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任天举 蒋志成 +4 位作者 王培华 李经勇 张晓春 鲁远源 刘贤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3-617,共5页
为探明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关系,给强再生力品种(组合)的选择提供依据,选用229个杂交组合,经3次试验,再生力与头季稻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1)能体现碳水化合物遗留量的成熟期单茎茎鞘干重,对再生力的直接效应最大或... 为探明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关系,给强再生力品种(组合)的选择提供依据,选用229个杂交组合,经3次试验,再生力与头季稻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1)能体现碳水化合物遗留量的成熟期单茎茎鞘干重,对再生力的直接效应最大或接近最大,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其回归方程具较好的预测功能,故可将茎鞘干重作为衡量杂交中稻组合再生力的重要指标;(2)对群体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穴有效穗数,与再生力的简单负相关均不显著,偏相关却均极显著,直接效应亦较大,显示其是影响再生力的重要性状;(3)与再生力呈负相关的株高、剑叶长度、穗着粒数、穗实粒重、成熟期以及呈正相关的分蘖力,3次试验的效应均不一致,说明它们对再生力的影响不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有效穗数
下载PDF
多效唑对杂交中稻不同密肥群体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富贤 蒋鹏 +5 位作者 周兴兵 刘茂 张林 熊洪 朱永川 郭晓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8-1096,共9页
为探究高产稻田中防止倒伏发生的早期诊断技术,2015-2016年,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中稻高产新品种蓉18优1015为试验材料,设计3因素完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密肥群体下喷施多效唑对稻谷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 为探究高产稻田中防止倒伏发生的早期诊断技术,2015-2016年,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中稻高产新品种蓉18优1015为试验材料,设计3因素完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密肥群体下喷施多效唑对稻谷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植株抗倒力下降,以施氮量150 kg·hm-2和移栽密度18.75万穴·hm-2的产量较高。不同密肥群体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和植株抗倒伏性有显著影响,施用多效唑后植株抗倒力增强,但产量因穗粒数下降而减少。不同密肥处理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影响各异。于水稻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使植株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折断弯矩则明显提高,穗粒数平均减少5.24~7.87粒。多效唑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施氮量下因穗粒数减少而减产;中施氮量下产量差异不显著;高施氮量下植株未倒伏、籽粒灌浆结实正常,因结实率和千粒重高而增产。综上所述,肥力水平和施氮量高的稻田于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控制后期倒伏。本研究为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杂交中稻 密肥运筹 产量 抗倒伏性
下载PDF
西南稻区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2-894,共13页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化特性、施氮量对植株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地点间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磷钾的吸收量、收获指...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化特性、施氮量对植株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地点间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磷钾的吸收量、收获指数和每生产1000kg稻谷的氮、磷、钾需要量(RAGPPG)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施肥处理对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的吸收量、收获指数和RAGPPG中的氮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RAGPPG中的磷、钾影响不显著。氮、磷、钾收获指数间和RAGPPG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AGPPG和收获指数均与稻谷产量水平没有相关性。经逐步回归分析,RAGPPG和氮、磷、钾收获指数均分别与试验点所处地理位置、施肥水平及土化特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5972~0.8404和0.7637~0.8804。可作为制定各地水稻高产高效相应的氮、磷、钾施肥量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地理位置 土化特性 施氮量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5 位作者 张林 蒋鹏 刘茂 朱永川 郭晓艺 熊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1-613,共13页
为了探明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2015年和2016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II优602和旌优127为材料,在5个播种期和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 为了探明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2015年和2016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II优602和旌优127为材料,在5个播种期和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平均全生育期从148.13 d逐渐缩短到123.25 d,缩短了14.77%;气象因子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主要在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受其影响较小。年度间、栽培方式间、品种间稻谷产量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播种期推迟,稻谷产量呈下降趋势,从3月5日的8507.76 kg hm^(-2)下降到5月24日的6251.01 kg hm^(-2),降低了26.53%。播种–移栽、移栽–拔节、营养生长的日数和全生育期日数分别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的表现不一致:优质稻旌优1272015年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齐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2016年的穗粒数、产量分别与播种—移栽日最高气温、移栽—拔节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高产品种II优602,2015年的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016年的穗粒数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日最高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生产上一季中稻模式的最佳播种期在3月5日至3月25日,而中稻-再生稻模式则在3月5日至3月25日期间尽可能早播,以利于提高再生稻安全齐穗保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气象因子 杂交中稻 产量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组合类型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6 位作者 朱永川 郑家奎 曾循明 万绪奎 唐荣华 杨大金 周远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3-497,共5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稻谷产量差数与组合的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着粒数大...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稻谷产量差数与组合的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着粒数大幅度提高,总颖花量增加,最终比传统栽培增产;与此相反,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因分蘖力较弱,有效穗较传统栽培明显下降,结实率也大幅度下降,尽管着粒数增加较多但仍减产。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0粒的中小穗型组合可作为强化栽培参考的品种指标。强化栽培的增产作用与土壤肥力有关,在上、中等肥力下,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下等肥力田两种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品种类型 强化栽培
