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述伟 孔祥峰 +5 位作者 姜源庆 吕婧 吴宁 张婧 马然 邹妍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生生物环境监测技术作为有效的水质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手段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水环境中生物监测的方法及特点,对近年来生物监测技术的... 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生生物环境监测技术作为有效的水质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手段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水环境中生物监测的方法及特点,对近年来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生物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生物监测 发光细菌法
下载PDF
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建伟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2-445,共4页
根据文献调查,选择了微生物脱氢酶活性(TTC)、微生物毒性Microtox(MTX)、微生物呼吸率(BOD)、以及微生物降解动力学(DKT)等四种方法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其表征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的灵敏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MTX... 根据文献调查,选择了微生物脱氢酶活性(TTC)、微生物毒性Microtox(MTX)、微生物呼吸率(BOD)、以及微生物降解动力学(DKT)等四种方法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其表征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的灵敏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MTX方法能够最好地反映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而且操作简单、费时极少,数据的解释也最为方便。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评价自然水体的毒性以及污染物生物降解所受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微生物 microtox 脱氢酶
下载PDF
3D打印气体扩散电极产H2O2及其对焦化废水的处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邱珊 高伟杰 +3 位作者 邓凤霞 朱英实 马放 杨基先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75-4084,共10页
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出一种高效产H_2O_2的3D打印气体扩散电极(3D-GDE)并将其应用于电芬顿体系对实际焦化废水降解研究.结果表明3D-GDE阴极H_2O_2产量高达16.1mgH_2O_2/cm2,而相同条件下传统气体扩散电极仅为7.16mgH_2O_2/cm2.通过考察... 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出一种高效产H_2O_2的3D打印气体扩散电极(3D-GDE)并将其应用于电芬顿体系对实际焦化废水降解研究.结果表明3D-GDE阴极H_2O_2产量高达16.1mgH_2O_2/cm2,而相同条件下传统气体扩散电极仅为7.16mgH_2O_2/cm2.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阴极产H_2O_2影响可知:酸性条件更有利于产H_2O_2;电流从200mA提高到250mA,其H_2O_2产量从250mg/L提高到450mg/L,但是继续提高电流时(250~300m A),H_2O_2并没有明显增加.将3D-GDE电极应用于电芬顿对实际焦化废水处理,在最适宜条件下,可以实现对焦化废水有效矿化(4h电解后高达80%),其降解过程中三维荧光指纹分析也直接证明了该体系的高效性.Microtox毒性实验表明,3D-GDE电芬顿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焦化废水体系的毒性,其最低能耗为0.9kW·h/g T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气体扩散电极 电芬顿 苯酚 焦化废水 microtox
下载PDF
氯代苯酚类化合物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文国 王丹 +2 位作者 朱丽 赵毅 杨桔材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应用BLYP方法计算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对氯代苯酚类化合物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 SAR)研究,并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相关方程,经过残差分析,证明线性方程统计意义很好.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随分子氯取代基数增多而... 应用BLYP方法计算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对氯代苯酚类化合物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 SAR)研究,并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相关方程,经过残差分析,证明线性方程统计意义很好.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随分子氯取代基数增多而增强,随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级的增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氯代苯酚类化合物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氯酚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顾云兰 费正皓 张玉莹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7,共5页
