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香山群时代的商榷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志强 校培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4-59,共6页
分布于宁夏中部的香山群划分为1~4个未命名的亚群,第一亚群中的薄层灰岩所含的三叶虫Holocephalites punctatus Zhou,Olenoides ningxiacus Zhou,Peronopsis ovalis Zhou组合时代为中寒武世,牙形石Furnishina asymmetrica Müller,F... 分布于宁夏中部的香山群划分为1~4个未命名的亚群,第一亚群中的薄层灰岩所含的三叶虫Holocephalites punctatus Zhou,Olenoides ningxiacus Zhou,Peronopsis ovalis Zhou组合时代为中寒武世,牙形石Furnishina asymmetrica Müller,F.furnishi Müller为晚寒武世,指示第一亚群的时代为中—晚寒武世。牙形石Cordylodus proavus Müller和Oistodiform分子在第二亚群的发现表明这个亚群的时代最可能属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然而,整个香山群的精确时代仍不能完全确定,因为它的第三亚群和第四亚群不是化石稀缺就是不含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香山群 中—晚寒武世 早奥陶世
下载PDF
The fossils of Orsten-type preservation from Middle and Upper Cambrian in Hunan, China——Three-dimensionally preserved soft- bodied fossils (Arthropods) 被引量:14
2
作者 DONGXiping PhilipC.JDonoghue +2 位作者 LIUZheng LIUJie PENGF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3期1352-1357,共6页
Exquisitely preserved three-dimensional soft- bodied fossils and typical Orsten-type preservation have been found from the strata of Middle and Late Cambrian in western Hunan, China. A preliminary description is provi... Exquisitely preserved three-dimensional soft- bodied fossils and typical Orsten-type preservation have been found from the strata of Middle and Late Cambrian in western Hunan, China. A preliminary description is provided for Hesslandona sp. (Phosphatocopida, Crustacea, Arthro-poda) and Skara sp. (Skaracarida, Crustaceam, Arthropoda).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Orsten-type preservation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work on these fossils from Hunan are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寒武纪人 人类化石
原文传递
祁连和秦岭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古生物区系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姚建新 许志琴 +2 位作者 杨经绥 纪占胜 武桂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7-354,共8页
我国西北地区由不同地体组成 ,构造运动复杂。由于缺乏充分的古生物学证据 ,古生物区系的识别和归属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各类动物群特征的分析 ,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祁连和秦岭地区相关地层区中 -晚寒武... 我国西北地区由不同地体组成 ,构造运动复杂。由于缺乏充分的古生物学证据 ,古生物区系的识别和归属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各类动物群特征的分析 ,较详细地探讨了我国祁连和秦岭地区相关地层区中 -晚寒武世和奥陶纪动物群的性质及其古生物类型的归属 ,确定了过渡型动物群在祁连和秦岭地区的大体分布范围。同时 ,结合地球动力学和古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分析 ,探讨了导致在祁连和秦岭地区中—晚寒武世和奥陶纪时存在着与华南相似过渡类型动物群的两种可能原因。一种可能是中—晚寒武世和奥陶纪时塔里木板块位于扬子板块西边 ,中朝板块位于扬子板块之北 ,祁连和秦岭可能位于扬子和塔里木板块之间 ,存在与华南及华北动物群交流的基本条件 ,产生了大体相近的动物群。另一种可能是中—晚寒武世和奥陶纪时祁连和秦岭地区存在一些原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地体 ,在这些沿扬子板块北缘分布的地体上发育了与南部边缘相似的生物群或生物类型。中生代之前 ,沿扬子板块主体和北部边缘地体之间的走滑活动 ,可能使扬子板块主体向东移动了几百公里 ,而其边缘那些属于祁连和秦岭的地体向东移动的幅度不大 ,从而造成现今祁连和秦岭地区存在与扬子板块东南部地区大体相似的具过渡性质的生物群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奥陶纪 古生物 构造运动
下载PDF
扬子地块南缘中—晚寒武世浅海多次短暂增氧及其诱因:来自碳酸盐岩铈异常及碳-锶同位素证据
4
作者 柯伟杰 魏广祎 +3 位作者 殷一盛 何天辰 俞志航 凌洪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9-809,共21页
中—晚寒武世(509~485 Ma)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期间发生了多次碳同位素漂移和生物灭绝事件,表明地球表层环境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动。本文以湖南省永顺县王村剖面的清虚洞组、敖溪组和花桥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碳、锶... 中—晚寒武世(509~485 Ma)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期间发生了多次碳同位素漂移和生物灭绝事件,表明地球表层环境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动。本文以湖南省永顺县王村剖面的清虚洞组、敖溪组和花桥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碳、锶同位素地层学对比和稀土Ce异常的分析,揭示出扬子地块南缘在中晚寒武世发生了四次短暂的浅海短暂增氧(CeN/CeN<0.8),分别位于乌溜期(约509~504.5 Ma)、早鼓山期(约505 Ma)、古丈期(约500.5~497 Ma)和早排碧期(约497~496 Ma),其中排碧期早期和乌溜期内发生的增氧可能指示了全球表层海水的广泛增氧,而鼓山期早期和古丈期内发生的增氧可能仅局限于扬子地块南部边缘海。根据最新的生物地层学研究成果,浅海短暂增氧发生的时间与华南地区三叶虫和总体的生物多样性高峰基本对应,指示浅海氧气含量的上升可能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海水δ13C和87Sr/86Sr值的变化趋势指示大陆风化增强向海洋输入大量营养物质,导致表层海洋的初级生产力升高,可能是浅海氧化程度相对升高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异常 碳-锶同位素 浅海增氧 大陆风化 中—晚寒武世