下载PDF
杂交中稻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SPAD值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万先齐 刘茂 王贵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9-454,共6页
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为材料,通过不同基、蘖肥施氮量以塑造施粒肥当时植株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粒肥施用量处理,探明了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粒肥施用效果与稻齐穗期植株营养水平关系密切,齐穗期剑叶SPAD... 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为材料,通过不同基、蘖肥施氮量以塑造施粒肥当时植株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粒肥施用量处理,探明了粒肥高效施用量与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粒肥施用效果与稻齐穗期植株营养水平关系密切,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决定粒肥高效施用量。建立了根据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粒肥的高效施氮量(y,kg hm-2)的回归方程,y=-30.7980x+1340.9,R2=0.9114,并指出当齐穗期剑叶的SPAD值高于43.5时,植株营养充足,不需施粒肥,此为临界的苗情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粒肥 高效施用量 SPAD值
下载PDF
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1 位作者 朱永川 王贵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833-837,共5页
以杂交中稻组合II优602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塑造施促芽肥当时植株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明了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分别与... 以杂交中稻组合II优602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塑造施促芽肥当时植株营养状况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明了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分别与头季稻齐穗期剑叶的SPAD值、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预测出了在头季稻齐穗期剑叶不同的SPAD值、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下,再生稻促芽肥的高效施用量;当头季稻齐穗期剑叶的SPAD值高于47.39,单位颖花绿叶鲜重占有量高于27.53mg.粒-1,单位颖花绿叶干重占有量高于1.05 mg.粒-1时,均可分别作为不施促芽肥的苗情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促芽肥 高效施用量 库源结构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品种适应性的综合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12
8
作者 武茹 王姣梅 +2 位作者 夏胜明 凌霄霞 谢国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7,共9页
2018年,结合大田和盆栽试验比较了9个供试杂交中稻品种的平均生育期、平均产量、平均光能生产效率、平均积温生产效率、温室气体(CH4、N2O)累积排放、开花期耐热性和再生力,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供试品种对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变暖... 2018年,结合大田和盆栽试验比较了9个供试杂交中稻品种的平均生育期、平均产量、平均光能生产效率、平均积温生产效率、温室气体(CH4、N2O)累积排放、开花期耐热性和再生力,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供试品种对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变暖和作再生稻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大小,从9个杂交水稻品种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种C两优华占、两优6326、荃优华占和隆两优3188;其中,隆两优3188的产量较高,耐热性强,生育期为140 d,作再生稻种植时要适时早播;两优6326、C两优华占和荃优华占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再生稻种植;筛选出的4个杂交中稻作再生稻大面积种植可以减缓水稻生产对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杂交中稻 再生力 温室气体 耐热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杂交中稻开花期高温对结实率影响及其与组合间库源结构和开花习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4 位作者 熊洪 朱永川 刘茂 蒋鹏 郭晓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6-955,共10页
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 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实率和耐高温指数均较高的组合10个,即绵香优576、蓉稻优415、香绿优727、绵优5240、川谷优202、川优6203、冈优169、内香优5828、川谷优7329、江优126。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开花当时植株光合物质的供给水平有关,有效穗数越少的组合的穗粒数和粒叶比越高,即单位颖花的光合源占有量越少,以致开花期耐高温指数与粒叶比呈显著负相关;9:30—11:00时段开花比例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选用穗数型、花时早而集中的杂交组合和提高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是增强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重要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开花期 耐高温指数 库源结构 开花习性
下载PDF
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明星 张林 +7 位作者 范青华 熊洪 周兴兵 朱永川 蒋鹏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中国稻米》 2014年第4期48-50,共3页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前氮后移与重底早追两种施氮方式下,研究了前氮后移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有助于提高杂交中稻组合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且高于重底早追施氮方式,但各杂交组合间表现各异。其中,内5优...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前氮后移与重底早追两种施氮方式下,研究了前氮后移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有助于提高杂交中稻组合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且高于重底早追施氮方式,但各杂交组合间表现各异。其中,内5优306、蓉18优447、德香4103、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这5个组合前氮后移处理头季稻比重底早追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乐优198、宜香优800、蓉优1808、冈比优99、冈优725、德香4103、炳优900、F优498、内5优317这9个组合的再生稻产量前氮后移处理比重底早追处理高。综合考虑头季稻产量和再生力,两季总产较高的组合为宜香优800、内5优317和蓉18优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前氮后移 头季稻 再生稻 产量