本文对20种氯酚化合物进行DFT-B3LYP/6-311G**水平全优化计算,据所得量子化学参数构建其对发光细菌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后,所建立的QSAR模型的相关系数R及去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62和... 本文对20种氯酚化合物进行DFT-B3LYP/6-311G**水平全优化计算,据所得量子化学参数构建其对发光细菌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后,所建立的QSAR模型的相关系数R及去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62和0.876;用预测集样本进行了外部预测,所得外部预测集交互检验Q2ext为0.961,表明所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分子的体积愈大,化合物毒性愈强;最负非氢原子净电荷愈负,毒性愈强。对模型应用域(AD)进行了表征,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应用于应用域内氯酚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的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酚 发光细菌 密度泛函方法 定量构效关系 应用域
下载PDF
香港河流及近海表层沉积物和孔隙水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涛 陶澍 +2 位作者 贾振邦 林健枝 王保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采集并测定了香港重点监测河流河口及近海处的表层沉积物、孔隙水样品的理化特征及生物毒性 ;对比了沉积物与孔隙水、孔隙水与上覆水、经过不同处理的孔隙水以及加入重金属前后沉积物与孔隙水的毒性 ,并进行了浸提实验及其毒性测定 .研... 采集并测定了香港重点监测河流河口及近海处的表层沉积物、孔隙水样品的理化特征及生物毒性 ;对比了沉积物与孔隙水、孔隙水与上覆水、经过不同处理的孔隙水以及加入重金属前后沉积物与孔隙水的毒性 ,并进行了浸提实验及其毒性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 ,当重金属的含量很低时 ,沉积物孔隙水中硫化物和非离子氨可能是引起孔隙水毒性的最主要因素 ;在SEM AVS小于 1的情况下 ,沉积物的毒性与SEM AVS的值无关 ,其毒性取决于沉积物中AVS及其他有机物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沉积物 microtox 孔隙水 毒性 河流 近海 水质监测
下载PDF
应用拓扑指数研究氯代苯酚化合物结构与活(毒)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享春 余训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31-33,i003,共4页
根据分子中原子的结构特征和键的连接性,提出了新的结构信息指数和取代基染色指数计算方法,并利用所计算的指数,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最佳变量子集算法对变量进行压缩,进行了20个氯代苯酚与水生动物发光菌毒性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氯... 根据分子中原子的结构特征和键的连接性,提出了新的结构信息指数和取代基染色指数计算方法,并利用所计算的指数,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最佳变量子集算法对变量进行压缩,进行了20个氯代苯酚与水生动物发光菌毒性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氯代苯酚化合物对水生动物发光菌的毒性作用与其分子的体积、取代基的位置和多少有关,苯环上的氯原子越多对水生动物发光菌的毒性也就越大;新方法计算结果与前人其他方法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相比,偏差非常小,说明新方法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苯酚 结构信息指数 取代基染色指数 生物活(毒)性 发光菌
下载PDF
Microtox生物毒性测试技术在钻井液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红卫 刘晓栋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101,共4页
介绍了Microtox生物毒性测试技术的测试仪器、原理和测试方法。以费希尔狐菌作为受试菌种,测试了部分水基钻井液处理剂和钻井液体系的EC50值,并基于Microtox生物毒性测试技术,提出一种钻井液生物毒性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淀... 介绍了Microtox生物毒性测试技术的测试仪器、原理和测试方法。以费希尔狐菌作为受试菌种,测试了部分水基钻井液处理剂和钻井液体系的EC50值,并基于Microtox生物毒性测试技术,提出一种钻井液生物毒性现场快速监测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淀粉、XC、多元醇及天然高分子类钻井液无毒,磺化酚醛树脂、褐煤、沥青、铁铬盐及三磺钻井液生物毒性EC50值远低于国家标准值30 000 mg/L,AMPS类多元共聚物及高温合成聚合物钻井液无毒。Microtox生物毒性测试技术为海洋钻井液排放提供了2种毒性检测手段,分别为定性判别和定量测试,同时为环保型钻井液研发提供了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生物毒性 发光细菌法 排放 现场监测
下载PDF
EDTA提高Microtox检测有机化合物毒性灵敏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郝春慧 石长华 +2 位作者 郭寅生 刘红艳 黄正 《检验检疫学刊》 2011年第5期42-45,48,共5页
[目的]改善明亮发光杆菌细胞通透性、提高Microtox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毒性检测的灵敏度。[方法]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处理明亮发光杆菌,用疏水荧光探针N-苯基-1-萘胺(NPN)检测明亮发光杆菌通透性的改变,应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检测... [目的]改善明亮发光杆菌细胞通透性、提高Microtox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毒性检测的灵敏度。[方法]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处理明亮发光杆菌,用疏水荧光探针N-苯基-1-萘胺(NPN)检测明亮发光杆菌通透性的改变,应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检测技术(Microtox)检测有机化合物在通透性改变前后的50%发光抑制浓度(EC50)。[结果]加入EDTA后菌体对NPN的吸收系数明显增加,40mM的ED-TA可使明亮发光杆菌对NPN的吸收系数增加47.7%。未经EDTA处理时,1,10-二氮杂菲、1,4-对位苯醌、双酚A、4-异丙基苯酚经Microtox检测的EC50值分别为181.2、0.071、37.6、0.79mg/L,处理后分别降为115.1、0.054、26.24、0.603mg/L。[结论]EDTA可以提高明亮发光杆菌对有机化合物的通透性,使Microtox检测生物毒性的灵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通透性 microtox EC50
