小、洪枯期汊道来流条件差异大和洪枯期主支汊过流能力差异大三种;洪水主汊上游有高水位下吸纳主流的阶梯式边滩、洪枯水流惯性差异明显和“大水趋直、小水坐弯”等情况,易导致主支汊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主支汊 洪枯期 易位机制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新形势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兵 姚仕明 栾华龙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事关长江经济带的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回顾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历程及思路转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干流河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需求,探讨了新形势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思路。...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事关长江经济带的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回顾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历程及思路转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干流河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需求,探讨了新形势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思路。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核心在于治水,后续应在塑造优良河势的基础上,构建泄洪通道、黄金航道、经济廊道、生态通道、文化通道等五大战略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治理历程 治理需求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岸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强 王乃茹 +3 位作者 曹双 陈槐 罗红雨 范红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共8页
影响长江中下游岸滩稳定的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已有研究多在各因素相对孤立的状态下研究其对岸滩稳定性的影响,难以满足综合各因素定量评估岸滩稳定性的需求。结合长江中下游岸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从河岸边界、河... 影响长江中下游岸滩稳定的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已有研究多在各因素相对孤立的状态下研究其对岸滩稳定性的影响,难以满足综合各因素定量评估岸滩稳定性的需求。结合长江中下游岸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从河岸边界、河流动力、河势、人类活动等层面建立了岸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扬中河段太平洲环岛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上述体系构建了岸滩稳定性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建立判断矩阵求解指标权重,给出了指标阈值与赋分标准,并对环岛岸滩稳定性进行了赋分评估,验证了列入扬中市崩岸预警段名录的岸段稳定性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岸滩以基本稳定为主,占评估河段总长的67%,稳定和较不稳定岸段占33%,无不稳定和极不稳定岸段;非预警岸段最稳定,市辖岸段次之,最不稳定的为省厅重点岸段;非预警岸段中新宁村~华威村一带评价得分较低,建议划入崩岸预警段名录加强监测。评价结果与崩岸预警级别、实际崩岸位置情况较接近,表明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该段岸滩稳定性状况,结合河段特征,经适当修改指标权重与赋分标准后,该指标体系可广泛应用于长江中下游不同河段的岸滩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滩稳定性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长江中下游 太平洲环岛 扬中河段
下载PDF
再分析降水资料的适用性评估与偏差校正——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彧蓉 周建中 +1 位作者 杨鑫 方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100,共8页
为弥补长江中下游地区台站观测资料的部分缺失,探究再分析数据集的适用性,从时间和空间上评估ERA5和CFSR再分析降水数据集精度,建立了包含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Kling Gupta系数多指标定量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结合校正系数... 为弥补长江中下游地区台站观测资料的部分缺失,探究再分析数据集的适用性,从时间和空间上评估ERA5和CFSR再分析降水数据集精度,建立了包含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Kling Gupta系数多指标定量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结合校正系数法与自回归模型的组合校正法(C-AR);并将C-AR校正法与单一的校正系数法、AR模型以及校正系数法与最邻近抽样法组合的校正法(C-KNN)进行对比,探究C-AR组合校正法的校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ERA5和CFSR与实测降水数据在年、季尺度上降水趋势变化和年内分配规律上较为一致,且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均较好;②ERA5和CFSR在实测降水量多的区域均存在正偏差,而在实测降水量少的区域存在负偏差;③C-AR组合校正模型不仅可在量级上校正数据集,还可提升数据集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可多方面综合改善数据集精度,提高数据集适用性,校正效果要优于校正系数法、AR模型和C-KNN组合校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降水资料 ERA5 CFSR 组合校正法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径流情势演变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斌 邹磊 +1 位作者 姚立强 欧阳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97,共7页
长江上中游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长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目前径流情势演变研究中,单一变异分析方法存在检验结果不合理、不一致等情况。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宜昌、汉口、大通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进行变异识别与... 长江上中游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对长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目前径流情势演变研究中,单一变异分析方法存在检验结果不合理、不一致等情况。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宜昌、汉口、大通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进行变异识别与变异时段划分,得出长江中下游径流情势的演变特征;并采用基于降雨径流关系的归因分析方法,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宜昌站共有9个时段的水文序列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异,从变异数量和变异程度而言,均为受影响最大的站点;随着往下游的推移,汉口和大通站受影响的程度逐步减弱。3个站的汛期径流均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枯水期的径流量,除汉口站5月份之外,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演变规律较为明显。归因分析显示,除宜昌站7月份外,人类活动均是引起3个站点径流序列水文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情势演变 归因分析 水文变异诊断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DEEP THOUGHTS OF LAND UTILIZATION ABOUT THE RARELY SEVERE FLOODING DISASTERALONG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1998