下载PDF
稻田养鱼模式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兴兵 刘茂 +6 位作者 张力 蒋鹏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熊洪 徐富贤 《中国稻米》 2020年第1期80-83,共4页
以大穗型杂交中稻蓉18优1015和多穗型杂交中稻内6优103为材料,于2018年在四川泸县开展试验,研究稻鱼共生模式下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1,减氮66.6%;N2,减氮33.3%;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对杂交中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 以大穗型杂交中稻蓉18优1015和多穗型杂交中稻内6优103为材料,于2018年在四川泸县开展试验,研究稻鱼共生模式下不同施氮量(N0,不施氮;N1,减氮66.6%;N2,减氮33.3%;CK,常规施氮,施氮量135 kg/hm^2)对杂交中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收获指数、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N2处理最高,较CK增加2.8%;多穗型杂交中稻产量以CK最高,较N2、N1处理分别增加5.3%、20.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有效穗数、干物质量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结实率、收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大穗型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2、N1处理较CK分别增加63.2%、45.6%,多穗型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N2处理较CK增加了27.4%;随施氮量的增加,杂交中稻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与CK相比,N2、N1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74.6%和48.2%。可见,在稻田养鱼模式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杂交中稻的适宜减氮量为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模式 施氮量 杂交中稻 产量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栽秧密度与方式互作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富贤 范青华 +10 位作者 陈应平 陈昌荣 陈定素 曾静成 陈祖君 张林 刘茂 周兴兵 郭晓艺 熊洪 朱永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9-635,共7页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生稻产量及两季总产均以中等密度(15.16万穴/hm2)的等行距栽培为佳。等行距增产的原因在于,等行距的秧苗分布较均匀,致使穴间光照分布合理、促进了秧苗个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栽培密度 栽培方式
下载PDF
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3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3,99,共8页
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时期与剪穗、剪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组合间的再生力存在显著差异;施促芽肥无论早施还是迟施都会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而且早施... 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时期与剪穗、剪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组合间的再生力存在显著差异;施促芽肥无论早施还是迟施都会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而且早施比迟施的增产效果好,每穗着粒数越高的组合增产效果越好。其原因在于,头季稻杂交组合间每穗着粒数与齐穗期的叶粒比和茎粒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致头季稻每穗着粒数越多,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齐穗后15d再生芽的死亡也越多,施促芽肥补充营养的时期就应更早。每穗着粒数超过163粒的中、大穗型组合,促芽肥以头季稻齐穗期施用为佳;每穗着粒数少于163粒的小穗型组合,头季稻齐穗期至齐穗后15d均可以施促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源库结构 再生力 促芽肥 施用时期
原文传递
杂交中稻在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下米质变异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4,共7页
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Ⅱ优7号和高产优质新组合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解析了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环境条件(生态条件和土壤基础肥力)次之,施氮的... 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Ⅱ优7号和高产优质新组合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解析了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重要因素,环境条件(生态条件和土壤基础肥力)次之,施氮的作用最小。基因型与地点的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基因型与施氮水平的互作仅显著影响胶稠度,地点与施肥水平的互作仅显著影响整精米率。Ⅱ优7号在高海拔、低经度、土壤高有效钾和高有效氮条件下,渝香优203在高海拔、土壤高有效氮、低有机质和低全磷条件下,米质较好。并分别建立了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稻米的直链淀粉、胶稠度、整精米率、垩白度、长宽比与地理位置、土壤基础肥力及施氮水平关系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品质变异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两熟制杂交中稻超稀旱育秧迟栽产量及节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玉嵩 张根 陶诗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96,118,共4页
为了探索川西北丘陵区两熟制杂交中稻的抗旱节水栽培途径,以2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超稀旱育秧分期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状况和节水效应。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水稻同一品种的见穗期、完全齐穗和抽穗持续的... 为了探索川西北丘陵区两熟制杂交中稻的抗旱节水栽培途径,以2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超稀旱育秧分期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状况和节水效应。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水稻同一品种的见穗期、完全齐穗和抽穗持续的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成熟期的影响很小;在采用旱稀育壮秧和良好管理条件下,适度范围内的推迟移栽,杂交稻仍然能保持正常的本田分蘖能力,保持良好的穗粒结构,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推迟水稻的移栽期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本田前期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取得明显的节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稀旱育秧 产量 节水效应
下载PDF