下载PDF
细菌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锦泉 殷斌志 +1 位作者 陆定中 蔡宏道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5-59,共5页
介绍了一些利用细菌作为指示生物监测化学物质毒性的方法,诸如:细菌生化毒理学方法,细菌生长、呼吸抑制实验,细胞发光微毒测定,微热测量以及致突变物检测技术等。
关键词 生化毒性检测 细菌 化学物质 环境
下载PDF
发光菌法检测雨源型河道水及工业废水的生物毒性
11
作者 刘芸 易皓 +2 位作者 丘锦荣 陈思莉 张政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116,119,共5页
采用Microtox Model 500综合毒性检测仪对广东某工业区下游雨源型河道丰水期、枯水期20个样品及流域内典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前后10个样品的急性毒性效应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样品产生了明显急性毒性效应,其余26个样... 采用Microtox Model 500综合毒性检测仪对广东某工业区下游雨源型河道丰水期、枯水期20个样品及流域内典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前后10个样品的急性毒性效应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样品产生了明显急性毒性效应,其余26个样品无毒;河道干流及支流丰水期、枯水期20个水体样品均未表现出明显光抑制效应,枯水期10个样品光抑制率整体较丰水期10个样品高;部分工业及生活废水具高毒性效应,但经工艺处理后出水光抑制率显著低于处理前废水,表明处理工艺对具有发光菌光抑制率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菌 microtox Model 500 光抑制 生物毒性
原文传递
氯苯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旋 蔡楚云 李华祥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64-66,共3页
应用CNDO/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12个氯苯类化合物(包括苯分子)的电子结构,并结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氯苯类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其对花鳉鱼(Guppy)和发光细菌(MicrotoX)半致死量负对数(DLC50、EC50)之间的定量关系,分别获得... 应用CNDO/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12个氯苯类化合物(包括苯分子)的电子结构,并结合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氯苯类化合物电子结构与其对花鳉鱼(Guppy)和发光细菌(MicrotoX)半致死量负对数(DLC50、EC50)之间的定量关系,分别获得氯苯化合物最低空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能量差(DELH)与DLC50和EC50之间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和0.937)。结果表明:DELH值越小,即化合物接受电子的能力越强,则氯苯化合物对Guppy和Microtox的毒性就越大,据此可预测氯苯化合物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类化合物 水生生物 毒性
全文增补中
氯代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13
作者 黄鸿新 卢忠 罗一帆 《西江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69-72,共4页
应用CNDO/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20个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并运用计算机自编程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对发光细菌(Microtox)半致死量负对数-logEC50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了苯环上各个碳... 应用CNDO/2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20个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并运用计算机自编程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对发光细菌(Microtox)半致死量负对数-logEC50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了苯环上各个碳原子的π电荷之和(∑QPR)与-logEC50之间的回归方程:-logEC50=-1.017+0.260∑QPR,结果表明:∑QPR越大,则氯代酚类化合物对Microtox的毒性越大,据此可通过测量化合物的∑QPR来预测氯代酚类化合物对Microtox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 构效关系 CNDO/2方法 氯代酚类化合物 发光细菌 QSAR 水生物 水污染 电子结构
下载PDF
基于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的中药综合毒性快速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军宁 鄢良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37-140,144,共5页