下载PDF
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祁玉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7-301,共5页
湘西中、上寒武统剖面在寒武系全球层型的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三叶虫生物地层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一些重要层段的牙形刺详细研究尚未进行 ,而牙形刺在全球界线层型研究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文内详细介绍了湘西中、晚寒武世... 湘西中、上寒武统剖面在寒武系全球层型的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三叶虫生物地层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一些重要层段的牙形刺详细研究尚未进行 ,而牙形刺在全球界线层型研究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文内详细介绍了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结合《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 )对全球层型的要求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的最新工作进展 ,提出了今后几年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的研究方向及主要任务是建立该地区中、上寒武统候选层型剖面的标准牙形刺序列 ,为我国摘取寒武系内部的“金钉子”并力争用中国的阶填补《国际地层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晚寒武世 全球层型剖面 湖南
原文传递
辽河断陷东部凸起北部乐古2井中晚寒武世和早中奥陶世牙形石地层
6
作者 王仁厚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273,共11页
辽河断陷东部凸起北部一直缺乏完整的早古生代钻探资料,制约了对该区地层、储层、构造以及烃源岩发育等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乐古2井的钻探首次在中、新生代地层之下完整揭露了晚古生代及其下伏的早古生代大套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并在井... 辽河断陷东部凸起北部一直缺乏完整的早古生代钻探资料,制约了对该区地层、储层、构造以及烃源岩发育等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乐古2井的钻探首次在中、新生代地层之下完整揭露了晚古生代及其下伏的早古生代大套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并在井底钻遇新元古界。其中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是潜山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经过系统选样,在其中发现了较为丰富的牙形石化石。通过横向对比,表明这套厚层质纯的碳酸盐岩地层属于中寒武统的张夏组、上寒武统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早奥陶统的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的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这一地层划分对比结论,进一步表明辽东太子河早古生代大套碳酸盐岩地层在辽河断陷东部凸起北部仍然非常发育,累计视厚度达一千余米。由于这套碳酸盐岩地层具有一定的生油和储集性能,对于在东部凸起北部进一步寻找"古生古储"和"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生物地层 早古生代 中晚寒武世 早中奥陶世 辽河断陷 辽宁
原文传递
贵州遵义松林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张祎蕾 谭秀成 +1 位作者 张本健 李庚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4期37-45,共9页
贵州省遵义松林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发育有陆源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薄片鉴定,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贵州遵义松林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的混积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娄山关群混... 贵州省遵义松林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发育有陆源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镜下薄片鉴定,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贵州遵义松林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的混积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娄山关群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碳酸盐岩组分与碎屑岩组分混合形成的混积岩,在宏观上表现为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呈夹层的形式沉积、碳酸盐岩与混积岩交互沉积以及混积岩本身交互沉积形成的混积岩层系;②其混合沉积类型有渐变式混合沉积、突变式混合沉积;③上扬子地区娄山关群为碳酸盐岩台地混合沉积模式,推测其陆源碎屑物质来自康滇古陆,间接证明其处于隆起剥蚀状态;④由渐变式混合沉积和陆源碎屑含量向上呈现两次减少-增加的过程反映两次三级海侵-海退旋回;泥质含量向上减少和颗粒含量的变化可推断沉积环境由混积潮坪向台内滩夹滩间演化;⑤风暴浊积岩与突变式混合沉积的伴生关系说明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是形成混合沉积的重要条件。因此混合沉积的研究对于指示康滇古陆隆升以及岩相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寒武世 娄山关期 混合沉积 黔北松林地区 碳酸盐岩 储集层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中晚寒武世沉积层序中生物丘构造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荣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49-56,共8页