12
作者 谭术魁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9年第1期1-11,共11页
In the summer of 1998, a rarely severe flooding disaster occurred in the whole basin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which caused enormous losses. By 22nd of August, 29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 In the summer of 1998, a rarely severe flooding disaster occurred in the whole basin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which caused enormous losses. By 22nd of August, 29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were involved, 21. 2 million ha of land were inundated, 223 million people were affected, 3004 people were killed and4. 97 million buildings were collapsed. The estimated direct loss of the country accounted to 166. 6 billion yuan (RMB).The main reason of the disaster is the unusual climate but the unreasonable land utilization the aggravated the disaster.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part analysed the unreasonable land utilization, including the neglect of forest landprotection, which caused the forest land area to decrease by 440 thousand ha in the whole country every year, the enclosing of lakes for cultivation, which decreased the area of lakes located along the bank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from 17 200km2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6531 km2 in 1983, the changing of functions oflakes, which reduced the volume of storage exceedingly, for example, only 5 spots of lakes were used for storing water inWuhan City, and the slow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lood diversion and storage area, which would cause huge lossesonce flood was diverted. The other part explored the strategy of land utilization on the supplying of land for flood controlprojects, such as embankment, drainage installation, flood diversion and storage area, and on tapping the potentialsthrough narrowing and amalgamgting the range of rural residential quarters and small towns, reclaiming reserved resources, transforming middle and low productive field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and arrangement and recultivation, and adjusting contracted fields partiall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growth of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FLOODING DISASTER land utilization
下载PDF
简析商王朝在长江中下游的青铜产业格局
13
作者 赵丛苍 刘轩声 《西部考古》 202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商时期长江中下游的青铜产业格局,与中原王朝对南方的经略模式及矿产资源的获取体系等方面密切相关。殷墟一期及以前,商人可能直接介入了赣北铜岭铜矿的开发,而鄂东南铜绿山铜矿的开发利用受到商文化地方中心的间接干预相对较大。此时... 商时期长江中下游的青铜产业格局,与中原王朝对南方的经略模式及矿产资源的获取体系等方面密切相关。殷墟一期及以前,商人可能直接介入了赣北铜岭铜矿的开发,而鄂东南铜绿山铜矿的开发利用受到商文化地方中心的间接干预相对较大。此时期这一地区的铸铜作坊一般存在于高等级聚落中。殷墟一期以后,中原商势力北退,地方势力逐渐掌控了长江中下游铜矿的开发利用,青铜礼容器的铸造不再基本被大型高等级聚落中心垄断,中小型聚落中可能出现了冶铸一体化的生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王朝 长江中下游 采冶铸 殷墟一期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
14
作者 徐福兴 赵成生 方灯明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长江中下游跨江特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相、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 在长江中下游跨江特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相、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技术和方法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为大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也为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建设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桥梁建设 工程地质 勘察研究
下载PDF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被引量:189
15
作者 施能 朱乾根 吴彬贵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75-583,共9页
定义了一个反映东亚夏季大尺度季风强度的指数,计算了夏季逐月及季的东亚季风指数(1873~1989年)。用近40年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的关系。指出,强夏季风时,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 定义了一个反映东亚夏季大尺度季风强度的指数,计算了夏季逐月及季的东亚季风指数(1873~1989年)。用近40年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的关系。指出,强夏季风时,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则表现在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置上。强夏季风时,雨带偏北。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均与弱季风有关。长江中下游夏季的涝年与弱季风有关,而强夏季风时,长江中下游经常是旱年。最后,研究了强、弱夏季风年时的北半球500hPa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是造成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东亚季风 大尺度天气 气候异常
下载PDF
1885~200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7
16
作者 魏凤英 张京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3-321,共9页