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是以一种非致病的明亮发光杆菌作指示生物,以其发光强度的变化为指标,测定环境中有害有毒物质的生物毒性的一种方法,现已成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生物毒性检测手段。本文综述了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的研究现状,并... 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是以一种非致病的明亮发光杆菌作指示生物,以其发光强度的变化为指标,测定环境中有害有毒物质的生物毒性的一种方法,现已成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生物毒性检测手段。本文综述了Microtox技术(微毒测试)的研究现状,并就该技术在中药毒性评价应用的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关键问题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建立一种新的中药毒性快速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风险分级评定的的综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microtox技术 发光细菌 毒性 生物评价
下载PDF
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与给水水质预警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俊强 魏建军 +1 位作者 张杨 王玉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79-80,共2页
介绍了供水系统中应急毒性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给水水质预警中的重要性,重点说明了Microtox急检测系统的原理、应用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 应急毒性检测 给水安全 microtox检测技术
下载PDF
Microtox技术检测多环芳烃生物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金丽 袁建军 +1 位作者 郑天凌 席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8-71,共4页
利用Microtox技术检测 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生物毒性结果表明 ,二甲亚砜配制的测试液中萘、菲及荧蒽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 ,且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同浓度下毒性菲 >萘 ;测试液中当萘浓度小于其溶解度时即产生 10 0 %的抑光... 利用Microtox技术检测 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生物毒性结果表明 ,二甲亚砜配制的测试液中萘、菲及荧蒽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 ,且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同浓度下毒性菲 >萘 ;测试液中当萘浓度小于其溶解度时即产生 10 0 %的抑光率 ,萘EC50 为 4 .32mg/L ,而菲及荧蒽浓度近其溶解度时所产生的最大抑光率分别为 <5 0 %和15 %左右 ;芘及蒽最大浓度时则对发光细菌无生物毒性显示。表明Microtox技术可有效检测低环化合物萘的生物毒性 ,但对高环化合物 (≥ 3环 )的检测因受其低水溶性的限制而灵敏度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性 多环芳烃化合物 发光细菌 荧蒽 烃污染 浓度 溶解度 利用 技术检测 配制
下载PDF
苍耳子微毒测试(Microtox)与小鼠急性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孝容 华桦 +3 位作者 鄢良春 刘云华 夏见英 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运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基于Microtox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技术对比研究苍耳子水提取物的毒性,探索Microtox技术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苍耳子水提取物分别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得出相应的半数致死量(LD50);应用Mi... 目的:运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基于Microtox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评价技术对比研究苍耳子水提取物的毒性,探索Microtox技术用于中药毒性快速评价的可行性。方法:苍耳子水提取物分别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得出相应的半数致死量(LD50);应用Microtox技术进行生物综合毒性评价,得出相应发光细菌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两种毒性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苍耳子(生品)水提取物、苍耳子(炒黄)水提取物、苍耳子(炒焦)水提取物小鼠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生药223.98g/kg,311.86 g/kg,206.83 g/kg,即基于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毒性相对大小为:炒焦水提取物>生品水提取物>炒黄水提取物;苍耳子(生品)水提取物、苍耳子(炒黄)水提取物、苍耳子(炒焦)水提取物的发光细菌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生药0.0446g/ml,0.0588g/ml,0.0319g/ml,即基于Microtox技术的综合毒性相对大小为:炒焦水提取物>生品水提取物>炒黄水提取物。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毒性检测方法评价结果总体趋势具有一致性。结论:苍耳子水提取物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基于Microtox技术的生物综合毒性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一致性,将Microtox技术用于苍耳子提取物毒性的快速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两种毒性评价方法的相关程度还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水提取物 微毒测试 急性毒性