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与组合间源库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1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688-694,共7页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为研究杂交中稻组合间再生稻高产对促芽肥需求量的差异性。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量与剪穗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头季稻齐穗期组合间着粒数与单茎的叶重、茎鞘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粒比和茎粒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着粒数越多的组合,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高产需要施用的促芽肥量更高。但当头季稻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过多或过少时施促芽肥对再生稻都没有显著增产作用。着粒数130~16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150kg尿素为宜;着粒数170~200粒的组合,以每公顷施促芽肥300kg尿素为佳;着粒数210—2.50粒的组合,每公顷施尿素应高于300kg,但其具体施用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需求量与头季稻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源库结构 再生力 促芽肥
下载PDF
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5 位作者 万绪奎 朱永川 熊洪 郭晓艺 周兴兵 刘茂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4,共7页
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组合间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施氮处理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 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组合间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施氮处理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产正常施氮水平条件下,杂交中稻氮肥高效利用率组合要求最高苗数(x1)多,株高(x6)较高,倒3叶(x13)较窄,生物产量(x18)和结实率(x21)较高,上述性状与氮肥农学利用率(y)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5.8901+0.335 9x1+0.449 2x6-15.859 5x13+0.199 9x18+0.345 4x21,决定系数为89.53%。因此,这些性状可作为杂交后代及组合鉴定时田间选择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氮肥农学利用率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杂交中稻成穗率的限制因素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周兴兵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7,共5页
以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及三角形施氮方式处理,研究了影响杂交中稻成穗率的限制因素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结果表明,最高苗期前后是影响水稻成穗率的环境敏感期,光照是该期影响成穗率的主导因素,增施氮肥对提高成穗率... 以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及三角形施氮方式处理,研究了影响杂交中稻成穗率的限制因素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结果表明,最高苗期前后是影响水稻成穗率的环境敏感期,光照是该期影响成穗率的主导因素,增施氮肥对提高成穗率的作用不如改善光照条件的大,而且只有在群体基部光照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才会起到明显作用。采取"三角形栽培改善最高苗期的群体基部光照条件和N-n-2期施上林氮肥"的栽培途径,具有显著降低苗峰、壮苗以及提高成穗率和着粒数的作用而增产,但其增产程度与稻田土壤肥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成穗率 限制因素 栽培途径
下载PDF
川南冬水田杂交中稻品种与气候互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5 位作者 刘茂 蒋鹏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熊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7-1148,共12页
为了改善大面积生产的水稻稻米品质,2015年和2016年以杂交中稻优质稻品种‘旌优127’、高产品种‘Ⅱ优602’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并设置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了杂交中稻品种、气候及栽培方式互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改善大面积生产的水稻稻米品质,2015年和2016年以杂交中稻优质稻品种‘旌优127’、高产品种‘Ⅱ优602’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并设置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了杂交中稻品种、气候及栽培方式互作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整精米率、长宽比呈升高趋势,垩白度、胶稠度呈下降趋势,垩白粒率则呈"V"字型变化;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两个栽培方式间稻米品质差异不显著,栽培方式与年度、品种、播种期对稻米品质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长宽比同时受年度、播种期和品种的互作效应显著,胶稠度在年度和品种间互作效应显著,直链淀粉含量在播种期和品种间互作效应显著。对稻米品质影响程度的降序排列是品种、气候、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的气象条件为:播种—移栽相对湿度小、日平均气温高,移栽—拔节期日平均气温低、日照时数少,拔节—齐穗期日最高气温低、日最低气温高、日均相对湿度低,齐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少。水稻抽穗前的气象因子通过改变穗粒结构而间接影响米质,抽穗后温度升高引起籽粒灌浆速度加快致稻米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品种 气象因子 栽培方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西南稻区杂交中稻产量的地域差异及其高效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刘茂 周兴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为了提高西南稻区水稻施氮效率,2009年以杂交中稻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试验点的地理位置、土壤养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穗粒结构及氮高效施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品种间... 为了提高西南稻区水稻施氮效率,2009年以杂交中稻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试验点的地理位置、土壤养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穗粒结构及氮高效施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品种间的最高苗数和有效穗差异不显著外,产量及其穗粒结构在品种间、试验地点间及施氮水平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增加有效穗和提高结实率是西南地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攻目标,而实现的途径是增施有机肥和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经逐步回归分析,杂交中稻的氮高效施用量与试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壤养分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决定系数为0.9995~0.9999,可作为制定各地水稻高产高效氮肥施用量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地理位置 土壤养分 高效施氮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