该文分析了 1 885~ 2 0 0 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梅雨较长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 :①梅雨量的大小与梅雨期的长短和出梅日期的早晚为显著的正相关 ;②梅雨的主要周期为 3a、6a和... 该文分析了 1 885~ 2 0 0 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梅雨较长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 :①梅雨量的大小与梅雨期的长短和出梅日期的早晚为显著的正相关 ;②梅雨的主要周期为 3a、6a和 8a ,它们分别与低纬1 0 0hPa高度场、热带系统以及全球陆地温度的变化有关 ;③控制入梅、出梅和梅雨期 6a左右周期的气候因素是相同的 ,而 3a左右的周期可能受到不同气候因素的影响 ;④长江中下游梅雨在近 1 1 6年期间 ,经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 气候变化 统计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变化与若干强迫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6
17
作者 魏凤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首先,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方法对1905-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太阳黑子、地球自转速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涛动等强迫因子序列进行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分离,并分析了它们年代际尺度的位相变化特征。然后,使用30年滑动相关的... 首先,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方法对1905-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太阳黑子、地球自转速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涛动等强迫因子序列进行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分离,并分析了它们年代际尺度的位相变化特征。然后,使用30年滑动相关的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与上述各因子之间的相关随时间的变化。最后,利用旋转因子分析方法,对年代际及年际尺度因子的潜在结构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强迫因子序列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甚至出现相关位相的改变。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的因子潜在结构主要包括以年代际尺度因子和海气年际尺度因子两类。在第一类因子结构中,太阳活动、地球自转速率和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贡献较大,其中太阳黑子的贡献最显著。20世纪40年代以后,年代际尺度因子的作用明显增强。在第二类因子结构中,前期秋季、同期夏季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及前期冬、春季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滑动相关 年代际尺度因子 年际尺度因子 因子潜在结构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环境地质问题及对防洪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龚士良 俞俊英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27,共9页
今年夏季长江继 1954 年后再次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灾, 沿江尤其是中游干流堤防经受了历史上最为严峻的考验, 而日益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是洪灾加剧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现有资料, 对长江中下游的水土流失、江湖淤积、地面沉降等... 今年夏季长江继 1954 年后再次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灾, 沿江尤其是中游干流堤防经受了历史上最为严峻的考验, 而日益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是洪灾加剧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现有资料, 对长江中下游的水土流失、江湖淤积、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作了分析, 并阐述其对防洪工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防洪工程 环境地质问题
下载PDF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强度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啟华 王辉 +2 位作者 姜华 何春 刘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70,共7页
利用SODA资料和ECCO资料计算得到的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强度,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分析了1970-2007年海洋环流强度异常同期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对... 利用SODA资料和ECCO资料计算得到的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强度,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分析了1970-2007年海洋环流强度异常同期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环流强度变化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存在密切的反相关。环流强度异常可以通过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异常进而影响长江中下游降水。海洋环流偏弱时,副高位置偏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气旋性环流异常影响,来自副高西北侧的强西南水汽输送至此,在该地区形成强水汽辐合中心,同时伴随上升运动加强和对流的加强,进一步导致该地区降水偏多;当海洋环流偏强时,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影响,伴随辐散下沉及水汽辐散,导致该地区降水偏少;海洋环流强度异常导致的中纬度海区海表面温度异常,可能是导致副高南北位置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海洋环流强度 长江中下游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安徽省沙溪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岭虹 刘明众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9-81,89,共4页
沙溪铜矿床是典型的板内斑岩型矿床,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境内.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典型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沙溪矿床是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目前发现斑岩型铜矿床中的储量最大的矿床,前人勘探工作表明该矿床外围和深部仍具有较好的... 沙溪铜矿床是典型的板内斑岩型矿床,位于安徽省庐江县境内.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典型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沙溪矿床是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目前发现斑岩型铜矿床中的储量最大的矿床,前人勘探工作表明该矿床外围和深部仍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勘查沙溪矿床的野外地质情况,重新编录了相关钻孔,确定了沙溪矿床的蚀变类型以及矿化分布情况,据此建立矿床的矿化带和蚀变带分布模式.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和流体包裹体测温工作,对沙溪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厘定,确定了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成矿物质的沉淀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沙溪 斑岩型铜矿 流涕包裹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