原文传递
应用Microtox技术检测鱼腥草注射液综合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郑晓秋 鄢良春 +2 位作者 赵军宁 梅超南 华桦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95,共4页
目的:探索将Microtox技术应用于鱼腥草注射液综合毒性检测。方法:以费氏弧茵作为测试茵种,通过方法学考察确定最优检测体系以及方法可靠性,在最优检测体系下,对3批鱼腥草注射液成品,3批鱼腥草注射液半成品以及2批鱼腥草注射液溶... 目的:探索将Microtox技术应用于鱼腥草注射液综合毒性检测。方法:以费氏弧茵作为测试茵种,通过方法学考察确定最优检测体系以及方法可靠性,在最优检测体系下,对3批鱼腥草注射液成品,3批鱼腥草注射液半成品以及2批鱼腥草注射液溶媒进行生物综合毒性检测。结果:最优检测时间为15min,最优pH值是5.0~9.0,且15rain发光强度以500—1000为宜;重复性试验和中间精密度试验的相对偏差均〈15%;成品的EC50值分别为51.62%,48.26%,41.69%,半成品的EC50值分别为57.64%,54.26%,57.04%,显示半成品的生物综合毒性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成品的生物综合毒性;溶媒100%浓度(同注射液中溶媒浓度,即2.5‰的吐温80溶液)的抑制率分别为12.29%和7.97%,显示生物毒性均较小,几乎可认为无毒。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对费氏弧茵的毒性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故应用Microtox技术检测鱼腥草注射液综合毒性并用于控制其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x技术 发光细菌 鱼腥草注射液 综合毒性
原文传递
利用发光菌评价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金丽 郑天凌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4-299,共6页
利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对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及其部分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二甲亚砜配制的测试液中,萘、菲及荧蒽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且相同浓度下毒性菲>萘;测试液中当萘浓度小于其溶解度时... 利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对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及其部分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二甲亚砜配制的测试液中,萘、菲及荧蒽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且相同浓度下毒性菲>萘;测试液中当萘浓度小于其溶解度时即产生100%的抑光率,而菲及荧蒽浓度接近其溶解度时分别仅产生低于50%和15%左右的抑光率;芘及蒽在最大浓度时则对发光细菌无生物毒性显示;降解产物水杨酸、儿茶酚及邻苯二甲酸均对发光细菌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但毒性均远小于母体化合物萘和菲,且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对菲解毒效果优于水杨酸代谢途径.说明多环芳烃化合物生物毒性的检测与其水溶性的大小密切相关,利用二甲亚砜获取多环芳烃污染提取液的生物毒性主要与低分子量多环芳烃萘及菲有关;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后期解毒效果明显,但降解后期产物对发光细菌仍具有一定毒性,且细菌不同的代谢途径中多环芳烃毒性降低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性 多环芳烃 微生物降解 发光细菌毒性检测技术
下载PDF
基于Microtox技术快速检测苍耳子药材及其饮片、成方制剂毒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夏见英 华桦 +4 位作者 鄢良春 易进海 刘云华 李孝容 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苍耳子及其饮片、代表性成方制剂(鼻渊舒口服液)毒性效应变化规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苍耳子药材、饮片、成方制剂中苍术苷类毒性成分含量;应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in vivo)和Microtox微毒测试技术(in vitro),得...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苍耳子及其饮片、代表性成方制剂(鼻渊舒口服液)毒性效应变化规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苍耳子药材、饮片、成方制剂中苍术苷类毒性成分含量;应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in vivo)和Microtox微毒测试技术(in vitro),得出其相应的毒性参数及发光细菌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1.苍耳子药材、饮片、成方制剂毒性成分含量(苍术苷类)分别为:0.722、1.165、0.147mg/g。2.苍耳子药材、饮片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367.8g/kg,182.3g/kg;成方制剂最大给药量17.44g/kg(按苍耳子计)。3.苍耳子药材、饮片、成方制剂发光细菌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7.0892、11.2826、1.0236mg/ml。结论:苍耳子药材、饮片及含苍耳子的代表性成方制剂(鼻渊舒口服液)苍术苷类毒性成分测定结果显示:饮片>药材>成方制剂;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为:饮片>药材;Microtox微毒测试技术显示:成方制剂>饮片>药材。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与Microtox微毒测试技术均提示:饮片毒性大于药材毒性,与二者苍术苷类毒性成分含量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 毒性成分 急性毒性 microtox(微毒测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