华北古克拉通盆地中晚寒武世沉积层序中发育的生物丘沉积构造的生物组成有隐藻类、钙藻类和非藻类多细胞生物,它们构成了隐藻凝块石生物丘简单类型和复合的五种生物丘类型。生物丘的发生、发展、灭亡过程经历了奠基期、拓殖期、泛殖期... 华北古克拉通盆地中晚寒武世沉积层序中发育的生物丘沉积构造的生物组成有隐藻类、钙藻类和非藻类多细胞生物,它们构成了隐藻凝块石生物丘简单类型和复合的五种生物丘类型。生物丘的发生、发展、灭亡过程经历了奠基期、拓殖期、泛殖期及消亡期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它决定了丘体的大小、生物组成及内部结构及生长周期。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生物丘主要发育于崮山期和长山期,且多分布于三级旋四层序的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内,并呈现规律性分布。生物丘和风暴砾屑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海绿石质凝缩层段的研究揭示华北地台晚寒武世河北秦皇岛、唐山—北京西山—山西大同这一纬度带是一开阔的中陆棚相带。该带以南为一广阔的内陆棚—滨岸带,以北则为一狭窄的外陆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生物丘 华北地台 沉层层序
下载PDF
江南过渡带寒武纪中晚期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孝才 罗雷 +3 位作者 殷延端 徐锦龙 杨梅 洪天求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44-1551,共8页
文章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沉积相分析,对江南过渡带(安徽石台—黟县一带)寒武纪中晚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江南过渡带的寒武纪中晚期地层可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历时约3.1Ma,... 文章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沉积相分析,对江南过渡带(安徽石台—黟县一带)寒武纪中晚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江南过渡带的寒武纪中晚期地层可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历时约3.1Ma,反映该区域在寒武纪中晚期曾出现7次相对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三级层序发育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ighstand systems tract,HST),有时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LST),局部凝缩段(condensed section,CS)难以识别。通过对江南过渡带北西—南东向7条剖面的对比分析发现,该区域当时的古地理呈北西侧高南东侧低之势,海水向南东方向持续退出。北西侧下扬子地层分区为台地,水体较浅,灰质成分含量较高;南东侧江南地层分区为盆地,水体较深,泥质成分含量较高;中间的江南过渡带,主体为斜坡相沉积,局部发育重力流沉积。二级、三级层序的形成与发展可能与江南断裂在同沉积期的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格架 中晚寒武世 江南过渡带
下载PDF
Provincialism of the late Middle through middle Late Cambrian paraconodonts and protoconodonts 被引量:1
10
作者 DONG Xiping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Laboratory of Paleobiology & Stratigraphy,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Quantitative paleoprovincialism is studied, using a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CS) formul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vincialism of the late Middle through middle Late Cambrian paraconodonts and protoconodonts ... Quantitative paleoprovincialism is studied, using a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CS) formul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vincialism of the late Middle through middle Late Cambrian paraconodonts and protoconodonts did exist. The provincialism of Ordovician conodonts can be traced back to late Middle Cambrian. The North China Province and South China Province can be recognized in late Middle Cambrian, whereas the North China Province, South China Province and Balitca Province can be recognized respectively in early Late Cambrian and middle Late Cambrian.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larger units of provincialism, i.e. Faunal Regions existed in the areas mentioned above is discussed.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Midcontinent Faunal Region and the Atlantic Faunal Region had existed in early Late Cambrian and middle Late Cambrian. The North China Province was the secondary unit of provincialism in the Midcontinent Faunal Region, while the Baltica Province was that in the Atlantic Faunal Region. The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conodonts and protoconodonts provincialism late middle cambrian THROUGH middle late cambri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